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19394100000027

第27章 暴风集(12)

苏尔班若能在他家唱,我自然会唱的。可是,我环顾四周,发觉在座者当中,不是只能听银钱响声,而根本听不到歌声的富翁,就是压根儿不理解生活,只会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显贵。在那些应邀宾朋中,找不到一个能够区分《纳哈万德》与《莱斯德》或《伊斯法罕》与《欧沙格》的人。因此,我不能在瞎子面前敞开我的胸怀,或者在聋子耳旁述说我的心底之秘。音乐是灵魂的语言。音乐是一股暗流,波浪起伏于歌手与听众灵魂之间;如果没有灵魂,并且能够理解所听到的乐声的话,那么,歌手便失去了说明的兴趣,同时也便失去了表露心底动静的愿望。音乐如同上着紧而敏感琴弦的吉他,只要弦一松,特性即刻消失,变成了麻线。

(说到这里,苏尔班站起来,走了几步,然后放慢速度说)

在贾拉勒帕夏公馆里,我的灵魂的弦松弛了。因为我打量了在座者的男男女女,出现在我面前的人都是那样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故步自封,妄自尊大和愚昧无知。他们苦苦哀求我,原因在于我毫无表情、无动于衷,默不做声。倘若我像那些爱唱歌的青蛙一样,就不会有人重视我。

海里勒(开玩笑地打断苏尔班的话)那之后,你到哈比卜家去了。为了斗气——仅仅为了这斗气——你坐下一直唱到天明。

苏尔班我坐在那里,一直唱到东方亮,因为我想把心中的一切倾吐干净,想把肩上的重担卸掉,想责备黑夜、生活和时代。我还感到自己迫切需要紧一紧在帕夏家松弛了的那些琴弦。海里勒贝克,倘若你认为我意在斗气,当然你是有权任意猜想的。艺术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可信意在天空翱翔,也可随意落在地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束缚它的翅膀,或者改变它的意向。艺术是一种高尚的灵魂,不能出售,也买不来,东方人应该知道这一绝对真理。至于我们当中的艺术家——他们是凤毛麟角,比红色硫磺还稀罕——则应该自重自尊;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容器,安拉使其盛满了玉液琼浆。

优素福苏尔班先生,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用一种连自己都说不明白的方式阐述了我的思想。你是位艺术家,而我不过是个艺术研究者罢了。因此,你我之间的差别如同甜醇酒与酸葡萄。

赛里姆苏尔班谈话如同唱歌,会令听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海里勒我还没服,而且不能服。你们的这种哲学思想,只能算是从西洋国家传到我们这里来的一种疾病。

优素福贝克阁下,假若你有机会听苏尔班唱歌,你定会佩服至极,把哲学忘到脑后。(这时女扑走进来)

女扑(对希拉娜小姐)小姐,奶油白糖粉丝出锅了,我放在桌子上啦。

优素福(站起来对大家说)兄弟们,请吧!我为大家备下了美味菜肴,可口极啦,其甜美程度,堪与苏尔班的歌喉相媲美。

(众人站起,优素福、海里勒、赛里姆相继出门。苏尔班、希拉娜仍站在客厅中间,面面相对,眷恋凝视,彼此明眸间闪烁着一种无法描绘的光芒)

希拉娜(低声地)昨夜我在听赏你的歌声,你知道吗?

苏尔班(惊异地)昨天,我在姐姐玛丽娅家里,因为她丈夫不在,她一个人在家有些害怕,要我去和她做伴,我也就睡在她家了。

苏尔班你姐夫家离那里很远吗?

希拉娜与哈比卜家仅隔一条胡同。

苏尔班你听见我唱歌啦?

希拉娜我听到了你的灵魂的呼声,自夜半一直听到天明。我不仅仅听到了你的声音,还听到了安拉说话。

(隔壁传来优素福的声音,只听他在喊:“苏尔班,快请啊!粉条菜都要凉啦!”)(苏尔班、希拉娜相跟出门)

幕落

诗人巴勒贝克

公元前一一二年。巴勒贝克城。

国王端坐在金黄宝座,四周华灯高照,香烟缭绕。将领、祭司分坐国王左右两侧;兵士、奴仆面对国王肃立,犹如一尊尊塑像直立太阳神前。

时过不久,歌罢乐休,一切声息淹没在夜神的衣褶之间。首相站在国王面前,用老年人那种微弱、颤抖的声音说:

“国王陛下,昨天,一位印度贤哲抵达本城,其人相貌非凡,说道广博,皆为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号召人们笃信:灵魂从一个躯壳投生到另一个躯壳,从一代转移到另一代人,直至完美无缺,加入神灵行列。今夜,这位贤哲要求晋见陛下,向您陈述他的见地。”

国王点点头,微笑着说:

“既然他从印度带来了宝贵真经,不妨唤他进来,听他一番说道。”

不一会儿,一位褐色皮肤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表情严肃,浓眉大眼,面孔圆阔。不用多言,便知其人心底藏有隐秘,气质奇异非凡。他向国王行过鞠躬礼之后,抬起头来,二目光芒闪烁,开始论述他的新教义,细说灵魂如何从一个躯壳转入另一个躯壳,怎样按自己选择的中介因素步步升高,又如何依据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在荣誉的阶梯上逐级攀登,与使其幸福或悲凉的爱情同眠共生……尔后,他又开始讲灵魂怎样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寻求它所需要的东西,赎过去犯下的罪过,收获在另一处播种下的谷禾。

话语冗长,国王面露腻烦神情,于是首相靠近贤哲,耳语道:“先谈到这里吧,有机会再说。”

贤哲退后,坐在祭司们中间,闭目养神,仿佛因凝视万物而感双目不胜倦怠。

一阵寂静之后,国王左顾右盼,问道:

“我们的诗人到哪里去了?我许久不见他了……过去,他每天晚上都来做客,现在,他究竟怎么啦?”

一位祭司说:“一个礼拜之前,我看到他坐在阿施塔特庙门廊里,两眼呆直,惆怅难堪,望着遥远的晚霞,仿佛他的一首长诗丢在乌云间。”

一位将领说:“昨天,我发现他站在松柏杨柳之间,我问他好,他没回礼,而是一直沉没在他的思想、欢梦海洋之中。”

大宦官说:“今天,我见他在御花园里,我靠近他一看,发现他面色焦黄,眼泪纵横,抽泣哽噎。”

国王温情地说:“赶快把他找回来,我真为他担心。”

仆役、兵士们出外寻找诗人,国王及其左右手们急切地等待,人人沉默不语,个个思绪紊乱,似乎感到一种看不见的魔影矗立在殿堂当中。

片刻之后,大宦官回来了,像中了箭的鸟儿一样,倒在国王脚前。国王呼喊道:“有消息吗……究竟怎么回事?”

大宦官抬起头,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诗人已死在御花园里了。”

国王顿时面罩愁云,神色颓丧,然后站起来,朝御花园走去,前面有侍从掌灯照路,后有将领、祭司簇拥。他们来到栽满巴旦杏、石榴树的后花园,在黄色灯光下,看到一具僵尸,犹如凋零的玫瑰花枝,横卧在草丛之间。

一位将领说:“他依旧凝视着天空,仿佛在星辰之间,看到了无名神影。”

大祭司对国王说:“明天,我们将把他安葬在神圣的阿施塔特庙旁,全城居民为他护送灵柩,少年们咏唱他的诗歌,少女们向他的陵墓敬献花束。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让我们隆重祭葬他吧!”

国王点点头,目不转睛地望着诗人那蒙盖着死亡面纱的脸孔,缓慢地说:“不,不!他在世时,身影游遍全国,芳香播满苍穹,而我们却轻视他;如今,他死了,我们倒要给他嘉誉美名,这样,神灵会奚落我们,草原神女、河谷仙子也会讥笑我们。我们就把他埋葬在这里吧,让他怀抱吉他,灵魂归天。谁想慰藉他的在天之灵,请到他家去,告诉他的儿子,就说国王忽视了他,致使他孤独寂寞,惨淡终生。”

说完,国王私下环顾,问道:“印度贤哲何在?”

贤哲走上前来,说:“国王陛下,我在这儿。”

国王说:“贤哲先生,请你告诉我,神灵还会让我托生成国王,让我再转为诗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吗?神灵会将我的灵魂俯着在一位伟大王子的躯壳里,把诗人的灵魂注入一位盖世诗人的体躯之中吗?自然法则会让诗人在永恒世界面前停下脚步,令他以生命赋诗,也使我有幸向他馈赠礼品,让诗人赏心悦目吗?”

贤哲回答道:“灵魂所期望的一切,均会如愿以偿。冬去春来的规律,将使你复生为显赫君王,使他再托生成卓越诗人。”

国王笑逐言开,精神抖擞,随后朝王宫走去,边走边思考着印度贤哲的话语,自言道:“灵魂所期望的一切,均会如愿以偿。”

公元一九一二年。埃及开罗。

明月初升,银白色的光带遍洒全城。国王依坐在宫殿阳台上,望着清澈的夜空,思考着经过尼罗河畔的代代先人,探究着狮身人面像前历代帝王和开拓者的功业,检阅着为时代所驱使由金字塔拥向阿布丁宫的群众队伍。

当他的思想范围逐渐扩大,欢梦舞台渐次展开时,回头望了望坐在身后的朋友,说:“今夜,我颇想欣赏一下诗歌,请你给我唱几首呀!”

朋友点了点头,随即唱起一位蒙昧时代的长诗。国王打断歌声,说:“唱首更新的嘛!”

朋友再点头,唱起一位跨时代[100]诗人的作品。

国王又打断,说:“更新的……更新的!”

朋友点头,又唱安达鲁西亚二重韵诗。

国王说:“请给我们唱首现代诗吧!”

朋友手撑额头,仿佛欲呼来现代诗人的全部作品。片刻之后,他容光焕发,开始唱起一首幻想诗,其韵味神奇,诗意细腻新颖,比喻妙趣横生,令人神醉心倾。

国王望着他的朋友,喜不自胜,只觉得一只无形之手正把他拉向遥远的地方。他问道:“这首诗出自何人手笔?”

朋友说:“系诗人巴勒贝克所作。”

诗人,巴勒贝克!两个陌生的字眼在国王耳际里翻腾,一种模糊而清晰、稳固而薄弱的形象在他心中油然生成。

巴勒贝克,诗人!两个陈旧而新颖的语汇,使被遗忘了画面重新回到了国王的心间,唤醒了国王胸中沉睡了的记忆,在国王的眼前,用近似云雾般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幅画面:青年诗人抱琴静卧草丛,王宫大臣、将领、祭司静默地肃立在四周……

如同晨来梦隐那样,这种景象在国王眼前突然消逝了。国王站起身来,双臂合抱胸前离去,口中念叨着先知的训词:“你们本是死者,上帝使你们复活,然后又让你们死去,再次让你们活过来,之后让你们回到上帝那里去。”

国王回头望望朋友,说:“我国有巴勒贝克这样的诗人,使我们感到欣慰。我们将永远祭悼他,尊崇他。”稍停片刻,又低声说:“诗人是飞鸟,具有独特长处,从天而降,来到这个世界歌唱;假若我们不尊重它,鸟儿会展翅高翔,飞回故乡。”

夜,过去了,天空脱下了它那镶嵌着繁星的华丽服饰,换上了用晨曦织成的淡雅衣衫;国王的灵魂蹒跚摇摆在万物奇景与生命秘密之间。

口蜜腹剑

秋天,黎巴嫩北方一片金黄。一日清晨,图拉村民聚集在教堂周围,相互询问、交谈着有关法里斯·拉哈勒突然出走的消息。法里斯丢下他那刚刚过门六个月的年轻妻子,奔向了只有上帝才知道的遥远地方。

法里斯·拉哈勒是本村的长老和头领,这是他从父亲、祖父那里继承来的职位。虽然法里斯方二十七岁,但却赢得了乡亲们的由衷尊敬和爱戴。去岁仲春,他和苏珊·白尔卡蒂结婚时,人们争相祝贺,说:“多么有福的小伙子!年龄不满三十,便得到了人们今世向往的一切!”

但在那天清晨,图拉村民刚刚醒来,便听说法里斯长老带着所有的钱,骑着马,未向一位亲属告别,就离开了村庄。乡亲们纷纷揣测,互相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离别村民,抛下新娘、家园住宅、田地、葡萄园而远走高飞。

黎巴嫩北方的生活,近似于另一种意义的社会主义。出于现实主义的天然倾向,那里的人们同甘苦共患难;村里一日发生什么事,居民们便聚而研究情况,商讨对策,事事如此。

正是这个原因,图拉村民抛开他们的日常活计,聚集在教堂四周,就法里斯·拉哈勒出走交换意见。

就在这个时候,村上的牧师胡里·艾斯泰凡垂头丧气地朝他们走来。人们靠近他,探问究竟,但他总是揉搓手,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牧师说:

“你们不要问我了!孩子们,听我说!天亮之前,法里斯·拉哈勒敲我的门,我打开门一看,只见他手握马缰,面部表情痛苦难堪。我吃惊地问他想作什么,他说:‘阿伯,我是来向你告别的。我要到海外去了,我决不活着回这个家园。’接着,他将一封信递到我的手里,信封上写的是他的朋友奈吉布·马立克的名字,要我亲手转交。之后,他翻身上马,未等我弄明事情原由,法里斯便扬鞭策马而去了。我就知道这些,你们不要再多问我了。”

一个人说:

“毫无疑问,那封信将告诉我们法里斯出走的原因,因为奈吉布·马立克是他在村中最亲密的朋友。”

另一个人说:

“阿伯,您看到法里斯的新娘子了吗?”

牧师回答:

“晨礼之后,我拜访了她,见她坐在窗旁,失神落魄地望着远方。”我问她时,她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不知道!’尔后抽噎起来,继而孩童似地嚎啕大哭。

牧师话音未落,村东传来一声枪响,人们惶恐不安。接着,人们听到一个妇女的呐喊声,整个旷野位之颤动。刹那之间,村民们乱作一团,人人面布恐惶、凄楚神情,男男女女争相跑去观看。村民来到法里斯·拉哈勒住宅周围的花园时,一种意外景象使人们血液凝滞,头脑昏厥:只见奈吉布·马立克倒在地上,树叶面粉糊正从他的肠子里向外喷涌;法里斯·拉哈勒的妻子苏珊·白尔卡蒂站在奈吉布身旁,披头散发,撕扯自己的衣裙,凄惨地喊叫:“他自己杀害了自己!他对自己的胸口开了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