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19363100000043

第43章 幸福来自于内心的简约(1)

幸福来自于内心的简约

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其实,幸福与快乐源自于内心的简约。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的就越是简单的”。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健康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串结,谁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仍然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地将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的车前,毫不犹豫地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的绳结同样存在,并且有可能就在我们的心中。

有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出门,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正好经过一家寺院,便想考考老禅师。他说:“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师随口答道。年轻人听了大吃一惊。

老禅师问道:“什么事让你这样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是怎么会未卜先知呢?”年轻人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了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场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就是脱不开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却没想到你一口就说中了。”

老禅师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解脱,一理通百事啊。”年轻人大悟。

其实,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失随缘吧,不要过分强求什么,不要一味地去苛求些什么。世间万事转头空,名利到头一场梦,想通了,想透了,人也就透明了,心也就豁然了。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和褊狭都是绳,还有一些过分的强求也是绳。牵绊我们的绳子很多,一个人,只有摆脱这些心的绳索,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生命各有各自的快乐,在于不同个体对各自生活的一种简单的满足。不要被世俗的绳结羁绊,听从内心真切的呼唤,便能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龙王与青蛙一天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反问了一句,“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潺潺。”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人活在世上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或许你的生活很简单,但是你也会有自己的幸福。

有些人,他们活着,却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爱着,他们却不懂怎么诠释爱情;他们满足,因为他们没有奢望生活过多的给予;他们简单,不用在人前掩饰什么。他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真正幸福的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不能够活得单纯;其实,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去索取什么,不要为了什么去给自己塑造形象,其实,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用正确的态度去接受幸福,才能获得你的幸福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世上的每个人,只要你愿意,就能获得幸福。

人性的一个弱点,便是总觉得他人手中的比自己拥有的要好,别人那样才是幸福,因此要努力追求像别人那样。殊不知你的幸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指引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到:“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道:“没人捆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极至。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样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问到:“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

希迁禅师回答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怎样才能达到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何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给自己套上枷锁,结果自己让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从前,有一个国王闲来无事,便微服走出宫门,走到一个补鞋的老头面前,一时兴起就问老头:“一国之中谁是最快乐的人?”老头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

国王问:“为什么?”

老头说:“你想,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还不快乐吗?”

国王答:“希望如你所说吧。”于是与老头一起共饮葡萄美酒,直到老头醉得不省人事,国王便命人把他抬回宫中,对王妃说:“这个老头说,国王是最快乐的,我现在戏弄一下他,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他理理国政,你们大家不要害怕。”王妃答:“遵命。”

等到那老头醒了,宫女便假装说:“大王您喝醉了,现在有很多事情要等您处理。”于是这老头被拥出临朝,众人都催促他快些处理事情,他却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这时,旁边有史官记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们与之商讨议论,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这老头腰酸背痛,疲惫不堪。这样过了几天,老头吃不好睡不香,就瘦了下来。

宫女又假装说:“大王您这样憔悴,是为什么啊?”

老头回答说:“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的老头,辛苦求食,生活很是艰难,因此就瘦成这样了。”

众人私下里偷着笑。这老头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道:“我是补鞋子的,还是国王呢?若真是国王,皮肤为什么又这样粗糙呢?若是补鞋子的,又为什么会在王宫里呢?唉,我的心很慌,眼睛也花了啊。”他竟真的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

王妃假装问:“大王这样不高兴,让歌伎们来给您取乐吧。”于是老头喝起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后来,宫女们又让老头穿上旧衣服,把他送回简陋的床上。老头酒醒后,看见自己的破房、粗布衣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却浑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过了一样。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到他这里。老头对国王说:“上次喝酒,是我糊涂无知,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啊。我梦见自己当了国王,要审核百官,又有国史记对记错,众大臣要来商量讨论国事,便总是忧心不安,弄得浑身都痛,好像被鞭子打了一样。在梦里尚且如此,若是真的当了国王,还不更痛苦啊?前几天跟你说的话,实在是不对的啊。”

这个故事中的老头实在是糊涂,因为他不知道,幸福并不是要去做别人。顺应自己的本性,自然就会幸福快乐。不然,即使让你去做国王又能怎么样呢!

幸福没有特权,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幸福不在万物之中,它存在于你看待万物的自身态度之中。如果你接受幸福的态度不正确,即使置身于幸福的环境中,你也会离幸福越来越遥远。

顺应本性,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很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处心积虑地追求幸福,结果往往追逐了一辈子,还是没有找到幸福的所在。

幸福和不幸在于自己的心态,也就是怎样看待现在的自己。把痛苦和不幸的标准放在别人的身上,并不能使我们幸福。

如果只看到别人外在的幸福,就轻率地判断别人超越了自己的幸福,那么幸福将毫不犹豫地离你而去,很多人感觉不到幸福的原因正是在于盲目地悲叹自己的处境。我们觉得不幸,不是因为自己住的单间房,而是不满意、看不惯租房过日子的自己。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这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迷茫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定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离开一切物象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的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弟子躬身问:“那么,怎么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理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利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弟子终于醒悟,禅师的话像暮鼓与晨钟唤醒了碎裂在生活碾磨里的人。

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体悟幸福,并不是要求你找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只要顺应自己的天性,你就能发现幸福的味道就在身边。

真正的幸福不是周围的环境所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去创造的。即使自己的处境不顺心,也要试着心存感激地接受。顺应了自我的本性,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还一味地追求什么幸福的标准,你就会偏离幸福的轨道越来越远。

正确地看待利与不利,不给自己找麻烦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关键是看你如何从不利的一面当中看到有利的那一面。比如说,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没人敢骑,反而因此免去了一辈子的奴役;一头鼻子高高翘起的猪不会被杀掉作祭祀,才会好好地活到老。所以,世人认为不吉利的,在上天看来却是大吉大利。

从前有一个国王,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下乡巡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猎,他射伤了一只花豹。国王一时失去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上时,就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突然跳起来,将国王的小手指咬掉小半截。

回宫以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了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着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听了很是生气:“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是的,大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难道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大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出去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又找了一个近臣出游了。谁知路上碰到一群野蛮人,他们把国王抓住用来祭神。就在最后关键时刻,大祭司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因为祭神要用“完美”的祭品,大祭司就把陪伴国王一起出游的近臣抓来代替。脱困的国王欣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将宰相释放了,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一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向宰相敬酒说:“宰相,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可我不明白,你被关监狱一个月,怎么也是最好的安排呢?”

宰相慢慢地说:“大王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时,谁会被丢进大锅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宰相是一个明智的人,他能从事物的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并始终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