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19378700000028

第28章 立世:感旷达人生泰然抒怀(4)

——季羡林

在季老已经走过的几十年漫漫长路中,酸甜苦辣都曾经经历过。喜事是自己的事业与学业得到越老越多人的认可,在国际上也是德高望重的权威。苦事是曾经遭受过迫害,人生最苦闷最无望的阶段也是在那个时候。那时的季老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无路可走,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但他没有放弃,撑过去了,人生就会多出一条路来。季老就是这么走来的,他也是用这种态度面对万般无奈时自杀的念头的。相信人生总有路可走,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希望,很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总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唯有突破心灵障碍,才能超越自己。

杨佳出生于1963年,29岁之前,她一直过得很顺利。她15岁就考上郑州大学英语系,19岁开始教授大学二年级的英语精读课,23岁从中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院任教。但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正值人生最璀璨阶段的她,却患上了一种叫做“黄斑变性”的眼疾。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她的眼前,由雾蒙蒙到白花花,直到完全黑暗。然而爱学习的杨佳并没有放弃,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开始学习盲文。

患病后,她随身携带一个袖珍型的小录音机,例如,记个电话号码,就用录音机录下来。失明之后,她依然能写出漂亮的板书,她贴在黑板上的左手是在悄悄估计字的大小,好配合写字的右手。为了这几行板书,她不知在家里练了多少遍,在房门上、在硬纸板上,让自己慢慢感觉以往所忽略的身体律动,来协调左右手之间的搭配。语音教室里,平面操作台上的各种按钮也被她贴上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胶布,作为记号。

在中科院外语部教学品质评量表中,博士生们为她打了98分。在毕业班的毕业留言簿上,学生们深情地写道:“杨老师,我们无法用恰当的言辞来形容您的风采,您的内涵如此丰富,您的授课如此生动,除了获取知识外,我们还获得了不少乐趣和做人的道理……”

杨佳说:“我从没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站到讲台上我就是个老师,我和其他老师一样,学生要学东西,我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给他们。”

杨佳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在工作上的出色成绩,先后被评为中科院“十佳”和2000年度的第四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她说:“每个人的路都是不一样的,但都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不管遇到多大的坎坷都应该坚强地走下去。人生虽然会碰到很多困难,甚至可能陷入绝望的境地,但是,最困惑时往往最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而当你走出某一段经历后再回头看,也许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随之而来了。”

杨佳的命运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但无论是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她都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失明没有迫使她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相反,她还奇迹般地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风华正茂,学业、事业春风得意,却被宣告从此失去斑斓多彩的世界。如果换作常人,这无疑就是人生的灭顶之灾,从此会自怨自艾、绝望沉沦。但杨佳没有放弃自己,她乐观坦然,勇敢地面对厄运,并继续挑战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正是因为她胸怀这样的大格局,所以她才能在讲台上创造奇迹,成为杰出青年,并赢得人们的敬仰。

于丹教授在讲《庄子》心得时曾说过,在庄子的文章中,描述了很多怪人,他们外表丑陋近乎狰狞,但是他们的心态都非常健康,生活过得非常快乐。于丹教授认为,庄子借用他们阐述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呢?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苦,遇到艰难,我们是否想到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只要我们奋进求索,曙光一定会出现的。当我们看到暂时的困苦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坚持就一定会胜利,努力一定会成功,坚持你的志向,学习一门技术,走另一条路子,坚持走下去,你就会有新的转机。

所以,无论在何种时候,当我们遇到了难题,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的难以逾越,都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坚定自己的实力,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思维寻找出路。世上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可能做成的思维,季老说的“人生总有路可走”就是这个道理。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花有开落之时,月有盈亏之期。纵然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也有大脚、削肩、耳下、狐臭之憾,但是纵然如此,也难掩佳人倾城之态。而人生,更不是无暇之玉,因此季老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老以古代社会的皇帝为例,说他们虽然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可以视万民如草芥,但却依然无法真正做到呼风唤雨,随心所欲;反之,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何止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终日却如坐针毡。为了自我宽慰,他们便编造了“龙御上宾”的神话。

黄帝仁爱天下,为中国帝皇之祖。一日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以铜铸鼎于荆山之下。等到铜鼎造成的那天,忽然天上飞来一条龙,将龙须垂下迎接黄帝。黄帝骑了上去,群臣后宫有七十余人跟着一起做了上去,龙便带着黄帝及其臣妃一同到天上做客。

这种飞升的神话虽然令人神往,不过古代皇帝们也都不信。他们想方设法追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明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如今看来,他们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朵浪花,虽然显眼一些,终将随波涛滚滚而逝。

《庄子·人间世》中,公子高品庄子教诲:“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不管国家大事还是私人琐事,万事都有缺陷,都不是一定圆满的。人世间做人做事之难,正因其不能尽善尽美。当时的丰功伟绩,后世如何看待都是未知之数,你觉得完美,后人未必觉得是好事。

一位挑水夫,每天在扁担的两头各吊着一个水桶去取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每次长途跋涉归来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种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在归来后,总是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每天带着这两只桶在主人家和溪水之间往返。好的那只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而感到自豪,而破桶子则为自己的缺陷感到非常羞愧,为自己无法圆满完美任务而难过。

在如此送了两年的半桶水之后,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您道歉。”

挑水夫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呢?”

“在过去的两年里,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的漏了出去,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因为我的缺陷,你那么努力地走这么长的路,却没有收到本该有的效果。”

挑水夫替破桶感到难过,于是神秘地对它说:“这次回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当他们走在山坡上时,破桶子眼前一亮,五颜六色的小花开满了一路,在阳光下如此灿烂。为什么之前自己从未发觉呢?破桶子开心了很多!但是,等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它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花草草,而好桶的那一边那么荒芜吗?那是因为我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在这两年来中,这些美丽的花朵让我在路上的时候心情都非常愉快,同时它们也点缀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缺陷,我们怎么会有这些收获呢?”

人生就如同这只破桶一样,总会有某处破裂,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破裂,我们才能够看见别有的风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残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而且是一种更为动人心悸的美,就像那断臂的维纳斯一样。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有首诗叫做《过客》: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人生有多少错误,有多少次的折柳相送和迎风洒泪,但它们却也正是生命旅途中难以替代的花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季老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那些没有的东西就像是国画上的留白,可以给我们在欣赏的时候带来无限的遐想,有追求的希望、有前进的余地,有让自己去充实自己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