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19373800000006

第6章 帮企业节约,就是为自己谋福利

企业与员工事实上结成了利益上的共同体。只有企业获利,员工才会最终获利;也只有员工获利,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节俭是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现在在很多企业员工中间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他们认为钱是企业的,浪费的是企业的资源,反正有企业“买单”,再省也省不到自己的腰包里,节俭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对节俭总是抱着一种怀疑和无所谓的态度,工作中习惯了大手大脚,严重地损害了企业和集体的利益。

事实上企业与员工本身就是一个共生体,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这个平台;企业与员工兴衰一体、荣辱与共。在利益上,企业与员工是共同体,只有企业获利,员工才能获利,两者唇齿相依、一损俱损。试想,如果每位员工都缺乏责任感,自顾自的打自己的小算盘,大手大脚地去浪费,企业有可能会盈利吗,个人的利益又从何而来呢?

在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三节约”活动中,山西省电力公司工会在国家电网公司工会和省公司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力推进“五个发展”(立足科学发展,加强电网发展,保证安全发展,强化集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在培养员工责任意识,弘扬节约文化方面成效显著。

公司开展“三节约”活动最大的收益,就是节约文化悄然生起,节约理念日益成熟,“三节约”已由企业主题活动变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在公司系统,除能够用数据直观统计的节约事例外,还能随处看到无价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采用电视电话形式召开会议;会标或会议资料采用电子屏飘字或电脑投影的方式;鲜花换成塑料花;会议自带水杯;培训班学员自带洗漱用品;充分利用网络实施无纸化办公;复印纸双面使用;调整打印的页面设置,合理利用纸张;打印尽量不用加粗和黑体字;空调制冷制热温度合理设置;安装感应式开关、节水冲洗阀;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节能灯替代白炽灯;下班随手关闭电源;每周“让电梯休息一天”;合理使用车辆,及时清理后备箱;废弃的物品通过创意“魔术”,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这些细节反映出公司系统节约文化方兴未艾,节约理念长足提升,节约——正在向各个领域拓展。

一个企业要做到降本节约,就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需要每个员工都能把节俭精神落到实际行动上。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既包括那些进行战略决策的高层人物,也包括那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普通员工。只有每一位员工都视节约为己任,才能为企业赢得利润。也只有这样,员工的利益才会不断增加,因为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润之间是成正比例的。

节约是企业与员工的共同选择,每一位员工都应该以节约为荣,杜绝一切浪费,并将节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样企业与员工才能共同得到发展。

每一名对企业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浪费降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设备和服务设施,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这样,不论是开动一台机器,还是进行一次车间服务,或者是在办公室打一封信件,他都会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一分钱。

自2009年1月以来,为深入落实公司开展“三节约”活动的工作要求,天津电力工会下发了《关于征集增供扩销、增收节支和“三节约”项目的通知》,组织发动一线员工开展“三节约”项目征集、实施活动。经过班组、车间、基层单位层层推荐,首批上报公司工会“增供扩销、增收节支和三节约”项目22项,取得明显成效。

这项活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内容。以班组为单位,基层工会重点组织征集“增供扩销、增收节支和三节约”方面的小发明、小创新、小措施、小建议、小改进项目。二是广泛征集。在落实公司增供扩销、增收节支劳动竞赛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三节约”活动要求,各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指标,发动职工征集项目,员工按照《三节约项目征集表》格式填写项目名称、实施措施、项目负责人、预计完成时间、预计获得的效益或效果等。三是择优推荐。本着“广泛征集、重点实施、注重成效”的原则,采取三级推荐方式:车间(科室)负责向本单位工会推荐;各单位工会组织评选后向公司工会推荐;公司工会经过认真评比确定项目、项目验收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增供扩销、增收节支和三节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并做好典型项目、典型做法的宣传推广工作。四是竞赛评比。公司工会将定期公布各单位项目征集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重点评比典型项目数量、取得的成效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并通过公司《“三节约”活动简报》进行成果发布,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年底结合公司“五比一创”劳动竞赛和“三节约”活动成果一并表彰。

此项活动已成为“三节约”常态机制,首批征集的项目全部得到实施,其中17项已完成项目累计增收和节约资金超过730万元。

公司就犹如一个大海,但这个大海也是由一点一滴的水形成的。与此相类似,员工在这里节省一点,那里节省一点,加起来就会成为非常庞大的数目。只要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进行节俭,企业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