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81

第81章 刘禹锡(3)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淘金妇女劳动,讴歌劳动创造力的诗歌,思想内涵深邃,耐人寻味。

第一句“日照澄江江雾开”以江景入诗,色彩绚烂,美轮美奂。一抹朝晖拨开云雾,江中小洲渐渐露颜。“开”字有拨云见日之意,阴霾散尽,开阔明朗。在这胜景之中,“淘金女伴满江隈”。淘金的姑娘们正在忙碌着。她们在江边辛勤地淘沙漉金。此中“满”字用得巧妙,既突出工作的少女数量之多,又暗指这些少女们工作时间之长。

在前两句中,诗人将景色描写与淘金姑娘劳动相结合,画面格外优美,少女们劳动的场景也在这雾气渐散中隐隐清晰,人景合一,和谐统一。而在这描摹人景之后,诗人笔锋一宕,将视线聚焦到劳动成果的作用之上:“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用来制作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大印的黄金都是淘金者从沙中浪底淘捡而来的。

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淘金少女淘金的工作过程,而是以物件转入“美人首饰”和“侯王印”两件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物件转入,用意深刻。这种写法,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浪底”所淘之金乃是劳动者的辛勤成果,但他们却无法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权贵们却能不劳而获,甚至肆意地欺压占有。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权贵的憎恶自是显露无余。

从语言特色上看,全诗语词质朴简洁,声调清新明快,为典型的民歌风调,体现了刘禹锡诗词“俗中脱俗”的显著特点。

【大师导读】

他也用民歌表现劳动生活……都有健康开朗的情绪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既在形象、音调、表现手法上吸收了民歌特点,又经过诗人的加工创造,显得更为凝练集中。后来许多学习民歌的诗人也往往从中得到启发。

——游国恩

·石头城①

山围故国②周遭③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④来。

【注释】

①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东吴曾在此戍守,就石壁而筑城,故称“石头城”。

②故国:旧都。

③周遭:环绕。

④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

【赏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联章歌咏五处古迹诗中的一首。诗人在诗中总结了历史教训,流露出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为全诗奠定了苍凉沉重的基调。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固守原地,潮水击打着这空城,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回应,只能寂寞地回去。环绕“故国”的青山此时也和潮水一样是寂寞的,这种寂寞本身就是一种吊唁,诉说着六朝往日的繁华。它们像被遗弃的旧情人一般,孤独地守候着一座再也没有灵魂的空城,此时,它们也化作诗人的代言人,将这种悲凉展现得淋漓尽致。

石头城周围的青山和潮水是对“故国”的吊唁,而“淮水东边旧时月”则是对石头城繁华的见证。秦淮河畔,曾经繁华至极,但是,昔日六朝王公贵族的纸醉金迷之地现在已是破败不堪,只是当年“淮水东边”的明月,如今仍旧一如往昔地“还过女墙来”,照见这残破的古城。月亮不动声色地见证了一座古城的兴衰,这月被诗人赋予了人的感情,深深的惋惜隐含其间。至此,诗人的吊古情怀被推向了高潮。

被群山环绕,被潮水轻拍,被月夜俯照,石头城只是静静地屹立在那里无言语亦无声色,其没落之景、荒凉之境似有不尽之意。自然景物的映衬中让人事之景尽现,苍凉之景的描摹下让悲凉之情深蕴,这就是诗人于此诗的最大功绩。短短的四句诗赋予静态的石头城以动态的美感,诗中句句是景,却无处不衬托出诗人对故国萧条和凄凉人生的深沉感伤。

白居易曾赞誉此诗:“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北宋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词中也有“山围故国”、“怒涛寂寞打孤城”、“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等句,化用了《石头城》中的诸多意境,以至“石头城”成了一个慨叹岁月的标记,成了一段欲说还休的传说。

【大师导读】

“山围故国”二句是白居易极为赞赏的,认为是“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的佳句。这个故国空城,现在只被山围潮打,不必说出寂寞,已写出了它的寂寞。

——施蛰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①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②百姓家。

【注释】

①旧时:指晋代。

②寻常:平常。

【赏析】

本诗是刘禹锡最为著名的怀古名篇之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两句中,点出了两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地点:朱雀桥和乌衣巷。乌衣巷是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居住地,因其弟子都穿乌衣,故此得名。“朱雀桥”指秦淮河上的那条车马喧闹之地,它是乌衣巷去往南京市区的必经之地。

乌衣巷里群聚高士,朱雀桥上往来行旅。这两处都是曾经繁华,但诗人没有写它们当年的风貌,而是写他们今日的萧条:一个“野草花”,一个“夕阳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地方风物的原貌,昔日喧闹的朱雀桥边已遍生野草,乌衣巷在夕阳残照下,荒凉的气息缓缓流淌出来,凄凉染尽。

“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斜”字用得极为考究,这既是夕阳西斜的实景再现,也暗含了往日繁华的不再,一下将乌衣巷撇入荒凉境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为千古绝唱。往日的乌衣巷早已繁华落尽,此时居住的正是寻常的百姓之家。“旧”不仅指曾经的王谢所居之地乌衣巷,也指乌衣巷中的“堂前燕”。 一只燕子从繁华而来,至寻常而终,历经诸多变化。它的栖息转换,暗示了此时的乌衣巷早已今非昔比,诗人对于繁华不再的感慨也于此意象中得到了强化。

诗人简洁洗练的语词一语道破人生之味、生命之叹。平凡的辞藻在这四句诗中锻造出含蓄而隽永的韵味。

【大师导读】

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

朱雀桥、乌衣巷皆当日画舸雕鞍、花月沉酣之地,桑海几经,剩有野草闲花,与夕阳相妩耳。茅檐白屋中,春来燕子,依旧营巢,怜此红襟俊羽,即昔时王、谢堂前杏梁栖者,对语呢喃,当亦有华屋山丘之感矣。此作托思苍凉,与《石头城》诗皆脍炙词坛。

——俞陛云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本诗作于诗人转任和州的途中。诗人遥望洞庭,以丹青笔墨清晰地勾勒了月下秋景,全诗情致朦胧,意境澄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直写月光照耀下洞庭湖的风光:微凉的月光射入湖面,与湖水浑然一体。在辽阔的视线之中,是水月相映的和谐之景,缥缈、宁静的氛围由境而生。“和”字不仅将眼下的景色简练地组织入文,且充分传达了诗人的观景之感。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更是以巧妙的比喻,活化了眼前之景。由于无风,湖面平静犹如未曾打磨的铜镜,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之境恰将秋月映衬下的静态湖面展现得出神入化。

前两句以广阔的视角来展现月影下的洞庭湖面,而后二句则将视角停留在君山一侧,整个画面的过渡自然而不留痕迹。诗人“遥望洞庭山水色”只见“白银盘里一青螺”。

近观与远看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震撼也有所差异:远而望之,不仅眼界开阔,心胸也随之开阔,这种心境之下,诗人眼中洞庭湖边苍翠的君山就像白银盘里盛放的一枚青螺。诗歌至此,视野大开,诗意顿生。将君山比作“青螺”,生动而准确,既再现出了君山开阔之气势,更为整首诗的意境增添了几抹神秘之感。

全诗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新鲜的比喻,诗人将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将君山比作月下的一只青螺,不仅构成画面的清晰质感,还延伸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描写,不仅是风景的诗意转化,同时是诗人胸怀的展现:将浩瀚无边的洞庭湖看是一面铜镜、白色银盘。高大的君山不过盘中小小的青螺。这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胸襟。

【大师导读】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袁行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