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19374800000040

第40章 孔子是高明的相面大师——性格即命运(3)

张飞是三国中最忠勇的人之一,同时他也非常讲兄弟情谊,所以他听说云长被害,“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悲痛之极。为替关羽报仇,他从成都接命回到阗中,即限令所属三军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次日,部将范疆、张达来报,说三日内不可能备办完毕,要求宽限时日。这本是实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据实相报,请求宽限,并无不妥;而这事,也不好虚报浮夸,靠编数字、造假账是糊弄不过去的。问题在于,张飞报仇心切,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年,张飞一柄丈八蛇矛,使得出神入化,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纵横天下,不曾有败,也就变得有些狂妄;以为要报仇立马就能报仇,要置办白旗白甲立马就能置办,遂下令把二人绑于树上,各鞭背五十。

军中体罚,并不始于张飞;张飞之后,也还一路不绝。其时的张飞,一切为了复仇,一切服从复仇,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就是要取仇人之首级,祭云长在天之灵,哪管得了其他?难免是心急失措,狂暴失常;岂止打人,还要杀人。范、张二人当然知道张飞的性格,知道张飞此时的心态,惧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务被杀,便趁张飞酒醉不备之机,带刀潜入张飞帐中,杀了张飞。

一部《三国演义》,关于范疆、张达的文字不多,似乎与张飞也没结下多大的冤仇,就那五十大鞭,走上了杀帅投敌之路。

这就是“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的典型。我们看这几点忠告,虽然是孔子教育子路的,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身的情况,也许我们就是孔子口中的那一个人。人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缺陷,才能在生活中避免被性格所累。

最怕勇而无谋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南怀瑾先生解说就是脾气大,动辄打人,杀了再说,这是好勇,没有真正的修养,就容易出乱子。我们看那些港片中,尤其是警匪片中这样的人还很多,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惹了我我就不让你好过,于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是常有的事。

虽然说那是电影中的情节,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近两年备受关注的导演贾樟柯在谈到他的艺术追求时就曾谈到港片的影响,他甚至一度想到少林寺学武术,年少的小伙子最容易冲动,容易讲哥们义气。一切只要是为了哥们儿兄弟,为了“老大”,你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在所不辞。当然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是有尚勇重义的,不过义气不是混混的“义”,而是大义;“勇”也不是如一介武夫一样的讲究老子天下第一,有本事你用拳头把我打倒算你有本事。

勇气固然很重要,但是为了自己都不清楚的事情就大挥拳头,这不是“勇”。而且这样很容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搭进去,孔子的弟子中子路就有点这样的倾向,所以孔子教育他“有勇”还要“好学”,否则就容易乱了。贾樟柯导演在他的电影作品《三峡好人》中就塑造了一个这样的人物。他看港片,看吴宇森导演的早期作品《英雄本色》,那个只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非常崇拜电影里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甚至点烟也要学“小马哥”那样点燃金钱。他的手机铃声也是用很有英雄气的《上海滩》,虽然只有几个细节,但是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尚勇好斗的年轻人。他对男主人公说的话都是“有事找我,我罩着你”,可以想见的是他的结局也会如“小马哥”一样不得善终。这形象绝对不是导演随意安排的,虽然只是一个小混混,不是主角的,但是从这里我们能看到贾樟柯自己要表达什么,如同他年轻时一样。这样一个在花样年华就早逝的生命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耿直的人未必好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南怀瑾先生对此理解就是直话直说,胸襟开阔,直爽的人说真话,心肠直,所谓一根肠子。刚正就不阿,刚正的人一般脾气都比较倔,决不转变主见。个性刚强的人,若不好学,他的毛病就成狂妄自大,满不在乎。

个性坦率而耿直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不约束自己的性格,任由其发展就坏了。这样就容易变成说话太直接的毛病。但是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弯曲的总比直接让人受用,因为不刺耳的话总是更易穿过人们的耳朵。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你和我谁的字写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的,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历朝历代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这样说话既没有一味逢迎高帝又不伤皇帝的自尊,当然不能不说这个臣子回答得很妙。

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情,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的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工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进到木条里面去了。

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

而剩余的螺钉,还是原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恼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给所有耿直之人的一副良药,而且的确不是很苦口。

爱耍嘴皮子的人绝不会仁厚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什么是“巧言”?南怀瑾先生解释说现在的话是会吹、会盖。孔子说有的人你让他讲仁义道德他比你还会说,但是背地里行的却不是仁义之事。我们平时也能发现有的人嘴巴很甜,吹牛拍马绝对没问题,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阿谀奉承,但是面临大事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他们的真面孔了。我们都知道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一个关于“巧言令色”的故事。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觉得很舒服,认为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别的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做主吗?”

唐玄宗觉得张九龄越来越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由头撤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有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从兴盛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也就是安史之乱。

孔子说爱耍嘴皮子的人绝对不会仁厚,果然如此。但是,每个人都喜欢被人戴高帽。如果不是唐玄宗喜欢听好话,哪里还会有罢免张九龄的事情呢?当然也就不会有李林甫一手遮天的日子了。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尤其要小心那些在我们面前尽说好话的人,警惕他是否另有所谋。背后赞扬我们的人绝对是我们的朋友,但是在我们面前说好话的就不一定了。“巧言”之人很少有仁厚的,因为他们的巧言不过是为了要掩人耳目,降低他人的警惕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