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
19389400000010

第10章 蛇可以吞下大象吗——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营地

总鳍鱼的登陆历险记

三亿多年前的一天,在一片干涸的河滩上,有一条怪模怪样的鱼儿在奋力挣扎着。这种鱼儿有两个背鳍,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它费尽气力撑起它的胸鳍和腹鳍,在泥地上慢慢爬行着。每移动一步,都要张开嘴巴不住地喘气,真是困难极了。

为了生存,它不得不拼命往前爬啊!它原来生活的小河干涸了,河滩上没有一滴水,如果不赶快爬上陆地,找到一个新的溪流和水池,它就要被太阳无情地晒死了。鱼如果没有水,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许多总鳍鱼在爬行过程中干渴死了,但有一些却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种族延续下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总鳍鱼上岸爬行,渐渐生长出适合在陆地上生活的器官。它们的腹鳍里长出了强壮的肢骨,可以像脚一样爬行;头上长了鼻孔,可以呼吸空气,使自己不会很快干死;顽强的总鳍鱼,终于战胜了死亡,在不断的进化中适应了陆地上的生活环境。以后逐渐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陆地动物,使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广阔的陆地上。说起来,它可以算是陆地上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古生物学家原来以为总鳍鱼在7000多万年前的白垩纪就灭绝了。想不到后来在非洲南部的印度洋里,捞起了一条活蹦乱跳的总鳍鱼,把人们吓了一跳。原来,它还是一种大海里的“活化石”呢!

尽职的蟒蛇“保姆”

在巴西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花斑大蟒,它们常常倒挂悬在大树上,不停地吐着紫红色的信子,瞪着一双大眼盯着树下行人。这种大蟒样子看起来很凶猛很可怕,但实际上,它性情温和,并不伤人,是一种可以驯养的动物。当地巴西人知道了它的这一习性后,不但不怕它,还对它很亲热。

大家都知道热带森林中毒蛇猛兽很多,而花斑大蟒却是这种毒蛇猛兽的克星。村落里的人们,为了自家孩子的安全,会让自家驯养的大蟒去照看孩子。大蟒对人温和,但在蛇类和其他野兽面前它可威风了,毒蛇猛兽一见它,都吓得远远避开。大蟒照看孩子寸步不离,忠于职守,担负起保护的任务,真是个好“保姆”。如果孩子想睡觉了,它就用自己的身体围成一个圆圈,让小孩子在里面睡。

英国伦敦的一个医生约翰·姆尔格希,家里也饲养了一条蟒,用来看守家门。白天,约翰夫妇去上班,这条蟒独自留在屋内,来回游动,四处“巡视”。晚上,约翰夫妇睡觉前,大蟒便爬上床来同他俩嬉戏玩耍。约翰夫妇入睡后,大蟒便守候在旁,室内什么地方一有响声,便爬去察看。看看花斑大蟒们算得上是顶级“保姆”了吧!

人们饲养大蟒,也很方便、省事。大蟒一次吃得很多,但它吃一次东西后,隔好久才再次进食,而且食物也不必很高级,比养只小猫的经济支出还少。

蟒蛇不但能照看孩子能守家,还能当苦力呢!在非洲一条大河的毕索渡口,有一种方形的像木筏船的渡架,由一条经过训练的巨蟒拖着来回“摆渡”。蟒蛇力大灵活,能够轻而易举地拖运一吨重的货物或人,速度比人力渡船还快,乘客们坐在渡架上,既平稳又安全。

蛇可以吞下大象吗

很多人总爱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而自不量力的人。蛇真的能吞象吗?其实,蛇虽然吞不下象,但能够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生物,这却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年前,在中国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有人曾亲眼看见一条6米长的蟒蛇从树上飞扑下来,用它又粗又长的身躯紧紧缠住一头经过的鹿,用力一勒,鹿的骨骼就被勒断了。然后,蟒蛇张开大大的嘴巴,一点一点地将鹿吞进肚里。

鹿要比蟒蛇的头大得多,蟒蛇怎么吞得下呢?原来,蛇的头部与开合有关的骨骼构造是很特别的,蛇的头部连接到下巴的几块骨头是可以活动的,而不像其他动物那样与头部固定着不动。而且,它头部下颌的两半颏骨有韧带相连,可以向两侧张大。因此,蛇的嘴巴不但上下可以张得很大,而且左右也不受限制,能扩张得很大,这样就能吞食比它嘴巴大得多的东西了。此外,由于蛇的胸部没有胸骨,肋骨可以自由活动,所以食物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胃中。此外,蛇分泌出来的大量唾液,又增加了吞咽时食道的润滑性。就这样,蛇才能吞下比它大好几倍的东西。

“戒毒”后的“林中蓝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蛙是一种善良温顺的动物。但是,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丛林中,却有一种非常“毒”的蛙——蓝钻毒箭蛙。它们体长仅约4厘米,身披鲜艳的蓝钻外衣,非常善于攀爬,有“林中蓝钻”的美称。但是它身上剧毒无比,当地的土著人经常以其毒液涂在箭头和标枪上,用来捕猎。后来经检测,每只蛙身上有0.2毫克的毒液,可是只需0.002毫克就足以令人死亡。

蓝钻箭毒蛙之所以带毒是用于自卫,和许多以隐蔽色逃避天敌的动物的生存对策相反,箭毒蛙以警戒色避免杀身之祸,它们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绚丽夺目。许多箭毒蛙的表皮颜色鲜亮,经常带有红色、黄色或黑色的斑纹。这些颜色在动物界常被用作一种动物向其他动物发出的警告:它们是不宜吃的。这些颜色使箭毒蛙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它们不需要躲避敌人,因为攻击者不敢接近它们。于是,鲜艳的颜色和花纹成了恐吓食肉动物的信号。箭毒蛙就是凭借警戒色和毒腺使整个家族存活至今。

箭毒蛙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但它们的身体并不会自造毒素,它们的栖息地盛产有毒菌类,它们通过食用有毒昆虫,从而摄取毒素。正因如此,所以很多地方的动物园都引进了蓝钻箭毒蛙,动物园里的蓝钻毒箭蛙都是人工繁殖的,由于离开了原产地的环境,食物中没有合成毒液的元素,所以它们是无毒的安全个体。戒毒后的“林中蓝钻”带给人们更多的欢乐。

奇怪的群蛙大聚会

平时,我们只会在河边,湖边看见大大小小的青蛙,好像它们都是“分散行动”的,平时并不喜欢一大群地聚集在一起。但是中国南岳衡山广济寺的一个丘田上,曾出现过群蛙聚会的奇观。参加聚会的是一种石蛙,颜色灰黄或褐色,成蛙有碗口大小,憨态可掬。每年3月惊蛰时节,便有成千上万只石蛙来到这块丘田聚会。

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刚从冬眠中醒来的石硅蛙是到这里来幽会的。成千上万只石蛙有时一对对叠堆而起,形成一个近1米高的蛙塔。如果人们想把成双成对的石蛙分开,可没那么容易。你抓住上面的雄蛙,下面的雌蛙不放“手”,于是就一同被提起来,看来它们打算“誓死不分离”了。这种石蛙聚会可持续几天到十几天,然后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另外,人们在广东鹤山县沙坪镇也发现过另一次群蛙聚会。这次群蛙聚会不是为了幽会,而是为了打仗。当时刚下了一场大雨,奇怪的是雨后沙坪镇的一块大菜田里聚集了上千只青蛙,开始打一场世所罕见的青蛙大战。你看吧:有的单兵对战,彼此先怒目相视,然后猛扑跃起,缠住对方连咬带撞;有的几只围成一团,互相乱咬。战场外还有上千只青蛙在助阵,叫声鼎沸。这些助阵的青蛙还当起了“救护员”,它们不时到战场上拖出精疲力竭的“伤兵”,不知是为了“救护”,还是收容“俘虏”。

毒蛇为何朝圣

在希腊的西法罗尼亚岛上,每年的8月6日到15日,都有成百上千的毒蛇从悬崖峭壁和山林洞穴中纷纷涌出,向坐落在岛上的两座教堂爬去,到达教堂之后,它们就盘踞在教堂的圣像下面,大约10天左右才纷纷离开。而这期间,恰逢希腊的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8月6日是希腊人纪念上帝的日子,8月15日是纪念圣女的日子。奇怪的是,在这期间这些毒蛇从不伤人。更令人迷惑的是,这些毒蛇的头上,都有一个类似十字架形状的记号,而且这一奇异景观已存在120多年了。

关于毒蛇朝圣盛象,人们众说纷纭。在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许多年以前,一群海盗洗劫了西法罗尼亚岛,并把岛上的24名修女捉去,图谋不轨,天上的圣母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使这些纯洁的修女免受玷污,就使用神术把这些修女变成了毒蛇,从而摆脱了海盗的魔爪。这些变成毒蛇的修女们为了报答圣母的恩情,于是约定每逢8月6日到15日,便到教堂朝拜感恩。

传说固然美丽,但终究不能解除人们对这一奇观的迷惑。有人甚至对这一奇观本身产生了怀疑。

不过,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岛上有毒蛇朝圣的奇观,很多旅游者就慕名涌向西法罗尼亚岛,希望亲眼目睹毒蛇朝圣的奇迹。到了这个小岛后,人们真切地看到,岛上的居民确实与毒蛇和平相处,有些人甚至认为毒蛇有祛邪治病的神力,而有意触摸它们,或将其缠绕在身上,毒蛇也任凭人们逗引,温顺异常,从不伤人。

提起毒蛇,人们往往谈蛇色变,更不要说去和它们亲近了。而西法罗尼亚岛上的毒蛇,却让人们对毒蛇有了新的认识。不过这里的毒蛇毕竟是个特例,如果你真的在其他地方遇到了毒蛇,要千万小心哟!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

我们常听老人们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是形容龟的长寿。

据史料记载,韩国的一位渔民曾捕到一只长1米半、重90公斤的活海龟,经测定,寿数已达700岁;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重修广东梅县城南观澜亭时,人们在一根大石柱下,发现了一只重3.5公斤的活乌龟,背面宽30多厘米,形状又大又扁,背上有明显的被压痕迹。据记载,该亭建于1746年,在建亭时,在柱下垫上此龟,不料这只龟就这样被压在柱下,度过了240多个春秋。

针对龟的长寿这一问题,很多人都做出了不同的猜测,有人说龟的寿命与其身体大小有关,龟体越大,寿命越长,龟体越小,寿命越短。其根据是,有记录可查的长寿龟龟体都很大,如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龟——象龟、海龟等寿命都很长。但在中国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中,有一只大头龟的标本,个体不大,却已存活了130多年。所以这种说法就很难让人信服。

有的科学家们还检查了龟的心脏机能,他们把龟的心脏从其体内取出后,发现这只心脏竟然还能跳动两天,由此可以说明龟的心脏机能较强,由此他们想到这种强大的心脏机能可能与龟的长寿有很大关系。

龟的长寿之谜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们加以探索。期待着有一天能彻底揭开龟的长寿之道,造福于人类。

活了几千岁的蟾蜍

生物总是有寿命限制的,一般来说,动物的生命周期不超过百年,但也有些例外。 1993年2月,中国四川省三峡库区出土了一座距今1800年的东汉古墓。古墓中有一个密封良好的陶罐,当人们打开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只鲜活的蟾蜍。

罐子里没有食物和粪便,根据时间推测,这只蟾蜍在罐子里已经生存了1000余年。这样的事情在1946年的美洲墨西哥也发生过,当时,一位石油地质学家在那里的石油矿床里,发现了一只冬眠的青蛙。在2米深的矿层里,这只青蛙皮肤柔软,还有光泽,是一只活生生的青蛙,在被取出来两天后才死去。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只青蛙是在矿床形成前就进去的,而地质学家对这个矿床进行了科学测定,证实这个矿床是在200多万年前形成的。也就是说,这只青蛙在矿层里已生存了200多万年。

1782年,法国巴黎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一位采石工人于地下4。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里,开采出了一块巨石。巨石劈开后,竟然发现里面藏着4只活蟾蜍,这些蟾蜍居然还可以自由活动,而经过鉴定,这块石头是100多万年前形成的。这意味着,这4只蟾蜍在岩石内已生存了100多万年。

这些青蛙和蟾蜍是如何做到在密封的环境下生存的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探索,他们发现,气温上升10℃,青蛙和蟾蜍的新陈代谢作用会加快2—3倍;而气温下降10℃,代谢作用则减慢到1/3。所以,在密封的环境里,青蛙和蟾蜍可以不受外界的影响,处于能量不消耗的恒温状态。就好像食物被放入冷藏室里保鲜一样,在地下的青蛙和蟾蜍也是通过自身的调节,令自己处于不吃东西也不死亡的状态。

但对于这个说法,科学家依然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有些科学家认为青蛙和蟾蜍之所以能存活那么长时间,和体内的甘油存在有关,这种甘油能帮助他们保持生命。到今天为止,这一自然谜题依然无法彻底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鳄鱼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我们看到鳄鱼一身的硬甲,颇有些“刀枪不入”的架势就有点害怕。难道说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尤其是当我们在意外的情况下遇到鳄鱼,难道就只有乖乖地变成它口中的美味吗?当然不是!

大的敌人也是有弱点的,人类从鳄鱼的眼睛找到了对付这个家伙的良策。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71岁高龄的老者,有一次,不小心跌入一条运河中。当他拼命往岸上爬时,竟无意踩到了一条鳄鱼,鳄鱼正愁没东西吃呢!这次竟有人送上门来,于是它一怒之下张口咬住老人的左手。老人惊恐万分,心想活不成了。突然,昔日电视上动物世界中介绍鳄鱼的节目呈现在眼前:节目里告诉人们,面对鳄鱼要勇敢地用大拇指直戳鳄鱼的眼睛,老人想到这儿就赶紧用手指戳鳄鱼的眼睛。结果,这一着还真灵。鳄鱼立即放开老人的左手逃之夭夭,老人得救了。

古巴一鳄鱼养殖场的工人埃斯卡梅尔在打扫鳄鱼巢时曾遇到一条鳄鱼兽性大发,突然蹿出咬住他的头部,血流如注,在这危急时刻,埃斯卡梅尔强忍剧痛,使尽全身力气,将两只手的拇指直插入鳄鱼双眼,趁鳄鱼张开血口之际得以逃生。

澳大利亚还有一家七口人住在达尔文市以南200公里海湾的帐篷里,入睡至午夜时,一条足有4.5米长的鳄鱼袭击了帐篷,一口咬住了60岁的老母。30岁的儿子惊醒后,立即狠命地朝鳄鱼眼睛猛击一拳,夺下老母,鳄鱼眼睛被打后,无心再战,只好扫兴而逃,由此确证,鳄鱼也有它致命的弱点,巧击鳄鱼的双眼是可以制服鳄鱼的。

【科学实验室】

【实验一】会变颜色的青蛙

也许你只听说过变色龙会随着外界颜色的变化而迅速改变体色,但如果有人告诉你,青蛙也能改变体色,你是不是觉得很好奇?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

3只体色差不多的青蛙,2个一样大小的大玻璃瓶,2块纱布,一些黑色纸,一些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玻璃瓶中都装入浅浅的一层水,只要能没过杯底就行。

2.把其中的两只青蛙分别放置到玻璃瓶中。

3.用纱布分别蒙在两个瓶口上。

4.把其中的一个玻璃瓶的周围用黑色纸包裹住,放在阴暗的地方。

5.把另外一个玻璃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但不要被阳光直射。

6.三四天之后,将玻璃瓶中的两只青蛙取出,把它们跟另外一只青蛙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三只青蛙的体色不一样了。没有放进玻璃瓶中的那只青蛙体色还是原来那样,但在用黑纸裹住的玻璃瓶中的青蛙的体色变得又暗又黑,而另外一个玻璃杯中的青蛙的体色则变淡了。

实验大揭秘

青蛙的神经系统当感受到了外界光线的变化,就会调节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这些黑色素细胞既可以聚合在一起,也可以分散开来。如果青蛙在暗处生活,黑色素细胞就会分散到整个皮肤表面,因此青蛙的皮肤就会看起来是大面积地变黑暗。相反,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生活的青蛙,黑色素细胞就聚集到一块,变成一个个的小黑点,而黑点之外的部分则变得很淡,整个体色看起来就是变浅了。值得注意的是,完成了这个游戏后,一定要将这三只青蛙放生。

科学小常识

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变色龙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是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可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鸟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

【实验二】小蝌蚪长变了

你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

1个大号玻璃瓶,1只小蝌蚪,一些河水,少量泥沙,几根水草。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瓶中装一些河水。

2.将泥沙和水草放到玻璃瓶中。

3.把玻璃瓶放到阳光充足但不直接照射的地方。

4.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玻璃瓶中的小蝌蚪,你会惊讶地发现,小蝌蚪长变了,变成了一只身披绿衣的青蛙。

实验大揭秘

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成长的过程,有些动物生来看上去就像它们的父母,而有的却与它们的父母大不相同。蝌蚪就属于后面一种,它只是青蛙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青蛙在水中产卵,蛙卵孵化成小蝌蚪。当小蝌蚪脱掉细长的尾巴,长出四肢后就变成了蹦蹦跳跳的青蛙了。(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在做完实验后,千万要记得将青蛙放生。)

科学小常识

蝌蚪在水中主要以水草为食也吃蚊子的幼体或其他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幼体;成年的青蛙才以肉食为主。有意思的是蝌蚪作为青蛙的幼虫其食物是昆虫的幼虫,而青蛙的食物是昆虫,青蛙和昆虫真是名副其实的天敌。

【实验三】爬出地面的蚯蚓

每当下暴雨时,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

1个盆子,一些泥土,3条蚯蚓,一些小砂石,1个杯子,一些水。

实验步骤

1.在杯子里装入半杯小砂子。

2.往杯子里倒水,直到将砂子淹没为止。你会看到,杯子里开始有气泡冒出,不一会儿就没有了。

3.把蚯蚓和泥土装入盆子里,蚯蚓必须覆盖在泥土中。你会发现,蚯蚓会静静地呆在泥土中。4.往盆子里倒水,直到泥土刚好被水淹没。你会看到,盆子里也有气泡冒出,不一会儿,蚯蚓也会爬出泥土表面来。

实验大揭秘

游戏中,盆子里和杯子里出现的都是气泡。这是因为我们往杯子或盆子里倒水时,水会将砂石或泥土中的空气挤出来。当砂子或泥土中的空气全被水挤出来以后,就不再有气泡冒出来了。但泥土中的氧气变少直至为零时,蚯蚓就会爬到泥土表面上来呼吸。所以,当下暴雨使地面积水时,蚯蚓为了获取氧气,就会钻出泥土,爬到地面上来。

科学小常识

蚯蚓只有简单的脑和神经系统,没有眼睛、耳朵等明显的感官器官,但它们却对白色光的刺激有反应。所以,它们喜欢在夜晚爬出地面来活动,而人们正是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常常在夜间抓它们来作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