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一个人对社会的馈赠,不管具体形式如何,都是社会得以进步的最伟大的能源。奉献是一种精神,但首先是一种行动。奉献的具体行为表现各异,但其精神实质都是无私和忘我。
奉献并非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主要体现给予者的一种态度。我们倡导奉献精神,是为了唤醒人们心底的勤勉、良善、爱心。构筑美好和谐社会,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一个对工作负责的员工,在他内心里愿意在工作岗位上作奉献。奉献并不遥远,奉献就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论岗位如何、能力大小,都在有意无意地自我奉献着,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他人奉献的成果。在奉献中我们收获快乐,获得内心的满足。
奉献是一种精神,是为了国家、社会、组织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一种精神,社会和组织需要这样的精神。人们乐于为周围的人提供帮助,这样的环境下,奉献就会成为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它会形成一种链条式的传递。形成一种自愿、自觉、不计回报的良性循环。
第七节 默默奉献,在工作中升华精神
章前小语:
默默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无声无息积极的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是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和纽带。
奉献又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私无悔的积极行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不论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在工作生产中,都能够自觉的充分认识到自身利益与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利益的一致性,能够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他人、国家、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去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就会不计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的文花枝;25年如一日,天天面对一群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而无私付出的张丽娟;有山一般的情怀把群众的冷暖系在心头的草鞋书记刘银昌。
奉献应当是默默的,不是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点付出,就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到处吹嘘,这不是默默奉献,还有可能是一种变相的要求回报和索取。
文花枝:“我是导游,先救游客”
事迹回放:
在身受重伤的危急时刻,她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湖南省湘潭市年轻女导游文花枝在生死关头,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2005年8月28日,突如其来的车祸发生在欢歌笑语的旅途中,让原本气氛轻松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这时,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
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死神肆虐面前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
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多次昏迷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4、5、6、7根肋骨骨折。在危险、痛楚到来的时候,文花枝真正做到了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地处理事故的交警赞叹说:这个导游真不错,少见的顽强啊!
因为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她才20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年华。在花枝出事后,许多人为她捐款,有一家公司想资助她的弟弟上大学,却被花枝谢绝了。
所有见过花枝的人,都会深深的记住她那灿烂的笑容,而当提到她今后的打算时,花枝依然是一脸阳光般的笑容。
职场感言:
文花枝在生与死那一刻做出的选择,令人动容,她敢于奉献的精神在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智慧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样东西更珍贵,那就是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拥有奉献精神的员工,就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可以感染和鼓舞其他人,使公司形成良好的氛围,更加利于公司的运作和发展。
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这么多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要做的也不仅仅是坚守自己的岗位,还要有一种补位意识。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有意外发生的可能,这时候积极主动的员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一个能够随时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员工,一定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就是给自己的成功增加筹码的人,他们自然比别的员工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每个公司都会出现一些无人负责的事情,这时就需要员工有一种补位意识,多做一些事情,做的事情越多,你的地位就越重要,掌握的个人资源和工作资源也就越多,情形对自己就越有利。
人在职场,我们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而且还要善于补位,想他人所未想,你才能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你才能把“泥饭碗”变为“金饭碗”,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平平庸庸的,因为别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生存的最好条件。
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如果我们树立起补位意识,用锻炼自己成长的积极心态来对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能把工作当成机会,把指派当成锻炼,从而为明天的成功积累更多的资本。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你是否有补位意识?是否善于补位呢?如果你的回答不是特别肯定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做一个善于“补位”的员工,让老板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你。
劳动者语录:
感谢每一位心中有爱的人。
——文花枝
张丽娟:25年智残人护理生涯
事迹回放:
她25年如一日,天天面对一群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在这特殊的岗位上,无私地为智残人员奉献着爱心,并且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因为,她有一颗博爱的心。
21岁的张丽娟刚被分配到白城市社会福利院做智残人员的护理工作时,不仅感到害怕,甚至有些心灰意冷,她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说服了自己,并不断调整心态,虚心向院里的老党员、老护理员学习请教,用心观察、揣摩每一个院民的脾气、心态和接受能力。
要做好智残人员的护理工作,并非一件易事。对正常人来说,吃、喝、屙、撒、睡、洗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智残人来说,这些完全是混乱的。有的晚上睡觉不知起床大小便,经常屙尿在床上,有的大便后还随便涂抹到墙上。张丽娟每次都耐心地为他们收拾。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治标必先治本,要帮助引导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能力。于是,她开动脑筋,想出一个个办法。她用糖果来哄他们,谁起床就发给谁一块糖。这一招还真灵,开始是30分钟叫一次,到后来一个小时、两三个小时叫一次,渐渐地,他们终于养成了起床、叫床大小便的习惯,还知道了上厕所。
这样,张丽娟不仅改进了护理工作,也成了院民最信任和最喜欢、最离不开的人。好多难管理的人,都在张丽娟的护理下变好了,变聪明了,也快乐了。1999年,张丽娟被提升为呆傻生活区主任,她的担子加重了,工作也更加出色了。每天,她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岗,晚上很晚才下班。遇到院民有特殊情况,她整夜工作在院里。前年院里对呆傻生活区进行房屋改造,一些人住在临时房间,怕出问题,她几乎天天住在院里,与服务人员一起搬砖筛沙清垃圾,脸晒黑了,手磨起了泡,人瘦了一大圈……
整整25年,张丽娟就是这样辛勤忘我地工作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为这个特殊的群体贡献着特殊的爱。她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在平凡中显示出高尚,在普通中展示出超群。
职场感言:
张丽娟25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全心全意,这种精神状态是整个灵魂与所从事的工作全部融合的境界。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
老板喜欢的是那些不论老板在不在都能坚持做自己工作的人。这种员工会默默地接受上级下达的工作,不会提出任何幼稚的问题,他们会尽力去把工作做好,永远不会在工作中偷懒。他们永远都不会被解雇,他们更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这种员工总是优秀企业最渴求的人。
一个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意识的员工,不但不会忧企业之忧,想企业之想,而且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其实,履行职责,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事实上,很多人并没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履行职责给了每一个人实现忠诚获得成功的机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履行职责的机会。同时,它也给了每一个梦想成功者提供了一种途径:你并不需要叱咤风云,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你尽心尽力、勇于负责,就可以成为成功者。
事业成功的人大都是这样:高度责任心;工作态度表里如一、一丝不苟;永远充满激情。他们的成功是一种透明的成功,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水分。当年的迈克尔·乔丹是篮球场上无敌的“飞人”,年薪上千万美元;白发苍苍的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神采奕奕,永远年轻,他所领导的公司在美国拥有很大的名气;已是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仍潜心凝神地工作,决意把微软的产品卖到全球每一个地方……在这里,虽然他们的身份各异,或者是球星,或者是公司的董事长,但是他们的态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尽职尽责地对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从来没有想过要投机取巧,从来不会在工作上打折扣。
所以说,一个人在执行中能否尽职尽责,决定了其执行的结果是否完美。
劳动者语录:
哪一行都需要人干,我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福利院的每个人。
——张丽娟
李玉兰:百姓眼中的“平民慈善家”
事迹回放:
一个不识一字的小餐馆老板娘的至善之心,她坚持表达了17年。她让人们相信,在经验世界里确实存在着纯粹,这种纯粹来自心灵深处。
据统计,李玉兰自1990年至今,累计向社会捐款17万元,先后无私资助23个省市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赡养7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17万元,对于通常意义上的慈善家来说,是一个不起眼的数目,但对于李玉兰,一个全家11口人仅仅依靠一个二三十平方小餐馆维持生活的个体经营者,无疑是凝结了前半生血汗的一笔巨款。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家人经常一起吃剩饭剩菜,穿最廉价的衣服,甚至身患多种疾病却舍不得住院、吃药,而是把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拖着虚弱病体开小饭店攒下的血汗钱,慷慨地资助给社会的弱势群体。李玉兰的伟大与平凡交相辉映,让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有一种向善的冲动。
1990年的一天晚上,李玉兰夫妇在电视里看了一条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在很多偏远的农村,有的家庭极端贫困,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有的孩子仅仅上了几年学,就不得不辍学,帮家里干农活。李玉兰感慨良多,第二天,向儿子李江平询问了捐款的一些手续。她要儿子当天就帮她联系捐助的事,并说要多帮几个孩子。她自己没有文化,也饱受没有文化之苦,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都能成才。
李玉兰的仁爱之心是持久的。从1997年开始,她每月给山东郯城县泉源乡长埠岭村的7位五保老人汇去210元,一年后又增加到350元,10多年从未间断。为帮助老人打发寂寞时光,2002年春节,她又给老人们买了一台大彩电。
李玉兰还在自己的饭馆里办起了少儿图书阅览室,专供那些家庭贫困买不起图书的孩子阅读。她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随着饭馆生意的逐渐好转,准备以自己的名义建立一个“失学儿童救助基金会”,为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免除失学之忧。
职场感言:
对社会付出爱心,李玉兰用她的方式表达得持久、真切,是扶弱济困、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博爱情怀;是舍己利人、尽其所能、锱铢可济的无私品格;是克勤克俭、甘于清贫、报效社会的忘我情操;是牢记宗旨、情系群众、毁家纾难的奉献精神。
爱默生说:“美德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李玉兰在默默的奉献中,诠释美德。
在一个灵魂最为崇高的人生旅程中,默默奉献的品质永远不会被超越。如果能坚持正确的信仰,那么,这种信仰必然能发展他的能力,增强他的精力,提高他的自尊,使他的品格变得更为稳固,并且会增进他的利益,帮助他拓展成功的前景!
不论你是一个出色的经理人,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员工,如果你的奉献总是比别人为你做的还要多,人们终究会回馈你更多。例如,如果你能为周围的人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服务,则顾客必定会指名找你,而你的老板也将视你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在今日这种缺乏杰出服务的社会,你将因为提供优良的服务而取得巨大回报。
你应该清楚了,帮助你身边的人而不求任何特定的回报是多么重要。你也能够明白,伴随着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像自尊和鼓舞等无形的个人利益,又是多么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