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赢靠德
19367200000002

第2章 小胜凭智,大赢靠德——胜败背后的思索(2)

卡耐基说过:“专业知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人的因素在蒙牛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牛根生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来的人脉关系。

蒙牛的德集中体现在诚信与感恩上,这是其赢得良好信誉的基础。对乳农讲信用,以“强乳兴农”为己任,帮助乳农养牛致富,从不拖欠奶款,赢得了乳农的心,蒙牛因此建立起了稳定优质的奶源;对员工讲信用,关心员工发展,稳住了员工的心,蒙牛因此拥有了一个凝聚力、执行力一流的员工团队;对顾客讲信用,严把产品质量关,把产品当做人品,获取了客户的心,蒙牛因此提升了产品的美誉度,赢得了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对合作伙伴有信用,让他们从蒙牛的发展中获利,获得了合伙人的心,蒙牛因此吸引到了国际投资方的信赖,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注入和合作的机会。

商业经营,信誉为第一重要处,失掉了信誉,就失去了生命力。中国传统的老字号,都把商业道德放在经商谋事的第一位,把信誉和品牌看做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很多人往往是倾其毕生之力来塑造品牌。信誉往往是品牌价值中最为珍贵的部分,这与蒙牛“产品就是人品”的思想不谋而合。

正因为蒙牛看得长远、看得深入,才没有将眼光放在短暂的或者微小的利益上,而是注重与其他企业携手,共同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利用大草原的优势资源,获得战略上的胜利。这不是经营战术的精心布置,不是牟取利润的精明手段,而是源于企业家本人、企业自身形成的一种“德文化”,强调发展企业以德为先的思想,做一个正直诚实、胸怀宽广的人,办一家求真务实、诚信至上的企业。一家企业小胜来源于“术”这一层面上的智慧,要取得大赢,还得从内挖掘,修炼“德”精髓。

李嘉诚的常青基业:富而好行其德

当一个企业家将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贯穿其经营理念,那么企业文化自然会注重道德上的培养和约束,员工自然就能修炼、提升个人品质,以期与企业共同实现社会价值。

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产业包括地产、酒店、电信、能源、基础建设、港口、零售、生物技术等领域,分公司遍及55个国家。他是横跨最多产业、最多国家的华人企业家。而且从1950年创业至今,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没有一年亏损,他的个人资产也没有哪一年少于前一年。也就是说,他渡过了所有的经济危机,这是无数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境界。

李嘉诚说:“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公司、为了股东,更是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可见,他为全球华人瞩目的原因,并非他的巨额财富,也不是他的经营智慧,而是他崇高的道德品质。

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地产大业的基石,让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是北角的长江大厦。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长江集团仍在生产塑胶花。此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当时长江地产业已创出自己的名号,赢利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对于李嘉诚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李嘉诚告诉她,这是为了给以前的老员工留下一些生计,为了让他们衣食富足。

曾经有一位在李嘉诚的公司工作了10年的会计,不幸患上青光眼,无法继续工作,而且因为巨额的医疗费用,他的生活面临困难。李嘉诚关心地询问会计太太家庭生活的来源,并表示可以担保他的工作问题。这位会计经过医生的诊治,退休后定居在新西兰。每次李嘉诚从媒体上获知治疗青光眼的方法,都会叫人把文章寄给那个会计,希望对他有所帮助。这使会计的全家都十分感动,由衷钦佩李嘉诚的品德。

有人看到李嘉诚如此善待员工,不由得感叹道:“终于明白老员工对你感恩戴德的原因了。”李嘉诚认为: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老员工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就该承担照顾他们的义务。别人夸奖李嘉诚精神难能可贵,李嘉诚急忙否定别人的称赞,解释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其实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的第一天,通常要做“埋骨公司”的宣誓。李嘉诚从不要求员工作终生效力的保证,他总是通过一些小事,让员工认为值得为他效力终生。他自豪地说,他的公司不是没有跳槽的,但是公司行政人员流失率极低。

除了对员工的厚爱,李嘉诚还非常热爱祖国。他早在1997年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已表示,自己认为爱国之情与生俱来,如果一个人没国家民族观念,再富有,也实在令人惋惜。但不表示捐钱才算爱国,没钱的人一样可以非常爱国,一样可以做许多对国家有益的事。他常说一句话:“有些人一生中无论生或死与这世界完全无关。假如只顾独善其身,对社会、对国家不闻不问,那样的人有多少财富都没意思,死后与草木同枯而已。”崇高的使命感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是李嘉诚受到全球华人敬仰的重要原因。

2006年8月25日香港《大公报》报道,曾将名下基金会称为“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在集团业绩公布会上表示,基金会过去已捐出80亿港元,未来还将有巨资投入。他表示直到有一天,基金一定不会少于他财产的1/3。以李嘉诚约1500亿港元财产计算,基金会将增至480亿港元,这将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

2007年11月18日为庆祝排行榜成立5周年,《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编撰了“慈善名人堂名册”,列出全球慈善家中的佼佼者。李嘉诚成为“名人堂”唯一榜上有名的华人慈善家。《商业周刊》指出,李嘉诚在一个慈善捐献尚未成风的地区开了先河,推动了贡献文化。早在1980年,他就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统筹他在医疗、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小区福利项目的私人捐献。自成立至今,李嘉诚基金会所捐献的金额已超过84亿港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李嘉诚先生得知灾区学校遭受严重破坏,十分关注,为帮助受灾地区师生早日重返校园,13日他决定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通过教育部帮助灾区学校进行灾后重建。

李嘉诚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所以他舍得花大力气,花大本钱。他深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国策,国家和中央的领导致力于未来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尽心尽力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他对内地及香港的前途都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内地相连,只有内地安定繁荣,香港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稳定。

富不忘旧情、不忘国家,是李嘉诚的大义、大德。当一个企业家将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贯穿其经营理念,那么企业文化自然会注重道德上的培养和约束,员工自然就能修炼、提升个人品质,以期与企业共同实现社会价值。

对于李嘉诚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全球华人也对他表示了无限的爱戴和钦佩。他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经商和处世的智慧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在工作中,我们不要始终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而要将优秀的企业家、德高望重的人作为自己的镜子和榜样,经常自省。只有与他们的距离缩短了,我们与成功的距离才会更近。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与社会、时代的主旋律背道而驰,我们就应该及时纠正,让自己重新回到社会和时代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上来,回到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