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11

第11章 贺知章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杭州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应制诗与祭神乐章之外,多写景、抒怀之作,清新潇洒。《全唐诗》录其诗19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自古以杨柳为题材的诗歌万千琳琅,贺知章这首《咏柳》却一枝独秀,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碧玉妆成一树高”,新柳的枝叶青润可人,莹莹如玉,整棵树仿佛用碧玉妆成。“一树高”更形象地把立于春色中的柳描绘得挺拔骄人。碧是青绿色,正是柳的颜色,碧玉更是美丽的,柳如碧玉堪堪可人。古人今人都愿意把美女说成碧玉,人的名字叫碧玉的也不少,“小家碧玉”更是俗成的美女形象。用碧玉装扮新柳大增柳的姿色。它像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是她亭亭玉立的风姿;温润青雅的枝叶就是她玉体的化身。

“万条垂下绿丝绦”,进一步写出柳的柔美。万千条柔软的树枝垂下,浓稠细密,依依娓娓,荡漾撩人,披在高挺的树身上,就如少女的裙,裹着挺拔的身姿。在诗人的眼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诗句的字里行间,晃动着腰肢婀娜的倩影,绰约多姿,羞赧妩媚,惹人怜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反问自答:是谁这么了不起,一夜之间做出了这繁多无数而又精巧细致的嫩叶?原来像是剪刀的二月春风偷偷地来把它剪裁。古人咏柳的诗很多,本诗之所以拔萃其间关键就在于尾句。诗人用准拟人的手法把新柳的形成说成是春风的功劳,形象并生动至极。“似剪刀”可以理解为“是剪刀”,引导读者对持刀之手展开无边的联想。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的无穷魅力还在于它不但咏了柳,描述了柳的美,还尽情地歌颂了春风:春风是有形的,它的形在于绿柳依依荡漾间,在如少女朦胧睡眼般的细叶间;春风是有情的,它“裁”又“剪”地辛勤劳作和为人做嫁衣的精神足见其情深义重;春风是巧慧的,它会悄悄裁剪出颜色、样式、大小、纹理一模一样的新叶,在第二天一早给人以惊喜。

“春风剪柳”这一动情的联想,是诗人将自己的意念渗透到物象之中巧取的灵感,灵感一现,便幻化出永久的光华。

【大师导读】

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黄叔灿《唐诗笺注》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年已八十六岁,于是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他在乡里如外乡人一般。感慨之中贺知章写下《回乡偶书二首》,本篇为其中一首。

第一联“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衰”是稀疏衰落。少壮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到了年纪老大才又回到这里。故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头上的毛发却已掉得稀稀疏疏没了几根。风华正茂时离家外出,多年为官也算是尽享荣华,终还是又回到这别去五十多年的故乡。乡音不改是自己怀念故乡不愿把它改变,但阻止不住韶年逝去变老的脚步,世事变换、人生苦短的情绪不免涌动于诗人的心中。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情况;第二句的“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进一步抒发自己深深的感叹,并为下文的应识而不识设下伏笔。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处“儿童”可以解为童子,也可解为诗人自己儿童时候的玩伴。后一种应是诗人的本意,这就可以如下理解两句全意:少小时在一起玩耍的亲密伴侣,此时也已老矣,见到我已经认不出是什么人,竟含着笑问,这位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啊?“笑问客从何处来”是重重的一问。长年在外,魂牵梦绕的故乡藏着无数童年的回忆,如今终于回到了阔别的“家”,然而这里已经变得陌生,儿时的密友认不出他。这一问,对这名老归的游子的心给予了重锤一击,自己残年衰朽的愁情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一问中。人生老去、时不可逆的叹息充溢在字里行间。

全诗口语化的表述,却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看到一名老翁颤巍巍敲开了一扇柴门,里面同样的老翁开门愣怔,不识来者。诗的共振性极强,尤其年长之人更易体会,千百年来这首诗最易引人共鸣。

【大师导读】

说透人情之的。

——刘辰翁《唐诗品汇》

模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

——唐汝询《唐诗解》

朴实语,无限感慨。

——刘宏煦《唐诗真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