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青少版)
19375200000027

第27章 视不圆满为常事,则不觉不足——用内在精神征服外在世界(1)

能控制自己的人必定能控制天下,此言不差。家康曾作为两家的人质,六岁被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中途又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 。后来,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但在做人质过程中,年轻的家康已初具王者之气,懂得即使身为人质,但心自由。

成功从不抱怨开始

只有将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家康与织田信长本是对手,当今川义元死后,彼此化敌为友,结下盟誓。

势力如日中天的织田信长完全可以要求德川家康派一个亲人作为人质到他的府上,但是为人仗义的信长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将自己的长女德姬嫁给了信康,这使两家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但是,一片好意却因为筑山殿的妒忌之心而扭曲了。德姬深受信康的疼爱,在筑山殿看来,与自己被冷落相比,这种幸福简直是在伤害自己。

家康派家臣酒井忠次拜访信长,拜访结束忠次回到滨松城。

“忠次径自回滨,怕是安土城内出什么事情了吧?” 家康心下暗想。他有预感:此事必定非同寻常。

想到此,家康急令火速召见忠次。

“托殿下圣福,卑职一路平安无事。”

忠次平伏在地深深叩首,家康看到汗珠一粒粒从他的头上掉了下来。

“路上辛苦了。不过忠次……你……你回来的也未免太早了吧?安土城内出什么问题了吗?”

家康迫不及待地开门见山问道。

“是……是……具体的信长大人都写在书简里了……还是请主公亲自过目吧……”

忠次说完从怀中取出信长的书简。

家康从近侍手中接过信长书简,看着看着,脸上突然变得毫无血色。此间忠次一直平伏在地没有抬头,想必书简的内容他早就知道了。

“筑山让信康……真的吗?不,这不是真的吧?我不相信,我不信。”

读完信长书简,家康茫然地站在原地喃喃自语道。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向来精明强悍的家康变得如此踌躇不决呢?

要解释清楚信长书简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长子信康为家康正室濑名姬所生。她本是今川义元的侄女,心高气傲,有着典型武士贵族的坏脾气。家康当初被抵押在骏府做人质时,是义元做主为他们完婚的。濑名姬年纪比家康大,又仗着今川家势力,总觉得家康不过是一个乡下武士而已。

然而对独子信康,濑名姬却很是疼爱。由于一直以来夫妻感情都不是很好,家康只得将她和信康留在冈崎的筑山(因此濑名姬又称筑山殿),自己在滨松另置侧室生养子女。

原本就是为政治结婚的两人,至此关系变得愈发疏远。

家康的儿子信康天赋异禀,从幼时起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英器。家康对他甚为中意,早已决定待自己身后,将信康作为德川大业的接班人。

天正二年九月,家康在关原被武田大军围困。眼看就要坐以待毙之时,当时年仅17岁的信康自告奋勇充当后卫,拼死掩护家康脱离了险境。在这场战役中,就连胜赖也被少年信康的武勇所折服,对他沉着冷静的行动赞叹不已。

信长在书简中写道:据女儿德姬暗报,信康母子串通武田胜赖,秘密制定了攻打织田家的详细计划。

“德姬暗报?哼,想不到她竟然也是信长的内探。德姬说的就是真的?德姬就不会造谣吗?”

家康在震惊中缓不过神来。

另外,德姬的身份也让筑山殿憎恨,她是今川义元家仇人的女儿,仇恨占据了她的心。

筑山殿开始在生活上处处为难德姬,不仅不给她好脸色,还安排了自己的贴身侍女菖蒲去引诱信康,让德姬失宠。然而信康对德姬还是一如既往地真心,筑山殿越发咬牙切齿。

她打算背叛家康到敌人武田方去,并且要煽动家康的儿子信康成为自己的同伙。

德姬知道了筑山殿的阴谋之后,想到平日受了筑山殿的欺负,于是立刻写信给父亲织田信长,在气势雄壮的安土城中谋划大事的信长看了德姬的信,心中吃惊。他深知信康的武勇,认为这样的青年成为武田方的武将是一件可怕的事。

正值家康派使者酒井忠次到安土来,信长把他叫到别室,问信康的情况。

心性耿直的忠次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少主信康的不满和担忧,这本来是出于家臣的一片忠心,却被信长听成了一种隐患,于是让他带信回去,让德川家康自己处理好这件事情。

原来这一切,家康都被蒙在鼓里,当他得知这件事后,惊愕极了,他愣了很长时间,自始至终也没有说出一句抱怨的话。因为他知道,抱怨已经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最后,“德川家康下令信康切腹”。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家康忍着巨大的悲痛,做出了不得已的选择,赢得了信长的信任,也避免了德川家族更大的祸端。

古人云:人生之事,不顺者十之八九,所以要常想一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活在世上,十件事中有八九件都会使人不顺心,但要常去想那一两件使人开心的事。

每个人都会遇到烦恼,明智的人会一笑了之,因为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应该尽力补救;无法改变的也要坦然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做该做的事情。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真是烦人!”

“我这次考试没考好,全都怪昨天晚上……”

“考试题出成这样,老师根本就是在为难我们。”

“太讨厌了……”

这是不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心情不愉快的时候,这些抱怨的话好像是不经过大脑就到嘴边了。然后心情会变得很沮丧。

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不难想象,你犯错误的几率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烦恼又在后边等着你,那么你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沮丧——出错——倒霉……

其实,抱怨只是暂时的情绪宣泄,它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解救心灵的方法。

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抱怨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正确且最不幸的,而这种不幸和痛苦,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全人类给他的。抱怨只是暂时的情绪宣泄,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心灵的解救方。

一般来说,抱怨的人会经常发牢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原因。

总是指责他人,认为别人没有将事情做好;

为自己的错误做出种种狡辩,却不反思自己;

对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状况不能坦然接受,反而进行埋怨和诅咒。比如抱怨夏天太短冬天太长,抱怨刮风,抱怨下雨,等等;

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只会向人诉苦,而不懂得应该尽快解决。

白白有这样一位朋友:家庭生活条件很好,但是就有一个使人很不舒服的习惯——爱抱怨。

在白白的印象里,他这位朋友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什么时候与他在一起,都会听到他在不停地抱怨。高兴的事他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他总挂在嘴上。

每次见到白白就抱怨自己所谓的不如意,结果他把自己搞得很烦躁,同时也把白白搞得很不安,白白甚至有点不愿见到他。

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每天都会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他总在不停地抱怨。其实,他所抱怨的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白白的朋友一样,把每件不称心的小事都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自己的心态、情绪也因此变得很糟。

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不难想象,他犯错误的几率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烦恼又在后边等着他,那么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沮丧——出错——倒霉……他自己还不明白:我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差?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为什么干得总比我好?他们为什么会比我顺利?

我们常用“万事如意”、“一切顺利”等词语来表达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现实的生活中怎么可能会事事如意呢?

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边,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会觉得你烦人。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青少年时就懂得永不抱怨的价值,那实在是一个良好而明智的开端。倘若我们还没修炼到此种境界,就最好记住下面的话:如果事情没有做好,就千万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有一个人从一棵椰子树下经过,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下来一个椰子,正好打中了他的头。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椰汁,吃果肉,最后还用外壳做了一个碗。

朋友,假如猴子丢下的那个椰子打中的是你的头,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意外的打击”呢?如果是怨恨,是咒骂,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还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更糟糕;如果你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像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只是摸了摸头上的肿块,然后捡起椰子,饶有兴致地吃掉果肉,并把椰壳做成一只碗。这时,你也有可能因心情变好而感谢那只猴子、头上的肿块和椰子。因为如果没有这一切,或许你就无法排解旅途中的寂寞、饥渴和无聊。

青春的天空本该是明媚的,但是抱怨却如阴云一样使明朗的蓝天变得混浊。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抱怨就像用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同时泄气。谁都不愿靠近牢骚满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抱怨除了让你丧失勇气和朋友外,别无他用。

青春要拒绝抱怨,如果真的遇到问题,你就应该去寻找克服困难、改变环境的办法;青春更应摒弃抱怨,因为抱怨是一种坏习惯,你要做的就是化抱怨为抱负,变怨气为志气。

世界是美丽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也是有缺陷的;成长是美丽的,成长也是有缺陷的。

因为美丽,才值得我们活一回;因为有缺陷,才需要我们弥补,需要我们有所作为。

在这个世界上,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他的能力,还要看他是否能够始终乐观地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看他在身处逆境时是否依然能够积极乐观地寻找改变逆境的办法。

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比如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些差或者和某个同学的关系不太好,力求改变它,不要抱怨。那么首先应该改变的是你自己,如果你有了积极的心态,能够积极乐观地改善自己的环境和命运,那么你周围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每个人的价值别人都无法替代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家康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价值,在他心中,世上没有人可以代替他的价值,只是在他没有成功之前,他需要等待,需要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实力。

长庆十九年(1614年),德川家康发动了向丰臣秀赖所在的大阪的进攻。为了获得救援,丰臣秀赖以丰臣秀吉继承人的名义,给大名们纷纷发出信函,要求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

尽管当年这些大名曾经受到丰臣秀吉的恩惠,在丰臣秀吉逝世之前,他们还曾写下誓书,表示自己一定会效忠秀赖。

但是当江户和大阪正式为敌之后,秀赖才看清形势,如今的天下,早就不是当年秀吉的天下了。

大家看到德川家康的价值后,很多大名纷纷将自己的亲眷送往江户作为人质,表示自己并无二心,愿意效忠家康。

所以收到大阪方的求助信后,大名们无一例外地拒绝了家康的对手大阪方的请求。还有一些人说出这样露骨的话:丰臣氏对我们的恩典,已经在关原之战中偿还了,今后我们要报答的是德川家的恩典。

德川家康没有说任何话,就争取到了几乎所有的盟友——这就是自身价值的魅力。

每个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使命。很多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价值和潜能,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是抱怨生活就是抱怨自己,这样的人谈不上自信,更谈不上以后的成功。

哲学家们通常喜欢说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无论是无意义的展览还是你讨厌的舞台表演;无论是投向小狗的骨头还是丢在鱼塘里的面包,甚至是蚂蚁和木偶都是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青蛙、啄木鸟、猫头鹰固然能得到我们的喜爱,苍蝇、蚊子、老鼠也同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

如果将这些看似有害的动物消灭了,与此相关的寄生类与衍生类物种也将随之失去存活的条件。譬如,以这些动物为食的鱼类、鸟类、兽类就将无法生存,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并最终打破生态系统的和谐。

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之中,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挥着自己特定的作用,都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中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功能。生态系统是一张庞大的、由形形色色的生物交织而成的立体式网络,每一种生物都是这张网络中的有机环节,并且环环相扣、彼此关联。

世间中的万物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人和物,而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其是否有价值。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在某次旅行中,从一棵巨大的栎树旁经过。这株树大到只要一根树枝便可做成一艘船。

同行的徒儿们都围驻在树旁,凝神屏气看着大树,但石不屑一顾独自先行离开。徒弟们追上他,便问:师傅,弟子自入您门下,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木材,可是师傅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

石回答说:别只说大话!那树并非真的那么好。如果用它来做船,船会沉;如用它来做棺,不久就会腐烂;如用它来做柱子,不久就会被虫蛀完,它实在是株一无用处的大树。

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