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剖开成功的洋葱
19378200000035

第35章 脱困,始于破坏(5)

未来松下的技术开发将有何转变?中村邦夫说:“我把知识产权和生产技术统称为BLACKBOX。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许多黑匣子,那么生产加工都可以搬到中国去干了。村田制作所、任天堂这些日本企业并不是靠一味地扩大企业规模,而是靠自己一两项别人不能模仿的绝技取得了成功。松下有8万人,只有一项绝技不行,如果有100项就可以发横财了。”所谓“黑匣子”,就是让外人看不明白里面的东西,即掌握不了它的核心技术。这招主要是对付中国的,因为中国的人工费仅为日本的1/20,且制造品质优良,堪称“世界的工厂”。如果核心技术守不住,被仿造将很容易。那么在和中国的对抗战中,为使其他公司不能仿造其技术,“黑匣子”看来是不可或缺的。松下不想成为“防卫性知识产权”企业,单靠卖专利赚钱。松下要成为“攻击性知识产权”企业,要靠专利制造产品。中村认为:“只有这样,日本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如若不然,广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合作企业就会垮台,日本的制造业就会消失。”

基于这些考虑,松下又加大了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几年来,松下电器每年都维持50亿美元规模的研发资金投入,这个数字,比中国家电企业所有的研发费用还要高出许多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为35岁,平均学历是研究生。靠着这样的大投入,松下电器每年都要完成120项领先技术研发成果,这些成果产品化以后,一般都能争取到尽可能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正是松下电器的底气所在。

中村决心快速完成公司的“破”,尽早进入公司的“立”。他说,光破不立、一味地破坏就会完蛋。中村的目标是要让名牌更强,要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名牌的挑战者,要用这样的战略重振松下雄风。

许多观察家都认为松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规模:太多的产品、太多的商标以及家长式的管理作风。这些管理作风拒绝服用苦药,而苦药是治疗疾病所必需的,是减少员工,祛除生产、研发和销售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以及巩固品牌所必需的。因此,一些分析家认为,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去帮助松下在日本和关键的美国市场的消费者中恢复品牌形象。在日本全国最近举行的全球100大品牌排名调查中,松下被排在第72位。此项调查说:“当索尼和三星在向高档次电子产品发展的时候,松下却越来越致力于用廉价的品牌去竞争。”

中村邦夫决心重新恢复松下强硬的品牌形象,决心要借助松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再现松下电器的辉煌。“V字型恢复”不仅是中村创生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其重新塑造松下品牌的一个过程。

“V”是英文词“Victor”的缩略语。“V字型恢复”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松下的另一个辉煌,实现松下在家电市场的胜利。松下电器决心要在2002年盈利。2001年2月6日,松下电器在北京公布了其2002年度经营战略,目标是:全球销售额要达到去年的105%,营业利润达到“与2000年实绩相似的水平”。松下电器2000年的利润为1884亿日元。为实现“V字型恢复”,中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第二个松下”战略。“要想做好中国的工作,就要到中国来,用皮肤感受中国。”松下人现在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松下电器认为,要能真正实现“V字型恢复”,中国是关键。“开展能够在中国取胜的事业”和“把在中国的竞争力有效地利用到经营中去”的做法是“创生”的关键所在,是全球新战略的关键。所以松下在中国市场上的雄心越来越大。2001年10月10日,森下洋一等领导者在大阪总部透露,松下电器将推行“建设第二个松下电器”的战略,具体计划正在加紧制定中,不久将向世界发布。这意味着,今后世界上将有两个松下电器:一个是“日本松下”,一个是“中国松下”。

什么是“第二个松下电器”呢?负责制定此项大胆计划的松下电器总社中国本部本部长杉浦敏男先生解释说,“第二个松下电器”类似于拥有本社总部职能的松下电器,这不是说松下电器在世界上有好几块大市场,中国是其中之一,而是中国松下也有总社职能,世界上有“日本松下”,也有“中国松下”。

“第二个松下”更具核心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在中国从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直到解决方案,进行全面的具有一贯性的事业体系,更好地提高速度,提高成本力,从而更紧密地贴近市场、更紧密地贴近中国消费者。

据权威人士介绍,松下之所以提出这个大战略,是基于两点:一是松下判定中国将是最大的商品生产、销售与出口国;二是创业者松下幸之助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之间的历史性会见。因此,松下电器事业要以海外为中心,海外要以中国为重点。而现在,在中国的事业还不能形成一个统一体,不能应对新的形势。因此,重新制定对华战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事实上,松下电器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森下洋一会长说,松下电器的事业一半在海外,而在海外的事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又在中国。

为了实现“第二个松下”的战略目标,松下电器要把事业焦点聚焦到中国,如强化本地化研究力量,针对适合中国特点的产品进行研究,加强本地化经营等。更有趣的是,松下在建设“第二个松下”的过程中,简直是事无巨细,甚至连一些细微的环节都设计出来了。例如营销要以上海为中心,研发要以北京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2003年要比2000年的销售额翻一番,利润达到四倍。可见松下电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松下电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还可以从一组数字看出来,从2001年初到2001年10月,森下洋一会长共来华四次。第一次是2001年2月份,在北京主持松下电器中国研发中心成立新闻发布,第二次是4月份,到西安、成都、重庆考察,第三次是5月份,作为北京市政府特聘的洋顾问再访北京,第四次是9月份,他带领日本企业访华团到昆明等地考察。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领导人,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四次访问中国,这是很罕见的。森下洋一说:“我每一次去中国感受都很深,中国发展太快了,每一次去都有新收获。”

松下声称:“20世纪的中国松下是以经营理念为基础的先进的家电企业,而21世纪的中国松下将成为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尖端企业。可以说,21世纪谁在中国取得了胜利,谁就赢得了世界。”为了更紧密地贴近中国市场,更紧密地贴近中国消费者,松下电器已在中国建立了研发公司,这一行动标志着松下电器在中国的发展从生产销售基地又上升了一个台阶。松下电器将从中长期考虑,在中国打造“第二个松下”。也就是说,松下将加速在中国的事业,以市场为导向,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和解决方案于一体,推出受市场欢迎的畅销产品。松下还将在中国设立呼叫中心和在线销售,更加直接、快捷、方便地为顾客提供服务。松下期望通过这些本地化的举措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强产品综合竞争力。

松下电器的中国情结更是由来已久。早在20年前,松下幸之助先生与邓小平会见时就取得共识,认为以中国为轴心的亚洲太平洋时代即将到来。从20多年的发展来看,松下电器已经进入中国很多领域市场。现在,松下电器在中国已经建立39家企业,雇员达3万多人。这是松下电器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电子行业不断发展,松下电器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已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松下电器期望着在中国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中国建设“第二个松下”是松下对中国市场投资的第三个时期,即进入以宽带、数码为特征的21世纪。这样做的根据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投资环境与市场环境大为改善。而新时代一定带来新的需求,松下要与中国一起研究数码技术、广播技术,研究新的需求、新的市场,研发新的产品。用森下洋一会长的话说,就是“已经认识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中国的新型合作时代即将到来”,“松下电器在中国的事业就是为中国发展做贡献”,而如何做到,是松下重点考虑的课题。

松下力图在中国建设“第二个松下”的设想是有迹可循的,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松下电器近来在中国的行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2000年夏天,松下电器高层领导少德正雄先生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松下电器要改变中国消费者的印象,要树立“数字的松下电器”的新形象。2001年2月,松下电器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会长森下洋一先生专程来京主持仪式。一年多来,借参加各种展览会之机,松下电器向中国消费者展示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和产品。2001年9月又在北京搞了一个“松下电器单独展”,让许多人大开眼界。

第二,“V产品”战略。在中国建设“第二个松下”只是松下“V字型恢复”的一个方面,“V字型恢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重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依靠通过“V产品”扩大销售,恢复往昔商业帝国的辉煌。

所谓“V产品”,选拔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主战场上实现占有率NO.1,为经营做出巨大贡献”的产品。据介绍,松下电器以世界占有率第一为目标的顶尖商品约有1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