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80

第80章 刘禹锡(2)

诗人以女性口吻描写了一段朦胧暧昧的男女之情,展现了一位深陷爱恋中的少女忐忑期待的心情。诗歌首句以景开篇:“杨柳青青江水平。”青翠的杨柳随风轻摆,平静的江面明亮如镜,在如此安宁的环境中,远方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歌声:“闻郎江上唱歌声。”少女一听,就知道这歌声是由自己的心上人唱出的。首句和二句是对实景的描摹,一见一闻,描画了一幅唯美的画面。画面中有山有水、有人有声。

三四两句,诗人由景生情,描写了少女在听见心上人唱歌声后的心理活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小伙子对这位单纯的少女若即若离,对于少女的心意他总是未给出明朗的回复,当少女以为他无意自己时,他总是适时表现出热情;可当少女认为他也心仪自己时,他又总是尽力撇开,这让少女内心十分忐忑:他对我究竟有没有意思呢?这个人怎么像黄梅时节的天气似的,东边出太阳时偏偏西边在下雨,说他无情吧,又似乎满腹深情。两个意象的结合将少女焦虑迷惘的心思勾勒得十分传神,希望与失望交杂其间,一位既大胆敢爱又羞涩无奈的少女形象即刻跃然纸上。

最后一句“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巧妙地运用了谐声双关的手法,以“晴”喻“情”,将暧昧的情感与多变的天气交融在一起,化无形于有形,化明确于含蓄,准确地传递出了爱情的朦胧和善变之状。双关谐声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将诗歌的情感晕染得情趣盎然。

以景入情,情中带景是该诗一个显著的特点,刘禹锡在寥寥二十八个字中将少女对心上人微妙复杂的心理表达得准确生动。全诗语词朴实而意蕴深厚,声调婉转而情意真挚,读来亲切莞尔。

【大师导读】

此首起二句,则以风韵摇曳见长。后二句……以‘晴’‘情’字借作字,……双关巧语,妙手偶得之。

——俞陛云

“东边日出西边雨”,既是晴天,又不是晴天。一个女子听到她的爱人在江船上唱歌,捉摸不定,不知他对自己到底有无爱情。这里就用“晴”字来借作“情”字。

——施蛰存

用谐音双关语表现女子对情人的微妙感情,既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很高的艺术品味。

——袁行霈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是还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予以表达。

——沈祖棻

·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①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②。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

①排:推开。

②碧霄:青天。

【赏析】

“悲秋”是文人骚客笔下常写常新的题材。刘禹锡这两首《秋词》虽也是写秋景,却显得大气磅礴,非但没有感伤之境,反而开阔积极,催人奋进。彼时刘禹锡遭贬官,诗人能在此逆境中另辟蹊径,对秋风秋景发出“秋日胜春朝”的豪言壮语,更显难得。

第一首开篇诗人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大多文人面对落叶纷飞、万物萧条、霜风凄紧的景象,常常忧及自身,故而写秋的诗篇中总不免带上“寂寥”、悲凉的气味。“自古”一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将前人诗歌的特性一以贯之,精练恰切。

前人如此,而诗人却觉“秋日胜春朝”。他觉得秋天比春天更加可爱,更加美丽。究其原因,是因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天空旷远,一鹤排云而上,仿佛带着诗意直入云霄。后两句中,诗人一笔宕开,瞬间把原本悲凉的秋转为高亢的秋。“一鹤排云”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为广袤的天空再添一抹活力。“一鹤”虽略显寂寞,却胜在意志顽强。诗人以鹤喻己,暗喻自己即使在逆境孤独之中也坚持振翅飞翔。即使人生坎坷仍要励志高歌,即使壮志难酬也要“一鹤排云”,其豪迈的心胸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首于逆境写壮情,直言“秋日胜春朝”,第二首则贬春褒秋,更为秋之肃然讴歌。

“山明水净夜来霜”写秋季清爽的景致。秋天的山是明的,水是净的,一夜之后,即使银霜满地,人的心情仍然舒畅。

“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风过境,叶落无痕,枝丫上只留下几片孤单的叶子。但是树叶虽稀,却红中带黄,煞是好看。“深红出浅黄”的色彩描写为空寂的秋天增添了一抹亮色,给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几丝暖意。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意为:如果有人不相信秋景如此动人,不妨登上高楼亲自感受一下,一定能感觉到一丝丝的清凉浸入心脾,而不像春天那样使人浮躁轻狂。最后一句诗人直言“春色嗾人狂”是以景喻人。秋色是如自己一样的高洁之士,而那些轻狂之徒乃是春色。贬春而褒秋,泾渭分明的爱憎尽显其间。

两首诗的主题虽同,但表达重点不同:第一首重在写“气”,由秋之景气引至做人之志气。诗人主旨在于:面对多舛的命运,像鹤一般排云而上,表现出诗人志在高远、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第二首是重在写“色”。诗人描写秋日有代表性的景物特色,山明、水净、叶红。在这清澈的秋色中,诗人的心得以沉淀,性情得以陶冶。两首诗同异交杂,共抒诗人于秋之喜,于秋之赞。

【大师导读】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袁行霈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大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倪其心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赏析】

白居易和刘禹锡交往颇深,两人相知相惜,唱和相宜,白居易著有《杨柳枝》八首,刘禹锡应和《杨柳枝》九首,本篇为其中第一首。

开篇“塞北梅花羌笛吹”中的“梅花”指的是汉乐府中的塞北名曲《梅花落》。《梅花落》是咏梅之作,多用羌笛吹奏。“淮南桂树小山词”写的是昔日淮南王大延门客,其客之一淮南小山才华横溢,赋作《招隐士》。赋中以桂树来喻屈原之高洁品行,语词精练,其情动人,为后世传颂。

首句和次句结构相同,形式相关。塞北名曲《梅花落》歌咏梅花,淮南小山《招隐士》论及桂树,都与树木有关,都是借自然之景来抒人事之情,与诗人的《杨柳枝词》组诗内蕴共生。诗人在组诗开篇即以此做引,既借由这两首名作来引题,同时思接千载,贯通古今,突出以景抒情之深刻久远。

《梅花落》、《招隐士》诚然都是千古名篇,可是毕竟离今甚远,与当世之境有所出入,因此诗人发出“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感叹:请您别再继续演奏这些前朝遗曲了,那些辉煌再炫目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们需要看看现在,还是耐心地听我唱一支新作的《杨柳枝》吧。诗歌前两句是从广义上借树咏怀,而此处《杨柳枝词》才能更切实地表明诗人自己的看法,以“前朝曲”与“新翻”相对比,借古喻今,由自身的实践出发,更显出诗人推陈出新的创作原则,和对自己诗作的信心。

《梅花落》、《招隐士》、《杨柳枝词》都是可咏唱的音乐之作,而诗人在此连用这些作品,自然不是为品评音乐,而是为了借此抨击那些落后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表现诗人弃旧图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全诗采用对偶的方式比照古今,使诗歌于整饬中流动着变革之美,于匀齐之外再添一抹新意。刘禹锡摈弃旧俗,摆脱旧理,于古意中创新,方为“莫奏”之真谛,恰为“休听”之内蕴。

【大师导读】

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袁行霈

三、四两句,不仅概括了诗人的创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可以说含蕴丰富。

——王运熙

·浪淘沙九首·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