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19364800000036

第36章 有些事,引导比禁止更明智(1)

请给爱美的女儿一块钱

爱美是女孩的天性,所以她们从小就会悄悄地偷穿妈妈的高跟鞋,一个人在房间用妈妈的化妆品化妆,看到阿姨带着耳环,忍着痛也要让妈妈带她去穿耳洞。

开明的父母觉得这真正常啊,没什么,而保守的父母总会杞人忧天地说,“这孩子不行啊,将来准是一个只注重外表而没有出息的人!”

安妮的父亲失业后,全家靠吃羊市上卖剩的羊杂碎过活。

一天,她在一个商场的柜台内看到一只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发卡,便发疯地迷上了它,她赶紧跑回家去央求妈妈给一元钱。

“妈妈,给我一块钱吧!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发卡,想买!”安妮带着祈求的目光向妈妈说道。

母亲叹了口气,心理嘀咕着,“一元钱能买半斤羊杂碎呢!“却没什么反应。

安妮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给她钱吧,要知道这么便宜的价格能为孩子买到快乐,我即使不吃羊杂碎也是愿意的,这样的机会她以后不会再碰上了。”父亲偷偷地对母亲说道。

“亲爱的安妮,过来,给你钱,喜欢发卡就去买吧,一定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接着,父母对走远的安妮大声说道。

和安妮父亲不同的是,有些父母当听到女儿伸手问他们要钱去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时(如女孩子天生就钟爱的小饰品,首饰,洋娃娃等),便会咬牙切齿地骂道,“小小年纪,不好好读书,尽忙着收拾打扮,长大了还得了,过去,过去,别来烦人”。

也许,他们也不是舍不得钱,只是不想女儿为这些琐事分心,但他们怎么会想到,再小的女孩也爱美,也懂得打扮,若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被扼杀,对将来培养成一个完美女孩不知有多大危伤害。

而安妮父亲知道女儿爱美,哪怕一元钱也能买到女儿的快乐,这样何乐而不为呢?同时他也知道,只有在富足的情感和关爱下成长的女儿,二十岁时,才会温柔贤惠、善察人意而又心地善良、纯真诚实、多情而不软弱,近代才女林徽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父亲和注重对她的培养。

林徽因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林长民曾经留学日本,是积极的新派人物。林长民非常喜欢女儿,他思想开明,把掌上明珠林徽因送进教会学校读书,使她接触西方文化,学一口相当流利的英语。

16岁的时候,林徽因随侍父亲旅居欧洲,游历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并在途中结识了很多好友。

父亲鼓励她参与学校的活动,也支持女儿的创作。林徽因就在一个庄重而又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为她以后广泛的学习和交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徽因是出了名的才女,自重自爱,彬彬有礼,乐观进取,活泼而不放荡,头脑灵活,虚心好学,谈吐不俗,热情开朗,而且有自己的事业,在建筑和文学造诣上都令后人赞叹,而这些都归功她的父亲。

谈到这里,有的家长会认为,那些都是有钱人做的事啊,让女孩从小就过奢华的生活,弹钢琴看画展、吃山珍海味、穿高档衣服,把她像小公主一样教养长大这怎么可能呢,哪有条件呢?

当然,他们的这种想法绝对错了。这里有一位家境并不富裕的母亲就说出了自己的育女经验:

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看着自己可爱聪慧的女儿不能拥有漂亮的衣服、更多的玩具,我也曾经暗自垂泪。

和其他同龄女孩子比吃穿的昂贵,我们是比不起的。于是我就暗自发誓,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小淑女,让她具有其他女孩都不具备的品质与气质。

穿着上,虽然不能给女儿买高档时装,但我编织的手艺却是一流的。因此,女儿的服装虽不昂贵,却件件博得了众人的羡慕。女儿也很为自己的“时尚而不庸俗”感到自豪。

日常习惯上,我更是严格要求女儿。为了让女儿养成干净整洁、有节制的习惯,我甚至定了这样一条家规——宁可不吃饭也要干净!

为了增强女儿的知识修养,我带领女儿一同去图书馆办理了一张借书卡,每个月我都会陪女儿一同去图书馆一次或两次。在我的严格教育下,女儿不仅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榜样,更成为了左邻右舍眼中标准的小淑女。

如果,女儿同你要一块钱去买饰品,并不意味她的思想有何问题,但如果你生硬地拒绝肯定是错误的教女方法。

女孩是需要“富着养”的,但这不代表仅仅是金钱的充裕和物质生活的绝对满足,这是一种教育的投资,一种教育态度,通过这种正确的教育,你的女儿将来会变得乖巧快乐,优雅温柔,懂得美和爱护自己。

不要太介意女孩“顶嘴”

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听自己的话,总希望他们百依百顺,尤其女孩子,更要小鸟依人似的,不能和父母顶嘴,一旦女儿“顶撞”就认为是不是翅膀硬了,想要飞走了,认为简直反了,不得了了。

其实有时候不是这样的,孩子仅仅是想和父母讨论一下问题或者在讨论中得出答案。

一个有思想、喜欢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女孩,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能会表现得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并合群。

父母不要介意孩子“顶嘴”,耐心引导,使争辩变得有意义。

比如,有一位妈妈抱怨说:

“最近我女儿特别爱顶嘴。那天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到一个公园去玩了一会儿。

当我说‘咱们回家吧’,她不干,还会反问我:‘为什么我非要听你的,而你就不能听我的?’

女儿特别喜欢小动物,总想养一只小狗,我不让,说小狗身上有细菌。

但是她却说:‘你说得不对!电视里说过,小朋友和小动物多接触可以提高抵抗力。’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

争辩能够帮助孩子变得更自信、自立。在争辩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力。

那么,你的孩子“顶嘴”时,你是不是有如下的情况呢:

你的孩子突然“顶嘴”,你感到气愤的同时是否反省过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改变一下?在与孩子争辩时,你是否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与耐心,给孩子以空间让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之后再加以合理引导?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的家长渐渐觉得女儿不如以前听话了,变得难管了,动不动就与家长顶嘴,家长说东,她偏说西。

这令家长十分为难和恼火。孩子顶嘴该怎么区别对待呢?

孩子顶嘴是有其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从这时起,她们不再愿意别人把她当小孩子看待,不愿意处于被照顾的从属地位。

这时,如果对她过多地干涉,就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与成人对立,干脆一切都不听你的;或者是影响独立性的发展,养成依赖性,形成依赖的不良习惯。

所以,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顶嘴而生气恼火,倒不妨为此而感到高兴。

因为孩子开始顶嘴就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她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正是家长所期盼的吗?

有的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顶嘴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权威受损。父母不要总按原来孩子三四岁时的标准来要求已经长大的孩子,应该认识到屈从的时代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说服的时代。

家长应尊重孩女儿的独立性,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看法。面对顶嘴的女儿,应保持风度、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轻易发火动怒,加剧双方的抵触情绪,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耐心听孩子把心中的观点讲出来,然后,分析一下孩子说的是否有道理,变顶嘴为讨论、探讨。

如果孩子是正确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些事情孩子是无理取闹,家长也可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应该将心比心,耐心听完孩子的意见后,讲明道理,真正说服她。

中国的父母由于受千百年传统观念的影响,总觉得小孩子见识少、阅历浅、不成熟,形成了“父母说话小孩子听”的定论,不少父母要孩子“言听计从”,否则就认为有失父母威信和尊严。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得利卡·法斯博士透过多年的实验观察后证实:

隔代人之间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并合群。

孩子争辩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得意的时候。

这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当孩子最来劲、最高兴、最认真时,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是有好处的;

二是这样可以营造家庭的民主气氛,增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对将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父母应该树立一种观念,要允许孩子争辩,这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父母认为如果担心允许孩子争辩,孩子会不听话,不尊重父母等,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她的勇气、智商、口才、进取心、自信心等就值得怀疑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辩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而这门课最好在家里进行。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要有热心和耐心,让孩子在争辩中不断成长。正如某名人所说,“要使孩子登上才智的高峰,争论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

不要拿孩子做比较

女孩子自尊心极为强烈,也最敏感,但她们同时也很好强,不愿意服输,总想做那个佼佼者。所以,父母的有些话仿佛一根针,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很有可能会一蹶不振,甚至自毁前程,可又谁想到,这些都是父母不恰当的比较惹的祸啊!

有的孩子我们认为他“笨”,可能仅仅是我们拿他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强项比较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孩子的弱项,而没有发现他们的强项,如果哪一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强项,那么,他们就会变成这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可造就”,就将其整个人及今后的发展全部否定了。

小花是个内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

爷爷奶奶有他们自己的工作要做,没有多少时间注意小花,因此小花就越来越沉默了,整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后来小花又回到了父母身边生活,但妈妈脾气暴躁,常常会责骂她。而让小花最难过的就是,妈妈总喜欢用比较来证明她有多没用。

“你简直白活了这么多年,看看你的成绩,真让我为你感到难过。你看看隔壁的小佳,她和你念同一年级,年龄比你小2岁,可成绩却比你好”

小花的学校举行游园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孩子们为家长表演了一场舞台剧。

佳是主角,她打扮成公主站在舞台中央,而小花则扮演一位端水的仆人,而且由于紧张,小花还在舞台上摔了一跤,惹得家长们哈哈大笑。

回到家以后,小花的妈妈又开始责骂起女儿来:

“怎么搞的?你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看看人家小佳,打扮成漂漂亮亮的公主!你呢,卑微又丢脸的仆人!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小佳……”

在母亲的责骂声中,小花脸色惨白地缩在椅子上,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该死小佳!没有她,妈妈就不会再这样责骂自己了。

在以后,小花就对小佳产生了严重的嫉妒心理,生活得越来越压抑,最后患上了心理疾病。

很多家长都喜欢攀比,你的孩子上一个什么班,那我的孩子绝不能落后。其实,这种不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而盲目攀比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

“别人行,你为什么就不行?”这是许多家长训孩子的口头禅。

某女士一说起女儿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只想孩子好好读书,可她就是不争气。我姐姐的孩子比她还小1岁,学习从来就没让父母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的孩子不比别人差啊,别人行,她为什么不行呢?”

不少父母老想给孩子树立榜样,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是一种盲目的教育心态,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亦是尤为重要的。

父母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当孩子遇到困难就会恐慌、退缩,从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不要总是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孩子之间是无法比较的。每个孩子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以前既没有像他们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由此,我们要让孩子保持自信!不论好坏,你都要鼓励孩子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这是最大化孩子潜能的重要通道,也是最大化孩子自信的源泉,更是使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曾经有一位家长,自己是大学教授,才高八斗,对女儿要求极严。

别人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好,他马上叫女儿学钢琴,女子钢琴上不去,他就气急败坏;他又让女儿报考奥校,希望在理科思维方面一举成名,结果落了空,他极为沮丧,觉得养女儿没有什么意义,整天在家里苦着个脸。

其实,孩子发育是健全的,只是她的兴趣不在这些方面。孩子说喜欢一个人待在屋里浮想联翩,幻想自己上九天、下五洋。这样的女儿,在他父亲看来,既不争气,也不中用。

而主张“人性教育”的北京市通州二中的教师李圣珍认为,这样的孩子优点集中,尤其是哲学思维发达,性格敏感,想像力丰富,如果从事文学、哲学和历史方面的学习,一定大有前途。

李圣珍说:“每个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强项和弱项。如果孩子找到自己的最强项,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骄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