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19364800000031

第31章 女孩父母,关键问题不能心软(3)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和老师交流一下,请老师帮忙,通过老师约束孩子在家里的行为。父母的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此外,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这样才不致孩子成“两面派”。

同时,孩子容易在爷爷奶奶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不同态度,父母应常和爷爷奶奶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对于爷爷奶奶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

此外,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这样易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让女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少女性侵害案件屡次发生。在大部分案件中,女孩是性伤害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应该加强对女孩自身安全的教育。

2005年暑假,甘肃省陇中地区某镇小学一位姓杨的老师被逮捕,杨某强奸、猥亵低年级女学生的丑行成为小镇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反面话题。

杨某的恶行败露缘自几位家长的义愤之举。其中一位家长发现女儿不对劲,并再三追问后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并得知与自己女孩有着相同遭遇的孩子不在少数。于是他联合几位受害学生的家长把这个披着教师外衣的“狼”告到了县公安局。

12岁的红红就是受害者之一。在杨某听说有些学生要告自己时,专门给红红买了两箱饮料试图堵嘴,但红红的父母没有答应。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杨某的罪恶延续并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两个受害学生。一位初三刚毕业的女学生告诉记者,就在她上五年级的时候,已经从同学们的口中知道了杨老师的这个“毛病”。

杨某“下手”的对象基本上是一些八到十二、三岁的女学生,而且时间长达四五年之久。每当有女学生从杨某的办公室头发松散、脸色红红地回到教室时,同班同学都知道杨某又干了那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了,但谁都不敢声张。

由于中国性教育的迟缓滞后,导致一些女孩甚至认为别人性侵犯自己是一种“友善”的表示,或者是由于自己犯了错误而受到的“惩罚”。女孩都害怕出了事后受到家长的责骂,给家庭带来悲剧的后果,因此默默做出牺牲,独自承受性侵害带来的伤害。

许多家长认为,猥亵女孩往往是陌生人所为,只要告诉孩子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要到偏僻的地方和陌生人交往就可以预防性侵害的发生。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女孩社会经验较少,体力又很有限,最容易成为“色狼”攻击的对象,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增强女孩的防范意识,让女孩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弱小的心灵免受伤害、远离性侵犯。

对于经历严重性侵害的孩子来说,所遭受到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据调查,这种年少时的性伤害,常使受害人长期处于畏惧、压抑、负罪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中,造成日后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如头痛、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滑坡等,尤其稍大一些的儿童常常慑于对方的恐吓、父母的打骂或者同学的歧视而不敢声张,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巨大的精神压力,更加重了心理障碍,甚至发展为神经症。

此类受过性伤害的女孩,长大结婚后对性生活大多持恐惧心理,有的从此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寻机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尤其是身体上一些较隐密的部分,如乳房、胸部、肚子、阴部、大腿等,这些部分通常包装在服装里面,如果有人(特别是大人或异性)以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故意侵犯你的这些部位,就有可能是性骚扰了。另外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他人暴露自己的性器官要你看或摸,这也是性骚扰。

家长应该适时地向女孩传授必要的性知识。让女孩对性器官有初步的了解,消除女孩对性的神秘感,知道什么是不正当的性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其性防卫意识和能力。不让女孩接触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做父母的本身行为不检点,在家中藏放有黄色书刊和淫秽影碟,一旦被女孩发现,对女孩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告诉女孩,对主动套近乎的男子(尤其是单身男子)加倍警惕。某法院近两年判处的奸淫幼女罪犯,70%的是单身男子。因此,必须告诉女孩,对无论是熟悉或是不熟悉的男子的亲近举动,都要坚决拒绝。

防止女孩早恋的发生,早恋的少男少女很容易因感情冲动偷食“禁果”。当女孩进入青春期后,父母要教育女孩切莫早恋,并留心观察女孩的言行和情绪变化,如有早恋苗头,应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告诉女孩面对色狼要机智果敢。不幸遇上色狼后,应沉着冷静,善于同色狼斗智斗勇。万一被色狼强暴,要记住其外貌和衣着特征等,保留物证,以最快的速度报案。切莫为顾全面子忍气吞声,放纵坏人。

不要马上满足女孩的要求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待自己的独生女一味地迁就,总是孩子要求什么,就满足她什么。结果,女孩大多比较任性,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

不会克制是好多女孩的通病,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想做的事情,她们希望马上就能得到或者去做。这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因为,孩子的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这需要爸爸妈妈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天晚上,5岁的小女孩可可闻到了厨房里的香味,马上跑了进来,不停地纠缠着妈妈:

“不嘛,我现在就要吃蛋羹!”可可对妈妈蒸的鸡蛋羹总是百吃不厌。

“妈妈,我要吃蛋羹。”

“蛋羹还没蒸好呢,可可乖,再等几分钟吧。”

“我现在就要吃。”5岁的可可开始撒娇起来。

“蛋羹没有蒸好怎么能吃呢?你先去吃块面包吧。”妈妈说。

“不,不。我就要吃蛋羹。”可可甚至开始揉眼睛,企图让妈妈答应她的要求。

妈妈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在某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有关“延迟满足”的报道,现在不正是训练女儿“延迟满足”能力的最好时机吗?

于是,她把可可带出了厨房,不再理她了。

过了大约3分钟,可可又跑进了厨房,焦急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蛋羹。”

蛋羹的确已经蒸好了,但为了锻炼女儿的耐心,妈妈并没有立即给她,而是让她再等一会儿。

她告诉可可:“再等一等,蛋羹虽然蒸好了,但现在还很烫。”

“我不怕烫,我现在就要吃。”可可哭闹起来。

可可的哭声招来了奶奶,“我的小宝贝,怎么了?”

“妈妈不让我吃蛋羹。”可可哭着向奶奶“告状”。

“谁不让她吃了呀,只是现在还很烫。”妈妈无奈地跟奶奶讲。

“要是烫给她吹一下不就可以了。”

在奶奶的“干涉”下,妈妈只好把蛋羹放在餐桌上。

可可的“阴谋”又一次得逞了,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于女孩合理的要求,除非急需,否则,不一定全部立刻满足,要延缓时间,让孩子等着、盼着。

延迟满足是发展心理学提及的一个定义,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例如,树上还未长熟的李子,你可以吃,但又苦又涩。如果你能耐心地多等待一段时间,你就能吃到更好吃的、又甜又脆的李子了。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切尔曾做过一个实验,给幼儿园的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

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漫长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

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

这个实验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米切尔发现,那些能抵制诱惑的孩子,成年后更易成功。只有克制冲动才能达成某项目标,延迟满足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可以这样说,延迟满足是一种好习惯。延迟满足在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低忍耐高焦虑。

正像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所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头脑中会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贪心。

可一旦孩子离开家庭走入社会,那种任性、暴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特点肯定会令她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事事不顺心的她,往往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觉得别人有意跟她过不去,总是与周围人处于一种对峙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酿成忧郁、偏执、狂躁等各种心理疾病。

培养女孩的耐性,必须从儿时抓起,让女孩从小就习惯延迟满足。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看的,孩子只要一嚷嚷,父母则奉命立即设法满足。这种宠爱孩子的做法其实充满危险。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满足。

父母要善于利用甚至制造一些让女孩学会等待的机会,让女孩养成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把每件事做好的习惯,这将是送给女孩终生受益的一份厚礼。

许多父母不能理性地看待女孩的过分要求,常常在有意无意中纵容和培养了女孩的这种心态和习惯。为了满足女孩马上喝水的要求,父母把热水从保温壶倒进大杯,又从大杯倒进小杯,最后不断地用嘴吹,试图让水尽快凉下来。

为了立刻满足女孩的喝水要求,父母动用了五六个容器,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女孩还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大人则在忙乱中不断地安抚着:“就好了,就好了,快了,快了。”如果父母被动满足女孩的每一个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女孩的奴隶,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会让女孩得到一半的满足。

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父母在女孩的早期教育中,应将女孩自控力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童年的教育是培养节制品质的开始,“延迟满足”练习是培养女孩节制品质、提高女孩的自控力的重要方法。

在女孩的成长中,女的生活并不会随时都会有父母的呵护,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设法让女孩懂得:世界不是以她为中心的,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要训练孩子的耐心和耐力,父母首先必须要有耐心,能够沉住气。

一天,妈妈正在埋头整理稿件,4岁的小丝丝走过来央求道:“妈妈,陪我去外面玩会儿吧。”

妈妈头也不抬地对小丝丝说:“妈妈的工作刚刚正做到一半,等妈妈把文章整理完就陪你去。”

过了一会儿,丝丝又来催促妈妈:“妈妈,到底还要等多久啊?我现在就要出去。”

“丝丝,妈妈急着赶工作呢,你先玩一会儿玩具吧,还得等妈妈一会。”

听到这些,丝丝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故事书去了。

妈妈做完工作之后去叫丝丝:“我完成工作了,走吧,妈妈带你出去玩。”

“不,等一等,这个故事我正看了一半。”丝丝捧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口气说道。

妈妈没有生气,她并不因为孩子的故意模仿而恼怒,她认为这是教育孩子懂得“延迟满足”的最好机会,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因此,妈妈很有耐心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女儿。最后,等到小丝丝读完那个故事,母女俩才一起出门。

在现实生活中,女孩往往欲求过分:刚刚吃过一个冰激凌却还想再吃一个;刚买过一个书包,还想再买一个;或者不管是什么要求,一想到就要求父母必须马上满足,否则就会苦恼不已。

这时候,父母要让女孩学会“等待”,对女孩的一些日常玩乐、享受的需求给予延迟满足。最好让孩子做出适度努力后,再满足她的要求。如果孩子想得到新衣服,就要学着自己洗衣服、刷鞋子、整理床铺。

还可以采用积分制,女孩每做一件值得鼓励的事,就加几分,累积到一定分数,就可以让孩子获得想要的某种奖励。

女孩产生“欲求过分”的问题,表面上看原因似乎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根源还在家长身上,是家长的“有求必应”行为滋长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和心态。因此,家长们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学会多等待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