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53

第53章 岑参(1)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自幼亡父,家道中落,后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死成都旅舍。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出塞前多作山水、述怀及赠答之作,其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热情奔放,尤擅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白雪歌送武判官①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②折,胡天③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④薄。

将军角弓⑤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⑦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⑧红旗冻不翻。

轮台⑨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判官:唐代节度使手下协助处理公务的幕僚。

②白草:西北地区的一种野草,秋天干枯时会变成白色。

③胡天:泛指西北地区的天空。

④锦衾:锦缎的被子。

⑤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⑥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唐时设六都护府,各设大都护一员。

⑦中军:主帅亲自统领的军队,此处借指主帅居住的营帐。

⑧掣:牵,这里指风吹。

⑨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市境内,唐朝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

【赏析】

本诗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亦是咏雪诗中的极品。岑参以内率府兵朝参军的身份两次深入边关,第一次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做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僚属,第二次赴安西北庭任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是岑参在安西北庭军中职务的前任,这首诗是岑参为他回京复命写的送行诗。

全诗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咏白雪写严寒,二是抒发与好友的别情。

第一方面内容集中于前十句,极写雪与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寒冷的北风铺天盖地而来,将原野上成片的白草吹刮弯伏,肃杀之气毕现。这还不足以表现气候的严酷,诗人紧起一笔:凛冽的寒风夹带着飘飞的浓雪,纷纷乱乱、扬扬洒洒,仿佛寒冬以至,但事实上西北地区才到八月。

前两句写的是前一天晚上风雪骤现的情景,紧接着诗人写第二日晨起所见:只见白雪铺陈大地,还挂满枝头,仿如春神一夜之间悄悄地命令梨花在千树万树枝头绽放。句中“忽如”二字表现了景象的神奇,又活化了美丽的雪景,推出了一幅万树梨花一夕竞放的烂漫盛景图。

诗人接着畅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大雪袭来后天地冰寒的凛冽景象到此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雪被风裹着无孔不入,卷进了珠帘,润湿了罗幕,钻进了衣服,砭人肌肤,乃至于裘皮衣裳都已经不能保暖,丝锦做的被子当然更显得单薄难以御寒。将军的手被冻僵到连角弓都拿捏不住,都护的衣甲此时变得又沉又硬又凉,可是仍要穿戴上它借以暖身。浩瀚的边塞之地白雪连天,冰峦叠嶂,阴云遮蔽,景象惨淡,万里长天苍凉凝滞,压人欲摧。这样极致的渲染是为了以边塞恶劣环境衬托驻守唐军的坚毅豪迈以及融融友情。

在写景后,诗人转入抒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在这大雪铺地天气奇寒的时候,中军帐内却摆上了热烈的酒宴,将士们频频举杯,以此表达对即将离开边塞战友的送别之情。本是苦寒难耐,但将士们却不加理会,大杯高举,杂乐齐奏,对回京的战友表示由衷的祝贺。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已至晚间,暮雪卷进辕门,红旗在疾风中被刮得猎猎作响,仍傲然挺立。这里用军旗在寒风中傲然而立暗喻战士们的坚毅,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壮志豪情。

诗的最后抒发了对战友归去的惜别之情。“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武判官启程,人们在东门送行,望着归人渐行渐远直至被山遮住身影,不知相互何时能再相见,不免久久站立。只见他回归的路上是无边无际的皑皑白雪。待到路转山弯人行无影时,雪地上只留下马匹的蹄迹蜿蜒远去。“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留”二字,包含着无限深意,即成送别的绝唱。

夸张是本诗的最大特点。“千树万树梨花开”、“愁云惨淡万里凝”,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将事物表现得大气磅礴,眩人眼目。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格调高亢。诗歌字面上看寒冷惨淡,但内里却充满激扬的热情,如“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红旗冻不翻”等句,表现将士们在边塞苦寒之地苦中作乐,展现出军人不屈的意志和豪迈的意气。因此全诗读来,不仅不会因边军寒苦产生悲悯情怀,反而会因他们感到振奋和欢欣。这种奇特的错觉美足以显现出诗人卓越的艺术功力。

【大师导读】

颠倒传情,神爽自一,不容元白问花源津渡。“胡琴琵琶与羌笛”,但用《柏梁》一句,神采惊飞。

——王夫之《唐诗评选》

奇峭。起飒爽。“忽如”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

——方东树《昭昧詹言》

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笫一个“雪”字是写送别以前的雪景,第二个“雪”字是写饯别时候的雪景,第三个“雪”字是写临别时候的雪景,第四个“雪”字是写送别之后的雪景。

——喻守真

此诗前十句都是《白雪歌》。下面八句就转到送行的事。武判官大约不是作者的亲密朋友,送行的话并没有深刻的情感。全诗只不过词句通俗流利,集中一个主题,从各方面刻画塞外雪景。在开元、天宝年间,这是一种新题材、新形式的诗歌,一时风行,成为一个新的流派。

——施蛰存

此诗发挥了歌行体特长,两句、四句换韵,平仄相间,迭宕生姿。随着迅速的换韵迅速地转换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句尾多用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有意避开律句,也不用对偶句,增强了单调的奇峭感,与景色的奇丽、气候的奇寒、人物的奇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霍松林

·走马川①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②西见烟尘飞,汉家③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④旋作冰,幕中草檄⑤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①走马川:指今新疆阜康三工河。

②金山:指阿勒泰山

③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④连钱:马斑驳的毛色。

⑤檄(xí):讨伐敌军的文书告示。

【赏析】

岑参曾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受到大唐名将节度使封常清赏识。这首诗是他为封常清出兵征讨播仙壮行,因而内容中既对有战争的艰难和军旅的勇毅的描写,又预祝主帅马到功成。全诗气势豪放,节奏有力,奔腾激荡,雄浑壮美,想象奇特,堪称边塞诗的绝唱。

全诗内容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边塞风沙的猛烈。“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滚滚黄入天。”您没见那雪域高原上的走马川吗,滚滚的黄沙都被狂风吹卷得蒙蔽了天空了。起笔三句落笔突兀惊人,一下子演现出苍茫混沌的自然劣象,猛烈地冲击着人的情感。这三句写的是白天的风,但诗人不正面写,而是通过写黄沙飞卷的景象侧表现风之劲疾。

后两句写夜间的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夜间的风就如野兽般狂吼而来,一川如斗大的碎石被狂风吹刮得满地乱滚。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环境的恶劣以渲染战争和战场的艰难困苦,并衬托将军和战士们的雄毅无畏。

第二层写将士的勇悍。七、八、九三句,写匈奴的首领趁着草黄马肥的时候入侵而来,已经在西方扬起了戎马烟尘。而大将军早有准备,及时探得信息,带领大军西去出击歼敌。诗人依据边地的气候和自己军旅生活的经验,借着想象抒发了唐军不畏艰难的豪迈之情。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睡眠不能卸甲和衣卧,随时准备应对变化的军情,这是绘述领军大将的精警尽职。夜里行军时有枪戈相碰,夜风吹来既疾又寒刮在脸上如刀割面。这些描写,是对出师拒敌的卓绝艰苦所做的畅意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