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19454200000044

第44章 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3)

依托国有经济的实力,高起点地、更快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投资于某些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并形成一定的竞争能力后,将国有资本部分或全部出售给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如酒钢公司正在探索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高科技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等非钢产业,其中的多数产业是非公产业。由于酒钢公司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较强,这些非公产业一开始在技术、规模、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就能够达到相当高的起点,与其他非公企业的成长相比,基本不需要经过原始积累、缓慢成长等较长的过渡阶段就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而且发展非公产业对酒钢自身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好处,能够为改制中分离出来的人员和职工的子女等提供较好的就业渠道,发挥酒钢国有大企业的多方面优势,同时也能够降低生产单一的钢铁产品的战略风险。酒钢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高炉炉渣加工生产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产品,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变害为利,一举而多得。兰化集团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机床公司等国有大中企业近年来培育发展非公协作配套企业,向这些企业扩散配套产品、零部件产品,形成越来越大的协作网络和集群优势,在带动中、小型非公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创造了新的经验。

鼓励国有大企业对非公企业进行投资,发展两类企业的相互合作,形成两类企业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混合式机制。天水等地区的国有企业投资于非公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发非主业产品及相关技术,然后向非公企业扩散,形成“国有——非公”式的企业集团或企业集群,逐渐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长和集聚发展。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发展各种协作、联合,实现优劣势互补,彼此融合渗透。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吸纳国有企业改制中分离出的富余人员,同时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对吸纳改制的富余人员的非公企业扩散某些产品,进行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帮助。

继续落实缩小国有企业战线、使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政策,对尚未完成改制、改组的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继续进行产权多元化和国企非公化改革、改组,形成一批新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鼓励、支持和指导非公有制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国企、集体企业改革和重组,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实力。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非公企业,要注重发挥股份制的积极作用,联合省内外有优势的企业,吸纳国有、非公、中外合资企业等法人和自然人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政策要引导、帮助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断创造新的优势,主动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不再冀希望于政府照顾或依靠行业垄断而生存。鼓励企业依靠体制、机制优势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快速增殖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从根本上提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的良性运行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甘肃省必然的选择。发展甘肃省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宏观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促使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行业协会,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其次,改善外部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树立正确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观,深入地进行自由化和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再次,加大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应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健全、完善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金融体系,制定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制度。最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制度建设入手,为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创造必要条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非公经济能否得到全面的扶持和健康发展,能否为非公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将会对甘肃传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造,甚至于西北地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一、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

针对区域综合环境质量太差,环境质量导致投资和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高,非公有制经济成长缓慢的突出问题,发展甘肃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战略思路应当是:立足甘肃的省情实际,充分认识和主动利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长期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改善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包括改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革国有企业和金融、财政、科技、教育等有关的体制和机制,提高科技和教育能力,发展全民创新、创业的先进区域社会文化,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持续提高综合环境质量;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能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财源,逐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和更高质量增长”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促进甘肃非公有制经济持续而较快发展的战略对策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1)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质量,及时制定新的政策,促进原有政策内容的不断更新、细化和具体化,注重政策的落实。

(2)进一步创新制度和机制,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重点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财政、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提高区域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企业、政府、中介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条件。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和科技教育发展为重点,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网络水平和产业配套水平。

(4)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能力,进而提高其自我投资和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全面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靠市场竞争实现自我发展的经济实力。

(5)采取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调整、国有资产非公化经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等政策措施,改变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关系和结构性环境条件,不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

二、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

从甘肃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基本趋势以及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来看,到2020年,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应当达到60%~70%以上,即在2006年占国民经济36%比重的基础上,年均增长2~2.5个百分点以上,大体接近“十五”末期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比例水平。

按照这样的基本目标要求,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应达到42%~43%,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生产总值应达到1260亿元~1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