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517800000166

第166章 “蒋干中计”事属有据吗?

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据《三国演义》描述,战前蒋干两次自告奋勇过江去游说周瑜和打探虚实,两次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说降周瑜,周瑜设计,故意让蒋干发现伪造的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使蒋干将书盗回向曹操报功,曹操气急之下,中了周瑜的离间之计,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第二次蒋干又主动要求过江去探听甘宁、黄盖欲降之真假,周瑜再次设计,使蒋干与庞统“不期而遇”,蒋干将庞统邀至曹营,使曹操接受了庞统献上的致命的连环计。

其实,这一切都是虚构出来的。在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并没有杀掉蔡瑁、张允。据《襄阳耆旧传》记载,蔡瑁年轻时就与曹操交好,曹操率领大军南征,不战而得荆州以后,曾经亲自造访蔡家,“入瑁私室,呼见其妻子”,对蔡瑁优礼有加;而周瑜也不曾用过什么反间计,曹操根本就不会随便杀掉蔡瑁。至于庞统,根本没去见过曹操,更没有献过什么“连环计”,是曹操自己决定把战船连起来的。既然这两件事都不是史实,当然就与蒋干无关了。

历史上的蒋干根本就不是蠢材。他是九江郡人,虽然九江郡与周瑜的家乡庐江郡同属扬州管辖,但二人并非“自幼同窗交契”。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这就是说,他生得仪表堂堂,颇有大丈夫气概,而且才干优卓,长于辩对,决非庸碌之辈,不是那种鼻子上抹了白粉,逗人发笑的丑角。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上蒋干确实去见过周瑜。蒋干见周瑜之事,载于《江表传》。《江表传》叙此事未记确切时间,查《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就是说,蒋干见周瑜的时间不是在赤壁之战爆发之前,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而且,蒋干去见周瑜只有一次,而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两次。更值得注意的是蒋干见了周瑜之后的表现。周瑜一见蒋干就猜出他是来为曹氏作说客,但仍然以礼相待,请他参观自己的军容,同时又毫不含糊地宣布拒绝任何游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也很明智,他见周瑜态度如此坚决,便只是含笑而坐,“终无所言”。不仅如此,他回去见曹操时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访问,双方都既无所得,也无所失。蒋干自始至终都显得高雅、稳重,不失名士风度。

当然,罗贯中的虚构并非凭空而来。一方面,历史上确有蒋干奉曹操之命去游说周瑜之事;另一方面,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已经把蒋干写成了一个言大而夸的蠢材,说他到江东一无所获,却中了黄盖的反间计和诈降计,害得曹操吃了大亏,结果被众文武大臣乱刀砍死。罗贯中在这样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作了新的艺术处理,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蒋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