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19371200000067

第67章 弥漫硝烟下的历史玄机(3)

反法联盟由英俄普奥意五国组成,可用于战场的兵力达82万以上。他们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并计划在6月底7月初攻入法国,6月中旬,心急的英普军队已到达法国的毗邻--比利时,逼近法国。英军由威灵顿统帅,拥有10万军队;普军是布吕歇尔统帅的12万多人的部队,同时,大批的俄、奥军队向法国开拔。

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拿破仑决定要在俄奥大军到达之前结束战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将英普联军各个歼灭,这样就有瓦解反法联盟的可能,从而巩固其地位。因此,拿破仑决意争取主动。6月12日,拿破仑率领12.5万大军进入比利时。16日,拿破仑指挥法军,在林尼村打败了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随后,拿破仑命令骑兵将领格鲁希追击普军。他自己则集中7万多兵力马不停蹄,奔赴英军据守的圣让山。17日,拿破仑错误地让军队休息了一天,并决定18日同英军元帅惠灵顿指挥的英荷联军在滑铁卢(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展开大决战。而惠灵顿指挥的英军早已修了坚固的工事,等待拿破仑。

18日清晨,大雨滂沱,战场泥泞,炮兵和骑兵无法展开,一直拖到中午战斗才打响。战斗一开始,双方用大炮互相轰击,骑兵、步兵短兵相接,战斗异常激烈。按照战前部署,在英军右翼的法军担任佯攻,遗憾的是,这些部队立功心切,把佯攻变成真正的攻击,消耗了大量兵力,更严重的是,整个战略部署被打乱。法军一再猛攻,曾多次突破英军防线,但因兵力不足,未能扩大战果。

正当英军难以支持之时,布留赫尔率领3万普军前来支援,而拿破仑一直相信在英援军到来之前会前来救援的格鲁希元帅的部队却始终未到。形势急转直下,英军趁势变守为攻,对法国军队发起了总攻。拿破仑把最后的预备队近卫军也投入了战斗,仍无法扭转战局。法军最后在英荷和普军的总攻下,全线崩溃。拿破仑仅带1万余名残兵败将逃回巴黎。22日,在强大的联盟武装干涉下,拿破仑被迫逊位,并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直至病死。波旁王朝在哥萨克骑兵的保护之下,回到了法国。

滑铁卢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也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战。然而,这一战却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引起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的极大兴趣。

有人认为,是格鲁希元帅的迟迟不到毁灭了整个法国军队,因为当时拿破仑的军队有7.2万人,英军也有7万人,双方势均力敌,谁的援军先到,谁将占据优势。天气原因在这场战争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它也可能是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元音。此外,如果战斗一开始就按拿破仑最初的正确战略进行,或许早就可以结束战斗了,滑铁卢的决战也不会发生。

也有很多人认为拿破仑用兵失误是导致他溃败的重要原因,虽然拿破仑的军事谋略举世无双,但他身边缺少能攻善战、和他配合默契的将领。他培养的一批将才在关键时刻却不能为自己所用,这无疑是一场悲剧。后来,拿破仑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总结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时,先是一味地责怪天气和其他将领,后又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

也许,拿破仑的失败是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以往战无不胜的拿破仑无奈地接受了再一次失败的命运,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败。

“缅因”号战舰为何突然爆炸

为了运送侨民,美国将“缅因”号军舰停泊在古巴港口,然而它却“意外”地被炸沉,是谁导演了这场事故呢?

1898年1月24日,一艘美国巡洋舰停泊在古巴首府哈瓦那港。这艘名为“缅因”(Maine)号的军舰,是美国政府借口保护自己在古巴的利益和侨民的安全,才驶抵这个备受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奴役的国度。

当时,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自由,古巴人民掀起了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全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古巴的混乱局势给新兴的美帝国主义提供了一个可趁之机。他们对古巴垂涎已久,早在1805年,美国总统杰弗逊就赤裸裸地表示,一旦同西班牙作战,首先要占领古巴。后来,美国多次企图收买或用武力夺取古巴,都因为西班牙殖民者不愿放弃自己既得利益而未得逞。

1895年,古巴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并未直接援助古巴。然而到了1898年初,形势突变,正当古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美国却以“帮助古巴革命”为幌子,以保护自己的侨民为借口,首派“缅因”号军舰,抵达哈瓦那港,向西班牙施加压力。

1898年2月15日晚,哈瓦那港口一片宁静。在静静的港湾里,美国的“缅因”号巡洋舰停泊在海面上,甲板上的美国海军士兵正在自娱自乐,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来临。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缅因”号剧烈地震颤一下,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整个军舰变成一个火球。官兵们不知发生什么事情,高呼乱叫,四处逃命。几个镇定的士兵刚拿起水龙头准备救火,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整条军舰慢慢地向右边倾斜。船员纷纷跳海逃生,船上350 名船员只有有90人死里逃生。

“缅因”号爆炸事件很快轰动了整个美国,各大报纸以头条位置报道这个事件。一时间,美国的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但人们议论最多的是“缅因”号被谁炸掉的。

“缅因”号在爆炸前没有一点前兆,真可谓突然爆炸。不久,美国有关方面公布了调查结果,声称这艘军舰是西班牙人用水雷炸沉的,干脆利索而又毫不迟疑地将责任归在西班牙政府头上,并利用“缅因”号事件大做文章,在全国上下制造反西班牙的气氛,

战争的阴云一下子笼罩了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和西班牙的关系到了一触即发的局面。4月20日,美国向西班牙发出最后通牒,逼其全部撤出古巴。西班牙政府断然拒绝,并据理力争,也随即公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声称这次爆炸来自军舰内部,与他们无关。4月25日,美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就这样爆发了。“缅因号事件”终于成了美西战争的导火线。

历时3个月的美西战争,以西班牙彻底失败而告终。1898年12月,美国和西班牙在巴黎签订和约,西班牙让出了古巴和菲律宾以及它在加勒比海的另一块殖民地波多黎各。

美西战争早已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事件,而“缅因”号战舰突然爆炸沉没的真相至今不明。当时美西两国都组织了力量进行调查,但双方调查的结论显然不同。

美国是在拒绝西班牙联合调查的建议后而单方进行调查的,调查报告断定:“附在舰身上的一枚水雷引起舰前部弹药库爆炸。但不知水雷系何人所放。”实际没有查出真实原因,只是最后断言系水雷炸沉的。然而人们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1911年“缅因”号残骸被打捞上来后,人们发现舰身的整个前半部被炸毁,申板和舷侧都被炸掉了,这正是船上弹药库和锅炉所在的部位。在船的这一部分,约1/2 的船底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主要在右舷一边。这不正是对美方的调查报告的否定吗?

西班牙在美方拒绝联合调查后,也对这次事故进行了调查,而且还对若干曾目睹或耳闻爆炸的证人进行了较详细的讯问。西方调查报告认为“缅因”号爆炸是内部原因引起的。这与1911年将该舰打捞上来所检验的情况相接近,但也难说其准确的程度,疑点仍然存在。

许多人认为这次爆炸很可能是美国故意制造的,为了占领古巴,美国故意制造美西冲突,煽动国内舆论反对西班牙而自行炸毁了“缅因”号,以此作为出兵的借口。当然,这都是根据美国当时的战争狂热行为进行推理后得出的看法,有些道理,但证据提不出来,也难以解除疑问。

诚然,“缅因”号为何突然爆炸,到底是其本身发生的故障引起还是人为破坏,将永远是个谜。

美国杜威舰队为何能轻取马尼拉

一支小型美国舰队轻松战胜了更为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从而攻取了马尼拉,这绝对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奇迹,西班牙舰队为何如此迅速溃败呢?

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海军准将乔治·杜威所指挥的远东分遣队是由九艘舰船组成的,但没有一艘是真正的战舰,而且全是用蒸汽机发动的,其中四艘是装有铁甲的巡洋舰,两艘是易受伤害的炮舰,还有一艘是速度较低的快艇。正是这样一支小型舰队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在与力量更为强大的西班牙舰队的交战中,轻而易举地打垮了西班牙舰队,攻取了马尼拉。

杜威舰队取得的胜利是美国从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期间的最大的胜利,而时间只用了半天。根据杜威将军报告,西班牙人蒙受了300 人死亡和400 人受伤的重大损失。美国方面只有6 人受轻伤,1 人受重伤。美国人对战争的胜利兴奋异常。杜威将军一夜之间变成英雄,成为美国人的楷模和英雄。美国海军部助理部长西奥多·罗斯福打电报向杜威将军表示祝贺并幽默地宣称“每个美国人都是你的债务人”。

对于美国杜威舰队取胜的原因在史学界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史学家认为其是出奇制胜。早在1898年2 月,当杜威将军率领的美国舰队到达香港时,就收到了美国海军部的电报,要求他使舰船做好准备,装足燃料,一旦美国与西班牙宣战,就及时投入战斗。

1898年4 月25日黄昏时分,杜威舰队到达马尼拉湾的入口处,而且没有遇到抵抗。马尼拉湾入口处的两个关键地点是埃尔弗赖莱和科雷希多岛,两者都是西班牙人用大口径大炮护卫的要塞。在这种形势下,杜威让一艘战船首先进去,但两个要塞都没有作出阻止的反应。随后,杜威的全部战船在夜幕笼罩下进入马尼拉湾,直到午夜时,西班牙人才开始行动。尽管杜威的舰船上的大炮威力一般,但仍然压住了来自埃尔弗赖莱和科雷希多岛上的火力。同时,杜威的舰队逐步向西班牙人的战船逼近和开火。就这样,杜威的舰队顺利地控制了马尼拉湾,占领了马尼拉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美国和西班牙两国的舰队最后决战时,美国的大炮向大型而又不灵活的西班牙舰船打了6000发炮弹,但击中目标的还不足150 发。但就是这样的命中率,依然能在战斗中取胜,实在让人感到奇怪。

也有人认为,杜威舰队之所以轻取马尼拉,是因为西班牙人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迅速反应的能力。当杜威舰队接近马尼拉湾入口处时,西班牙人为什么不开火,而直到杜威舰队已进入马尼拉湾后才开始行动?当时参加进攻行动的一个美国水兵曾作过解释。他说,杜威舰队距科雷希多岛南侧约有四英里时,西班牙人的炮火很难达到目标,连美国舰队的后尾战船都有幸逃避西班牙人的炮火。但是,仍然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原因,在美国舰船处于西班牙人炮火攻击范围时,即在美国舰船离西班牙人炮火攻击范围之前,为什么西班牙人的炮火还停了很长时间?

当杜威舰队宣告胜利时,在马尼拉湾立即出现了英国、日本和德国人的战舰。尽管德国采取了敌对的态度,致使杜威舰队对一艘德国鱼雷艇开了一炮,但是英国和日本人似乎采取了十分友好的态度。在这次海战前后,日本和英国与美国究竟有什么默契,而西班牙人对此有无了解,至今依然不得而知。

时至今日,关于杜威舰队在其陌生的菲律宾群岛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西班牙舰队,顺利攻取马尼拉的原因,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英国童子军参战之谜

为了抵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英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可是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军方竟然招募“童子军”,许多少年因此夭折在残酷的战场上。

在一战爆发90周年之际,英国隆重推出了一部名为《英国童子军》的纪录片爆出一个惊人的事实:一战期间,英国军方招募了25万名不到参军年龄的童子军,其中近一半人最后伤亡。而且,多年来,英国政府对这个“丑闻”一直刻意隐瞒,所以很少有人知道真相!这件事是真的吗?

英国一战历史学家理查德·凡·埃姆登为这部纪录片进行了大量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他透露说,英国是1914年8月14日宣布参加一战的,从那以后,在许多“你的国家需要你”等文字的宣传和鼓动下,不到两个月,英国军方就招募到了75万名志愿参战的士兵,赶赴血雨腥风的欧洲战场。

这些“男孩士兵”的年龄全都低于法定的服役年龄———18岁,其中,还包括25万名年龄只有十来岁、根本不到18岁的男孩,而且有的甚至只有14岁!他们一腔热血,希望参加战斗保卫祖国,所以不顾一切地渴望加入军队。尽管当时的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和他的内阁明知道许多征召入伍的男孩都未达到法定服役年龄,但为了招募到足够多的兵力,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战场上,几乎一半左右“男孩士兵”阵亡或负伤。

当年参战的一名幸存者、今年106岁高龄的威瑟斯透露说,当时他只有17岁,但在政府的鼓动下一心想参战,于是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独自在征兵处虚报了姓名、年龄以及家庭住址,负责招募的人什么都没有多问,也没有核实,就让他加入了军队。威瑟斯说;“当时很多只有15岁左右的男孩都谎称自己有19岁或者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