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19368500000041

第41章 医说三国,将中医养生进行到底(1)

从曹操“割发代首”说起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许多故事为后人所熟悉,其中有一则割发代首的故事,今天读来仍然很有意义。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为安抚民心,便谕村人父老及沿途官吏,曹军“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巧的是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田中惊起一鸠,曹操坐骑蹿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这时谋士郭嘉引用《春秋》为其开脱,曹操便顺水推舟,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以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

这就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认为割束头发还弄得那么严肃。其实,在当时割头发也是一种很重的惩罚,“髡首”就是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古人奉行孝道,强调身体发肤由父母所赐,本人是不能轻易毁伤的,否则就是不孝。给犯人剃头发就是在告诉他,你是个不孝不忠的无道之人。因此,曹操这一“割发代首”之举,起到了震慑全军、令行禁止的效果。我们暂且不管曹操这出戏是真是假,对他这种遵纪守法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在本节中,我们主要探讨头发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头发在中医里是一味药,叫血余。血余就是血剩余的东西,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民间有个止血的妙方,用的就是头发,当头被碰破时,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用火点着,烧成炭糊涂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自古至今,头发一直与中医密切相关,与民俗息息相关,止血疗伤,留发避邪言志,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人们对头发的重视和关注,作为现代人,我们更要好好关爱自己的头发。但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烫发、染发,认为这样很时尚,却不知这样做破坏了头发原有的颜色、形状,也就相当于关闭了观察疾病的窗口。

1.头发变白

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不如以前了,体内也没有多少元气可以消耗了,气血不足,头发也逐渐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现在很多人,不到四十头发已经白了不少,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发为肾之华。华,就像花朵一样,头发是肾的外现,是肾的花朵。而头发的根在肾,如果你的头发花白了,就说明你的肾精不足,也就是肾虚了。这时候就要补肾气了。

另外,头发变白与心情及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愁生白发,人所共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尽白发,这与愁、忧伤、悲愤等不良心绪有关。所以,希望自己拥有乌黑秀发的年轻人,一定要调控好情绪。

2.脱发

掉头发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早上起来梳头时,常发现头发脱落,这让很多人心疼不已。掉发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头发本身有一个生长与衰老的周期,生理性的落发每天都在发生。二是由一些病态性因素导致的,如血热伤阴,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就会使得发虚脱落;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便会脱落;如果食用了过多的甜食,影响了肾的收敛功能,也会造成头发脱落。

此外,秃顶与压力、情绪也密切有关,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心中苦闷,就会出现大把大把掉头发的现象。

3.头发的生长速度

肝主生发,肝主藏血,头发的生长速度与肝气相关。如果你的头发长得比较快,说明你的肝气充足,这类人一般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而且还能够运筹帷幄。反之,头发长得非常慢,则说明肝气不足,常见的症状还有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等。

4.头皮屑

中医认为头皮屑是阴盛阳虚导致的,当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就会慢慢变少,头皮得不到滋润,头皮屑也就产生了。我们知道用食醋洗头可以有效去除头皮屑,这其实是利用了醋的收敛作用。酸是主收敛的,可以使虚火下降,敛阴护阳。所以,如果你正被头皮屑的问题困扰,那么不妨试试用醋洗头。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洗头发时,要把洗发水倒在手中搓起泡再抹在头发上,而不要将洗发水直接倒在头上,因为未起泡沫的洗发水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形成头皮屑或加剧头皮屑。

5.头发的浓密、颜色

发为肾之华,是肾的外在表现,而肾又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与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另外,头发的滋润和浓密也与肾有关。肾主收敛,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比较好的话,头发就又黑又浓,反之,肾虚的话,气机不能很好地收敛,就容易掉发。

头发对健康如此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保养头发呢?

1.经常按摩头皮

头皮上有很多经络、穴位和神经末梢,按摩头皮还能刺激头皮,使头皮上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毛囊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并能防止头发变白、脱落。很多人把按摩想象得很复杂,其实按摩很简单,可以在每日的早晚,用双手手指按摩头皮,从额骨攒竹穴位开始按摩,经神庭穴位、前顶穴位到后脑的脑户穴位,用手指各按摩数十次,直至皮肤感到微微发热、发麻为止。

2.给生活减压

生活压力过大,情绪不好,就会造成脱发、白发,所以,当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过大时,要及时给自己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这样不仅可以养护头发,对身体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最好水洗头发

干洗头发是发廊流行的洗头方式,直接将洗发产品挤在头发上,然后喷少许水揉出泡沫,按摩十几分钟后冲洗掉。很多人觉得这既是一种享受,又能将头发洗得很干净。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干燥的头发有极强的吸水性,直接使用洗发剂会使其表面活性剂渗入发中,而这一活性剂只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冲洗是不可能去除干净的,它们残留在头发中,反而会破坏头发角蛋白,使头发失去光泽。

4.睡觉时要把头发散开

人工作了一天,晚上要睡觉休息,头发也一样,扎了一整天,晚上一定要散开来。尤其在春天,由于是生发的季节,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都不要把头发扎成马尾辫,而要让它散开,这样才能让它生发起来。

5.等头发干了再睡觉

很多人洗完头发没等头发干就睡觉,殊不知,经常这样会引起头痛。因为大量的水分滞留于头皮表面,遇冷空气极易凝固。残留水凝固于头部,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郁疾成患,特别是冬天寒湿交加,更易成病。所以,洗完头后一定不能马上睡觉,要等到头长干了再睡。

诸葛亮英年早逝带来的养生借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位众人皆知的政治家、军事家,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经典佳话,莫不显示其超人智慧和勇气。但他早早地命陨五丈原,使得复汉大业受挫,令后人不胜惋惜。诸葛亮死时只有54岁,相比曹操死时66岁、刘备死时63岁、孙权死时71岁而言,确实算得上是英年早逝。

诸葛亮为何英年早逝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1.操劳过度,不善授权

为了一统天下,诸葛亮常常要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这些都是既劳精又费神的事。他还习惯于晚睡早起,一生谨慎小心,无论政事还是军事,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甚至于要亲自核对账簿,乃至“流汗竟日”,“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者不至数升”。整天弄得精疲力竭。这种身心劳累的负担,年轻时还能应付,一旦过了中年,就会使人快速衰老。

所以,当司马懿听到使者的报告后马上得出结论:“亮将死矣!”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不久在撤退途中,诸葛亮就忧虑呕血而亡。诸葛亮就是由于过度操劳,严重损害了健康而过早地去世的。

这与诸葛亮的不善授权不无关系。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给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岂能劳累而亡,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成空,阿斗将伟业毁于一旦?所以,我们即使工作繁忙,也要学会休息,更要学会高效工作的方法,比如先做最重要的事、简化工作、合理分配时间等。领导者要学会授权,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从而更高效地工作。

2.缺乏运动,体质差

诸葛亮以忠君扶蜀为先,把自身的健康放在一边,既不锻炼,也不习武。即使是勘察地形、沙场作战,他也是坐着四轮车,“簪冠鹤氅,手摇羽扇”,给人的感觉是极其逍遥自在、指挥若定。这种与众不同的风度和气派,极大地鼓舞着蜀军的士气,也给敌人带来很大的威慑力。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促使他身体每况愈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日常养生保健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持之以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失衡

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就会招来疾病。诸葛亮忠君扶蜀,坚定不移,尤其是刘备死后,更是尽心尽力,但是阿斗昏庸无能,不学无术,身边还有一帮心术不正、阿谀奉承、唯恐天下不乱的乱臣。这些乱臣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栽赃陷害,坏事干尽,就连诸葛亮也深受其害,几次出兵北伐都因为这些人从中作梗才无功而返。诸葛亮一心要一大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而那些乱臣又使他深感忧虑,苦思对策,再加上当时正面有强大的曹魏,背后有名存实亡的东吴,还有劲敌司马懿,而西蜀没有统帅军队善战的良将,敌扰难平。内外交困的境况,使得诸葛亮日夜焦虑,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就使他从一个坚强、自信、风趣的统帅,变成一个烦心郁闷,甚至经常垂泪、大哭的人。怒、忧、悲、恐使他失去心理平衡,这是他患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只有保持心理平衡了,身体才会和谐健康。

诸葛亮英年早逝的教训,是值得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引以为戒的。对那些社会精英,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更有极其深刻的借鉴意义。

嫉妒心让小周郎一命呜呼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东吴大都督周瑜具有大将之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赤壁之战,覆没曹军83万人马,曹操仅剩27人,败走华容道。然而,这位英雄,无大将度量,心胸狭隘,嫉妒贤能,始终对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耿耿于怀,并屡次设计陷害。但周瑜的阴谋诡计,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周瑜害人不成反害自己,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在诸葛亮“三气”之下,恼羞成怒,叹罢“既生瑜,何生亮”后,吐血而亡。

嫉妒的危害,我国的传统医学早就有过论述,《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嫉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神气涣失,肾气闭寒,郁滞凝结,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肾衰阳失,疾病滋生。”

可见,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形态,在嫉妒心理的影响下,人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损害。特别是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老年人,一旦受到嫉妒心理的冲击,内心便充满了失望、懊恼、悲愤、痛苦和抑郁,有的甚至陷入绝望之中,难以自拔。

现代身心医学研究表明,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处于焦虑不安、怨恨烦恼等消极不良心境之中。这种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人的神经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到心血管的机能,进而导致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等身心疾病的发生。

嫉妒的受害者首先是嫉妒者自己。德国有句谚语说得很贴切:“嫉妒是为自己准备的屠刀。”翻一翻历史,因为嫉妒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例子不胜枚举:隋炀帝因嫉才妒能,招致群臣离心离德而覆亡;太平天国时期的杨秀清权欲熏心,嫉妒洪秀全和众亲王,想夺天王之位,最后被杀;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伦嫉妒晁盖、吴用而丧命……

嫉妒者忌恨别人,竭力贬低、败坏别人,对别人的进步和成就总是不屑一顾,看不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不想奋力赶上。这样,自己与被嫉妒者之间,必然拉开更大的距离,到头来只能是越来越落后。嫉妒人家,无非是怕人家比自己强,显得自己不光彩。但是,怕也无济于事,嫉妒不能给自己增加什么好处,反而更显出自己的落后、狭隘。既然如此,何必再嫉妒他人呢?

那么,要怎样才能消除嫉妒心理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嫉妒心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应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来校正。

1.将压力变动力。将不服气变为志气,使自己有一种竞争意识,把别人的长处作为促进自己奋发向上的因素。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去超越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意识。这种意识表现得恰当,就会使自己的想法成为达到目标的动力,使自己的追求具有良知和道义。相反,总是想自己不如别人而嫉妒,就会造成精神负担,对自己和他人都可能起到不好的作用。

2.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培养自尊心、消除自卑感和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