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每天读点《道德经》(道德经管理日志)
19376800000028

第28章 六月 管理者的组织之道(2)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文化,它是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从企业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企业精神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世界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不是物质技术设备优越,更重要的是企业精神的成功,——这些企业精神总是知道公司全体员工一直采用最正确的方法行事。企业精神才是第一竞争力,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谁就具有最强的竞争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决定着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的各个主要方面,并通过企业内各个层次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因而,培育企业精神即是铸就企业的灵魂。企业只有铸就了灵魂,才能成为搏击于市场海洋中的巨人。要想让你的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赋予企业精神!

行动指导

企业精神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使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力、凝聚力和鞭策力。

第二周 管理的避险之道

唯施是畏——有所畏惧才能没有危险

道德经箴言:

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译文:假如我确有所知,我就要奉行大道,并小心戒备地避免行入邪道。

企业危机其实和自然危机一样,能及早识别危机的存在,采取措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之内,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

2003年 2月,国内某重要报纸发表文章对达菲的不良反应进行质疑,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达菲的生产商罗氏公司在此次风波中,仓皇应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副作用,陷于空前被动之中。

第一步:拖延记者。面的记者的采访要求,罗氏公司把时间拼命往后面拖。结果错误地估计了事故规模,忽视了能够赢得公众同情和支持的可能性,从而错过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时机。第二步:推延责任。从危机爆发后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语言及致媒体的新闻稿来看,公司一直在转移注意力,推卸责任。 第三步:利益引诱。当媒体要求采访时,罗氏公司企图以利益换利益,竟然以投广告为诱饵。第四招:威胁。在罗氏与媒体的沟通中,屡次出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企图吓退媒体。第五步:利欲熏心。在危机发生后,罗氏公司不仅不反省产品本身质量和功效,反而为了经济利益继续生产。

罗氏公司既没有抓住危机管理的重点,也没有捕捉到扭转局面的良机;既没表现出一个大企业应有的魄力,也没表现出其一贯标榜的诚信。罗氏输的根本就在于没有将公众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公众就是一切。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是,一家国际咨询机构的调查表明,没有进行过危机管理培训的企业经理占80%,更不用说在企业内部建立危机管理程序了。于是一些企业出现危机时,管理者常常会束手无策,错失了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机。

能够从先兆中预测到危机,并提出防范危机的决策,比挽救危机更重要。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清醒地意识到,懂得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正确及时妥当的处理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消除危机的隐患,还必须编写危机公关手册,建立一套企业危机预警机制组建危机管理小组,预防强于治病。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经过分析市场环境,调整经济形势制定一套完备的预警机制,就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危机的出现,也就不会产生因突发事件带来一系列的病患。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首先要组建危机管理机构,定期进行企业营运危机与风险分析,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将风险分级分类,并订出解决方案;其次,不定期举行不同范围的危机爆发模拟训练;再次,确保企业内部对话渠道畅通,这样可以将一些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与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协作、互动关系,改善企业外部的生存环境。

行动指导

管理者对变化莫测的市场要有所畏惧,小心谨慎,慎重做决策有所不为,才能让企业最大限度的远离险境。

势不可恃——自恃己能往往会走向反面

道德经箴言:

原文: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译文:生育它而不拘系自有,成就它而不执为仗恃,得尊重而不肆行主宰,这就叫做有了无限深厚的德。

管理者要以宽容的心理看待别人的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习惯模式去衡量、取舍别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宓子践,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

有一次齐国进攻鲁国,战火迅速向鲁国单父地区推进,也正值麦收季节,大片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不久就能够收割入库了,可是齐军一来,这眼看到手的粮食就会让齐国抢走。当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践提出建议,说:“麦子马上就熟了,应该赶在齐国军队到来之前,让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去抢收,不管是谁种的,谁抢收了就归谁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尽管乡中父老再三请求,宓子践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

过了一些日子,齐军一来,真的把单父地区的小麦一抢而空。为了这件事,许多父老埋怨宓子践,鲁国的大贵族季孙氏也非常愤怒,派使臣向宓子践兴师问罪。

宓子践说:“今天没有麦子,明年我们可以再种。如果官府这次发布告令,让人们去抢收麦子,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则可能不劳而获,得到不少好处,单父的百姓也许能抢回来一些麦子,但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人以后便会年年期盼敌国的入侵,民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坏,不是吗?

其实单父一年的小麦产量,对于鲁国强弱的影响微乎其微,鲁国不会因得到单父的麦子就强大起来,也不会因失去单父这一年的小麦而衰弱下去。但是如果让单父的老百姓,以至于鲁国的老百姓都存了这种借敌国入侵能获得意外财物的心理,这是危害鲁国的大敌,这种侥幸获利的心理,那才是我们几代人的大损失呀!

宓子践自有他的得失观,他之所以拒绝父老的劝谏,让入侵鲁国的齐军抢走了麦子,是认为失掉的是有形的、有限的一点点粮食,而让民众存有侥幸得财得利的心理才是无形的、长久的损失。由此可见,管理者处理问题要分析出其问题背后的不良影响,正确看待企业的形势和员工的意愿。只有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能避免陷入更复杂的处境。

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这一点:自己不是工作是管理,而不是专制;也就是说,上司不是监工,因为监工即是专权的化身。把自己当做监工,往往大权独揽,把所有的部属都看成是为自己服务的;这样的上司,永远成不了好领导。

管理者如果先入为主,在心理上对别人产生反感,过于指责和苛求别人,则是非常不明智的。能见人之长,更能容人之短,对于部属的缺点,只要不关大事就不要斤斤计较。

行动指导

领导者自恃高明,把自己看得比部属高出许多,总觉得自己行,部属不行,只盯着部属的短处、自己的长处,必然会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

“惟道是从”——无为管理以道为核心

道德经箴言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译文:甚高德位的行为形貌是对道的效仿。

要想提升自己的管理艺术,首先要做到尊重职工。

在德国的主要航空和宇航企业MBB公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上下班时候,员工把专门的身份IC卡放入电子计算器,马上显示当时为止本星期已工作时间多少小时。MBB公司允许员工根据工作任务、个人方便等与公司商定上下班时间。原来该公司实行了灵活上下班制度,公司只考核员工工作成果,不规定具体时间,只要在要求期间内按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就照付薪金,并按工作质量发放奖金。由于工作时间有了一定的机动,职工不仅免受交通拥挤之苦。这种制度让员工感到个人权益受到尊重,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公司也因此受益匪浅。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对员工施以一定程度的“放任自流”,会使员工自我认同感加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加深,会使员工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强,最终达到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

管理者若想要达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无为管理境界,就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摸寻“道”的轨迹,提升自己的管理艺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何让员工的能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每个领导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作为领导者,应根据员工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给予准确及时和针对性的指导。

刚进公司的新人一般来说都具有好奇、热情和期待等特点,所以他们往往非常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但这个时期的员工往往缺乏满足公司需要的工作经验,对整体流程和运作模式还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因此管理者应多给予指令性指导:告诉员工怎么做和做什么。

随着员工对新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工作能力获得了提升,受新鲜感下降的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意愿都开始减弱。这个时候的管理者应该充当“教练”,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以此来锤炼他们的思路,并及时进行沟通,以帮助他们来调整积极性。

随着能力的继续提升,适应下来的员工这个时期具备了相当强的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员工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性,他们具备足够的综合能力,也有积极和激情的工作态度。这个时候管理者的指导方式应该是“服务”型,即通过授权,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去完成相关的任务,管理者转变职能为宏观调控者和服务者。

行动指导

管理者要无为,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企业无为而无不为的战略目标。

多藏必厚亡——适足知止可以免害

道德经箴言

原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译文:过分的贪欲必然连接着庞大的破费,过多的持藏必然导向沉重的损失。

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管理者去跨越、去征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时,以美英法为首的战胜国们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才发现,竟没有建办公大楼的土地。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便马上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将它无条件地赠送给联合国。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洛克菲勒家族简直是把钱当成一文不值的白纸白送。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财团。这让当初那些嘲笑他们的人追悔莫及。

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找出对手的弱点,并改之。用最直接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不跟对手硬拼,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智慧。绕开圈子,才能避开钉子。适当地给对手留有余地,也许可以将对方感化,从而化僵持为友好,将敌人变成朋友。适当地给自己留些余地,你才有机会东山再起,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遇。

放弃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更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它不盲目、不狭隘,它对心灵来说是一种宽松、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它清扫了心房。在生活中,总有很多的无奈需要我们去面对,总有很多的道路需要我们去选择。放弃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去把握和珍惜真正属于自己的,去追寻前方更加美好的东西!放弃一些烦琐,为了轻便地前行;放弃一丝怅惘,为了轻快地歌唱;放弃一段凄美,为了轻松地梦想。放弃,是一种伤感,但更是一种美丽。

行动指导

放弃并不完全代表着失败和气馁,明智的放弃是为了得到。有时,选择了放弃,便选择了成功和获得。

以知治国——人际关系决定你的管理效能

道德经箴言

原文: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译文:所以,拿权威知见治国,那是对国家的残害

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管理者不可能做到卓有成效。

一家化工厂聘请了一位有特殊管理专长,却在专业技术方面并不是很强的厂长。因为前任厂长在专业技术方面十分专精,再加上多年的相处和工作习惯,所以厂内的员工对于新任的厂长并不十分的心服。

这个新任厂长想了一些妙招让自己融入这个群体。一个月来他经常带一些小礼物,在晚间到两位主管的家里,和他们及其家人谈天说笑,后来几乎是无话不谈,包括主管们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缺点他将这些听到的事情都记在心里。

第二个月开始,他和两位主管取得了共识,两位主管时时在晚上到厂长的家里喝茶,报告一些厂里员工的小习性、特殊的个性或是近况,并且将自己遇到的一些事也作一番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