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19403500000041

第41章 附录 最新验方攻略(原标题为最新中医验方)(7)

【方名】加味银翘马勃散。

【组成】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勃10克,射干12克,牛蒡子12克,山豆根6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一)

【辨证】热毒壅阻咽喉。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名】复方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祥泉方。

(二)

【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

【方名】清咽解毒汤。

【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6克,薄荷(后下)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戴祖铭方。

(三)

【辨证】肺胃积热,复感风温时邪。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排脓生肌。

【方名】通泻利咽汤。

【组成】生大黄(后下6~10克),软柴胡6~9克,淡黄芩6~9克,金银花10~15克,连翘壳10~15克,射干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福建中医药》。

(四)

【辨证】肺胃积热。

【治法】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

【方名】清热解毒合剂。

【组成】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

【用法】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一)

【辨证】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

【方名】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桔梗12克,山药12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栀子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治鸿方。

(二)

【辨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暗耗,虚火上冲。

【治法】疏肝清热,佐以养阴。

【方名】疏肝清热汤。

【组成】丹皮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香附15克,麦冬15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茯苓10-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敬江方。

(三)

【辨证】胃肠燥热,素体阳盛,阴液不足,或热积胃肠,津液披灼,致燥热熏蒸。

【治法】滋阴泻热,增液润肠。

【方名】增液麻仁汤。

【组成】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厚朴10克,大黄6-10克,杏仁10克,白芍10-15克,枳实10克,黑芝麻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敬江方。

牙痛

(一)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补肾益阴。

【方名】阴虚牙痛方。

【组成】生地24-30克,熟地24-30克,元参15克,骨碎补9克,二花15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卢学理方。

(二)

【辨证】阳明热炽,胃火循经上炎;或年老阴液不足,虚热上浮。

【治法】清胃泻火,通腑润肠。

【方名】白玉汤。

【组成】生地15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石膏(先煎)30克,元参18克,花粉15克,牛膝10克,大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三)

【辨证】肝胆火旺。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疏风。

【方名】齿灵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0克,青皮6克,石膏12克,荆芥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山西中医》。

(四)

【辨证】胃腑蕴热,循经上蒸。

【治法】清泻胃火,疏风解毒。

【方名】清胃解毒汤。

【组成】生石膏15-30克,知母12克,谷精草12克,银花12克,蝉衣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儿科

小儿感冒

(一)

【辨证】外感风热,内挟食积。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消食。

【方名】祛风寒。

【组成】金银花6克,钩藤6克,薄荷6克,连翘6克,蝉蜕3克,炒莱菔子5克,甘草2克。

【用法】此为1岁以下小儿剂量,不足1月减半,2岁以上小儿剂量加倍。加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亦可研细末,每服3-6克,白开水冲服。

【出处】周济安方。

(二)

【辨证】外感温热,饮食积滞。

【治法】清宣导滞。

【方名】清宣导滞汤。

【组成】生石膏15-60克,花粉9-15克,青蒿9-18克,白薇31克,桑叶9-12克,赤芍6-9克,柴胡6-9克,荆芥9克,黄连3-6克,山楂9-15克,建曲9-15克,槟榔6-9克,板蓝根15-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文火煮沸5-10分钟,去渣取汁,视患儿年龄,适量频服。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作茶饮,不计时服。药后勿外出,宜休息,取微汗。

【出处】王静安方。

(三)

【辨证】邪在卫分或卫气同病。

【治法】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方名】石膏知母青蒿汤。

【组成】生石膏10-25克(先煎),知母6-10克,青蒿10-15克,甘草3-5克。

【用法】水煎汤频频口服,每日1剂。

【出处】陈进方。

(四)

【辨证】风邪挟湿,阻中发热。

【治法】解表化湿,清热和中。

【方名】新加正气汤。

【组成】苏叶10克,藿香10克,连翘15克,薄荷5克,白芷10克,川连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为150毫升,1岁以内1次服20毫升,2岁以内30毫升,3岁以内40毫升,隔2小时服1次,日服4次,3岁以上150毫升,分3次口服。

【出处】王传吉方。

麻疹

(一)

【辨证】麻疹出而未透。

【治法】透疹除邪。

【方名】加减达邪饮。

【组成】柴胡2.4克,荆芥3克,防风3克,川贝3克,赤芍6克,山楂肉9克,枳壳3克,陈皮1.5克,甘草3克,薄荷1.5克(后下),升麻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蒋钧堂方。

(二)

【辨证】温热卫营合邪发疹。

【治法】疏卫凉营以透疹邪。

【方名】升降散加减。

【组成】蝉衣3克,芦根20克,钩藤6克,僵蚕3克,片姜黄3克。

【用法】水煎,代茶频饮。

【出处】赵绍琴方

小儿哮喘

(一)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丁金元方。

(二)

【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长江方。

小儿肺炎

(一)

【辨证】内热痰滞,肺胃不清。

【治法】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方名】麻石葶蒌饮。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出处】瞿文楼方。

(二)

【辨证】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治法】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方名】葶苈五子汤。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出处】孙一民方。

(三)

【辨证】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

【治法】清宣开闭,豁痰平喘。

【方名】肺炎痰喘汤。

【组成】生麻黄1.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9克,连翘9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炒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瓜蒌皮6克,元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马莲湘方。

(四)

【辨证】热毒壅盛,痰闭肺窍。

【治法】开闭,泻火,逐痰。

【方名】苦降辛开方。

【组成】黄连1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郁金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弼臣方。

小儿厌食

(一)

【辨证】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

【治法】消食导滞。

【方名】消积散。

【组成】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麦芽4.5克,鸡内金1.5克,枳壳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

【出处】舒鸿年方。

(二)

【辨证】脾胃不和。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方名】理脾化滞汤。

【组成】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鸡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梁宗翰方。

(三)

【辨证】脾胃阴虚。

【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方名】凉润增食汤。

【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麦芽7.5克,鸡内金7.5克,百合15克,每日1剂,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有恒方。

(四)

【辨证】脾失不运,饮食积滞。

【治法】导滞运脾。

【方名】导滞运脾方。

【组成】北条参10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壳6克,砂仁3克,槟榔8克,胡黄连3克,莲米8克,乌梅6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药量系3-5岁1日煎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出处】孟继民方。

小儿腹泻

(一)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方名】止泻汤。

【组成】匾蓄7.5克,瞿麦7.5克,车前子7.5克,木通5克,滑石7.5克,通草7.5克,党参7.5克,赤苓7.5克,白术7.5克,生甘草5克,莲肉7.5克,扁豆7.5克,薏苡仁7.5克,木香2克,黄连5克,罂粟壳3克,白头翁7.5克。

【用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出处】宋从有方。

(二)

【辨证】脾虚热,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名】止泄灵。

【组成】车前子(微炒)32克,泽泻(炒炭存性)64克,木瓜24克,胡黄连24克,焦白术24克,炒扁豆24克,生山药24克,党参16克,广木香16克,葛根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日服3次,3~6个月者每次1.2~1.5克,6个月~1岁服1.5~2克,1岁1个月~1岁8个月服2~3克,1岁8个月~2岁服3~4.5克。

【出处】胡安黧方。

(三)

【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方名】龙牡三石汤。

【组成】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

【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出处】李志山方。

(四)

【辨证】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方名】健脾粉。

【组成】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出处】郑振华方。

(五)

【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方名】消导止泻汤。

【组成】佛手5~10克,山楂5~10克,麦芽5~10克,连翘5~10克,白术5~10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永厚方。

(六)

【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方名】健食和中汤。

【组成】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出处】汪鑫涛方。

(七)

【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方名】新加胃苓汤。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桂枝7.5克,厚朴7.5克,陈皮7.5克,炙甘草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柴国剑方

小儿黄疸型肝炎

(一)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瘀,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