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建筑艺术与绘画
19512600000020

第20章 校舍、住宅(1)

校舍建筑

头号现代建筑

鲍豪斯学院位于德国的德骚市。它是1925年由魏玛市迁到这里建造的新校舍。这是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家具、陶瓷、纺织、建筑等方面的设计人才。学院建成于1926年底,占地面积26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大致分为三部分: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第一部分是四层高的教学楼,用水泥和钢筋制成梁柱和楼板来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被称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一部分沿着主要街道布置。第二部分是学生宿舍,包括有宿舍、礼堂、食堂、厨房和锅炉房等。学生宿舍被安置在一个六层高的小楼房里,位于教学楼后面。宿舍和教学楼之间是单层的礼堂、食堂和厨房。第三部分是实习工厂,即附属于学院中的一所职业学校。它是个四层楼房,与教学楼相距20多米,中间隔着一条道路,两楼之间用过街桥连在一起,过街楼里面是办公室和教师用房。第二、三部分都是采用砖墙承受重量的砖石结构。整个学院的建筑平面仿佛是一架风车。

鲍豪斯学院建成之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它受到革新派的拥护,也受到保守派的攻击。因为这所建筑在当时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探索,回答了建筑如何同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适应,如何满足社会生活对建筑提出的越来越复杂的使用要求,如何创造出新的建筑风格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鲍豪斯学院不同于古典建筑,它的设计特点有三:

首先,过去古典式建筑的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的外观体型,也就是说,设计师先设想好建筑的外观体型,然后把各种房间放到这个建筑体型里去。但鲍豪斯学院一反常规,它以建筑各部分的使用要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根据教室、车间、办公室、礼堂、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各不相同的功能来决定它们的结构、形式?朝向和门窗面积。举例来说,教学用车间需要宽敞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于是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将它放置在沿街突出的位置上,并在墙面上大面积地使用玻璃窗;对学生宿舍则考虑生活上的需要,设计成每个房间都有阳台和窗子的小楼,安排在教学楼的后面,靠近运动场;食堂和礼堂被放在宿舍和教学楼之间,这样既离教学楼不远,又与宿舍接近,十分方便;建筑的主要入口和楼梯都安排在人流最集中的位置,即教学楼、礼堂和办公区的交叉点上。如此设计满足了建筑各部位的功能要求,使各部位的内外联系变得顺畅合理。

其次,古典建筑讲究对称,尤其是像学校这类建筑总是规规矩矩地左右对称分布的。鲍豪斯学院的正立面具有非对称性,它的每个部分大小、高低、形状和方向各不相同,并且各部分都有高和低的对比、长和短的对比、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轻巧单薄的玻璃和沉重厚实的砖墙的对比等等,如此丰富的变化使整个建筑既保持了学校的特色,又具有了生动活泼的形象。

最后,古典建筑讲究精雕细刻,往往依靠雕刻、柱廊和装饰性的花纹线脚形成建筑美。鲍豪斯学院依靠建筑本身各种部件的组合、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质地来取得装饰效果。比如,大片的窗格、雨罩、挑阳台;不同颜色和质地感的栏杆和墙面。室内同样依靠楼梯、灯具等本身的形状取得清新的装饰效果。如果采用古典式的内部处理,窗格呈不同花样,玻璃是五彩斑斓的,墙壁上凹凸不平以显示花纹,那么学院的造价需要大幅度提高不说,也与从实用出发的整体设计构思背道而驰了。鲍豪斯学院抛弃了古典式建筑装饰的传统习惯,以其朴素而生动的建筑造型形成清新活泼、富于变化的构图效果。

正是以上三大特点造就了鲍豪斯学院在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战结束,欧洲各国忙于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古典建筑形式费时费力,对于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的各国来说不太现实。格罗皮乌斯以敏锐的眼光,大胆革新,提出了比较系统彻底的建筑改革理论。他将建筑的实用和经济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列为设计的原则之中,以建筑物的功能需要作为出发点,力求使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与功能需要协调起来,这种理论被称为“功能主义”。

鲍豪斯学院以很低的造价周到地解决了比较复杂的使用要求,同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形象。它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作,后来成为现代建筑的楷模,同时也确立了格罗皮乌斯作为现代建筑创始人的地位。

红色游龙

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有一幢自由弯曲、形似游龙的建筑,它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亦称贝克大楼。

贝克大楼落成于1948年。建筑的正面是平滑整齐的水平面,背面则采用粗犷的折线轮廓,为一波三折的曲线形,与正面形成了强烈对比。整个建筑共七层,一律采用红色的清水砖墙,外观相互大方,平易近人。之所以把平面设计成波浪形,一是因为建筑过长,有100多米,二是体量庞大,三是用地有限。波浪造型既解决了建筑和用地的矛盾,又密切结合了环境;并充分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看到波士顿查尔斯河迷人的景色。

贝克大楼的绝大部分宿舍被安排在可以看到查尔斯河的一侧,另一侧是供学生用的公共活动室和楼梯、电梯间。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是由芬兰科学院院士、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的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这幢大楼落成后,获得了各国人士的好评。

富有韵律的塔楼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实验楼,于1957年开始设计,1961年建成。这座建筑是由称为费城党派精神领袖的路易斯·康设计的。当时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执教,同时接受了这一设计任务。医学实验楼落成后,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也为路易斯·康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把实验和工作等使用的面积,以及服务性的面积,分成“主空间”和“辅空间”两部分,分设在不同的塔楼里。康的这个灵感来自和实验室医生的一次谈话。在接受任务之初,康想让医生告诉他,他们需要些什么样的空间,以及这些空间的关系。医生感到为难,就诙谐地说:“就数学定义来说,空间在任何地方都有中心,却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边界。”康不禁大笑,说技术人员爱给每样东西下定义,就是说不出医学实验室应该是什么样。医生说:“这不对,我至少可以用一般术语对我们的问题下个定义。在我们这种情况下,中心是已知的,那就是研究人员,而界限则要根据实验过程所需要的容积来决定。”康若有所悟地说:“真妙,所以我们应该把空间简单地划分为研究者部分和服务部分。妙,妙极了!”从此,实验楼的方案就逐渐酝酿诞生。

实验楼的主空间由若干方形塔楼组成,相互用廊道连接。各方塔旁附有通风道和楼梯,便于疏散。辅空间也由塔楼组成,楼内有动物室,贮藏室,电梯及公共楼梯等。它的外侧有四个风道,把新鲜空气引到顶层的机房。辅助塔楼和主空间塔楼也用廊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