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沟通高手
19513600000030

第30章 家庭亲人间的沟通技巧(5)

有一位40出头的Q太太,常常抱怨孩子们找借口逃避做家务,功课不好也要托辞。但是她没注意到自己也常用借口应付孩子们。例如,她14岁的女儿问她这星期六晚上能不能出去,Q 太太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能出去”,然后再思考一个拒绝的理由,为此她往常被孩子“气死”,要不就是孩子挨骂受罚。好几次女儿问她能不能出去,她都说:“不可以,你知道你姑妈总是星期六来,她没看到你这个侄女”;第二,她通常在星期六中午来吃饭,晚上七点离开,因此女儿晚上出去的话,她们仍然有很多时间可以在在一起;第三,姑妈常说这个侄女总是闷在家里。

但是如果女儿胆敢提出这些理由,Q太太马上就会责备她顶嘴好胜,于是“顶嘴”更成了一个不准出去的理由。

而Q太太不准女儿出去的真正理由有三点:一,Q太太不喜欢女儿现在的男同学,认为那些男孩子太野;第二,她担心女儿早恋;第三,也许在潜意识里,她妒嫉女儿年轻漂亮。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Q太太终于认识到自己过去总是用借口来掩饰真正的理由,也开始教孩子们不要借口功课没做好而偷懒或不做家务事。

Q太太的第三个理由提醒了我们:有些事情的真正理由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而且也拒绝承认。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合理化作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作用,是为了保护对自我的看法,但如果用得过份或每次都用它来逃避解决重要问题,那就是一种异常行为了。

Q太太自己经常找借口,可也常常栽在孩子们的借口里,这种情况下她总是教训孩子一顿,但却不知道尽量用合理的方法来说明这些。有一次她女儿考试不及格,而女儿的借口是:“老师偏心嘛!他总爱挑我的毛病,他就是不喜欢我!”Q太太回答:“别找理由!你们老师没有偏心,我见过他,知道他很好,对学生一视同仁。问题就在于你从来不做功课,上课时从不注意听讲。”

Q太太不仅说得过于夸张(“从不”),而且还使自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为她们争执的中心是老师是否偏心,而这一点女儿显然比母亲更了解,她可以举出许偏心的事实。就算Q太太比她女儿更了解老师,对于同一件事情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因此Q太太不该和女儿争论老师偏心与否。最好是这样说:“我遇见过你们老师几次,在我看来他似乎很不错,不致于偏心。但是你每天看到老师,也许更了解他,好,就算他真的偏心,你打算怎么办!”女儿若说好,妈妈就可以对她简短地施教一番:“如果你的老师偏心,对你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你将来也许还会碰到偏心的人,对这样的人仅用生气来对付是没用的,只有不给他偏心的机会。象现在你就应该更用功地去念这门功课,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他就无从挑剔,无法偏心了,而且你学好了这门功课,对自己也很有好外。”这样做母亲的就向女儿说明了老师偏心与否并不是成绩好坏的充分现由,而只是她借口(虽然也可能是事实)。

有许多借口是以不易证实的情况来搪塞别人,以便下他的结论,应该的方法是最好另给他一个“健康”的结论。例如:

(1)借口:老师偏心

可能的结论:努力也没有用。

健康的结论:格外努力,让老师无法偏心。

(2)借口:我头痛

可能的结论:我要留在家里看电视。

健康的结论:你要么上学去,要么整天躺在床上。

(3)借口:我没时间去干

可能的结论:凑和过去算了。

健康的结论:既然没什么时间,就马上开始干,不要浪费时间。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许多借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伪称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一类借口似乎表示别人对他有绝对的控制权。例如:“我对妻子发脾气大吼,因为今天在办公室受了一天的气。”“我跟妈妈顶嘴,因为她不让我去。”“我知道你买不起,可我偏喜欢这件衣服,非买不可。”“要不是他先骂人,我也不会那样说他。”……

这些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我们就常见的几种作详细讨论。有推脱一类常见的借口为了掩饰自己的责任而怪罪他人,如“都是他先……的”,这个借口忽略了一点,如果真是他先开始,但也没有强迫你继续啊!没有人逼着你也使用具有破坏性的沟通方法。这类借口一般出现在孩子或不成熟的大人身上,正因为孩子常用,才应该教给他们,不论别人怎么说,都不要采用破坏性的回答,否则孩子会一直以为是别人逼得他不得不这样回答。另一“以别人为挡箭牌来掩护自己”的形式是:“但是别人也是这么做的啊!”尤其是孩子最爱使用这种语言。

对付这种以怪罪他人为借口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他看到借口中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有位母亲说:当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一起犯了错误或不听话时,他找这样的借口:“都是他叫人家去那里的。”或“都是他叫我去干的。”我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是先别否定他的话,要向他提问使他的话不攻自破。首先必须确定你所要处理的是不是“借口”。假如另一个孩子真的蛮不讲理,威胁他去某个地方或去做某件事情,那这就不借口了,这时你要教他如何对付这种蛮黄的威胁局面。反之,如果孩子回答:“没有,他没有威胁我。”这时你心里有底了,知道这个借口,但要继续问:“那么告诉我他是怎么叫你的?”“你想他会有那么大的权力吗?”“那么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你打算怎么做?”提这些问题要比费尽唇舌去“解释”或“说教”有效很多。但是注意,在问的时候要用关心及乐于帮助的态度,不要挖苦他,让他难堪。

还有另一种借口,就是凡事都往两个极端去想,好象事情除了好的就是坏的:“我是挑她的错误呢?还是闭口不谈?”

“我一定要对他强硬些,不能让他爬到我的头上来!”对付这类借口的方法,当然是问他考虑过没有,在两个极端之间有没有其他可选择的解释途径。第一个例子:在“挑他的错和闭口不谈”之间,可以有合理的讨论。他也许会再借口:“可是他不可能愿意跟我讨论”或“那没有用”,你就要进一步追究“何以见得”,或让他举出例子来。这就可以使他慢慢发现自己原来是在用借口掩饰,促使他逐步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来。同属于“别无选择余地”的借口还有一类,就是运用偏激的谬误逻辑,再将其应用到个别事例上。例如:“男人都是那样(可都不是好东西)!”“他天生就是那么无理!”这类借口把问题置于无法解决的死角。因此要解决问题,就要针对他的过激和错误观念,并给予纠正。

还有一类损害别人的借口是给人或事“下结论”,来解释事情的发生,一经下结论也有别无选择余地的意味。例如有人经常“克制不往自己”,就有人说他“脾气坏”,如果你问:“为什么他老是克制不住自己?”也许有人会回答你:“因为他脾气坏。”听起来似乎是很好的解释,仔细一想,会发现,他等于回答你:“他克制不了自己,就是因为他克制不住自己的倾向。”同样地,该做的事情迟迟没做,被称之为“懒”,你如果问:“为什么他一直没去做?”“因为他懒!”或者:“为什么这孩子这么不听话?”“因为他是个坏孩子!”;“你为什么常躲着别人?”“因为我内向。”

一个人如果总是“狗眼看人低”,我们就说他“自负”,但是我们若用“自负”来解释这个人的态度,并不能说明他瞧不起别人的原因。同样,用“懒”来解释一个人不去做某事,也不能说明真正具体的原,因。因此用“下结论”来解释事情,显然是错误的或徒劳的。假如你在运动场看到一个人跑得很快,你问:“真不明白这人怎么能跑这么快?”很少有人会这样告诉你:“因为他是个速跑者”。这样的回答显然和问话太接近,说了等于白说,但是有时听起来似乎不同,其实等于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并非真正做出解释。

把一个人的行为归结到他生来就的特性,如懒惰、脾气坏,几乎都是借口。人的性格固然是一个人的特征,但并非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时间随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改变。就算人的性格特征很难改变,也并不代表此人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一定会作出某些反应。假设某个孩子对挫折的忍受力很低,但其母亲仍以平静、慈祥而坚定的态度对他进行教导,孩子长大后会慢慢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反之如果母亲处理不好的话,孩子也许就会被宠坏,长大后成为不成熟的成人。但也不是注定了他这一生都不成熟,只要他愿意,还是可以改变的。比方说,他不再用这个借口来解释他的不成熟行为,也清楚那些关系密切的人仍在继续“宠坏”他,再加上积极的自我控制和耐心。

对付这种“下结论”式的借口,可以采用处理其他类型借口的处理方式。假设有这样一位丈夫,他解释他脾气坏的原因时说:“我就是没法改掉这脾气,我爸就是这么个脾气。”可以用这样的提差别方式对付:“你觉得你的脾气是父亲的遗传的吗?”若答“是”的话,再问“那么你的兄弟姐妹有没有脾气温和的呢?”或“你认为你的坏脾气是从基因遗传的吗?”回答“是”的话,你再问:“那么我们的孩子发脾气时是不是也随他去?”或“那为什么没听到科学家们报导有这种遗传基因?”“你认为你的坏脾气完全没法控制吗?”如果他回答:“不,我可以稍微地控制一点。”再问:“你能不能再多控制一点呢?”“你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呢?”

有的借口是以诚实作幌子的,例如经常恶言恶行的人,说他只不过是为了诚实地表达他的感受,否则就是虚伪的。其实可以完全不用破坏性的方式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委婉、体贴并非不是坦白诚实。就算你真的很生气,一时做不到委婉体贴,也没必要非要对人恶言恶行。现在非常流行“开诚布公”,要表现出真正的自我。但事实上一个人有很多“部分”,或者说有很多“面”,所遇情况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的表现,因此一个人有时好,有时坏,有时仁慈,有时跋扈,有时勇敢,有时怯懦,全看他当时选拔性格的那一面去表现。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是”什么,而是在于你“选择”什么表现出来。“坦率”并不意味着要你固执不变地表现自己的感觉。例如你恨一个人恨到想杀了他,你是不是真要杀了他才叫“坦率”呢?当然不是!因此不考虑后果,不管是否伤了对方,只管表现自己的感觉,就不是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坦率诚恳地面对你的感受,而只是以诚实作借口、作幌子罢了。

例如有个人觉得很难向妻子表达爱意,那么一定不能这样说:“如果我勉强表现出来就不是真正的爱了,那就太虚伪了。”做他该做的事并接受自己当时的感觉,并不算作虚伪。如果他觉得拥抱妻子一下会很尴尬,那么他可以在做的同时说出来,几次以后,尴尬的感觉会慢慢减轻。最后有一句忠告:千万不要拿别人的借故托辞作为你们的借口。假如有人因为别人找借口而生气(谁听到这种借口不生气!)或作为自己找借口的理由(你可以那样,为什么我不可以?)对这种恶劣的沟通应该制止并使其改正。我们只能用合理的说明指出事实,再加上关怀的态度去处理别人的借口,只有这样,家庭生活才出现融洽的局面。

坚决避免不恰当的幽默

作家林语堂说,懂得幽默的人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的确,良好的幽默感是人性中共有的一种非常美好的特点。富于幽默感的人常常是快乐的而且很有安全感的,他常能使他人感到愉快,从而使他自身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满足。懂得幽默的人能笑谈自己而不带讥讽,见到事情乐观的一面而不露狂喜,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具有幽默感的人自是做到了大智慧,难怪林语堂先生要说懂幽默的人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而一个人是否具有幽默感更是他人格是否成熟的体现。而在两人之间彼此能笑谈对方缺点和短外而不存在挖苦,不感觉愠怒,双方都充满适度的幽默感,则是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的体现。

幽默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大有用场,可以说,如果一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幽默感,那么这个家庭肯定是很快乐很幸福的,所以我们说幽默是最好的空气,因为它能使人感到清新、愉悦。幽默也能使人们之间的讨论不致转向争吵,是不恰当的沟通方法的一剂解药。幽默感还是非常重要的情绪源泉:用幽默的态度去看事情能帮人度过许多逆境,而健康、愉快的笑声能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幽默能使情绪气氛松弛,清洁,最主要的是它使人的生活欢欣鼓舞,情趣盎然。

但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就像空气也会遭到污染,也就是说,不恰当的幽默却是不好的。一个不知什么是受苦,不懂什么是忧愁的人在性格中毕竟有弱点,他不能和人建立持久的亲密关系,对自己以及内心深外的感觉也不能正面相对。而不恰当的幽默则是一种防御心理,用来防御内心无法承受的乖张的情绪。例如一个爱说黄色笑话的人,常常是内心有强烈的性冲动不能解除,而借着说笑话来发泄。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