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19373800000021

第21章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益

一次就成功是使产品达到完美无缺这一目标的最理想的做法。真正费钱的是不合质量标准的事情——没有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系统管理的理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而在企业经营的总成本中,生产成本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是降低企业经营总成本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过:“密切注意成本,你就不用担心利润。”对任何企业来说,节约成本开支、降低产品售价,都是提高竞争力、改善经营效益的关键所在。

低成本一直是戴尔公司的生存法则,也是“戴尔模式”的核心,但是戴尔的低成本和沃尔玛一样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戴尔公司的一切都围绕力求降低产品成本这个最高宗旨来运转。

戴尔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以其精确管理、流水般顺畅和超高效率而著称,这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创造了产品低价。戴尔实现的零库存政策中产品库存时间是不超过2小时,相对来说,其他公司的库存时间则在80天左右。

为提高利润,戴尔还精于计算,将量化管理渗透到公司所有业务流程中。戴尔每种新产品在推出的各个环节上都需要严格计算成本,这将成本始终控制在最低程度上。戴尔公司首席技术官兰迪·格道夫斯表示,戴尔公司通过零库存和直售平均比对手降低了10%的成本。也就是说,戴尔同类电脑会比对方便宜50美元。

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呢?具体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在我国,有许多企业常常使用相当于总营业额15%~20%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以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费钱、费精力、费时间的是生产低劣的产品。如果企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完全可以避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句话的意义便在于此。

基于此,为了减少次品,强化质量,把产品一次性做到最好,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做好事前控制,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投产,不熟练的工人不得上岗,不符合要求的机器设备不得运转。

(2)建立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备件标准、工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等一整套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

(3)在企业内,须普遍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要求全体员工都来关心产品质量,严格把住产品质量关。

2、外包,借助外力降低成本

过去的公司很不容易,必须成为“多面手”,就是说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技能”全得会。

而如今情况要好得多,一个公司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优势部分,将其他的工作外包给商业伙伴和“贴牌”生产者去做,因为他们具有既快速又便宜地进行生产的规模和专业能力。

将产品外包的方式已经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精力和成本,使企业能迅速投入新的市场,并建立竞争优势。

3、盲目地开发产品等于自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热潮席卷世界。于是,有关科技的事业大兴,很多知名企业都活跃在产品开发领域中,比如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康柏、朗讯等一系列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都大搞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被扔进了“科技和互联网的泥潭”。在整个IT业都在比拼研究与开发之际,戴尔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集中力量做市场和整合供应链。

当时,IBM公司和微软公司的产品开发投入都达到了营业额的5%,他们的竞争对手阳光公司每年的产品研发投入也达到约18亿美元,而此时的戴尔研发预算还不到5亿美元。不久,网络泡沫破灭、技术发展超过市场需求,这些企业因研发投资过大,资源浪费严重而遭受重创。

而这一时期的戴尔,由于绕过了技术的门槛,成功地占领了市场份额,抓住了订单,并对市场的研发资源进行了整合。

当然,像IT这样需要新技术支撑的行业,如果缺乏研究与开发的力量,其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戴尔公司当然不会忽略研发的重要性,相反,戴尔也非常重视研发,只是采用的战略不同。它很巧妙地通过与其他公司合作来达到既开发了新产品,又节省了开支的目的。在IT业,研发投入的50%来自微软、英特尔等公司,而戴尔正是借助微软、英特尔的研发力量,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做市场上,这样既节省了研发经费,又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上不断推出高品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