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优秀员工九商树
19365800000033

第33章 魅商:让魅力之花散发光彩(3)

先看下面一个事例:

艾斯蒂·劳达是世界化妆品王国中的皇后。她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化妆品王国,是世界化妆品领域的主要势力。但艾斯蒂出身贫穷,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最初,她以推销叔叔制作的护肤膏起家。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多销售一些,她不得不走街串巷。后来,她决定将产品定位于高档次上。可是,起初她的推销却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她终于忍不住问一个拒绝购买产品的客户:“请问,您为什么拒绝购买我的产品呢?是我的推销技巧有什么问题吗?”

那位女士道:“不是技巧有问题,推销要什么技巧?如果我觉得你在展示技巧,我就会将你赶出去。是你这个人不行。你根本就是一个低档次的人,让我怎么相信你的产品就是高档次?”

这位女士的话明显带有对艾斯蒂·劳达轻视甚至污辱的成分,但聪明的劳达却兴奋异常,认为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产品的高档次,首先在于推销人,也就是自己的高档次。她想,换成自己也会是这样,推销人员本身的档次不高,自己也确实会怀疑产品的品味与档次。于是,她决心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精心改造、包装。她模仿富贵名门和上层妇女,像她们一样穿着打扮,模仿她们的举止。另我,她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让整个人看上去魅力四射。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买下了她推销的产品。从此,她一发不可收,直至建立化妆品王国……

可见,一个人的外貌对于人本身有影响,穿着得体的人给人的印象就良好,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聪明、成功、可靠。大家可以尊敬、仰慕、信赖他。他自重,我们也尊重他。”

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因为穿着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毕竟,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在美,需要长久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

试想,一个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人和一个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同去办一样分量的事情,恐怕前者很可能受到冷落,而后者更容易得到善待。特别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办事,怎样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世上早有“人靠衣装马靠鞍”之说,一个人若有一套好衣服配着,仿佛把自己的身价都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在心理上和气势上增强了自己办事的信心。聪明的人切莫怪世人“以貌取人”,人皆有眼,人皆有貌,衣貌出众者,谁不另眼相看呢?着装艺术不仅给人以好感,同时还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它往往能在尚未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何种人物。因此,在这方面稍下一点工夫,你就会事半功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劝告:不要以貌取人。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很难不以貌取人。从人的审美眼光出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认识,很多时候是从第一印象中产生的,而人的外在形象恰好承载了这一“特殊”的任务。

美国的心理学者雷诺·毕克曼做了以下有趣的实验。

在纽约机场和中央火车站的电话亭里,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放了10分钱,等到一有人进入电话亭,约2分钟后敲门说:“对不起我在这里放了10分钱,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结果退还硬币的比率,询问者服装整齐时占77%,而询问者衣服较寒酸时则占38%。

进入电话亭里的人在被服装整齐的人询问时,可能会察觉服装整齐的人可能跟自己说了很重要的话;而面对衣着寒酸的人,因为在不想与之接触的念头下,不想去理会对方的问题,所以根本没有听清楚他说的话,就开口回答“不”,企图赶走对方。

一位美国社会学家也做了类似的一个试验:一名试验者被安插进“纽约城公司”总部,他穿着一双黑色的、饰有大白鞋扣、鞋跟磨坏的皮鞋,一件俗丽的青绿色上衣和一条印花棉布领带。到了总部之后,这名试验者先让前50名秘书把他的公文箱取回来,结果这50名秘书中只有12人听从了他的吩咐。在后来的试验中,他穿上了华贵的蓝上衣、白衬衫,系着一条圆点丝质领带,脚上穿着一双高档皮鞋,发型整齐。在后面的50个秘书中,有42个人提供了他要求的服务。

英国一位心脏病医学专家认为,整洁的外观和干净利落的外表对心脏外科医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你可称其为虚荣,但是我认为,那却是有关自尊心的问题。”他说道,“我认为,如果我打算给我的病人诊视,告诉他们如何料理他们自己,而在与他们谈话时,他们看到我身体短粗肥胖,嘴角衔着根香烟,他们肯定会对我失去信任……没有谁想让一位穿着邋遢、不修边幅的外科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从这三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衣服给人的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你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首先是来自你的仪表,如果你邋遢随意,即使你是一个大人物,也会使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

现代社会中,服装更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内在修养及气质的集中表现。

通常来说,人们更愿意跟实力比较强的人打交道。这不是“势利”,而是现实的需要。个人形象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实力:经济实力与个人素养。所以,不要埋怨别人“只认衣裳不认人”,还是好好想想怎样才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然后自信地站在别人面前吧!

阅读思考题

1.你认为你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吗?

2.简述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6节 内外兼修:用魅力和实力书写岁月不老的年轮

对于在职场中拼搏的人而言,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晋升,进而在事业上平步青云。事实上,晋升路上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品牌的竞争,最终胜出的必定是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人。而个人品牌主要是指个人实力和魅力的呈现,它不是一个人简单的姓名,而是在职场中的信赖标志。

都说“铁打的职业,流水的人才”,尤其在当今社会,每个职场中人都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就无法在职场中生存。那么竞争力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创造别人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就是打造你自己的品牌。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说,如果一天早上醒来,可口可乐公司被大火烧了个干净,但仅凭“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为什么巩俐在一个电视广告里笑了笑,一句话也没说,就价值100万元人民币。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由于自己的精湛球艺而被选入NBA2003年全明星首发阵容,姚明的出现为火箭队带来了空前的商机和人气,使火箭队获得了巨大利益。姚明在NBA的生涯中,个人实际收入将达到或超过18亿美元,相当于6万工人一年的工业总产值,若用于投资,可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而围绕姚明的产业开发,将会超过11亿美元。这讲的就是个人品牌的价值。

如果换作你、我,能有这样的身价吗?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个人品牌,也就没有那样的身价。你的品牌就是你的身价!美国电影明星伍迪·艾伦说,只要在工作中为人所知,那么,你就成功了90%。对一个演员来说,这是至理名言。而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人来说,个人品牌同样重要。

正如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所说:“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品牌含金量越高,则人的身份越高。

可见,品牌是与“身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品牌知名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越大,个人的身价自然也就不菲。

唐山市百货大楼家电销售部名牌服务员王志鹏创下了个人月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纪录;石家庄市北国商城名牌售货员陈凯,在袜子销售的小天地里做出了大文章,创造了个人年销售额30万元的纪录。

《逆风飞扬》一书的作者吴士宏,通过叙述自己在两家著名跨国公司14年修炼的故事,塑造了打工女皇的传奇,从而为她在职场中建立了知名度很高的个人品牌。

事实上,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品牌同样是一个人才宝贵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甚至高于人才的有形资产,是无法估量的。

在职场中,拥有最高价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对公司贡献最多的人。

对于在职场中拼搏的人而言,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晋升,进而在事业上平步青云。事实上,晋升路上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品牌的竞争,最终胜出的必定是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人。

而个人品牌主要是指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呈现,它不是一个人简单的姓名,而是在职场中的信赖标志。

在某家外资企业就职的小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德才兼备、事半功倍的小王就职的公司已多次裁员,但他却“岿然不动”,因为他不但学历高、技能好,为人也很好,用老板的话讲是“忠诚度高,‘经久耐用’”。像这样在行业形成个人品牌的人才又何止小王一个。

刘先生可以说是成功塑造个人职业品牌的又一个典型例子。刘先生原来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但最近他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自己做老板,生意非常红火,常常门庭若市。原因只是因为一贯仗义执言的刘先生在律师界内外的口碑都相当不错,“打官司,找刘先生”已成为许多人的默认“首页”。

个人品牌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像一个企业一样,一旦建立了品牌,就会由“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

个人品牌的最基本特征是“质量保障”,这一点跟产品品牌一样。它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专业技能上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也就是说内外要兼修。

在很多人眼中,一位当红的台湾新闻女主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大众传播博士学位,是件十分让人不解的事情,然而崔慈芬却将其当作自己人生的又一次突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个人核心价值需要不断突破,“不应让自己只成为当下的明星”。

崔慈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一种近乎偏执却又理性的规划,她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性格和经历感到庆幸。第一次磨难就源于她对新闻事业的痴狂。为进入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学习,崔慈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联考失败,后来她干脆只身去到台北,边打工边备考。可即使这样的努力,也没能达成心愿,只得另选专业,迈入大学校门。可她对新闻的痴迷从来没有减退,辅修、选修的课程表上排满了大众传播学课程,她从大三开始参与儿童及社教类电视节目,并成为台湾第一个获得金钟奖电视节目最佳主持人的在校学生。

校园里的成绩让崔慈芬此后的道路顺利起来。儿童类、社教类,甚至妇女类节目的电视主持人成为她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可没过两年,她有了新的想法——去美国深造。因为她已经意识到新知识的力量,自己若想长期维持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必须不断进修。

从美国归来,有电视台邀请崔慈芬做综艺节目主持人,被她拒绝。直到华视发出早新闻主播的工作邀请,她才欣然前往。学会拒绝,被崔慈芬认为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进步。1998年,与华视有竞争关系的电视台以3倍年薪的长期合同力邀崔慈芬加盟,同样被她拒绝,原因是她在对自我品牌的设计中,对工作岗位的忠诚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在一个稳定而恰当的位置上不断创新,她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明星化的商品”被人挖来挖去。2000年,崔慈芬当选台湾10大优秀女性,公众给她的头衔是“最有深度的女人”,这恰恰符合了一个新闻主播应有的公众形象。她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并区别于众多的主持人。

外在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光滑的肌肤。随着时间的消逝,外在美也会逐渐减退,而一个人的魅力和实力即使他老了也不会退色,反而会得到提升。所以,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取胜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用魅力和实力书写岁月不老的年轮。

阅读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个人品牌的作用?

2.有才华就拥有备受青睐的个人品牌了吗?

3.你认为自己该如何树立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