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
19384300000010

第10章 解除9种消化系统症状

呃逆的经络调治法

呃逆,俗称打嗝,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

打嗝这个并不能算是疾病的问题,但也经常会困扰大家。如果正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出现打嗝,是一件很让人尴尬的事情。以前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憋一口气?喝水?还是受惊吓?相信您一定试过很多方法,也相信这些方法并不是十分好用,下面给您介绍个小偏方,您可记好了。

打嗝中医认为是胃气上逆惹的祸,一般认为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原因引起。现在我们不用分那么多种类型,您只要记住:打嗝的时候要用手指用力按压眉头的攒竹穴。两侧同时按压,而且要用力。其实这个方法有点疼,如果是自己按往往会下不了手。如果是别人帮着按,自己也会因为疼而往后躲。这是正常的,因为攒竹穴所在的位置正好是眶上孔的位置,按压这里会本能地躲避。这个穴位是治疗打嗝的特效穴,只要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的。

如果是小朋友,往往会因为觉得太疼而没有办法配合,这时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求助于耳朵的膈穴。膈肌的痉挛是引起打嗝的原因,所以按摩膈在耳朵上的对应点——耳轮脚,效果一样很不错,而且不疼,很容易被人接受。自己打嗝的话,也可以选择这个方法来为自己按摩。按摩的时候,顺着耳轮脚延伸的方向来推按,适当用力,很快打嗝就会停止。

在耳朵上除了按膈穴外,还可以拉耳垂。操作时,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左右耳垂,两手同时用力将耳垂向下拉,力度以耳垂根受到刺激为宜,动作要缓慢,以免拉伤耳垂。将此动作重复多次后,就可使打嗝停止。

也可以采用按摩疗法,用拇指指腹重力按压内关穴5~10分钟,如果依旧打嗝不止,可用牙签加强对内关穴的刺激打嗝自会停止。

【TP】天突、内关穴

打嗝时,将右手拇指放置于天突穴处,然后由轻渐重、由重到轻地揉按该穴0.5~1分钟,也可以治疗打嗝。还有一个简便的小妙招,当轻微打嗝时,可以仰面躺下,伸直双腿,然后将腿抬高,与地面成45度角,保持4秒钟后缓慢地将腿放下,如此反复做10次,便会达到止嗝的目的。

对于老年人打嗝,在很多时候下有正气不足的情况,表现为打嗝声音低,不连续等,这时要注意扶助身体的正气,如果只是单纯地给予驱邪的强刺激,效果未必好。

需要注意的是,容易打嗝者,应少食生冷辛辣食品,保持情绪安宁。发生打嗝时,可专心做一些其他工作,以分散注意力。

食欲不振的经络调治法

每个人都想吃嘛嘛香,但是现代人越来越觉得吃到嘴中的食物没有味道,也经常会感到到了应该吃饭的时候却说什么也没有胃口。简单地说这都是食欲不振,但是究竟是什么引起身体出现了食欲不振呢,这种食欲不振说麻烦不算麻烦,因为它不痛不痒,只是不想吃饭,也没有感到饥饿;说不麻烦也非常麻烦,初期只是在看着别人的胃口大开,轮到自己却只能吃进去很少的东西,长期就会感到身体缺乏了营养,疲劳消瘦都可能出现。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迅速的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呢,让人食欲大增。那么首先再进行一下细致的分析,这种食欲不振都有哪些不同原因造成的。

第一方面就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也非常的丰富,那么相应的营养就存在过盛的现象,而且现代人普遍的缺乏运动,经常地坐在一处动也不动。这样就使脾胃的功能一点一点地被蚕食,身体的精气也逐渐地下降。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情绪引起的,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出现了极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是悲伤忧郁过度,是身体非常的压抑,这样脾胃的功能也受到抑制,体内的阳气也无法振奋起来。

综合这两种情况就可以总结出,现在的一些食欲不振都是因为对身体的两方面造成了影响,一是脾胃的功能,一是体内的阳气。

这两方面的原因有一个可以一箭双雕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对背部的刺激。因为人体的背部最中央的位置是督脉的走行位置,而督脉就是统领身体所有阳气、阳经的领袖。另外在督脉旁边是十二经脉的膀胱经,这里面有各个脏器的俞穴,通过对脾胃的俞穴刺激,就可以达到振奋脾胃的作用。

那么具体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既可以是捏脊,也可以通过拔罐走罐的方法,当然也可以推背。以推背为例,操作的时候双手五指自然并拢,从上到下沿着整个后背稍稍用力地推按,每次推十分钟。而拔罐的时候,尽量从上至下,沿着整条膀胱经先进行走罐,这样就有类似刮痧的效果,然后头几次在背上的俞穴从大椎至长强都尽量拔到,在之后的时候重点在脾胃和肝的位置。

捏脊的方法要说一下,因为捏脊的方法多在孩子身上使用,因为也是改善消化不好的状况,所以成人也可以进行。但是因为成人的背部比较紧张,捏的时候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如果是相对比较廋的人,背部的脂肪很少,就要尽量采用其他的方法,以免疼痛太大导致治疗无法进行。

对于食欲不振的情况,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都应该适当的增加每天的活动量。这样一方面能促进一些多余热量的消耗,是饥饿感更强,另一方面可以使身体内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加快,改善代谢瘀滞的现象。

胃痛的经络调治法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包括西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多种病症。中医认为,造成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如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但大体可分为寒证与热证两种。

临床应根据胃痛的不同特点,分辨不同的疾病。若病程较长,而且反复发作,痛的时间有规律性,常伴有嗳气、嘈杂、吞酸,考虑为消化性溃疡;若上腹部疼痛闷胀,无明显规律性,食后加重,呕吐,局部压痛较广泛而不固定,应考虑慢性胃炎;若胃脘胀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痛无规律性,经各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时,应考虑为神经官能症;若患者形体瘦长,食后脘腹胀痛不适,站立时胃痛加剧卧时减轻,应考虑为胃下垂。

胃脘痛主要的四种病因:“经常忧思恚怒,而致肝气郁结横逆无制;饮食不节,平素喜食生冷,纵恣口腹,饥饱失常,或好饮酒,误食不洁之食物伤于脾胃者;起居不适,过度疲倦,或久受风霜雨露等等均能发生此病。”但要注意的是,胃脘痛多为多种病因并存,单一因素致病的情况较少。

采用艾灸疗法治疗胃痛时,将其分为寒凝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分别进行灸治。

寒凝气滞型胃痛在使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时,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取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公孙进行灸治。可采用艾炷隔姜灸,在每个穴位灸5~7壮,每天灸1次。或者采用威灵仙叶敷灸的方法,将适量威灵仙叶捣碎后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后制成直径约1.5厘米的药饼,分别敷灸中脘、足三里这两个穴位,局部出现蚁爬感后去除药物,每天灸1次。

【TP】脾俞、胃俞、中脘、神阙、上脘、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公孙

脾胃虚寒型胃痛在灸治时,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取脾俞、胃俞、中脘、神阙、足三里进行施灸。在操作时,可采用艾炷隔盐灸的方法,在神阙穴隔盐灸1~5壮,以脐部热感向腹中扩散为宜。每天或隔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也可以用健脾膏敷灸,取白术120克,当归、白芍、香附、半夏、枳壳、茯苓、神曲、麦芽各60克,益智仁、白兹仁、山药、吴萸、黄连、山桂、陈皮、甘草各21克,党参、广木香各15克,将上述药物放在一起研成细末备用,敷灸时取适量的药末用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敷灸在中脘、上脘等穴,每天灸1次。

气滞或食滞引起的胃痛,可以用复方大黄膏进行敷灸,将大黄、香附、郁金、栀子、延胡各30克,黄芩、甘草各15克,滑石60克放在一起研成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敷灸在疼痛部位,每天灸1次。经常用艾条悬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这三个穴位,可以起到防治胃脘痛的作用。

【健康小贴士】

热性胃痛者忌食物品有:胡椒、花椒、茴香、龙眼肉、辣椒、桂皮、草豆蔻、生姜、葱、洋葱、砂仁、狗肉、羊肉、白酒等。

寒性胃痛忌食下列食物:猕猴桃、甘蔗、西瓜、茭白、蚌肉、蟹、柿子、香蕉、苦瓜、梨、荸荠、甜瓜、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鸭蛋、蛤蜊、豆腐、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

结肠炎的经络调治法

每年高考前夕,医院的急诊室总有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是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饱受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之苦。可是越是紧急时刻,身体越不争气,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每天3~5次,甚至7~9次,起病可急可缓,症状也有轻重之分,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形状异常、腹痛、便血、体质衰弱等,左下腹压痛。影响复习和睡眠,于是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为“情绪性腹泻”。情绪性腹泻是“情绪结肠症”的一种。“情绪结肠症”为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现渐倾向于统称为肠激惹综合征。实际上,本症肠道功能紊乱,并没有器质病变,而且功能紊乱也不仅限于结肠。

与其他器官相比,结肠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器官。它就像心情的镜子,一旦心情紧张,结肠就跟着打结。情绪与身体变化的关系在结肠上有着令人惊讶的表现。在任何人身上,相同的情绪每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特定的情绪紧张与特定的肌肉紧张有明确的对应。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感受暑热、湿寒或饮食生冷、肠胃运化传导功能失常,湿热蕴结所致,多见湿热下注大肠、肝旺脾弱、脾胃虚弱、脾肾虚寒等症候。但由于本病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故症候表现多为寒热错杂。

【TP】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肝俞、阳陵泉、行间、脾俞、胃俞、公孙、肾俞、命门、神阙

艾灸疗法在对本病进行治疗时,以寒热虚实并调为治疗原则。取穴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大枢、足三里能调理胃肠气机,健脾化湿导滞;气海、关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上巨虚行气通肠,清泄胃肠湿热。肝旺脾弱者加肝俞、阳陵泉、行间以疏肝理气,平肝护脾;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公孙以健脾益气;肾虚者加肾俞、命门以温肾补命火。

在治疗时,可以在足三里、上巨虚施用艾炷化脓灸法,在这两个穴位上各灸5~7壮,每月灸1次即可。可以采用艾炷直接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个穴位每次灸7~9壮,隔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或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在每个穴位灸10~20分钟,每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此外,经常在大肠俞、神阙、天枢、阴陵泉这4个穴位施用艾炷直接灸或艾条温和灸,可以起到防治慢性肠炎的作用。同时,结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有节,预防肠道感染,尽量施用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尽量避免使用虾蟹、牛奶、花生等食物。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并且戒除烟酒。情绪性结肠炎的患者更应该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紧张情绪的产生。

腹痛的经络调治法

肚子疼谁都有可能会遇到,受凉了会肚子疼,吃的不合适了会肚子疼,生气了会肚子疼,妇科病也会肚子疼……引起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严重的话也会让人大汗淋漓,痛不欲生。如果出现肚子疼的话,该怎么办呢?打120?去急诊室?还不如自己动手,解除痛苦。

要是着凉或者是夏天贪凉引起的肚子疼,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保暖,可以喝点热水,里面加点姜丝、红糖,一般疼痛就可以缓解。

有的时候吃的东西不好消化,或者是吃得太饱了,肚子就会很不舒服,晚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这时可以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肚子,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保持在60次/分左右,同时要适当用力,使力量能传到腹腔以内,这样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揉完肚子以后,可以再按按揉揉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大横这些穴位,增强一下疗效。

生气引起的肚子疼,一般会是两侧疼的比较厉害,而且多是胀痛,治疗原则应该是疏肝理气止痛。原则不同,选择的方法自然也和前面的有所不同。取肝俞、胆俞、胃俞、三焦俞、期门、行间、内庭这些穴位按摩,背俞穴自己按摩不方便,可以请家人来帮忙。

如果一个人总爱生气,日子久了,肚子可能就不是胀痛,而是刺痛了,这是因为气滞导致了血瘀。这是,除了选上述的那几个穴位之外,可以加上血海、膈俞,这两个穴位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几个穴位共同使用,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TP】血海、膈俞、肝俞、胆俞、胃俞、三焦俞、期门、行间、内庭、足三里、阳陵泉、上脘、中脘、下脘、关元

如果肚子疼得很严重,按揉的话会疼得更厉害,而且出汗量多,大便干,或者大便不爽,小便黄,那么,这多半是由于体内的湿热太盛了,阻滞了腹部的气血经络,不通则痛。治疗就应该清利湿热,也是取上中下三脘,还有天枢穴、丰隆穴,按揉这些穴位。也可以配合揉肚子,也是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因为湿热邪气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治疗起来也不会那么容易,要坚持按摩一段时间,调整脏腑功能,使它们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还有一种情况,是身体里的阳气不够,不能温煦脏腑,所以出现肚子疼。一般是脾肾的阳气不足,引起这种情况。除了肚子疼以为,还可能会有怕冷,手脚凉,大便稀,精神差,总觉得累。这时要温补脾肾,选足三里、阳陵泉、上脘、中脘、下脘、关元这些穴位来治疗。也可以用艾条来灸肚脐,灸法有很好的温中散寒止痛作用。

痛经也是肚子疼的一个常见原因,一般是小肚子疼,选择的穴位一般是小肚子局部的穴位,以及肝经和任脉的穴位。胆囊炎或者胆结石也能引起肚子疼,取穴应该选胆经的穴位为主。其他还有很多引起肚子疼的原因,如果您也碰巧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自己分析一下,给自己制定一个治疗方案。其实谁都可以做自己的妙手神医。

便秘的经络调治法

现在便秘的人很多,因为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多了,运动减少;还有现在人们吃得好了,很少有人吃粗粮;排便不规律,有的人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排便不规律……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便秘。

现在市面上流行着很多通便药物和保健品,通便的效果都很明显,一般吃上几回就能达到轻微腹泻的效果,大家就会觉得效果很好,很明显。但是这些药物很多都含有大黄、番泻叶等,而大黄、番泻叶中都含有一种叫做“蒽醌”的东西,这是一种致泻的成分,看似通便效果不错,但它会让肠子里越来越干,使人对药物形成依赖,只有吃药才能通便,开始可能吃一次就能顺畅一天,慢慢地要吃两次、三次才管用,到最后吃药都不管用了。这时候,肠道就完全失去了自己排便的能力。所以,药物通便只能偶尔为之,如果是长期的便秘,一定要找医生对症治疗,还要在生活上、饮食上多下工夫。

一般人便秘是由于生活习惯不科学造成的,只要把饮食、作息调整好,多喝水、吃些粗粮、经常运动、睡前做腹部按摩,再配合一些自我疗法,就可以缓解。

1.按摩腹部

(1)摩腹

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2)按揉天枢穴

具体方法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讲过。

(3)掌揉中脘穴

仰卧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4)推肋部

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5)按揉关元穴

仰卧于床上,将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TP】中脘、关元、天枢

(6)提拿腹肌

仰卧于床上,两手同时提拿腹部肌肉1分钟。

2.按摩腰骶

(1)推擦腰骶部

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贴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推擦数次,至腰骶部发热为度。

(2)按揉肾腧穴

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腧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TP】小绝活大健康 “小便秘有大危害,中医支招来调养”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用于慢性便秘者。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按摩为主。

胆结石的经络调治法

胆结石发作的时候会非常的疼,可以用死去活来来形容,家属却又只能在旁边眼看着遭罪,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胆囊是一个腔体,它会开口到消化道当中。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刺激来缓解发作时候的疼痛的,甚至可以促进排石的功能。

在选择方法排石之前,最好能确定胆囊的结石大概有多大。如果结石的直径在半个厘米以上,就要注意了。因为胆中管的内经差不多半厘米,如果超过这个长度,胆结石过大,就会导致结石卡在胆中管上。这样的后果更加麻烦,所以一定要先检查,确定结石的大小,再决定用什么方法。

对治胆结石,人体有一个特效穴,那就是阳陵泉。阳陵泉,别名筋会穴、阳陵穴,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阳,阳气;陵,土堆;泉,源源不断。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这个穴位既可以针,也可以灸,当然对一般家庭治疗来说,艾灸无疑是最安全实用的,可采用艾条悬起灸,也可采用艾炷直接灸,前者每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灸1~3个月方可见效;后者建议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每次灸1~3壮为宜,最好采用无瘢痕灸或发疱灸,每周或每月灸2次,灸2~3个月为一个疗程。

【TP】阳陵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利排石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中药中的金钱草,这是一味能够促进排石的药物,所以要尽量发挥药物的优势。先用金钱草泡水喝,这样就相当于在喝排石药。对于胆结石可能到医院会是采取手术的方法,有一些人也获益了。但是手术也是在治标,并且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痛苦和成本。所以关键还是要将胆的功能激活,这样胆汁正常分泌,也不会出现瘀积。就好像一根排水的管子,定时的敲打一下,让管子四壁产生的垃圾物质随着流动的液体被带走。保护胆囊也是一个道理。

在平时要多注意饮食的保护,尤其是早晨要吃早餐。然后每天晚上都用温热的水泡脚,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激活足底的大穴,即便是还没按揉也会产生效果。然后多敲一敲胆经,敲胆经是一个养生的好方法,能够使全身其他的经络受到振奋,使疾病不容易侵犯。而敲胆经最直接的作用就包括了增强胆的功能,让胆囊里的气血通畅,这样就不可能产生瘀阻的现象,结石也就无从发生了。

乙肝的经络调治法

人们常常谈乙肝而色变,那么,究竟乙肝是怎么一回事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是因肝细胞受到病毒的攻击后,因损伤和破坏而发炎,引起体内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并使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能力紊乱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乙肝主要是由于情志、酒食、劳倦等内伤导致正气虚弱,疫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蕴结于中焦,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胆液不循常道,内郁血分,外溢肌表,而出现黄疸。乙肝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治疗方法也有区别。

急性乙肝的特点是发病急但病程相对较短。有肝区不适、全身倦怠、乏力、厌油、食欲减退、恶心腹泻等明显症状,患者有时会发生低热,严重的则可能出现黄疸,并逐渐出现其他肝衰竭症状。

【TP】内关、石子头、膈俞、肝俞、脾俞、右期门、承满、天枢、足三里

艾灸疗法在治疗急性肝炎时,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灸治穴位为内关、石子头穴。内关穴具有疏肝和胃,治胁痛、热病、呕吐的作用;石子头穴则为治肝炎经验穴。灸治方法为毛茛叶天灸,取适量新鲜的毛茛叶,捣烂后涂抹在穴位上施灸,待施灸部位发泡后将药物除去,用消毒针刺破水泡,使其中的黄水流尽,再涂抹上消炎膏。每2~3天敷灸1次即可。

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慢性乙肝。其临床表现为:低热绵绵,面色晦黄,巩膜混浊,神疲管力,心烦易怒,口苦而黏,齿龈出血,鱼际红斑隐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胁肋胀痛或刺痛,溲黄赤,舌紫绛苔黄白腻,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炎、肾炎、干燥综合征及结节性动脉炎等。

艾灸疗法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多遵循“湿温”、“温疫”等温病的传变规律辨证论治,以除湿解郁、理气化瘀、健脾和中、补益肝肾为治疗原则。如果本病从气分论治,投以疏肝、清气、祛湿、解毒等法,虽然也有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且病情极易反复。

取膈俞、肝俞、脾俞、右期门、承满、天枢、足三里进行施灸。肠俞理气化瘀;肝俞、期门疏泄肝胆湿热,退黄疸;承满、天枢理气化湿,行气活血;脾俞、足三里健脾和胃,化湿浊。采用艾炷直接灸的方法,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个穴位用小艾炷灸3~5壮,每2天灸1次。

乙肝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日常生活中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过度疲劳,饮食以清淡为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服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可进行散步、打太极等运动,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个人用品单独使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等相关指标,及时了解诶病情的变化。肝功正常、症状消失后,仍需休息3~6个月。此外,在肝俞、阳陵泉采用艾条温和灸,也可以起到预防肝炎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

急性胰腺炎指的是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化脓等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病变,临床以剧烈的上腹部偏左局限性持续性疼痛为主证,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

造成胰腺炎的病因较复杂,其中多数为胆管梗阻或感染,胆汁逆流进入胰管,胰管破裂,胰液外溢所致。另外,嗜酒、暴食及情志等因素常为诱发因素,亦有因蛔虫引起者。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胰腺炎的主要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皮下出现瘀血斑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及酗酒,不仅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而且还可促使胃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致使胰管扩张而发生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突发腹痛、发热、恶心、剧烈呕吐,并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由于其发病急,病情凶险,需及时送医院救治。

中医认为与肝胆气滞,热邪蕴结有关。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将急性胰腺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气滞型。症见脘部阵痛,或走窜胁肋,胸胁苦闷,不欲食,每随情绪波动发生,口苦咽干,苔薄黄,此为气机不畅、脾胃云化失司,郁而化热所致。

2.因热邪滞阳明者。症见满腹疼痛拒按,有发热症状,脘痞胀满,腹硬,口干舌燥,大便燥结而硬,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而厚或芒刺。

3.因湿热停滞中焦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拒按,发热,黄疸、口苦、咽干、恶心呕吐、胁痛、尿黄、舌红。

4.因虫积上扰胃肠者。以腹痛钻心,疼时汗出肢冷,甚者可神昏,舌淡,脉细弱,疼后如常人,多有吐蛔,面部有白斑,或舌上有红色虫点,苔白或微黄为主要症状。

虽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但大都为实证。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时,主要以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在具体操作时,以足三里、期门、阳陵泉、丘墟为主穴,肝气郁结者加灸太冲,脾胃实热者加灸中脘、曲池、内庭;脾胃湿热者加灸阴陵泉、解溪;恶心呕吐者加灸内关、中脘。上述各穴均采用艾炷直接灸的方法进行施灸,每次各穴每次灸3~5壮,每天灸2次。也可以采用艾条悬灸,每个穴位每次灸15~20分钟。

【TP】足三里、期门、阳陵泉、丘墟、太冲、中脘、曲池、内庭、阴陵泉、解溪、内关、中脘

足三里可以健脾除湿,消胀止痛;期门多用于疏调局部经气;阳陵泉则具有清利腑气的作用;丘墟为足少阳胆经原穴,能疏肝利胆,通经活络。肝气郁结加太冲以疏肝理气;脾胃实热加中脘、曲池、内庭可起到清利热邪,理气止痛的作用;脾胃湿热加阴陵泉、解溪以清热利湿;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以达到宽中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禁止食用油腻的食品,饮食要做到荤素搭配,尽量做到少食多餐。戒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碳酸饮料会在肠道内产生二氧化碳,也可能导致胰腺炎的发作,因此尽量不要饮用碳酸饮料和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含咖啡因的食品。病情控制后,可以逐步恢复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