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19357000000034

第34章 笑对昨天的悔恨和不确定的未来

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年轻人的朝气,整天生活在忧郁的氛围中,不是为昨天的所作所为而悔恨,就是为看不到明天的方向而忧虑。这样的人将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了患得患失上,还有什么心力去为更好的生活奋斗!

沉湎于过去,使我们拒绝活在当下

人要想更好地活在当下,放眼未来,就必须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忘记曾经的伤疤,毕竟现在伤口已经抚平,就不要过多地计较和怨恨了。计较只会让自己更加偏执,更加劳心劳累,所以,想让自己轻松自如地活在当下,就要忘记过去的伤痛。

1944年冬天,苏军把德军赶出了国门,大量德国兵被俘虏。一天,一队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走过时,马路两边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她们的家人中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国兵杀死了。

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血债,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出现时,她们把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件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袍,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走到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它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几乎站不住的俘虏的衣袋里。看着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她开口说话了:“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跟‘我们’和‘自己’一样的人。”

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故事中的老妇人知道恨无法挽回逝去的家人,于是她选择了原谅,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胸襟呢?面对过去的伤痛,我们要懂得宽容。宽容的力量让爱溢满整条莫斯科大街。

剑桥教授安妮·森德伯克说过:“以七乘七十倍的宽容,来赦免你的敌人,这样可以减少你患高血压、心脏病、胃病的机会。”仇恨只会激化矛盾,酿成大祸。宽容的心却能将恨意化解,让紧张的气氛化作脉脉温情。

很多年轻人都有着很强的自我防卫心理。其实,我们在提防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设防,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心窗,忘掉仇恨,主动地接纳别人,就能找回轻松快乐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对很多事情难以释怀的原因就是无法放手。自己的苦闷,自己的烦恼,大多是庸人自扰,是不能宽恕和原谅促成的。既然伤疤都已经好了,伤痕都已经抚平了,那就不要再去计较伤害的源头了,那毕竟都已成烟云。宽恕一个人总比记恨一个人容易,不要总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赶紧为自己愈合伤痕而庆幸吧!

那些不能看开的不如遗忘

学习比较难还是遗忘比较难?大部分人在一开始都会回答是学习比较难,忘却比较容易。

美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让人们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们忘却旧观念!”

“Forget it!”的意思是:“忘记它!”如果把这个单词拆分就变成了“For get it!”——“忘记它是为了得到它!”

迪伊·霍克是维萨信用卡网络公司的创办人,在1997年7月份的美国《优秀企业》杂志上,迪伊·霍克和几个精英人物共同提出: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学习而是忘却!就好比一个电脑,如果你对它内在的程序、内在的文件资料统统都不满意,而电脑的空间已经满了,你准备怎么做呢?是不是要先删除旧的程序、旧的文件,然后才能够再装入新的程序、新的文件?所以问题永远不在如何使头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如何从头脑里淘汰旧观念!旧的观念不除去,新的观念很难植根发芽。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创新起始于舍弃,它不在实施新措施,而在于舍弃的是什么。”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主动舍去那些经常困扰着你、对你却没有任何用处的烦恼或无用的知识,让你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识占据你的心灵吧。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

丈夫对朋友说:“我对妻子的记忆力非常担心。”

朋友不解地问:“为什么?她很健忘吗?”

丈夫回答:“不,刚好相反,她对我过去的事情都记得太清楚!”

忘却有时是件好事,有些事情记得太清楚,反而让大家都难过,偶尔神经粗一点,自己不必受苦,也不让别人受苦。

忘掉带来的是释放,一个常常回头看的人,是没有机会向前看的,当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辛苦拖着一箩筐的愤怒或不谅解时,如何能努力向前奔呢?

把那些不能看开的痛苦当成垃圾丢掉吧!当你愿意把那些根深蒂固,甚至盘根错节的记忆一一放掉时,你将会经历轻松和成功。

与其为过去的失败纠结,不如为新的成功探险

在人的一生中,最害怕的不是失去什么,而是在失去之后,丧失了对未来的希望。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在失去之后,要相信:与其为过去的失败纠结,不如为新的成功探险。要相信下一个人会更好,下一次机会会更好。

如果要问一个电影演员,他觉得自己演的哪一部戏最好,很多人会觉得没有最好的,因为大部分人会将希望寄托于将来,相信自己将来会超越现在,所以很多人的回答就是:“下一部戏是最好的。”

曾经拿过多项国内外奖项的中国体操队选手桑兰,在1998年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试跳时,由于不慎从空中跌落,导致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梁骨错位,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在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她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之后,桑兰加盟了星空卫视,成为《桑兰2008》节目的主持人,并且在众多媒体上开设了她的体育评述专栏。

虽然已经无法在赛场上奋斗,但是,桑兰说:“我会在主持人的岗位上,继续为我喜爱的运动事业作贡献。虽然我没有经验,还有身体的原因,但是我一定能面对的,我正在充实自己,学习文化,我可以做得很好的。”

虽然不能再回到赛场上,但是桑兰的生活也一样很精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的勇气。桑兰与“超人”的扮演者里夫会面的经过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这个电视台50年来只采访过两个中国人,一个是邓小平,另一个是桑兰。

桑兰相信未来,相信自己,相信在下一次的尝试中自己会做得更好,她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我们渴望收获,渴望得到,但是人生并不是只有收获,更多的是失去。有些机会失去了,就不要后悔,不要纠结于失去,一味地后悔只能让你的生活变得变得越来越糟。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说过:“如果允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现在的生活。因为,我一向不后悔自己的过去,不惧怕自己的未来。”一个年轻人如果经常后悔自己的过去,他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现在,现在抓不牢,等到现在逝去了,他又开始后悔,就这样,他只能永远生活在后悔的恶性循环里。

一次的失去并不代表永远失去,古语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许你这次失去的,根本就不合适你,下一次出现的才是正确的才是最好的。

既然我们有勇气让自己继续走下去,为什么没有勇气让自己相信下一次才是最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