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与顶尖创业
19514000000034

第34章 金蝉脱壳(2)

3.贾尼尼变败势为胜局

1928年夏,银行家贾尼尼身在米兰,却心系美国,他每天都要读美国的报纸,密切地关注着华尔街的风云变化。

这天,贾尼尼又拿起报纸,才浏览了一眼,就目瞪口呆。在这份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登载着这样一条爆炸性的新闻:“贾尼尼此次在劫难逃!他的控股公司,纽约意大利银行的股票暴跌50%;加州意大利银行的股票亦出现30%的跌幅。”

贾尼尼立刻意识到出大事了,他顾不得收拾行李,驱车直奔机场,心急火燎地赶回旧金山。

贾尼尼召开了紧急会议,面对心力憔悴的儿子玛利欧,他平静地询问:“股价暴跌如此猛烈,一定有人在背后捣鬼,查出是谁了吗?动机何在?”

律师吉姆·巴西站起身替玛利欧回答:

“股价暴跌是由摩根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引起的,他们认为意大利银行涉嫌垄断,逼我们卖掉银行51%的股份。”

贾尼尼明白,摩根这个杀手开始向自己动刀子了。当贾尼尼的意大利银行收购了旧金山自由银行时,联邦银行开始干预贾尼尼。

局势危急,需要立刻作出对策。玛利欧主张卖掉意大利银行的部分资产,然后再买进公开上市的股票,从而使意大利银行内部稳定,脱离华尔街。

没有人提出异议,其他的董事都赞同玛利欧的计策,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挽救意大利银行。但贾尼尼却提出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目前还不到“背水一战”的时候。

房中寂静无声,众人征询的目光似乎在问:“贾尼尼先生,您否决我们的建议,难道有更好的计策不成?”他们相信贾尼尼,因为他们从没见贾尼尼束手无策过。

然而,贾尼尼的话却让大家束手无策。

“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因此决定辞去意大利银行总裁的职务。”

此话一出,众人痛苦地低下了头,他们了解,贾尼尼总是说到做到,绝不反悔。

玛利欧急切地劝道:

“爸爸,这不像您的决定,您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在这种紧急关头,我们需要您带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贾尼尼哈哈大笑,他有力地挥动拳头说:

“放心吧,孩子,意大利银行决不会倒下!”

贾尼尼接着说:“不但如此,我还要建立一个更庞大的控股公司!我之所以辞职,就是要以个人的身份去游说总统和财政部长,促使他们制定一条新的法令,使商业银行的全国分行网络化。”

玛利欧泄气地说:

“等政府颁布了新法令,意大利银行早就完了!”

贾尼尼没理会儿子的插话,他自信地说:“我去游说政府,一方面是争取合法化,另一方面是缓兵之计。意大利银行不但不能倒下,而且还要在它的基础上,设立一家比意大利银行大几倍的、全国性的巨型控股公司。”

在贾尼尼的安排下,玛利欧很快注册成立了泛美股份有限公司。

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意大利银行。由于它的股票分散在大量的小股东手里,因而巧妙地躲避了垄断嫌疑。

贾尼尼又以泛美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把散落在外人手中的正在暴跌的意大利银行股票廉价买进,摩根欲置意大利银行于死地的阴谋被彻底粉碎了。

意大利银行不仅没有垮下,而且越来越壮大。后来甚至吞并了美洲银行,并将各分行都改名为美国商业银行。

贾尼尼自然是美国商业银行这个全美第一大商业银行的总裁。

贾尼尼在看不见硝烟的华尔街变化莫测的竞争中取胜,究竟缘于何因呢?无疑是金蝉脱壳之计!

深圳××股票是最初上市的几种股票之一,从1990年到1991年年底,发展势头一直良好,为众股友的争购目标之一。有一位李董事按照公司规定,首先分购了为数甚巨的原始股票,又暗中委托他人代购了50000股。一年后,经拆股后的面额1元的原始股猛涨到20元,李董事赢利达到200余万元。

××股票本来由于公司经营较好,发展势头一直不错,股友对此家公司评价甚佳。不料由于公司领导集团未经政府同意,擅自将最大控股权非法转让给香港一公司,××集团实际上变成香港一公司的控股企业,该公司又以预付货款或定金的名义,将大量资金套出国外,并勾结某会计师事务所,制造虚假报表,逃避检查。这样一来,××企业经营业绩一路滑坡,到1992年上半年竟被勒令整顿,××股票也遭停盘。

李先生作为董事之一,在这一吞并事件中,负有一定责任,且得到巨额好处费,当下眼看××股价有下跌之势,乃联合几位董事一起,强行拉高出货,以利“金蝉脱壳”。

当时深圳股价指数已由280点下跌列250余点,××股价一直停留在17~18元左右。李董事等先在17元以下买进一部分,随后又用该部分股票在15.5元上掼压一次,至股价落至14元方才止住,继而又大量补进。与此同时,李董事等又以公司利多消息配合,至于香港一公司介入则绝口不提。××股经此一拉升,遂一直涨到每股24.5元。价高回档之后,股价再度穿破24.5元高点创新,一些原已认为股价太高不敢买进的股友,在各方宣传之下,亦纷纷转行追进,使该股再次涨到28元。股价爬至28元高峰之后,忽转暴跌,仅两周的时间,股价已跌回到4~15元之间。不少股友见已跌深,乃放心买进等待反弹,未料活跃成交两周之后,股价再度跌至10元以下,隔月又跌至8元,真是面目全非。

李董事一班人在股价突破24.5元后即不再作追高买进转而秘密出货,至28元关口上时,已抛出股数的三分之二,以后又用剩余股一路杀下,到18元左右即已全部倾出。此后股价一路暴跌至8元左右时,李先生已是无股一身轻了。此时,利空消息也已出现,跟风的股友多数惨败。

李董事长之所以赢利达到200余万元,就在于李董事长在股市运用了“金蝉脱壳”之妙计。

4.列维尔巧收投资

美国马里兰州列维尔铜矿及铜器公司长期垂涎西印度群岛牙买加国富饶的铝土矿,他们于1967年乘该国工党首次执政之机,与之签下为期25年的“独资特许协定”,试图从中攫取巨大利益。

然而列维尔老板从一开始就选错投资方向,用错经营模式,因为该公司所辖的铝矿虽丰富,铝土质量却十分低劣,这不仅耗去超额燃料,还使设备过度磨损,这一切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逐年攀升。尽管如此,列维尔老板仍旧放心大胆地亏损经营,使该公司显出充满经济活力的假象。

原来列维尔老板在暗中实施“存其形”策略,使东道国政府和竞争对手不生疑窦,借机再作脱身打算。

就在此时,牙买加人民党击败民主党上台执政,新领袖迈克尔·曼利上任后立即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其中包括将税收提高到铝业生产总值的20%,这一不高的标准却使列维尔公司不堪重负,老板决定寻找借口溜走。他先向牙买加最高法院投诉曼利政府毁约,不求胜诉只为诱引法院确认事实,迫使曼利总理公开为自己辩护,继而抓住对方的辩解之词,将其指称为“征收行为”。然后再以“遭受征收风险”为由向美国国际开发署要求赔偿,在开发署拒赔的情况下,又将开发署送上商事仲裁庭的被告席。

经过一番殚精竭虑的思谋,列维尔老板终于打动仲裁庭,裁定其损失由美国国际开发署按保险合同条款予以赔偿,赔偿总数为5500万美元。然而,列维尔老板却不满足,要求以账面价值作为赔偿参数,此议一出,被开发署抓住把柄,答应对方要求,但以公认的会计结算原则作为审核。

这样一来,列维尔老板大跌眼镜,剔除公司设备及生产设施的减值额以及免税利益,列维尔公司只能获得130万美元的赔偿。

虽然在最后关头被对于钻了空子,列维尔老板仍然完成了脱身计划,阻止了血本无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