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韩非子》(韩非子管理日志)
19376900000030

第30章 六月 识人之道(4)

折射道理:通过讲伯乐教两个人认识用后蹄踢人的烈马,指出一个道理——如果形势不利于他,那么他就无法施展才能。所以管理者用人要发挥其特长。

案例引导

楚国将领子发爱好寻求有一技之长的人,一个偷窃技艺很高的小偷,前去求见并说:“听说您寻求有技艺道术的人,我是个小偷,情愿把我的技艺贡献出来充当您的一个差役。”子发听说后,衣服顾不得系上腰带,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就出门去见他并待之以礼,左右侍从劝谏他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呀,您怎么能够对他如此礼遇?”子发说:“这不是你们能理会的。”

不久,齐国兴兵攻打楚国,子发率领军队去抵挡他们,但是交战三次都失败了,楚国的贤良大夫们,都献尽计策显示了他们的忠诚,齐国军队却愈战愈强。于是,子发就叫那个小偷在夜里溜进军营,把齐国首领的帷帐偷来献给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臣将帷帐送回齐军说:“我的士兵有出去打柴的,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特派人送还给你的侍从。”第二天小偷又去齐营,取回来将军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了回去。第三天,小偷又取来了将军的簪子。子发又派人送了回去。

齐国军队听说了这件事,大为惊骇。齐国将军便和军中官吏们商量道:“今天再不退去,楚军恐怕要取我的头了!”便下令退兵而走。

管理智慧

小偷本来是众人皆恨的人,这不可不算其“短”了,但子发却能以“短”变长,发挥其退敌兵的巨大作用,这种用人艺术是值得管理者借鉴和使用的。

一个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没有所短就谈不上所长。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人。另外,随着条件的变化,人的短处也可以变为长处,其长处也可能变为短处。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企业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管理者在用人问题上就不能机械从事,而是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被用人才的素质,坚持用其之所长,避其之所短。

行动指导

每个企业都有人才,只是人才是多面性的,多重性的,单方面具有专长的人才比比皆是,巧妙地利用每个人各自的特长和专长才是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这就是识才,这就是利用人才。

作为管理者,要经常考虑怎样才能合理使用本部门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员工,从而稳住绝大多数人的心,使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管理者所用。

第四周 器满则溢 人满则丧

星期一 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忠言逆耳

韩非子箴言

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韩非子·安危》

折射道理:刀刺骨,痛苦较小而对身体有长久的好处;忠言不好听,违逆较小而对国家有长久的福气。所以患重病的人想得到利益那就要忍住疼痛,勇猛刚毅的君主为了幸福就要听逆耳的忠言。忍住疼痛,所以扁鹊能尽量施展技巧;能听逆耳的话,那么伍子胥这样的忠贞之士就不会丧失;这就是长寿又安定的办法。生了病又忍不住疼痛,那么扁鹊也无法施展技巧;危险了又不愿听逆耳的话,那么就会得不到圣人的心意。像这样,有长久的利益也留传不到后世,有功业名望也不能长久地树立。

案例引导

商纣王就是因为不听忠言而身败名裂的例子。

纣王原本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聪明伶俐,力大无穷,具备了实现一代伟业的基本个人条件。但人都有贪欲,纣王也不例外。他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虽然连续打败了几个入侵势力和反叛的诸侯,大大地扩张了中华民族的领土。但懒惰享受的本性难移,甚至穷尽国力建造“摘星台”作为自己的享乐场所,而且他好大喜功,连连征战而导致国力衰弱。

这时手下的大臣比干看到大王荒废朝政,多次提醒纣王当以国家为重,试图规劝他停止浪费国力,以民为本。

纣王对比干的意见一点也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对他感到厌烦,因为每到享乐之时还要受到比干的“打扰”,最后一怒之下冤枉比干有九个心眼,把比干的肚子剖开杀了比干。

从此之后,朝中无人再敢规劝纣王,于是国力不断衰落,民心不断远离。而原本服从商朝统治的周部落则趁机起兵造反,不断收编不服纣王的各路诸侯和人才。

原本可以大有作为的纣王最终在牧野之战中众叛亲离, 眼看大势已去, 便和周围忠心耿耿的大臣自焚而死, 历经五百多年的商朝从此覆灭。

管理智慧

商纣王之所以落了个悲惨的下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没有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在问题扩大以前没有悬崖勒马,于是使商朝走向覆灭。

不管是在古代和当今世界,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着重于树威,虽然此习惯很好的杜绝了本末倒置,以下犯上的祸害,但事情往往有得有失。

一些领导一味的维持自己的“威信”,甚至到了欺压属下,闭耳塞听的地步,这是管理的弊端。

所谓人无完人,管理者也有犯错的时候。但只要亡羊补牢,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可以转危为机,更好的达到目的。如果过分刚愎自用,拒绝听取属下和其他人的建议,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明知道事态不妙,也死要面子,不听他人的劝言,就会导致工作事倍功半或彻底失败的结果而收场。

行动指导

管理者不要过分刚愎自用,一味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并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威,反而会降低威信,是一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表现,会导致工作事倍功半或彻底失败的结果。

星期二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让属下尽其言

韩非子箴言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韩非子·初见秦》

折射道理:我听说:“不知道的开口就说,是没有智慧;知道了而不说,就是不忠。”做臣子的,不忠诚就应该去穷尽,说了不得当也应该去穷尽。即使这样,我还是愿意把我所知道的都说出来,希望大王来判定我陈述见解的罪过。作为员工,能够不惧惩罚的去陈述自己的见解,实在难能可贵。那么作为管理者,更应该给属下“尽其言”的机会,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期望。

案例引导

某汽车展示中心的业务经理阿道夫·赛兹发现公司的业务员办事没有精神,态度散漫,这一点确实有待加强。于是他召开了一次业务会议,鼓励下属说出他们对公司的期望。

他把大家的意见写在黑板上,然后说道:“我会尽量满足大家的愿望。现在,你们知道我对大家的期望是什么了吗?”紧接着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忠诚、进取、乐观、团队精神、每天8小时热心地工作等。

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精神百倍,干劲十足,有个业务员甚至自愿每天工作14小时……赛兹报告说,以后公司的业务果然蒸蒸日上。

“这些人跟我做了一次道德交易。”赛兹先生说,“只要我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自会实践他们的诺言。我征询他们的愿望和期待,这一做法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管理智慧

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与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与下级沟通可以从下级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以助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也可以把信息传递给下属,使每一个员工准确的理解上级的意图和工作指向,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另外,沟通也可以汇集员工的智慧和建议,充分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有助于计划的完善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