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经理打理公司的200条成功经验)
19363000000004

第4章 总经理一定要有的领导魅力(3)

对于以上这些损公肥私、不负责任的行为,董明珠眼里揉不进沙子,她径自跑到朱江洪总经理那里,张嘴就要求把全部对外财务都归自己管。董明珠当然知道下级向上级伸手要权这件事有悖常理,所以她说道:“大家随时可以监督,我提两个建议,第一,我只管钱的进,货的出,不管用钱,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二,财务也可以不归我管,但是每天经销商的进出款必须要让财务部门随时通知经营部。”

董明珠的要求十分坦荡,朱江洪总经理当场就表示同意,划出一部分的财权归董明珠管理。但还是有一些人觉得董明珠太“多管闲事”,妨碍了自己的“财路”,便给她取了个“走过的路都不长草”的“恶名”。

然而,这才是她与世俗势力斗争的开始。在规章制度的大旗下,“走过的路都不长草”的董明珠不断和内部腐败势力作斗争,和公司里有来头的“母老虎”斗,和不诚信的经销商斗,甚至还要和自己的亲人斗。

一天,一个不是格力的经销商想从格力拿货,可是没有路子,刚好他认识董明珠的哥哥。于是就找到他,承诺如果事情办成,会给他哥哥2%的提成,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他哥哥答应了。

董明珠接到哥哥的电话后却犹豫了,要知道帮哥哥这个忙,对身为部长的她很容易,只是一句话的问题,而且没有违背公司的制度。但是董明珠最后拒绝了哥哥的请求。因为,她如果为亲人谋利益就会伤害到其他的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利益,公平性就会出现偏差,如果这股风气蔓延的话,格力这个牌子就会受到污染。

董明珠的拒绝伤了哥哥的心,他不再和妹妹来往,但是董明珠即使到现在,依然不后悔,她这样做是值得的:“我把哥哥拒之门外,虽然得罪了他,但我没有得罪经销商。”不过,董明珠也多次对媒体说:“当我退休的时候,如果我的哥哥还能理解我的话,那我还认他这个哥。”

正是董明珠一系列毫不妥协的“斗争”,让沉疴在身的格力电器进行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治疗,让格力电器摆脱了停滞不前,企业管理也彻底走向了规范。从2001年开始,格力电器销售额从70亿、100亿、138亿、182亿,一直到2005年的230亿元。同时,格力电器以1200万台的销量超越了韩国品牌LG,成为空调行业的世界冠军。

工作氛围也可转化为生产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企业中,“人和”就是指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下,所带来的工作价值往往会超出管理者的预期。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员工的积极性受得到制约,拥有再多的聪明才智也会大打折扣。

8无形中,你在影响着团队气氛

尽管可能企业的管理者听不到,但是员工之间或者员工与他的朋友之间一定会有这样的谈论:“我们领导高瞻远瞩,总是比同业多看到好几步棋,能加入到他的团队中我感到很自豪”,“我们领导事必躬亲,下属凡事都要请示、汇报,工作效率低,员工士气低落”,“我们头儿给我们分配任务时,常常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等等。他们议论的不是领导,而是他们所在的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工作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制度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最多也不过是起到一个最基本的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制度因为多种原因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好的工作氛围是由人创造的。尤其是领导者,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很大程度影响着团队氛围、工作氛围。

现在的员工越来越看重工作氛围。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亦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成为最为人才看重的工作条件。可以这样讲,良好的工作氛围,既是一种条件,也是一种待遇。没有这个条件,人才不来;没有这种待遇,人才也不来。一家大型网络公司合并到新公司了,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然而,在这家著名网络公司工作的一位中层经理出人意料地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最关心的是在进入新公司后,是否能有原来的工作氛围。”当员工将要进入新公司的时候,关心的不是待遇、职位……而是工作氛围,可见,工作氛围对于现代从业者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研究表明,管理者的不同领导艺术会营造出不同工作气氛,而工作氛围又最终影响到组织的绩效。有统计数字显示,影响组织成功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它们是个人素质、职位素质要求、管理风格、工作气氛。其中,工作气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达35%,而管理风格对工作气氛的影响度高达72%。可见,积极建立良好的工作气氛是成功管理者的一个必备能力。其实,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不仅是管理者领导能力的体现,对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更是成功企业的内在必然要求。因为工作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效率。

有这样一个案例:张君,生性开朗、活泼,喜欢和人交流,不愿意受约束。他从事的是技术开发工作,刚到公司的头一天,他发现部门气氛比较严肃,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闷头搞自己的事情,也很少有人走动。他觉得很不习惯,尽管工作环境很安静,但他的内心似乎有千军万马,焦躁不安,工作效率很低,以前一天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变成了两天。这个案例清晰地说明工作氛围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因此,领导者应该注意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自由、真诚和平等的工作氛围,是员工在对自身工作满意的基础上,与同事、上司之间关系相处融洽,互相认可,有集体认同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共同实现人生价值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每个员工在得到他人承认的同时,都能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全身心地朝着组织的方向努力,在工作中能够随时灵活方便地调整工作方式,使之具有更高的效率。管理者应该能够掌握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技巧,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中,识别出那些没有效率和降低效率的行为,并有效地对之进行变革,从而高效、轻松地获得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

9做足细节,让员工心情愉悦

如果一个企业大部分员工长期都在不快乐的状态下工作,首先是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即创造力和变革能力都会丧失掉,从而没有自己的想法。员工没有活力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这个企业整个的创造力、革新能力都受到损害。一位失败的企业家在总结企业为什么失败时这样写道:“员工是公司的命脉,不注重这个命脉,不使员工因为工作而感到快乐,员工就会使企业因为失败而感到不快乐。”

这不是绕口令。一位销售总监因为不注重领导方法,致使团队成员意见很大,工作情绪不高,当年这个团队的业绩跌到历史最低。后来,她反思了自己的领导方法,并真诚地做出了很大改变。她说:“这个改变的结果,是使自己不论是与员工的交流还是与家人的交流,能够真的静下心来听他们说什么,通过不断的听与问,帮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从而使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有了成就感,更加感受到了一种被关注和尊重,因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负责任的意识”。因为她的改变,团队的工作氛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家爱上了公司,爱上了工作,业绩一下子从最低谷直接升到历史最高峰。

微软就是特别注重工作氛围的企业,比尔·盖茨深知工作氛围的重要性,他将微软工作氛围的建立放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舒适的工作环境,这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微软的研究所被称为“campus”,这与“大学校园”的英文单词是一样的,也正是微软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微软的研究所内,不仅拥有大量鲜花、草坪的园区,还有美丽的比尔湖,篮球场、足球场更充满校园气氛。舒适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微软优雅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成就了微软员工的高效率工作。

第二方面就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工作交流上。微软的做法很有特色。比尔·盖茨认为,交流是一切沟通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及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微软中,最典型的沟通方式是“白板文化”。“白板文化”是指在微软的办公室、会议室,甚至休息室都有专门的可供书写的白板,以便随时可记录某些思想火花或建议。这样一来,有任何问题都可及时沟通,及时解决。白板文化不仅使员工充分得到了尊重,而且使交流成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看着美丽的风景,享受着舒适的环境,感受着轻松自在的工作氛围,员工们自然心情愉悦,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们有意营造一种校园般的感觉,这样会让员工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亲切的工作氛围”。他甚至将微软的总部直接称呼为“微软校园”。

和微软一样,西南航空公司也在竭力为员工创造快乐。西南航空公司企业制度的出发点被清晰地刻在每一个领导者脑海中:帮助员工追求快乐。很多人称赞西南航空公司为“世界上最愉快的工作场所”。这个擅长制造快乐的公司,把快乐写进了规章制度。它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对快乐皱眉;各个阶层都要加入快乐之中;选择新员工要选择快乐的人;给大家创造快乐的自由……赫伯·凯莱赫,西南航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有着很强的幽默感,他会在每个星期五公司规定的快乐日子里把自己打扮成猫王。

员工的快乐为西南航空制造了一个惊奇,自从1973年它首次实现赢利以来就再没有赔过一分钱。西南航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快乐的文化功不可没。无独有偶,一家玻璃公司的CEO克里斯·赫纳设立了“夏威夷日”,每三个月一次,让员工在办公室里享受“海滩假日”,帮助员工减轻压力。在这一天,员工们可以穿上夏威夷式的花衬衫,戴夏威夷花冠,喝鸡尾酒。快乐带来的成果是惊人的。自从设立了夏威夷日后,他们的销售量从原来的5%上升到了25%。

哈佛大学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能提高5个百分点。人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不受情绪影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乐起来”的状态,就能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姿态受领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如何使你的员工快乐起来。

10不给团队添加人为的不和谐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在森林里,有一只两头鸟。这是个奇怪的动物,别的动物都觉得自己很笨拙,觉得两头鸟应该很聪明——毕竟比别人多了一个头,大家都很羡慕它。这只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但是两个头却有不同的习惯:一个爱吃肉,一个爱吃果。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马上到了觅食的时间了,爱吃果的头希望能飞到果园里去,爱吃肉的那个头不干,非要在树底下寻找蚯蚓。结果,为了吃什么,两个头开始争执。爱吃果的“头”很生气,找到一颗毒草开始大吃起来,以求毒死对方消除心中怒气。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头都被毒死了。

不尊重对方,哪怕是一个生命躯体上的两个头,也难以达到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的氛围,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尊重下属、尊重员工。现代管理学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与改善工作环境、实行计件工资、严明奖罚等措施比起来,经常与员工进行访谈沟通,给员工以“主人翁”的尊严和损益共担的归属感,更能广泛而持久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赏识的渴望。如果无视这个动机,漠视这种渴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缺乏有力的心理支撑。如果习惯于以训斥求驯服,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不尊重员工,管理者也不会得到员工的尊重。双方之间没有尊重,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将是一句空话。

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之上,管理者还要秉公办事。绝大部分员工不怕苦、不怕累,最怕领导不讲原则,从个人利益、个人好恶出发,待人分亲疏、处事有厚薄,提拔、使用、奖励不公正,不公开,从而使员工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正是有些管理者“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因所在。领导者只有公道正派、公正廉明,员工才能口服心服、无怨无悔、安心本职、干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