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大全集
19372400000037

第37章 最基本的用人思路(5)

这个人叫汤姆,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由于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所以汤姆认为,柯克一死,小沃森定会收拾他。于是决定破罐破摔,打算辞职。

沃森父子以脾气暴躁而闻名,但面对故意找茬的汤姆,小沃森并没有发火,他了解汤姆的心理。小沃森觉得,汤姆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虽说此人是已故对手的下属,性格又桀骜不驯,但为了公司的前途,小沃森决定尽力挽留他。

小沃森对汤姆说:“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的机遇。”

后来,事实证明留下汤姆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在促使IBM做起计算机生意方面,汤姆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响应者很少,而汤姆却全力支持他。正是由于他们俩的携手努力,才使IBM免于灭顶之灾,并走向更辉煌的成功之路。

后来,小沃森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汤姆,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仅挽留了汤姆,而且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领导者运用理性的眼光处理人事关系,可以赢得下属的尊重,进而赢得下属的支持与配合,造就一个协同作战的团队,并且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制定和贯彻各种决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

注重下属的潜能

领导者要做到知人善任,成为下属的知己,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具备发现下属潜能的眼光和能力。工作中,不是每个下属都会有显著的成绩,许多人表现甚至很平庸。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单位中,真正出类拔萃的总是少数,而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中间状态。这些下属虽然表现一般,但并非说明他们没有能力,有些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他们的能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他们更需要领导的关注和激励。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挖掘这些一般下属优点的眼光,如果领导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事务中发掘出他们的优点并予以哪怕是口头的表扬,就可能改变很多人,使他们的潜能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同时,这份知遇之恩也会让领导赢得下属真心的拥戴和支持。

一个值得下属追随的领导者应当是一个能够以潜能识人、用人的领导者。

伊尹是商汤的开国大臣,他帮助商汤打败暴君夏桀,为建立商朝立下汗马功劳。他原名叫阿衡,是有莘氏家的奴隶,虽然思谋精奇,才学宏深,却不为人知。

有莘氏把女儿嫁给商汤时,阿衡作为陪嫁的奴隶到了商汤府中做厨子。一次上菜时,商汤偶然问起他有关烹调的事。阿衡恭恭敬敬、不卑不亢地谈起烹调的技艺。商汤见一个厨子把烹调之事讲得绘声绘色、有条有理,就没有打断他。阿衡循序渐进,话锋一转,不知不觉把话题引向治理国家的道理,商汤越听越奇。听到阿衡讲王道与霸道同炊火与爆炒的异同时,商汤肃然而起,喟然长叹:治理国家的人才,我却让他烧菜做饭!他毅然决定把国家政事交给阿衡(伊尹)管理。

商汤死后,伊尹又辅佐帝外丙、帝仲壬、帝太甲。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当了三年皇帝后,开始胡作非为,乱成汤德政,失民心于天下。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桐宫悔过,自己行摄王政,让成汤德政重布于天下。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向天下承认自己的错,伊尹又把政权还给太甲。太甲死后,伊尹又立其子沃丁为帝。这样,伊尹成为成汤的五朝老臣。

伊尹如托孤老臣,忠心耿耿佐成汤治理天下。有这样的人才,国家何愁不富强,帝王何愁不成明君呢?伊尹的忠诚与商汤对他的赏识和重用是分不开的。“士为知己者死”,领导者若要赢得下属的忠心追随就应当像商汤一样,有一双识人的“慧眼”。

小李是上海一家公司的技术员,由于刚从高校毕业,对实际工作操作还不熟悉,在第一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可圈可点的表现,他自己也灰心丧气。但是这家公司的领导却发现小李有一个可贵的优点,就是理论基础扎实,于是领导不仅私下里找小李谈心,表扬他这一个优点,并把他放到车间里进行锻炼。结果一年以后,小李凭借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再加上实践经验,设计出了一种省时省力的操作流程,为该公司带来了大笔利润。

领导者要跳出用人识才的误区,较快地识别和激发下属的潜能,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听其言。有潜力的下属大多都是尚未得志之人,故其在公开场合说官话、假话的机会极少,所说之言,绝大多数是在自由场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带“颜色”的本质之言,因而就更能真实地反映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

2.观其行。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追求。例如,一个讲究吃喝打扮的人,所追求的是口舌之福和衣着之丽;一个善于请客送礼的人,所追求的是吃小亏占大便宜,等等。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进入的角色,就会为了保住角色而多多少少地带点“装扮相”。只有那些处在一般人中的人才,既无失去角色的担心,又不刻意寻觅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一切言行都比较质朴自然。领导者若能在一个人才毫无装扮的情况下透视出其“真迹”,而且这种“真迹”又包含和表现出某种可贵之处,那么大胆启用这个人才,十有八九是可靠的。

3.析其能。有潜能的下属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有的甚至处在成才的初始时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质。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或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或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举,或有“雏风清于老凤声”的过人之处。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正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腿脚之时识别出它与一般马匹的不同。

4.闻其誉。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表面现象所左右。对于已成名的显人才,不应当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而应多听一听反对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这是因为,人大多有“马太效应”心理,人云亦云者居多。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坏,说坏的人也会随波逐流。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对其毫不相干。再者,别人对其吹捧没有好处可得。所以,其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心口一致的。领导者如果听到大家对自己一名普通的下属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用好“二流人才”

高精尖的一流人才不是到处都有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些条件稍差的员工,对于这样的“二流人才”,领导者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累赘,只要把他们放在适当的岗位,他们就是人才,就是财富。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用处,只是用处大小不一罢了。同样,即使是再无能的下属,只要遇上一个会用人的领导,同样也能发挥他的长处,而这正是一个领导优秀还是平庸的区别所在。

二流人才指的是一些在学历、技能、年龄、政治条件等方面相对存在劣势的人。如学历较低;年龄大一些,45岁以上的人;手慢一点、脑子笨一些、劳动技能不如心灵手巧者的人;公司不爱要的女职员,等等。二流人才并非指那些主观不努力,工作态度很差的人。

国内外很多企业已摒弃了“尽可能用最好的人员”的原则,奉行“找到那些素质低的人,发掘他们的能力即可”的原则。每个单位都有大量的简单的熟练工作、脏累工作,即使现代化的企业也如此。安排条件差的人去干,他们会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工作,创造出很高的工作效率,而不会有自卑感,沮丧感,不会感到大材小用。

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期望值并不高。像某些企业用解除劳教者当装卸工,他们感恩戴德地工作,因为起码企业解决了他们就业的问题。建筑行业招收大量农村临时工,这些工人活儿很累,收入也不太高,可干得很起劲,因为毕竟比农村强多了。

一位教师已经41岁了,刚从外地调回北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家私营公司在众多应聘者中录取了他。与许多人相比,他回京后一直受失业困扰,如果录取他,他会很珍惜这次机会的。年龄大点,反而更踏实,来个研究生说不定哪天就“飞”了。学历虽不高,但他吃过苦,有实践经验,进步不会慢。后来,他果然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单位都离不开二流人才,全是高学历、高素质人员组成的公司人才结构,未必是最佳结构。

如果有人想,何必那么费事,干脆把他们全解除合同,改用优秀人才多好。实际上这样效果并不好,优秀人才不一定能做好那些工作。比如你需要一位录入员,每日向电脑录入各种数据做市场分析,把这份工作交给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软件工程师,不需要多长时间,他就会感到工作单调乏味。失去了工作兴趣,自然就会出差错。可如果你交给一位职业中专毕业的女孩来做,她会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的,会高兴得向同学们炫耀在铺着地毯的微机房工作是多么惬意。

“二流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值得领导者特别重视的,即那些工作潜能未被充分发挥出来的人。对于这些具有工作能力、却缺乏工作意愿的下属,即所谓“深藏不露”型,领导者应设法予其发挥潜能的机会。

对“深藏不露”型的下属,领导者可以将高难度的工作交付给他,让他享受一下“自我表现欲”的满足及喜悦感。那些工作勤勉却机运不佳的下属,可视为“面临瓶颈”型,可交付他们较富创意性的工作,来对其加以活用。

总之,当领导者面对能力较差的下属时,必须先有心理准备,因为,自己所投注的管理心力,可能有一大半得花费在这类下属的身上。

能力欠佳的下属虽然能力较低,但领导者也不可对其放任不顾,若加以锻炼,仍可使其为公司效力。

对于那些能力欠佳的“二流人才”,领导者可以从基础开始对其进行锻炼。当然,想对不及水准程度的人重新加以教育,不仅困难重重,同时也极易造成领导者精神上的疲累。然而,若能设法在这种部属身上发掘其优点,且很有耐性地与之交往,则不但可对其加以活用,而领导者本身亦将发觉自己的领导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就是把这些能力欠佳的下属视为代罪羔羊般,对其施以怒骂方式,来为自己所辖的单位注入活力的刺激。例如,曾经有一位因怒骂而出名的领导者,即经常怒骂特定的一个人。当他被询及这种管理方法的效用时,他如此说道:“我的确是只骂一个人,甚至连其他下属所犯的错误也全骂到这个人的身上。不过,如此所导致的结果经常是所有的人都会好好地认真工作。当然,我总是骂了他多少,便在私底下疼他多少。”或许,这也算是能力欠佳的下属的一种作用吧!

将人安排在合适位置上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达到人事相宜,是领导者授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一个公司只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维持上下齐心,共舟共济,兴旺发达的局面。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一旦你对员工的才能、兴趣了解于胸,下一步要做的是针对某项特定的工作选择适合的人来做,或者为特定的员工安排适当的工作,做到“人得其位,位得其人”,追求人与事的适应。

管理学上一条著名的定理是 “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把人看成一个样子,仅仅依照工作的制度安排人的位置,结果许多讷于言辞的员工被安排去组织展销会,许多头脑里新点子迭出的员工被安排做财务……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应该知人善任,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李嘉诚手下有两员大将,霍建宁和周年茂,针对两人的不同特点,李嘉诚对他们做了不同的安排。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留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江集团会计主任。他利用时间进修,考取了英联邦澳洲的特许会计师资格证。

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也发现霍建宁是一个策划奇才,却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闯将,于是在1985年任命他为长江集团董事,两年后提升他为董事总经理,让他在幕后工作。

不会闯荡不等于没有才干,外界媒体称霍建宁是一个“全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长江的每一次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的。

为了发挥霍建宁的长处,李嘉诚较少派他出面做谈判之类的工作,而是给了他一付新的担子,为李嘉诚当“太博”,肩负培育李氏二子李泽钜、李泽楷的职责。

周年茂是长江元老周千和的儿子。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时,李嘉诚就把其当做长江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并把他和其父周千和一道送赴英国学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