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19359000000022

第22章 业绩至上,拿出结果才是硬道理(3)

比如,为了把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在前一天的下班前,制订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因为如果拖到第二天上午上班的时候才制订工作计划表,那就会做得比较费劲,而且那时又面临新一天的工作压力。

2.在做一项比较大的业务或者一段时间之后的工作时,要记得提醒自己去做准备。因为我们可能会因为忙于手头的事,而忘记一段时间之后的事,等到时候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我们不妨用纸条记录这样一句话:“我准备好了吗?”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做好一切准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而能够在机会面前用准备赢得主动,争取最好的业绩。

总之,凡事做好准备,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成目标。那些所有能拿出好业绩的员工,都是凡事做好充分准备的人。当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机会来临时就能稳稳抓住,从而取得好业绩。

第十六节做业绩最棒员工的48字宝典

兵贵神速,抢先一步

有句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意识是说:天下的任何武功,都有自己的不足,防守的再好,也有破解方法。但是,只要进攻速度远远高于对方,抢先一步,让对方疲于招架,无还手之力,就能够游刃有余,无坚不摧。

要取得好业绩,同样离不开一个“快”字,即要求员工带着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高涨的工作热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马上去办的执行能力,全力以赴地面对工作、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做到快速行动起来,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在一次互动培训中,面对70多位中高层经理,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这次互动培训主题是推进流程再造。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很像“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你们说,如何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

有人喊,张瑞敏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

有人嚷。张瑞敏说:“没有木板!”

“做一块假石头!”

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说:“石头是真的。”

此时,海尔集团的副总裁喻子达悟道:“是速度!”

张瑞敏斩钉截铁地肯定:“正确!是速度!”

他接着说:“《孙子兵法》上有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成败!海尔流程再造就是要以更快的响应市场的速度来应对市场变化。”

有人说:“栽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20年前,做好手边的工作要趁现在。”这话极有道理,工作业绩是立即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如果我们接受了一项工作任务,要有效地落实,“马上去做”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秘诀。

兵贵神速,创造业绩需要讲求时效性,抢先一步才能获得先机。对要做的事要说了就干,不找借口,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去完成,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拿出骄人的业绩,才能受到上司和领导的肯定与赞赏。

一年秋天,上海街头的梧桐叶黄了,诱人的糖炒栗子满城飘香。这天,温州某五金机械厂的一名员工在上海见客户。这天,他来到热闹非凡的大世界百货城,一家食品店门口排长队买糖炒栗子的人们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仔细的观察后,他发现急于尝鲜的人们买了糖炒栗子后,都急忙地咬着、剥着吃,却常常把栗子内核弄得四分五裂,嘴边一副狼狈相。

吃栗子不方便,能不能搞个剥栗器?“信息发生器”在他的大脑里启动了。他迅速画出了剥栗器的草图,材料用镀锌铁皮,成本每只0.15元,出厂价0.30元。10分钟后,他把设计图传真给了机械厂的总经理,总经理认为,这是一项发明,顾客肯定欢迎,不过,上市要越早越好。

他笑着说:“我一个星期后就送上门。”

经理不相信:这审批、核价什么的,至少两个月才能办好吧?

当晚,这位员工将剥栗器草图传真回他在温州家乡的工厂,一副模具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涌进了大上海,大小商店门口的糖炒栗子摊主成了剥栗器的经销商。

原本预计两个月上市,结果一星期就送货上门了。这个秋天,这一个小小的类似于汽水瓶盖的剥栗器创造了几十万元的利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创造业绩工作,要讲求又快又好。这名员工就是因为抓住时机,立刻行动,快速落实,在很短时间内就把产品制造出来了,才取得了如此的成功。

面对机遇,要行动迅速,牢牢把握;面对矛盾,要主动出击,及时化解;面对问题,要认真梳理,及早解决。这就是快速落实的精神。作为一名员工,要想快节奏、高效率地拿出业绩,就要在工作中遵循以下准则:

1.崇尚速度,自动自发。

做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速度,否则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可能成为奢望;而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则是工作不断顺利进展的保障。

2.目标明确,行动标准化。

要完成任务,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的放矢,并按标准执行,否则就可能偏离预定轨道,出现不合格的结果。

3.不折不扣,注重细节。

细小的地方做得如何,往往能够影响整个工作的质量。只有注重细节,不折不扣地将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4.遵循规范,严格严肃。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作规范,那么员工首先必须以严肃严谨的态度,严格遵循企业的既有规范,这是保障工作正确有序进展的根本。

有的放矢,要事第一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他用弹钢琴比喻处理好全面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关系,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既要学会全面推进工作进程,又要分清轻重缓急。

有的放矢,要事第一,就是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我们可以把遇到的事情分在以下四个象限,即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如图所示:

第Ⅰ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诸如应付难缠的客户、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等等。

第Ⅱ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

第Ⅲ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既然不重要也不紧急,那就不值得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个象限。

第Ⅳ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的。电话、会议、突来访客都属于这一类。

应注意的是,在划分第Ⅰ和第Ⅲ象限时要特别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误认为重要的事。其实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完成某种重要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应归入第Ⅲ象限。

另外,还应学会把时间花在第Ⅱ象限,做重要而不紧迫的事。那样才会减少重要的事进入第Ⅰ象限,变得紧急。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做才是创造最高工作效能的最佳方式?找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之后用上全部的智慧、最恰当的方法去做好它,我们就能够高效而平衡地工作了。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非常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为此,他十分忧虑。后来,他找到管理大师杜拉克请教解决的办法。

杜拉克思考了一下,说:“这样吧,你每天上班的前5分钟,把你想做的事情写下来,标题叫《今日主要事项》,然后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所谓重要性是根据你对目标的理解来定,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第二重要的事放在第二位,依次排列。然后你开始做第一件事,在完成第一件事之前,不再做其他任何事情,如果有一项工作要做一整天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请把这种方法作为每个工作日的习惯做法。你自己这样做之后,让你公司的员工也这样做。”

卡内基依照杜拉克先生的建议去做,每天如此。一段时间后,他的工作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5年后,他成为全美的钢铁大王。于是,他为杜拉克的5分钟建议签了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

杜拉克的方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动,这样才能成功。在安排事情的优先顺序前,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将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员工在工作中如何做到要事第一,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呢?以下是做到“要事第一”的四个关键:

1.明确公司目标。

要做到要事第一,首先要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这样可避免重复作业,减少错误的机会。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理清的问题包括:我现在的工作必须作出哪些改变?我应该从何处入手?为了避免影响目标的达成,有哪些可用的工具与资源?

2.找出正确的事。

要实现要事第一,第二个关键就是要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找出正确的事。工作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摆到你的办公桌上让你去解决。问题本身已经相当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清楚。

但是,不管你想先从哪个地方入手,正确的工作方法只能是:在此之前,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很有可能它并不是先前交给你的那个问题。搞清楚交给你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事实,问问题,多看,多听,多想,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搞清楚自己走的方向到底对不对。

3.保持高度责任感。

要做到要事第一,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目标结合起来,对公司负责,也对自己负责,然后,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推进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

4.学会说“不”。

要做到要事第一,就要学会拒绝,不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拒绝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沟通能力。在决定你该不该答应对方的要求时,应该先问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或是不想要做什么?什么对我才是最好的?”

在做决定时我们必须考虑。如果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是否会影响既有的工作进度,是否会因为我们的拖延而影响到其他人?而如果答应了,是否真的可以达到对方的要求?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说的是一个人既听指挥,又有执行的能力。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有的人有能力,但恃才傲物,什么事都和老板对着干;有的人则相反,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嘴上答得好,但没有办事的能力,老板说多少遍都是白说。两种人中任何一种都很难为企业带来好的业绩。

联想发展期时,负责全国分公司市场的主管孙宏斌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各地18家分公司形成了“独立王朝”。柳传志派郭为处理各个分公司的业务。当时27岁的郭为任业务二部主任经理,他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整顿孙宏斌带领的分公司,必然会得罪一部分人。在重庆,甚至有人扬言:“把你扔到嘉陵江里去!”但是郭为没有畏惧,带领“五人小组”成功查出部分分公司账目混乱、疏于管理的问题。

郭为撤换了成都公司总经理,将重庆分公司关门,并为长沙公司和武汉公司换了新的经理。这些行为最终保住了联想的资产,遏制了分公司的掏空舞弊。

从这个时候开始,郭为在联想里获得了一个“替老板堵枪眼”的评价。

郭为无疑是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人。面对执行难题,他一说就动,不推辞,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出众的执行能力将问题圆满解决了。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是优秀员工的两个显著标志。“一说就动”体现的是一种一切行动听指挥,立即执行的态度;“一点就透”说的是悟性,做任何事情,只要任务下达,就不需要反复提醒,能迅速领会其内涵将事情做到最完美。

很多著名企业的管理者都要求员工既有听从指挥的意识,又具有好的悟性。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自身的要求。有的人自身能力很高,对领导的命令抱着爱答不理的态度,不愿意付诸执行中也有的人积极响应领导,但是他们却长了一个冥顽不化的石头脑袋,同样的事情,领导多次强调,他们做起来仍不得要领,或者根本把领导的吩咐当成了耳边风。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人,对于企业来说是优秀的执行者,对于个人来说,具备这两种特征,将赢得自身的成长、老板的器重。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企业欢迎的人。

“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人主要具有这些特点:

1.不推脱,不抱怨。面对难题,他们不会退缩,也不会向老板抱怨,或者提条件,有的只是接到难题的迅速行动,不找借口,将事情处理到最好。

2.同样的话不需要说两遍。同样的任务,领导不需要反复吩咐;同样的错误,领导不需要反复提醒;同样的问题,领导不需要反复强调。

3.听得懂上级的弦外之音。上级很多时候不会直接告知你你的不足,或者是你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们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人能从上级的言行中捕捉到准确的信息,并采取行动。

4.能够举一反三。领导很多时候只会给你任务,不会告知你详细的行动方案,“一说就动、一点就透”的人能从接受的任务中悟出可行的工作方法,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力,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