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19367500000022

第22章 心灵的净化:安心于道,做上等人(2)

因为“不明”,所以往往会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急于从中解脱,因而会产生对“我”或者“法”的过分执迷,另一种则陷入消极的顺应,醉生梦死般的面对每天的生活。愚痴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或是因为过度执迷而在寻寻觅觅中模糊了真正的自己,或是由于过于悲观而放弃了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

不论是哪一种愚痴,他们都是进入了一条情感与理智上的死胡同,将自己捆绑在了一个固定的念头之上,绳索的活扣就攥在自己的手里,却还一味地向外寻找解脱的方法,由此便不能打开智慧的活水源头。

醒觉并非刻意追求而能得到的,它和人的思维习惯,内心的清净程度相关。我们的心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却并非如天地宇宙一样苍茫而无法填满。只要真正寻找到了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契合的点,就能够摆脱愚痴,于清醒之时寻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三人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想办法用十文银子买来能装满一个巨大房间的东西。

第一位弟子反复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场上体积最大、价格最低的东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场上,买了很多棉花。但棉花买回来以后,只将这间房间装了一半多一点。

第二位弟子与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复寻找市面上体积最大、价钱最便宜的货物。最终他挑选了最便宜的稻草,但十文银子的稻草也只能将房间填满三分之二。

轮到最后一位弟子了,前两位弟子和禅师都等着看弟子他的答案。只见他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拿就回来了。前两位师兄弟感到非常奇怪,禅师却在暗暗点头。这位弟子请禅师和另外两位弟子走进房间,然后将窗户和房门紧紧地关上。整个房间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了。

这个时候,这个弟子从怀里取出他花一文钱买来的一支蜡烛。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顿时,漆黑的房间里亮起昏黄的烛光。这片烛光虽然微弱,但是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弟子成功地仅用一文钱装满了整个房间。

我们的心就如同故事中这间小小的禅房,心若愚痴,即使很小也无法用十文钱填满,而一旦清明,一文钱的烛光就可以填充到房中的每一个角落。

醒觉的一念间,就如烛光照亮禅房的瞬间,所有的黑暗和污浊都被一扫而光,只剩下满目佛光摇曳,光明与温暖早已等待有缘人很久。

唐朝佛光禅师曾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两句:“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天气明媚,风和日丽,一片白云在谷口浮荡,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景象无疑是美丽的,而正是这饶有风姿的一片云却遮蔽了归鸟的视线,使它们迷失了归路。禅修者要驱散自己眼前的每一丝遮云,以无碍的视野换得无比澄明的心境。

莲心禅韵: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全论通过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内容与八品词句进行抉择,主要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对世间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开显四谛真理,为所有追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修行途径。

蜘蛛

有一个弟子打坐之时,总觉得有一只五彩斑斓的蜘蛛在自己身上爬来爬去,他常常被惊吓得无法入定,于是他就将这事告诉了禅师。

老禅师递给他一支笔,说:“下次这只蜘蛛再出现时,你把它出现的位置画下来,这样才可以知道它从何而来,才能想办法驱逐。”

终于,当这名弟子再次打坐时,蜘蛛又出现了,他标下蜘蛛的位置,急匆匆地找到禅师。

老禅师指着弟子画的圈,问道:“难道你还不知它从何而来?”

弟子低头一看,只见这个圈正画在自己心的位置。

面对傲慢,谦虚是一种态度

修行之人,要戒骄戒躁。而对“我”的强烈执著,使人无法认清自我而容易自大,在待人处事之时就会表现得傲慢无礼。人一旦忽视了因缘的帮助,而错认为所有的成就完全是来自自身的能力与伟大,就容易产生“慢”的心理。

圣严法师将“我慢”的表现分为了四种:第一种是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却不一定真正有理由;第二种是自己觉得强过别人而产生的慢心;第三种是增上慢,在修行中有了一点经验就自己觉得修成了正果;第四种是卑劣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明明有缺点,却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甚至鄙视别人的优点和成就。

一个傲慢的人常常会因为过于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身边人的感受,会漠视甚至伤害到身边的人,傲慢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一旦遭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责怪,就容易愤怒,甚至攻击别人,以求自卫。

日本明治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南隐禅师,他境界很高,常常能用一两句话给人以深刻的点拨,很多人慕名而至,前来问佛参禅。

有一天,有一位官员前来拜访,请南隐禅师为他讲解何谓天堂,何谓地狱,并希望禅师能够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看一看。南隐禅师面露鄙夷之色,开始用很刻薄的语言嘲笑官员的无知。

官员大怒,立刻让身边的差役棒打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跑到佛像之后,露出头来对着官员喊:“你不是让我带你参观地狱吗?看,这就是地狱!”

官员顿时明白了南隐禅师所指,心生愧疚,于是低头向禅师道歉,官员被南隐禅师的智慧所折服,神情之中流露出谦卑之色。

南隐禅师又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在听到南隐禅师的辱骂之后,这名官员尚未思考禅师的用意便勃然大怒,是因为对我相的过于执著,一念之间,便坠入了地狱;反之,当他以一颗谦卑之心待人时,天堂也就在眼前了。这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由此可知,谦虚能够助人克服傲慢之心,将人从情绪波动的炼狱之中解脱出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古语有云:“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始终将自己摆放在一个比真正的自我更低的地方,就好像大海本在最低处一样,位置定得低,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还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之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识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便对禅师说:“老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云游四方,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僧人认真地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禅师又抓了好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学到一点东西就不可一世、盲目骄傲是可笑而且可怜的。一颗谦虚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总是能成放下更多的东西,人生也才能在这不断地日积月累中向上提升。所以,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给成为真正的智者。

骄傲是一种不幸,自负是一种毁灭,俗话说:“谦虚的人马到成功,骄傲的人途穷日暮”。谦虚是一种资本,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彻,所以不急躁;因为想得长远,所以不狂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骄傲;因为立得正,所以不畏惧。谦虚之人,虚怀若谷,能纳百川于胸中;而骄傲自满,必难吸收有用之物。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处世,才能够在念念之间一步一步接近禅的至高境界。

莲心禅韵: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所作之因,迟早必然得果,只是时间问题。菩萨智慧明朗,为了怕得恶果,预先断除恶因。众生迷昧,不信因果。但若不断除恶因,恶果终是难免的。

倒掉杯中水

一天,一位信徒来找南隐禅师问禅,未等南隐禅师开口,他便开始谈起自己的观点,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南隐禅师微笑着注视着他,看他口干舌燥,便拿来一个杯子。

南隐禅师在信徒面前将茶水注入杯中,待杯子注满之后仍然继续注水。信徒看着茶水不断溢出颇为不解,忍不住问道:“禅师,杯子已经满了,为何还要不停地加水呢?”

南隐禅师说,“你就像是这只杯子,心中已盛满了自己的观点,若不将它倒空,叫我如何向你说禅呢?”

面对疑虑,信任是一种风采

世间一切皆如过眼云烟,生活不过是弹指一挥的区区数十年,悲欢离合也都是一瞬间的体验,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思考;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怀疑。我们在怀疑中寻找生存的理由,寻来寻去,却仍旧迷茫。

贪嗔痴慢皆是烦恼,疑也同样会生“苦”:比如当我们接受朋友的邀请,享受了美味的晚餐之后,怀疑朋友是否有求而来,既是对朋友诚意的一种污蔑,同时也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比如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时,却开始怀疑自己奔跑的速度,又怎么能在运动之中体验到释放的快乐?怀疑,就像毒蛇,无论咬到谁,都是致命的。

圣严法师认为,凡是自信心薄弱的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但怀疑自己,同时也怀疑别人。人应该抛却疑虑,相信自己,否则就难以成事;而对他人的怀疑则容易树敌,以致四面楚歌。无论于己于人,疑心即生暗鬼。倘若处处起疑,不如采取一种信任的态度,既是自信,也是信人,从而既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他人。

很多修行之人虽然每天坐禅诵经,其实心中时时起疑,怀疑佛是否存在,怀疑所谓的西方世界是否极乐,更加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修成正果,其实众生皆有佛缘,本心也是佛心。真正的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一脸佛气,他往往就是最平凡普通的一位。因为平凡是佛,众生本平凡,皆可成佛。修行之人,要有这样的自信。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二十年侍者,慧忠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儿,国师又喊道:“侍者!”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

慧忠国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应声、被动,进退都跟着别人走,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难道他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接触自己真正的生命吗?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慧忠国师一片苦心,可惜他的侍者却未能领悟他的深意。他只认为自己是一个卑微的侍者,而从未想到自己其实也有一颗佛心。每一个单独的生命都是平凡的,但是却仍然各有各的风采,假如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又怎么能够挥毫勾画出惟独属于自己的生命蓝图?

自信是消除疑心的起点,信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在与人交往时建立互信的关系,才能给双方以真正舒心的环境。圣严法师说:“正确坚定的信心,是成就佛道的起点,是成就功德的基础,可以增长一切美好的事业,可以灭除一切疑难及困惑,可以展现开发成佛之道的因缘。”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座连接此心与彼心的彩虹之桥。

自信是一种风采,信任是一种美德,它展现着自我的魅力,也温暖着他人的心灵。我们接过他人递过来的鲜花,要相信花朵是芬芳的;我们品尝亲人精心准备的晚饭之前,要相信饭菜是美味的;我们打开久闭的窗户,要相信扑面而来的空气是清新的。这样,眼中的世界也必然会更加美好。

莲心禅韵:

极乐净土:《阿弥经》中,释迦牟尼曾经对舍利弗说过:“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极乐世界又名西方净土、西方极乐,或单称为西方,指阿弥陀佛的净土。

不被境惑

有一个和尚问药山禅师:“禅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给不为外部的环境所困?”

药山禅师反问:“外界与你何干?你为何会被困住?”

和尚说:“这也正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药山禅师说:“原来还是你自己困住了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