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病先养心
19360800000002

第2章 传统中医与现代心理学的精彩论述(2)

减去过度膨胀的欲望、过高的期许、过多的营养、过量的烟酒、过快的节奏、过晚的睡眠,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生命的大道上,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多给自己的心灵做做减法,很多疾病、痛苦就会减少,我们就能获得生命的健康与真正的快乐。

养生要靠内求

中医有一本典籍叫做《黄帝内经》,很多人分析为什么叫《黄帝内经》,有人说内经就是讲内科的,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肯定是不了解《黄帝内经》也不了解中医的,真正的中医不会分科,因为在中医看来天地人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部分也都是息息相关的,不可能完全分开来看,现在医院分的这个科那个科都是西医的分法。

如果认真研读《黄帝内经》就会知道,这是一部讲内求的书。《黄帝内经》里面只有13个药方,它并不倡导有病就赶快吃药,求助于药物,而是告诉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怎么能够根本不生病,而不是有病了怎么去对付。所以,它讲内求,向内看,回归人体自身,教你认识自己的五脏六腑,了解这些脏器是怎么运行的,都有什么功能,看气血是怎么流通的,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循脏腑气血运行的规律,不要干扰它们的活动,生命才能健康长寿。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长寿都是要靠自求才能实现,这就是养生的要义所在。看看那些长寿老人们,有哪一个是靠着四处求医问药长命百岁的,他们能够长寿都是通过顺应自然、颐养身心求来的,这就是内求。

但是,世代以来,能够潜心内求的人总是极少数,很多时候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哪里有着神奇的灵丹妙药,吃上一粒便可长生不老。所以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因吃外丹仙药致死,所以西医的发展才能如此迅猛,因为内求实在是需要很大的意志力,需要一种敏锐的感受和领悟。相比之下,用眼睛向外看就简单的多,借助医疗器械得出一个数据,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哪怕是需要很多繁琐的检查,要吃苦口的药物,这也比内求要省心的多。

也有人会说:内求,什么是内求?这太虚了,没有什么标准,没有什么界定,怎样就是内求了呢?而且现代人都讲求效率,内求能有什么效果,多长时间可以看到效果,说内求可以健康长寿,几十年以后的事谁知道啊,还不如病了就来点药,马上就不难受了,这多有效多快啊。所以,哪存在什么内求。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中医也很浮躁,病人找他,他根本就不望闻问切,而是简单的问两句,就直接开药,完全偏离了中医的轨道。

其实,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根本不用怎样可以的去做,顺因自然就可以了。比如我们老百姓都知道到了春天就应该多吃荠菜和香椿芽,祖祖辈辈都这样,没有深究里面的原因。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中医的道理。中医认为:阳气乃生命之本,春季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而荠菜性平温补,能养阳气,又是在春季生长,符合春天的生发之机,所以春天吃荠菜对身体就比较好。另外,按照中医理论,凡是向上的、生发的东西都是阳性的,而香椿芽长在椿树的枝头,又在早春就开始生长,这表明它自身有很强的生长力,代表着蓬勃向上的一种状态,也能激发身体中阳气的生发。可见,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中就暗含着中医养生的精妙。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中医,思考一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灾难、瘟疫,为什么没有灭亡,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下来?在过去没有西医的年代里,人们是怎样看病治病的?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懂得内求对自己、甚至对整个国家有多么重要。

健身先要健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情绪管理

从“杯弓蛇影”的故事开去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然而在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人只重视身体健康,却忽视心理健康。

俗话说:“健身首先要健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杯弓蛇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晋朝有个人叫乐广。有一天,他的一个好朋友去看望他。乐广拿出酒来招待他,俩人边喝边谈。可客人好像有什么心事,喝得很少,话也谈得不多,一会儿便起身告辞了。这个朋友回到家里,顿时生起病来,请医服药也不见效。乐广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去他家探视,询问病因。病人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到你家喝酒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酒杯里有条小蛇在游动,心里很不自在。喝了那酒,回来就病倒了。”乐广想了想,便热情地邀他再去他家饮几杯,并保证能治好他的病。此次,俩人仍坐原位,酒杯也放在原处。主人给客人斟上酒,笑问道:“今天杯里有无小蛇?”客人看着酒杯,叫道;“有!好像还有。”乐广转身取下挂在墙上的一张弓,再问道:“现在,蛇影还有吗?”原来酒杯里并没有什么小蛇,而是弓影!病人恍然大悟,疑惧尽消,病也就全好了。

有人花了38年的时间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心情舒畅的人,其死亡率很低,而且极少得慢性病。而精神压力大的人,竟然有三分之一因重病而去时。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肺结核、哮喘等发病确与情绪有关。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对于已经生病的人来说,心理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 “心病还需心药医”,患者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医生密切配合,可使重病减轻,使绝症得到缓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只有长期地保持较好精神状态,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情绪可以通过大脑而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积极的情绪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张力,通过神经生理机制,促进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消极情绪则严重干扰心理活动的稳定,致使我们的体液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

乐观情绪是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对自我前途和未来持冷淡态度是身体健康不良的预兆。有一位外国流行病学专家断言,长期持有这种绝望意识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这说明,乐观态度对于健康大有裨益,悲观绝望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乐观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人的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

乐观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活动效率,使人精力充沛,食欲旺盛,睡眠安稳,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后来他不得不去看医生,而医生却没开药,只说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悟出真谛。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戏剧、马戏和滑稽戏,不久健康状况大有好转。

而不良情绪对人的神经系统刺激较大,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易波动,经常生气发怒,大发雷霆,整天在这样情绪下过日子,就很容易损害健康。因此,要想保证身体健康,我们必须要学会控制情绪。

性格与健康——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性格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心情好了健康就会好,人的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就会好一些。

性格包括心理的各种因素和健康是很有关系的。实际上十九世纪的时候德国的医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脾气比较暴躁,工作成就特别大的人容易得冠心病。系统进行研究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开始的,发现性格与心血管病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老是精神不集中,心情焦虑、急躁,就容易出交通事故。如果是长期焦虑、紧张、恐惧就容易得高血压。心情压抑、忍气吞声、长期悲观失望,眼泪往肚子里咽的人容易得肿瘤,容易引起内分泌混乱。再比如有的人精神状态不好,突然受到一个打击后出现斑秃。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有四种性格,具体说有A、B、C、D四种性格,我首先要声明一点这里的A、B、C、D和血型没有任何关系。

A型性格(急躁好胜型):

性格特点是:急躁、好胜、快节奏、高效率、过分抱负、支配欲强、好竞争、思维活跃、 反应敏捷等。

这一类性格的人容易得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甲亢、糖尿病。相关内容我在后面会有详细讲述。

B型性格(知足常乐型):

性格特点是:节奏慢、安静、顺从、知足、缺少抱负、不喜竞争、甘居中游、中庸、缺乏主见、多疑等。

B型性格的人容易患上想不通、失眠、抑郁、疑病、强迫症,如反复洗手、反复关电灯等就属于强迫症。

C型性格(忍气吞声型):

性格特点是:压抑、生闷气、过度克制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泪往肚里流等。

C型性格容易导致的疾病:肿瘤、促进肿瘤转移、内分泌紊乱

D型性格(孤僻型):

性格特点是:孤僻、冷漠、消极、悲观、独处、没有安全感等。

D型性格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是:心脏病、肿瘤、精神疾病、动脉硬化提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