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19515200000036

第36章 适应哈佛大学生活(1)

有些学生到大学之后,很快就适应了哈佛的学习和生活,成功地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换。而有些学生,看上去和前者也没有什么差别,可实际上却是麻烦重重,调整起来相当困难。看,哈佛学子是怎样适应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的。

一、大学生活时间管理

我发现高中那套办法到大学就失灵了。阅读材料堆积如山,而且还得快速阅读完不可。我真的对此准备不足。让我吃惊的是,高中的学习内容我一学便会,可到了大学,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在大学,没有个好开端。因为我确实没能掌握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去对付大量的阅读材料。我常常在某一学科上花费一大段时间,然后放到一边,一个星期都不再管它。然后去学另一门科目,看一段时间后又放置一个星期。所以每门课的学习都缺乏连续性。这种做法给我自己带来了麻烦。不过我最终找到问题的症结。这个学年,我就做出了改变和调整,每天都给各门课分配一些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康斯坦斯·布坎南(Constance Buchanan)和来自四所大学的一些教师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对两组大二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开篇的那段引文即由此而来)第一组学生在大一时,不论学业还是社会活动,取得的成绩都很卓越。另一组情况相反,甚至非常糟糕。这项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每位受访学生在新生阶段如何看待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康斯坦斯·布坎南及其同事希望能够发现这两组学生中间存在的一些重要差别。调查者很快就发现差别的确存在,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词,但它是关键因素。在第一组学生的话语里,那个词时常出现。而第二组学生,也就是那些入校以来一直不顺利的学生,就算给出提示,他们也不会说出那个词。

这个关键词是什么呢?它就是“时间”。第一组学生反映他们刚进大学时,就意识到必须考虑如何利用时间的问题,包括时间管理、时间分配,还要将时间视为一种紧缺资源。相反,第二组学生几乎不提及与时间有关的这些问题。与高中时代相比,大学的学业负担要沉重得多,门门功课都要布置大量的阅读材料,的确让人感到一种不可逃避的巨大压力。因此更有必要学会管理时间。但这不容易做到,需要一步步地来。

几位指导教师告诉我,有的学生确实非常善于管理时间,而且把科学地分配利用时间视为一种挑战。这样的学生往往一到哈佛,就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结果他们不但功课好,自己也觉得很快乐。当我们请毕业生为新生提一条具体建议时,他们通常说的是“要学会管理时间”。这项建议很明智,因为是否善于管理时间将决定新生在未来大学生活中的成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哈佛人的成功来自于对时间的有效管理。

二、学业与其他活动并重

每年开学的时候,都会有新生找我征求建议。这时,我就会向他们转告那些过来人的话,鼓励他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的社团。尤其要深入参与至少一项课外活动。需要挣钱的话,就去打工;也可以参加体育运动、志愿者服务之类的集体活动。许多新生都能够理解我的忠告,但有几个还半信半疑。新生们初来乍到时,都希望自己有不错的表现,因此有些人就难免产生焦虑。有些学生认为,每个星期在课堂里坐上十几个小时,其余时间呆在宿舍里独自学习,这就是大学生活。

但是,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学生有些并不开心。他们经常一个人呆着,不与其他人接触。每当看到这样的危险状况,我就会立刻指出来。可是他们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他们说:“学业是我的头等大事,做其他事会对我的功课不利。”

有人对哈佛本科生课外活动与学业成就关系进行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周用于参加一两项课外活动的时间是20个小时,这样的时间投入与其学业成绩关系很小甚至没有关系;但它和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越多,满意程度越高。

掌握了这些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我和同事们就知道该如何回答那些学生的疑问了。这只是对哈佛一所大学的调查结果。其他大学的情况也许会有所差别。但我认为,这项代表某种关联的结论在很多大学都能够立足。

接下来,我要先谈一谈打工的情况。哈佛半数以上的本科生都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不论哪个专业。其中,女生与高年级学生居多。他们的工作门类各种各样。最常见的是行政、文书工作,其次是研究分析或数据分析。女生更倾向于选择文书工作。男生更愿意从事管理工作。他们每周通常工作7—12个小时。

从事计算机运算和科技工作的学生人数稳步上升。他们不仅赚了钱,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将近55%的学生在开发新技术,或者研究现有技术的新应用,或者帮助大学里其他人将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打工与学业成绩之间无显著联系。不论打工与否,成绩分布情况都大同小异。即使那些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学生,其学术成绩也不比别人差。至于工作量的多少,以及工作的灵活程度与成绩分布情况都没什么关系。总之,打工这项课外活动与学术成绩之间相关不大。并且学生们是否打工,也不会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对课程质量的评价,以及对课程难度的整体满意程度。此外,学生是否打工,与其交友情况,对哈佛浪漫气氛的满意程度,都没什么联系。

当学生们讲述在打工经历中获得的乐趣时,有两项调查结果十分明显。首先,那些视打工经历为大学生活组成部分的学生,工作时间越长,心情就越愉快。其次,四分之三的打工学生认为这段经历提高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只有6%的人持相反的观点。女生与男生相比,更认同第一种看法。在哈佛,除了打工以及校际运动比赛之外的其他课外活动,本科生的参加率为80%。女生参加率为86%,男生参加率为76%。这10%的差异在于男生参加校际体育运动比女生多。不过近十年来,这种差异在缩小,参与校际体育运动的女生也在逐年增加。

参加两项以上课外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14%的学生甚至参加了四五项。参加课外活动的所有学生中,68%平均每周在课外活动上的时间投入超出6小时,34%达12个小时以上。

志愿者工作也是一项很典型的课外活动。每个学期都会有25%的本科生加入志愿者行列。65%的学生大学期间都要不定期地参加此类活动。志愿者以女生、高年级学生居多。即使那些打工的学生,也会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去做志愿者,而且他们参加活动的次数比那些不打工的学生还要频繁。大学生志愿者一般每周工作3—6小时,平均5小时。这些志愿者中,46%面向儿童和少年,13%面向无家可归的穷人,9%服务于残疾人,10%为老人服务。

为什么要去做志愿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列举的答案如下——“享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回报社会”、“美化世界”。在当前的志愿者中,96%的学生打算将来把此类活动继续下去。志愿者活动与学术成绩之间也无显著相关。实际情况是,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与那些不参加的相比,成绩还要略微高些。前者认为这些活动不会对他们的成绩造成任何消极影响。总的来讲,他们对社交生活以及大学整体生活的满意度还因此提高。

在所有的课外活动中,只有校际体育运动与学业上的低分有关。哈佛大学体育队里的学生,成绩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其他大学的情况也大概相同。这种局面是由他们用在体育运动和功课上的时间比例造成的。不过有一点令人安慰,校体育队的学生虽然成绩低于平均水平,但就整体而言,他们是大学校园里最快乐的一群人。他们到哪里都有朋友,而且他们觉得自己和哈佛大学的感情最深厚。

因此,我要重申这两项具有典型性的调查结果。如果把学生们用于打工、课外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及体育运动等各种非学术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合计起来,作为参与程度的指标,那么它与成绩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是与学生对大学的满意度相关非常显著。简单的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同学比不参加的同学要快乐地多。

三、经常参与艺术活动

我在剧院里不担任演员,而是负责舞台设计,还有技术方面的一些工作。刚入校时,我没有料到自己在戏剧社和实验剧院参加的课外活动,竟然与我的学业建立起联系,并且居然对我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主修的专业是历史与文学。有一次,我们在课堂上讨论阿尔比(ALbee)最近的两部戏剧,关于其组织结构与19世纪的戏剧有何不同。在此之前,我曾经在实验剧院编排过一台阿尔比的戏剧。因此与同学们交换对阿尔比戏剧的看法与理解时,我感到很惬意。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不过,毕竟因为我参与了戏剧社的活动,将阿尔比的戏剧反复琢磨,又实实在在地将它搬上了舞台,才能够比我的老师对阿尔比作品的结构有更多的了解。当然了,她也很不错。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殊途同归吧。对我而言,所有一切都要归功于在戏剧院参加的活动。

并非每个乐队成员都是我的朋友。事实上,某些人我实在不喜欢。但是那个星期,大家一起排练了几次之后,我和六七位同学都走得很近。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谊。当我穿着乐队统一服装坐在朋友们中间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奇妙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艺术活动在许多大学都相当受欢迎。许多本科生都投入到一项以上的艺术活动中,并且人数骤增,远远超出体育活动和政治活动。我访问过的大学都是这样的情况。在所有课外活动中,艺术活动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志愿者活动。

如果将音乐、合唱团、弦乐团、室内音乐、舞蹈及戏剧编剧都列入艺术活动的范畴,哈佛近一半的学生在校期间都参加了这些活动。如果把音乐、戏剧、舞蹈方面的编剧、导演以及其他技术方面的工作也考虑在内,这个比例将超出一半。

当我们察看本科生的时间使用情况时,发现35%的学生以艺术活动作为主要课外活动,包括制订演出计划、排练、试演、实际演出等。不论是哈佛,还是其他大学,学生们对校园里兴盛的艺术活动充满热情。在他们眼里,艺术活动提供了将课内学业与课外兴趣结合起来的机会,它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知识的来源。学生们认为大学校园里的艺术活动有其独特之处,原因何在呢?

首先,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感到极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因为课堂正规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简单结合而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它们把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数以百计的学生们声称,唱歌、跳舞或者演奏乐器这些事情虽说简单,却令人心情愉悦,那种感觉完全不同于写一份研究报告。

其次,艺术活动帮助学生们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接受访谈的学生大多数提到正规课业与艺术兴趣的联系。对安东·契诃夫(Anton Chekhov)或阿瑟·米勒(ArthurMiller)的戏剧进行编导、表演,甚至只是提供技术支持,都会帮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在这些经历的引导下,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作品本身,以及历史、心理学、物质环境、还有特定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而所有这些如果仅仅依靠在课堂上读一个剧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掌握了一位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及文化背景,将有助于丰富和开阔他们在学术课程上的眼界。对某些学生来说,这种联系是偶然发生的。

第三个原因,是由少部分学生提出的。他们觉得在此过程中认识了自己。有时这一点让人预料不到。它会对他们选择课程起引导作用,还加深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甚至对他们选择本来职业都会有所帮助。总之,艺术活动与正规学术课程的结合对其人生方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决定性影响。这是在访谈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提到的。一些学生说,不论演戏还是唱歌,都让他们充分认识了自己,展现在面前的是关于未来的种种可能。而那些未来的“可能”,也许他们从未考虑过。这里有个例子。有位大一学生面试之后,参加了卡普拉(capella)演唱组。他知道自己有副好嗓音,但是从来不敢大大方方地在众人面前演唱。他参加合唱团之后,不仅克服了羞怯心理,还在公开演出的活动中享受到很多乐趣。他在这个合唱团呆了3年,并于大四那年担任了团长。毕业前,他向一所公共政策管理研究生院提出申请。他现在正在考虑以选举政治学作为将来的专业定向。是合唱团演出的那段经历为他树立了新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