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19388900000029

第29章 生命如歌(2)

赫本知道,如果战争期间没有母亲的拼死努力,自己不可能活下来。她也清楚,母亲竭尽全力送她学习芭蕾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虽然,赫本的自身条件无法使她成为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但她凭借天生的美丽容貌,以及常年的芭蕾训练带来的高贵气质,加之自身的聪慧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电影圈崭露头角,并一步步走上巨星之路。

艾拉的贵族式教育影响了赫本的一言一行。她一生都保留着简洁、严谨、直白的维多利亚式的说话方式。并且,在母亲的教育下,她关注他人的感受比关注自己更多。这使她成为好莱坞为数不多的受到周围所有朋友和工作伙伴交口称赞的大牌明星。而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那些年月,让她懂得了爱的重要,并更愿意以宽容之心去原谅那个弃她们而去的父亲。

家庭、父母对小孩子的影响,无疑会从他今后的人生态度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对他对待感情的态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如果最初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完整,那么此后的一生都可能生活在这种情感匮乏中。

如果我们的父母不是那种善于把爱用言语直接表达出来的性格,对于性情敏感的人来说,也许是个遗憾。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不爱我们,就像赫本父亲那样,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感情交流障碍。这是遗憾,但也无法改变。如果我们过多的沉浸在这种遗憾之中,对于今后的世界观的形成,也许会有不利的影响。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情感的缺失,只是或多或少的差别。这种缺失在心里形成一块阴影,我们终其一生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去压制它。可是,那阴影只是被暂时压制住,它一直都在,伴随我们到死。我们无需为那样的感情饥饿感到沮丧,渴望爱的人,也会得到爱。也许会与预料中中有差距,也许没有那么美好的结尾。但人生就是在不断失去,又不断寻找中走完的旅程。每一个人,在这旅程中,都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

优雅,有品格的女性并不代表脆弱,她们渴望爱,渴望感情,但她们也无惧被感情所伤害。她们的气度保证了她们在遇到这样的困境时,能够发现隐藏在没有被完整表达的情感之后的秘密。从这个意义上说,优雅似乎更接近于坚毅、乐观。或者说,是后两者造就了前者。轰轰烈烈的表达情感,不是谁都得善于这样做的。如果亲人中有这样不善表达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相信,她们的爱没有减少,只是不会一下子倒光。说起来,这样的感情表达,也许算得上是最优雅的方式了吧?

优雅的双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真实版《修女传》

1987年,赫本应她的表哥,前荷兰驻葡萄牙大使范乌福尔德的邀请,和罗伯特一起前往澳门参加一个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的慈善音乐会。赫本在音乐会开始之前的典礼上做了演讲。她对孩子们发自肺腑的爱感动了当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级总裁詹姆斯·格兰特。格兰特先生马上向赫本发出邀请,希望她能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赫本接受了这个邀请,她从格兰特那里领取了象征性的一美元的薪水。1988年,赫本开始了她生命中最后五年的工作——50多次人道主义之旅。

赫本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但我希望我的名气可以用来帮助儿童。”赫本说道。

1959年,赫本主演了一部叫做《修女传》的电影。她在电影中扮演的修女路加是个爱上帝胜过一切的人,要立志改进刚果地区儿童的生活。罗伯特觉得,这部电影时赫本内心的真实写照。1988年4月,赫本开始她作为亲善大使的第一次访问,第一站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对于已近花甲之年的赫本来说,亲善大使的工作并不轻松。她要去的都是贫困落后的国家,没有直达航班,只能在途中多次转机。整个行程的时间被拉长许多,消耗了赫本好罗伯特大量的精力体力。不过他们乐观地认为,把长途飞行分割成若干段,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减轻时差的困扰。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刚从发展中国家回来,马上又要去一些发达国家做宣传。在那里,赫本要接受采访,参加募捐活动。罗伯特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他们两人一年的生活几乎都由这两种活动组成,中间会有几个星期的间隔来适应时差的变化,然后重新上路开始下一段旅程。这样的行程对赫本的身体伤害很大,但她仍然乐此不疲。

赫本对于儿童的关怀,来自自身的感情阴影,对爱的渴望,所以是如此的真实,毫无演艺明星作秀的成分,尽管她确确实实是利用名气行善的第一人。赫本从小就喜欢小孩,这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我曾在农贸市场里试图把别人家的孩子抱出婴儿车,弄得我母亲非常尴尬。我生命中的梦想之一就是拥有自己的孩子,我现在有两个出色的儿子,这让我很幸福。人们不仅有被爱的需要,同时也有付出爱的冲动,这也是一种需要。”赫本这样说起自己慈善义举的由来和动机。

索马里是赫本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期间访问的最后一个国家,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当时,索马里正处于最混乱的状况中。赫本和罗伯特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筹措资金。当她询问如何办理进入索马里的签证时,有人给了她这样的答案:到那里不需要签证,因为那里根本没有政府。你只要乘飞机飞过去,同时祈祷自己乘坐的飞机不会被击落就可以了。

赫本在索马里的工作非常出色。但经过这次旅行,在她的心中对于社会的不公正的愤恨和对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儿童们的感情却达到了顶点。她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心中充满满了对人类的仇恨。”

赫本自己经历过九死一生的二战,她知道当自己连明天是否能够活下去都是个未知数的那种感觉。但赫本从少女时代开始,内心对和平、公正、自由和爱的渴求,使她无惧面对这些痛苦,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的导演泰伦斯·杨在二战期间是一支英国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在拍摄期间,他惊讶地发现原来赫本在二战期间一直居住在阿纳姆,而正是他指挥的部队在20年前受命炮击德军工事。当时阿纳姆城和周围很多村庄都被轰击夷为平地,包括赫本当时的邻居家。赫本与杨之间这种神奇的缘分使他们的友谊持续了一生。杨总是说:“如果当时我下令再向左瞄准一点,我现在就要失去最好的工作搭档了。”实际上,在赫本心里,她是非常支持那次炮击的,即使自己要死也无所谓,因为那次战役给他们带来了自由。炮击之后,德国人就从那个区域消失了。

人对于爱与和平的渴望与生俱来,但是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为之呐喊奔走。尽管正义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当现实中的种种让人力不从心时,还能够坚持心中的正义,这样的人的存在是人类的福音。他们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而一直坚持下去,不为了一时的成就而满足,知道改变了历史的前进方向才停下来休息。也许,他们终其一生也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仍然不知疲倦地奋斗,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继承这份事业。他们为着心中所愿,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也许会受到误解、打击、身心会受到伤害。但他们仍然相信,如果自己不做些什么,会有更多的人迷失方向,受到比他们的付出更多的苦难。

爱不是谈话,爱是付出和心动。能够激发这样的“爱”,需要心中的正义作为永动机。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但我们生活在这里,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富有的人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意大利有一句谚语:世界是一个村落。这个村落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而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短。但是,心与心的距离有没有随之缩短?大部分人不会主动去缩短距离,当然也不会有意切断这种距离,他们心中怀有正义,只是那力量不够强大。极少数人在想着如何把这距离在扩大,这些人心中的正义被人类的原罪所绊扳倒了。剩下的极少数人,致力于缩短这样的距离,扫除不应存在的障碍。这样的人时刻都处于危机感之中,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多,自己的力量太小,所以要不断努力,去实现爱与和平的愿望。

优雅需要学习和磨练。检验是否做得合格的方法之一,就是是否怀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温暖的心灵。秉持心中的正义感,让它时时束缚、衡量自己的言行,使之不会越轨,进而靠近心目中的“优雅”。当看清优雅的本质之后,就会把它当成来自内心的力量。对于梦想的坚持,对公正的追求,这些看起来十分刚硬的词汇,实际上需要的是“优雅”,这个原本柔软的词汇来承担。优雅的力量,正是温柔而不懈的坚持。

就如同赫本对自己的工作的认知:“我明白,我明白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请让我梦想,让我成为你的安提歌尼(底比斯王俄狄浦斯之女,因违抗禁令而自杀身亡)。”她从来没有对现实妥协,一直保留着自己的梦想:可以紧紧拥抱有一天突然出现的父亲,士兵有一天能停止战斗,孩子们都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幸福。怀抱着这样的信念,秉持着心中的正义,一直一直为那些自己没有实现,但要帮助更多人去实现的梦而努力下去。这样的人生,无论长短,都是如此珍贵,令人肃然起敬。

不把自己当成施与者

赫本说过:“如果让我把所有想说的话用一句话来概括,在我还有呼吸之前,我都要说,那些埃塞俄比亚的人民,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是他们唯一的渴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仿佛给了他们一把铁锹,让他们有可能挖出一眼泉水,灌溉他们的未来,而不是为他们的孩子挖掘坟墓。”

赫本在非洲从来没有看过乞求施舍的双手,她只看见这些不幸的人的高贵举止。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发展极为不公平的世界里,无法与来自发达国家的人竞争,但是,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也不曾憎恨生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师伊萨克说:“赫本是个很有深度且敏感的人。他绝对不会去冒犯任何人,即使那些处于饥饿、濒临死亡的人。尊严对她而言,是最重要的东西。”1989年10月,赫本和伊萨克一起出访孟加拉国。“那儿的孩子身上经常有苍蝇打转,可奥黛丽直接去拥抱他们,一点都不介意。要是换了别人,多少会有犹豫,可她就不会。”

“那些孩子经常会上前来拉她的手,抚摸她。”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又一次,奥黛丽与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一个小女孩独自坐在远处的一棵椰子树下,谁都没有注意到她,但是奥黛丽看到了。她走上前去,弯下腰来。轻轻地问:‘为什么你不加入我们?’她抱起这个小女孩,发现她的双腿无力地垂着——患了小儿麻痹症后,她的双腿残废了。奥黛丽抱着孩子走向我们,大眼睛里饱含泪水。”

冒着战乱和传染病的威胁,赫本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了五年。在50多次人道主义之旅中,她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那些贫困地区的人民,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走出困境的途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人道主义组织,而而不是一个慈善组织。它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像福利救济那样,只管往难民手里奋发东西。我去过了埃塞俄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墨西哥、苏丹……在这些地方,我看到的不是乞求施舍的双手,而是高贵的沉默,以及对自救的渴望。”

发生在吉斯迈乌的那件事让赫本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吉斯迈乌是她到达索马里访问的第一个救助营。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沿着救助营边缘的篱笆摸索着向前走,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一大群苍蝇和别的虫子围着她乱飞。赫本当时震惊了,对她来说,这个小女孩是索马里儿童悲惨生活的缩影和具象。赫本想要上前安慰她,去帮她找到路。但就在那一瞬间,小女孩脸上的笑容消退,变得非常冷漠。也许,长时间的孤独和苦难,已经让她不习惯他人的帮助和爱护了。

赫本把这种状况称作“情绪饥渴”,“一种食物无法满足的饥渴”。赫本对那些毫无指望的孩子尤其敏感。她曾经写道:“来自成人世界的忽视和羞辱可以杀死孩子们的信任,孩子们的希望,和孩子们的想象力。”

我们给那些深陷贫困中的人提供援助,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支持,这自然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但是,拿了别人给的东西,就是低人一等。这样的想法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就算是罪被人看不起的乞讨者。只不过,长久的困境让他们不得不放下尊严,不去在意,先填饱肚子再说。失去尊严,对人类来说无疑是最悲惨的结果。

向一个陷入困境的人伸出热情之手,给予他无私的帮助的确是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还应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自尊和价值——只有充分相信自己以后,才有决心去摆脱磨难,去证明自己绝不是一个弱者。我们要知道,陷入困境的人真正需要的不是高傲的施舍、同情,而是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机会。

运动品牌Li-Ning的创始人李宁先生说道:“慈善应该建立在爱心基础上,如果只是施舍,不会真正实现人类的互爱互助。”慈善,是出于人的良知和对生命的责任感,是为了帮助每个人有尊严地在人生地道路上迈进而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才是慈善的真正含义。慈善里面没有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只有有爱心和肯帮助人的人与需要帮助的和知道感恩的人。物质上的差距无可避免,但是,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