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33

第33章 李白(6)

“欲渡黄河冰塞川”至“忽复乘舟梦日边”四句,承接上文的“心茫然”,正面描写诗人所行之路的艰难。“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诗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也就是被“赐金放还”远离长安的挫折。后两句化用典故,写了两个历史人物——周文王的贤臣姜太公和辅佐商汤的伊尹。他们虽才华横溢但一开始均默默无闻,直到被明君知遇后他们才一展抱负,建功立业。李白以两位历史人物自比,一方面表现他对自己抱负终能得展的信心;另一方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难遇伯乐的苦闷。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四个短句表现春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诗人感叹面前的道路虽多,却很难找到自己前行的正确方向。诗歌短促的声调,突出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的强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他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是依然期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摆脱了歧路的彷徨和失意的苦闷,前面的迷茫和彷徨都化作了坚定的信念。

这是一首短小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只有短短的十四句,八十二个字,但是李白在较短的篇幅内,运用跳跃的思维和语言实现了时空和感情的腾挪转移,打开了深广的意境,感情层叠有致。

全诗的格调随着诗人的心境从喜悦到失望、抑郁,发展到最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情绪,给人乐观、自信之感。全诗情绪激扬,构思新颖,变化多端,值得细细体味。

【大师导读】

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而远云,永与世相违,不蹈难行之路,庶无行路之忧耳。

——朱谏《李诗选注》

题目虽是“行路难”,作者往往就题字约略加以敷衍,如“冰塞川”、“雪满山”、“行路难一多歧路”等句,这是诗词中所谓“本意”的作法。不过此诗却是以“行路难”引起世路的崎岖,和宦途的危险,合于诗义的比兴。

——喻守真

在短短一首诗中,感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是从谷底到波峰,大起大落,因为,如果说王维的诗歌仿佛是新鲜的空气,清莹而透彻,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是长风巨浪,波澜壮阔。

——林庚

·金陵①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②压酒③唤客尝。

金陵子弟④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⑤。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指酒店中的侍女。

③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④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⑤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

【赏析】

在开元十四年(726年)春,李白在南京居住了半年之后前往扬州,友人为他设宴饯行。席间李白即兴作了这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写当吹拂着柳絮的和煦的风将酒香吹满了整个酒肆之时,热情的酒家女子将美酒端了出来,忙着将这些美酒推荐给客人。“柳花”说明诗人离开的季节是暮春时分,这也正是江南烟雨朦胧的季节,“香”字写出一走进酒肆,酒香扑面而来的感觉,其中融合了美酒的醇香和草木的清香,就连没有香气柳絮好像也染上了淡淡的香味。“香”字也实现了由店外向店内的过渡。“压”字将“吴姬”为客人倒酒的殷勤形象勾画得惟妙惟肖。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两句点明了送行发生的地点在金陵。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依依惜别,饯别的酒一直都喝不完。诗人“欲行不行”的情态,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而送行者与诗人双方不诉离愁,只是“各尽觞”,这样的描写侧面展现了双方情意绵长。由此,诗人自然引出下文:“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滚滚东流的江水也比不上离别的情谊深长。感情本是无形之物,诗人巧妙地将离情比喻成了滚滚东流的江水,生动想象,具体可感,给人情谊绵绵不绝的感觉。同时,诗人用疑问来结束全诗,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营造了深远悠长的意境。

【大师导读】

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第一句写时候,第二句写酒肆,第三句写送别的人,第四句写留别之情。末二句故作问语,格外得神。

——喻守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①叔云②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

蓬莱④文章建安骨⑤,中间小谢⑥又清发⑦。

俱怀逸兴⑧壮思飞,欲上青天览⑨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⑩,明朝○11散发○12弄扁舟○13。

【注释】

①校(jiào)书: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的官职。

②叔云:李白的族叔李云。

③酣(hān)高楼:在高楼畅饮。

④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⑤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诗风骨遒劲,后称之为“建安风骨”。

⑥小谢: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⑦清发:清新俊逸的诗文。

⑧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

⑨览:通“揽”,摘取。

⑩称(chèn)意:称心如意。

○11明朝(zhāo):明天。

○12散发(fà):古人束发戴冠,散发即不束冠,引申为自由自在,不做官,形容诗人的狂放不羁。

○13弄扁(piān)舟:扁舟,小船。乘小舟归隐江湖。

【赏析】

本诗为李白在宣州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虽是离别诗,但是诗句中并没有直接的说出离别之词,而是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斥责,抒发了怀才不遇的不满以及对光明前途的执著追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起笔突兀,直接抒发了诗人当时心境。离开长安对于李白而言是大挫折。在苦闷之际他面对李云毫不顾忌将自己的不满之情宣泄出来,其中包含李白积蓄已久的抑郁和痛苦,感情浓郁炽烈。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直抒胸臆之后,诗人的情绪得以平复,天高气爽的秋日中,乘风归去的大雁映入了诗人的眼中,他的烦恼似乎也随着秋风一起消散了,豪情所至,对酒当歌正适合“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承接“酣高楼”,写李白与李云在酒席间的谈论内容。二人谈到了汉代文章,品评当时的风章风格刚健有力,即“蓬莱文章建安骨”。其间,二人还谈到“小谢”,即南朝著名诗人谢脁。他是李白一生最为仰慕的诗人之一。这两句扣合诗题“谢脁楼饯别”。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也是二人席间的谈话,较前两句而言,此处的内容更深一层。李白与李云都胸怀壮志,抱负远大。“揽”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自信与豪兴。诗人用“上青天揽月”象征自己的对志向的追求,暗含诗人追求之高洁。同时,青天明月的意象,也将诗歌的意境渲染得高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则是诗人情绪的回落。他从豪兴中又回到了现实,再次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感到苦闷。因此“举杯销愁”。这两句比喻精妙贴切。诗人将愁与绵绵不断的水流联系在一起,突显了愁情的不可排遣。

在现实中苦闷的心情无法排解,诗人只能游遍名山大川逃避现实,寻求解脱。浪迹天涯无须与世人同流合污,对于李白来说是排解郁闷的最好方法。结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正表现了诗人在不称意的社会现实中,逃避现实的心态。

当时李白想要报效朝廷却苦无门路,壮志难酬。他将自己的苦闷、理想、抱负融入诗中,用大开大合的章法结构表现自己的矛盾与情感变化。全诗跌宕起伏,情感炙热而强烈,悲情中包含着李白独有的不羁和豪迈,不愧为李白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大师导读】

厌世多艰,兴思远引,韵清气秀,蓬蓬起东海,蓬蓬起西海。异质快才,自足横绝一世。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开首两句,一腔郁勃牢落的情绪,分做一个个字吐出来,所以第一句十一个字接连着用九个仄声字,第二句即用三平声来救转,就有一泻千里之势。这种句法,虽然奇特,在古诗中却时常用到的。

——喻守真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连续无继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刘学锴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赏析】

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要地。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周瑜曾在这里屯兵,东晋名将、镇西将军谢尚也曾领命在这里驻守。“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意为谢尚曾在牛渚停留。谢尚是东晋名士谢鲲的儿子,他为人狂放不羁,喜欢饮酒,和李白的性格十分相似。此诗为李白在此处追寻谢尚的踪迹,心潮澎湃,写下此诗。

诗中李白通过望月怀古,表达了对古人的思慕之情,感慨自己生活在大唐盛世却遇不到像古人那样的知音。

首联点明位置,扣住“夜泊”。诗人乘舟来到了牛渚,眼前是一片宁静的夜景。诗人仰望星空,月明星松,勾起了诗人心中无限感慨。

诗人通过望月想到了古人,“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当年谢尚就是在这里游历的时候提拔了袁宏,而李白却遇不到能赏识自己才华的人,只能空忆古人。这两句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惆怅之情就是“空”字,它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无奈之情,同时开启下文,引出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内容。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诗人从对古人深深的思念之中回到了现实,感慨自己空有一身绝世才华无却人赏识的悲凉现状。这两句诗完全摆脱了律诗对仗的束缚,好似随口吟唱,佳句天成,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谋篇功力,也表现了他潇洒不羁的性格。

这里“亦”和“不”运用得十分的巧妙。“亦”说明自己拥有的才能不逊于袁宏;“不”将自己与袁宏的情况对比,两个人都有才华,但境遇却大不一样,李白羡慕得遇知音的袁宏,再联想到自己的命运,诗人身边没有谢尚一样的伯乐,顿感失望。

尾联“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心中无法排解的苦闷之情。萧瑟无情的秋风,纷纷飘落的枫叶,一派凄凉。自己明天就要扬帆远航,离开这个古时候知音相聚的地方,孤独之感更加强烈。而“枫叶落纷纷”的萧瑟秋景,将诗人凄苦寂寞的心境渲染得更加浓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李白却突破了格律的规定,不讲究对仗,大开大合,蕴意丰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本诗显得更加浑然天成,诗风飘逸不羁,体现了李白豁达豪放,潇洒脱俗的情怀。

【大师导读】

或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

以谪仙之笔作律,如豢神龙于池沼中,虽勺水无波,而屈伸盘拏,出没变化,自不可遏。须从空灵一气之处求之。

——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五》

诵此诗如诵姜白石词,扣舷长啸,万象皆为宾客也。

——俞陛云

这首诗是李白的著名作品。写得极自然、清净。修辞全用白描手法,一点不渲染、夸张,和他的乐府歌行对读,好像是两个人的作品。这是因为他既采用律诗形式,便无法施展其豪迈奔放的才华。但他的不受拘束的性格,还是表现在这首诗里。

——施蛰存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月下独酌》组诗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它由四首诗组成,本诗为第一首。本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这首诗描写了月下独酌的情景,通过独白的形式,塑造了诗人狂放不羁、超然洒脱的形象,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至四句为第一部分。“花间一壶酒”以扬句开篇。诗人在花前月下悠闲地享受着美酒,可这样的美景也终有让人感到厌倦的时候,因为“独酌无相亲”——没有能够让他开怀畅饮的朋友。“独”、“无”烘托诗人的孤寂之感,优美的环境和诗人寂寞的内心形成了对比,高扬的格调消失殆尽,一种压抑感随之产生。

在这种“无相亲”的状态下,浪漫的诗人想到了一直挂在天上的明月——这个一直陪伴着他的知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明月和的影子拟人化,把它们当做可以举杯共饮的知己好友。这就使得冷清的场面一下子变得十分的热闹,压抑的气氛也一扫而空,这又是一次转折。

第五句至八句为第二部分,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也由悲凉转为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