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15中国年度散文
19448900000004

第4章 官桥八组见闻录

王巨才

春节过后,朋友反复来电话,约请到“官桥八组”去采访,去见见周宝生。

朋友说,官桥八组你可能不知道,“田野集团”总该听说过吧。这可是一家赫赫有名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他们的产品,上到“神舟”二号飞船,下至国内外跨江跨海大桥都在使用。一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二十五亿,村民人均纯收入五万元,你信吗?

架不住一再动员,盛情难却,只好应命。但一路上总在嘀咕,一个国家组织结构最小的单位,行政序列最小的职务,说句不得体的话,螺蛳壳里做道场,能有那么大的阵势?

从咸宁机场到官桥八组,中间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接站的小伙子姓段,行程中我拐弯抹角问他的工作和收入状况,小段讲,他老家在牌洲湾,四年前大学毕业应聘来八组,在集团公司办公室上班。除年终奖和过节费,月工资将近四千元,每年发十三个月工资。大约是见我多少有点失望,他索性亮出村民的“福利政策”:

在八组,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每月可领到一千元的教育补助费。考上大学,只要签订回乡就业协议,在校期间按大专每年一万五、本科两万、研究生两万五千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

村民在岗,除年终股份分红外,每年另发一万五千元岗位补贴。退休后养老金每月不到两千二百元的,由组里补足,以后每年增加一百元。全体村民参加社会保险,每年免费健康检查,治病费用报销百分之九十。

这样说吧,村民的生老病死,集体一管到底。且不说家家户户别墅式的住房,就是村上的公共墓园,看过的人说,就环境的优美而言,绝不比北京的八宝山差。

小段还讲,像他这样的外来人员有五六百,工龄长贡献突出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在村里安家落户,父母也可随迁过来,享受村民待遇。他的两位同事,在村上工作十七八年,都已转为正式村民。

小段的谈话没提到周宝生,但我已从中觉出这很可能是一个有见识、有派力、有故事、值得深入探究的人物,于是兴致大增。

遗憾的是,两天的接触中周宝生很少谈到自己。

他很忙。这位一米八个头、身材魁梧的村民小组长如一位气定神闲的军人,精明而内敛。我们只能从他在饭桌上或下班后的闲聊中,从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八组的前世今生,探寻他的创业经历、治村方略及人生轨迹。

下榻的宾馆依山而建,周围花木葱茏,异常清净。隔壁是组委会原先的简易办公小楼,外墙有国务院原副总理王任重题写的“官桥八组”四个大字。再往过,是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名的“农民文化中心”。最醒目的,自然是对面中心广场上那栋气派但并不张扬豪华的办公楼,门口挂着“田野集团”的牌子。

这些年去过不少地方,说实话,这个坐落在鄂南丘陵地带的村庄,生态的优越,环境的清爽,村容的整洁,完全颠覆了我此前的乡村记忆和对新农村的想象。近四平方公里范围里,绿地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从高处望去,到处郁郁葱葱,生意盎然。茂密的林木,醒目的花园亭台,平整的绿地草坪,随形就势,错落有致,而那些典雅的民居,簇新的厂房,宽展的水泥路,明镜般的人工湖,楼顶路旁猎猎飘动的红色旗帜,倒像是满目葱翠中恰到好处的点缀。村子很幽静,除偶尔从林间传来的鸟鸣,几乎听不到别的声响。倘是初来乍到,你会觉得像是步入一处精心营造的城市公园。但公园哪有如此新鲜的空气,如此清洁的环境!

晚饭后,周宝生陪大家到宾馆近旁的南湖散步。南湖水面约一百多亩,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时近傍晚,村子里灯光渐次闪亮,蔚蓝的湖水映出近处办公楼和远处文昌塔的倒影,看去确如一幅美妙灵动的水彩画。环湖路两边,右手是成排的香樟树,左手是盛开的杜鹃花,置身其间,微风熏面,暗香潜怀,让人真有“花气袭人欲破禅”的陶醉。在道旁音箱《步步高》的乐曲声中一路走来,不觉已是八点多钟,正准备回房休息,却有人兴致尚高,问可不可以到岸上那几户村民家看看。这般时候,这样要求,在我看来未免唐突,不想周宝生脱口答道:可以。

一排自成一院的四栋别墅。前有果树菜地,后有竹篱花园。走访的两户人家,一层是客厅、厨房、书房,二层是卧室、卫浴、储物间,面积达二百五十平方米。客厅摆放真皮沙发、红木茶几和水晶吊灯,电视、音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周宝生说,全都一样,六十七户人家一个模式,所有家具包括每家五幅字画都是统一配给的,村民拎包入住,原有的坛坛罐罐一律淘汰。又说,书房、电脑是必须有的,每年一千元的书报费也是硬性规定,凭发票集体报销一半。

返回时,见到一栋半新不旧的三层小楼孤零零立在路边,显得十分碍眼。周宝生解释,那是村里的二代住房,房主人外出闯荡十多年,别墅建好后回村,按制度测算,得交一百五十万才可分配新房,他交不起,又出去了;现在组里集体积累人均千万元,是大家的劳动创造,如果让他无偿入住,对其他村民就不公平。

老周说,在八组,任何事情都得按制度办,谁都不能违规,无权逾越。

回到宾馆,翻开材料袋里《田野集团制度汇编》。其中的《精神文明管理》对村民日常行为有严格规范。如:

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禁止抹牌赌博,禁止打架骂人,禁止传播迷信,禁止棺葬土葬;

积极创造洁净优美的居家环境,禁止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杂物,房前屋后不得有荒草荒地,严禁将没有袋装的垃圾倒在路旁或垃圾桶;

保证道路通畅,禁止在公路两旁乱停车辆,堆放柴草,禁止在路面打晒粮食;保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禁止攀枝摘花、践踏草坪,禁止在森林公园及其他林区砍伐树木、捕兽捉鸟,人工湖内不得捕鱼捞虾,不得将杂物和污水排入人工湖;

等等。

这天晚间下起小雨。在雨打山林和鸟鸣啁啾声中一夜安睡,醒来一看手机,才凌晨五点。我向无早起习惯,但这次破例,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的诗情画意中,到村前村后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其实呢,我是想看看那些制度条文是否能真正落地到位。而“明察暗访”的结果,只有两个字:过硬。

在中心广场碰到几名晨练回来的员工,攀谈中问他们何以能做到令行禁止,回答说,制度是集体讨论通过的,每家都签过字,当然得遵守。但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全靠制度约束。你不妨到我们的文化中心看看,那可是花四千多万打造的硬件设施,里面藏书好几万册,报刊两百多种,健身房、歌舞厅、灯光球场应有尽有,中心开办道德讲堂和各类知识培训,村民每周两个半天的学习雷打不动,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和文艺会演随时举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的熏染中,大家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公德意识自然不断增强,也逐步形成了求是、创新、和谐、发展的“田野精神”。

他们还说,无论制度的制定还是执行,正像周总常讲的,一要发扬民主,二要公正无私,而最关键的是领导以身作则,并随手举了几个例子。

村规民约出台后,个别村民不大习惯。有次接到举报,说有人偷偷找人到家里抹牌。周宝生立刻带人赶去,当众掀翻麻将桌,并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通报全组。这家的主人,便是他的弟弟、弟媳。

一天早晨宝生出来散步,看到一条肥猪在绿地边上拱草,一追查,是他嫂子喂养的。他随即让办公室通知村民到场,要她请人将这头猪杀掉,并按规定进行了罚款。

另一次,发现有人将垃圾散放到垃圾桶旁,他也是当众宣布罚款两千元,并要当事人回家取来垃圾袋,将地上的垃圾装好放进桶里。

周宝生是1976年回到官桥八组的。

此前他在嘉鱼县化肥厂当工人。这位二十三岁的初中毕业生从拨乱反正的社会动向中预感到中国城乡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毅然辞职返乡,代替父亲当了官桥大队第八生产队队长。

当时的官桥八队,社员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返销粮,每天劳动工值只有九分钱。面对社员充满期待的目光,新上任的生产队长意识到“我的人生舞台将从这里开始”。他表态:我不信农村会永远穷下去,农民会没出路,只要大家信得过,我这辈子就待在这里了,一定让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上任不久,从报上看到安徽小岗村的报道,他顶着驻队干部的压力和父亲的极力阻拦,率先在八队实行联产承包,当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二十万斤增加到三十五万斤,以后连年丰收,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1982年,安排富余劳力在镇上开办小卖部、熟食店、冰棒厂,随后又利用既有资金和当地资源办起钉丝厂、家具厂、铸造厂。十年打拼,锻炼了干部,培养了人才,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也为八组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1993年起,企业全面转型,由资源型、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科技产业。先后引进一百多名管理和技术人才,组建钎具公司、制药公司、特种钢管公司、缆索制品公司等十二家企业,成立田野集团。

2003年,为破解大量农村孩子上不起学,上学后又不愿回乡或在国内就业的难题,集团在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的基础上,以“源于武大,别于武大”的理念投资十二亿兴办全资的东湖学院,在校学生近两万名,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十多年来,官桥八组正是在感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鼓点中,坚持集体经营,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抢抓机遇,咬定发展不放松,不断成长壮大,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鉴于官桥八组的创业实绩和周宝生的品德才干,他先后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党代会代表。为了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上级领导曾多次动员他到镇上、县上、市上工作,都被他谢绝了。他说,我不求官做多大,但求有所作为,我不愿离开八组,八组就是我最好的舞台。

“我从来没闪过离开八组的念头。”

——面对我们的提问,老周的回答透出几分淡然,几分决绝。

1993年起步的那次产业转型,说来有点传奇色彩。

那年三月,武汉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刘业胜来到八组。那时他正进行一项永磁合金的研究,技术完全成熟,只是缺少资金,迟迟不能投入应用。言谈中这位老专家对僵化的科研体制不胜感慨,大有怀才不遇的无奈。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此时的周宝生正在为产业的换代升级谋划出路,他从刘业胜介绍的产品性能和市场前景中获得灵感,看到希望,当即问道,这技术投入生产需要多少钱,刘说,恐怕得五六十万吧,周宝生底气十足地问,一百万如何?见刘工露出惊喜的笑容,遂又诚恳地说,你如果信得过,就到八组来吧,资金、人力、工作条件,都不成问题,所有后勤工作包在我身上,保证让你满意。

惺惺相惜,一拍即合。这位村民组长爽快的言谈和果敢的作风让刘业胜顿有知遇之感,他觉得这同样是一位视事业为生命、有担当、能干事、值得信赖的汉子,三天后便带着十几名同事入住工业园,并以多年积蓄的两万块钱作风险抵押金。老周说,快别谈什么抵押金了,你能下这么大决心,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三个半月后,永磁合金投入市场,被国家计委认定为高技术产业推进项目,当年实现产值二百多万元,创利六十万元。

合金厂的成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八组干部群众领悟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不到两年时间,村上建起了有四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的工业园区,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磁性材料、焊接材料、重型钎具、桥用缆索、新特药品等高技术产品陆续问世,“田野集团”名声大振。为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园区建起了别墅式专家公寓,配备了小汽车,鼓励他们以技术入股分红,并明确宣布,对创新试验,成功重奖,失败不究。

周宝生的重情重义、爱才若渴出于为人的厚道和对事业的热忱,在村民和员工中有口皆碑。

2005年,刘业胜积劳成疾,在武汉休养,周宝生说,刘工是八组最大的功臣,八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他,经集体研究决定,日后每年增发刘业胜十万元养老补助金。

2011年,刘工不幸病逝。他的青铜雕像现在就竖立在八组乾坤阁下桂树环围的草坪里。铜像基座正面的嵌金镌刻写道:

刘业胜,我国著名磁性材料专家,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刘业胜怀着富民强国的追求,在官桥村八组创办长江合金厂,带领团队锐意创新,克难攻坚,开发高性能永磁合金和磁钢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长征”运载火箭、“神舟”飞船、人造卫星、导弹制导系统、航空仪表等尖端军工生产及石油物探地震检波仪器等高精度民用仪器仪表上,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官桥村八组、“田野集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以高尚道德、超人智慧赢得世人永远的尊敬和怀念。

落款是“官桥村八组全体村民”。

诵读这段文字,情不能已,思绪纷来。是有感于一位知识分子的报国情怀与特殊遭逢,一代新型农民的开阔心胸和高远境界,还是一段因缘聚合、风云际会的佳话,我一时说不清。

看到一份周宝生的发言记录。这位最基层干部吐露的心声,朴实无华,却发人深省,我愿把它称作“一位村民组长的经典语录”抄录于后:

有的人一旦拥有了金钱,便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有的人一旦拥有了权力,便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有的人一旦拥有了荣誉,便头脑发热,忘乎所以。

我常反思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位共产党员。这些年来我始终注意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记得有一次我爱人进城办事,没搭上班车,好心的熟人瞒着公司给司机打电话,把她接了回来。我知道后,叫妻子在群众大会上认错,并按规定罚款五百元。

我常警醒自己:始终不要忘自己村民组长的身份。事业做大了,经手的钱多了,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祸。把名利看淡点,事业发展就快一点。不该得的钱我分文不取。公司各项建设投资几十亿,我没抽过施工方一根烟,没喝过施工方一杯水。

我常告诫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一些人眼里,一个拥有二十多亿资产的集团公司老总,一定财大气粗,出手阔绰,但我一直要求自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三十多年来我没有外出游览过名山大川,没有进过歌厅舞厅,没进营业场所洗脚泡澡,甚至不打牌不抽烟。

官桥八组不仅要在物质上富起来,更注重精神富有。这方面我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用无声的行动影响大家。作为领头人,自身正,则民风正。如今官桥八组,可以说风清气正,无抹牌赌博,无封建迷信,无治安案件,无上访事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这里成了现实。

几十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到:只要你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带领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谋利益上,心里始终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群众就会真心实意支持你,就会帮你实现人生价值。

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执着奋斗。

一个村民从小组从单一农业到高科技产业的巨大跨越。

一代农民摆脱旧思想旧习惯从贫困落后到富裕文明的深刻嬗变。

官桥八组的所见所闻,让我从这个最小的行政单元感受到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蓬勃朝气和强劲律动,内心无比激动。

什么叫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什么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什么叫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群众利益放到最高位置……这些在文件中、讲话中经常看到听到的政治术语,通过两天采访,我找到了具体、生动的诠释,在脑子里突然鲜活起来。我庆幸没放弃这次机会。

记得周宝生对媒体说过:不能讲哪里是“华夏第一组”,不能讲谁谁是“时代英雄”,我就是个村民组长,官小,但担子重,责任大,能和大伙一起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别让上级操心,不给政府添麻烦,就问心无愧。

当然,也记得村上老人所讲的一席话:

看到村头路口和家家门前的红旗了吧,那可不是逢年过节的装扮,是八组三十多年一贯的传统。宝生的意思是让大家任何时候都要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前程。当年组里穷,宝生进城送货,经常铺着稻草在拖拉机上过夜。为买做旗子的材料,他硬是将大卷红布从嘉鱼县城步行扛回村里……

我想到柳青《创业史》中的梁生宝,那个富有理想激情和实干精神的年轻人。

原载2015年6月24日《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