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19359000000023

第23章 业绩至上,拿出结果才是硬道理(4)

精准到位,直指人心

谁都希望在工作中获得较快的发展,然而有的人工作了多年还在原地踏步或者进步不大;有的人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多的业绩,从而获得他人无法想象的机会。人们不由深思:他们的差别是什么?

实际上,就是有的人怠慢敷衍,而有的人却能将工作一次到位,而这到位不到位的区别,就相差了一百倍了。业绩做好的员工,永远是对工作不怠慢,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的人,而不是那些应付工作的人。

精准,即眼睛盯着目标,行动锁定方向,是一丝不苟,精确到位。在工作中做到了“准”,也就能够直指人心,创造更好的业绩。

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只是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得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又常常会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事情来说,哪怕只是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

在工作中,领导布置任务以后,有些员工不能立即执行,或者立即去做了,但是却没有做到位,最终往往使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而且,还有些下属看不起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往往忽略它们,可当小事被放大,提到重要任务的高度时,他们往往又做不好,做不到位。

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做事到位的人,永远是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而做事不到位的人,永远是做得差不多就行。很多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好的业绩。

某公司原本要把一个大项目交给两家公司去做,于是要求两家公司准备好资料递交给他们审核。

其中,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让经理将公司资料准备齐全,并在当天下班前将资料分别用传真以及快递的方式交给客户,并将客户企业的地址及电话抄给了总经理。总经理接到命令后便交给市场部主任,要求市场部负责完成此项任务。

之后,市场部主任分配给部门业务骨干孙晓来跟进此事。恰好孙晓有事,他准备好资料后,便吩咐新入职的王华在主任审核完资料后帮忙将材料传真给客户,以及将材料用快递寄给对方。

然而,由于王华自己不会发传真,于是请行政部的李红帮忙传,自己则去联系快递公司发快递。结果,由于李红在传真时正好对方传真机没纸了,而王华在写快递单时把公司电话写错了,快递被延迟运送,客户没有及时收到资料,所以,取消了业务。

另外一家公司接到项目后,董事长则指定让市场部主管亲自负责,他的其他工作推后,主管很快准备好资料发了过去,为了确保准确传递,发出文件后,主管在当天又打了电话向对方确认。由于该公司员工做事认真、到位,获得了客户的整个项目。

做同样的任务,有的员工只当任务去做,做完所有的流程,不管有没有结果,就不会再去关心,有这样员工的公司注定不会成功。而有的员工把任务当使命来做,追求结果,执行到位,拥有这样的员工的公司就拥有了成功。这就是做事到位与不到位的差距。

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许多问题客观地存在着,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工作抓得不具体不细致不扎实。

水滴可以穿石,绳锯可以断木。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终有疲惫厌倦之时。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坚持的人能笑到最后,如同耐跑的马终会脱颖而出。

一位知名演员接受采访时曾说,能不能精确到位其实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时刻谨记“做事要到位”。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谨记:100-1=0

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工作执行中,“100-1”则可能等于0。如果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追求工作“零缺陷”,便能确保做事到位,收到好的执行效果。

2.摈弃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树立严格的工作标准

在不同岗位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岗位对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摈弃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我们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工作,把事情做到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3.不要忽略小事

我们常常会忽略工作中不该忽略的小事情、小细节,从而在由此引发的问题面前忙于应付。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中所谓的小事层出不穷。

比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福特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因此,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做好工作本身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确保做事到位。

说得漂亮,干得实在

要想拿出好业绩,只会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说到做到,用实际行动将业绩拿出来。要知道,工作中,再漂亮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行动最有说服力。好业绩是干出来的,业绩高手都是“干得漂亮”,而不仅仅是“说得漂亮”。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只靠一张嘴来谈理想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唯有做到语言与行动二者合一,才有可能让业绩节节高升。

杰克是一家超级市场新近才招聘来的最基层员工,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包装工,看不出他的工作有什么远景。如果要解雇什么人的话,他大概就是第一个被考虑的对象了。但是,意料不到的是,杰克很快成了老板眼中有价值的员工。

首先,他告诉载货部门的头儿:“我没事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帮忙,多了解一下你们部门工作的情形。”然后,他就花些时间在那里帮忙做些分外工作。之后,他跟畜产部门经理说:“我希望有空时来这里向你学习,了解你们包肉和保存的过程。”一阵子之后,他又分别到烘焙、安全、管理、清洁甚至信用部门帮忙。

3个月后,杰克几乎在公司所有部门都游走过了,一旦某部门有人要请假,自然而然会想到请杰克去顶替。

几个月以后,恰逢经济不景气,老板只好请一些人走路。有些人认为杰克这类人肯定要被裁掉,可是杰克却被老板留了下来。一年以后,超市生意好转,有个经理的职位空缺,老板毫不犹豫地想到了杰克。

在工作中,每一名员工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做好各项工作,而不是成天把假话、大话、空话挂在嘴边。杰克就是踏踏实实地说、实实在在地干,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所以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业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说得天花乱坠,不如做的脚踏实地。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会只把工作动力与目标规划停留在“说”上,他会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将工作落实付诸于“干”上。所以,工作中我们永远都要铭记的信条就是:少说多做,注重落实和结果。

对工作任务执行的力度和落实的实际效果,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能成为优秀人才的最主要标准。这一标准考验的是员工“干”的能力,而不是“说”的能力。面对工作,我们要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以“落实到最好”来严格要求自己。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蔡师民,在电力企业一干就是二十几年。二十多年来,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为福建电网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6年初,公司党组决策实施小水电力上省网工程,蔡师民主抓该项工作。为了先摸清基本情况,他迅速带领人员,马不停蹄地深入各供电单位、各小水电站、各级政府部门,广泛听取各方对小水电上省网的意见和建议,宣传小水电上省网工程的重要意义。

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调研组每天往往辗转好几个县市,来不及休息。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蔡师民的调研足迹遍布八闽大地,召开座谈会10余场次,走访小水电站20余座。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蔡师民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并在查阅大量各地小水电上省网的具体做法和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小水电上省网管理、政策和电网“卡脖子”等三种类型100项2006—2008小水电上省网工程项目和具体措施。方案在公司会议上一致通过,小水电上省网工程迅速在全省范围迅速启动了起来。

为保证每个项目不受阻、不拖延,蔡师民提出建立小水电上省网工程特事特办机制,他说:只要是小水电上省网的事,我的电话24小时向大家开放,有问题、有建议随时与我联系,我想方设法及时帮助你们协调解决。各单位的请示,基本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批复,保证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许多基层单位领导都由衷地说道:“省公司小水电上省网工程的办事效率是一流的,是省公司机关服务基层的典范。”

言出必行,不高谈阔论,是一名员工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也应成为每一名员工恪守的工作准则。蔡师民正是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实际干劲,浇筑着福建电网发展规划工作,从而以自己的勤奋、智慧写下了最绚丽的诗篇。

说的漂亮,不如干的漂亮。要落实好工作,“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最要不得!我们要摆脱没有实际用处的“漂亮话”,避免“说得激动,说后不动”的坐而论道现象,就必须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做到“干得漂亮”!

创新能量,聚焦团队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学习合作。但是怎么合作呢?邦尼人力定律认可,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60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其实,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这其实就要求我们,聚焦团队,创新团队能量。创新并不是专家和领导者的特权,创新来自于每一个员工,而员工只有在团队中才能体现出最大的能量。

就如同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甚至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团队才能生存、成长。创新也是一样,员工只有在团队中才能体现出最大的能量。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其中最著名的一项就是“群策群力”的创新活动。“群策群力”就是集中公司内外、上下各方面的智慧,培植、收集和实施好点子,以产生最好的创新结果。

作为通用电气公司DNA的一部分,“群策群力”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最盈利和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之一。

从1989年开始实施,到1992年时,“群策群力”还被创造性地用于解决跨职能和地区企业之间的摩擦和对抗。

“群策群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过程:几个跨部门的经理和员工组成小组,提出企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然后逐步提出建议,并在“城镇会议”上把它们提交给高级主管。

在开场白之后,主管当场对那些建议做出行或不行的决策,并且让人去实施被批准的那些建议,然后定期检查进度,以保证确实能够得到结果。

可见,“群策群力”就是发挥团队中所有人的创新能量,使每个人着手做那些高价值的事情,而剔除低价值的“忙碌”,从而使企业绩效达到最优。团队中,一个人的创新精神是可以感染其他人的,而只有大家都创新了,团队才能体现出最大的能量。

可以说,发扬团队精神、创新团队能量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一大法宝,同时也是企业选择员工的标准之一。员工的团队精神是否能得到发扬,是否能够为团队带来正向能量,是决定员工业绩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凡事自己来、完全不靠别人帮助的人走不了多远。特别是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困难随时可能出现,更需要借助并聚焦团队的能量。所以,作为员工,应该学会在与团队的合作中,不断发挥创新能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