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踏入社会后,就不能再用年少时的单纯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天真和单纯是一种和年龄不搭配的思想。我们要明白成人世界的一些规则,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以装单纯,但别太单纯,这是一种适度的成熟,是处世和生存的基本条件。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
刚刚大学毕业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闯”时,常常觉得孤单,想念同窗的朋友,想念和同学一起打球、聚会、喝酒的日子。下班坐公交车时,看着窗外美丽的夜景,总觉得一切繁华都与自己无关。一个人行走在陌生的城市,听到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脚步声。若是遇到什么不顺利的事,便倍感失落。
但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知道,当你步入社会时,无论你是否想长大,是否已做好准备,是否能独立,很多事情都不得不自己去面对,譬如生活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复杂、自身能力的局限等。
如果说以前在学校是被老师教育的话,那么从踏入社会那一刻开始,你将被社会教育。
而且社会不像学校那么有耐心,它不会像老师一样让你慢慢学习,慢慢地帮助你成长。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里,如果你成长得太慢,能力不够,极有可能被那些比你“成熟”的人替代。
金文毕业后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做文职工作。当时和他一起进去的另外两个新同事也都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在公司里,基本上每次电话铃响了,都是金文起身去接,其他人根本不动。时间长了,大家好像都习惯了金文做这些办公室“公益性”工作,电话铃一响,如果金文不起身,大家就会一直等着,直到他忍不住了起身去接。
公司太小,也没有专门请保洁人员,办公室的卫生就要靠大家维持。每天下班后,从来没人主动扔垃圾。金文是个爱干净的男孩,每天下班后都把垃圾带走,而其他人根本就不做这些小事。
其实,这些事情金文在家和在学校的时候几乎很少做。但他知道,现在自己参加工作了,就要有个工作的样子。很多事情即使公司没有明文规定,但应该做的他也尽量做到。工作后,他连穿衣的风格也变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他喜欢穿休闲服和运动服,现在只有周末才会穿着运动服跟朋友们去踢球,平时则尽量穿衬衣和西裤,展示给别人一副“成人”的形象。
而和他一起进来的另外两位同事,还保留着大学时的习惯,经常穿着休闲服来上班,也不主动做事,常嚷嚷着上班累,没有在大学里清闲。
试用期过后,金文被留了下来,而其他两位同事被淘汰了。原因就在于,老板认为他比其他两个试用者更像一个社会人、一个职业人,他不仅适应了自己身份的转变,也尽力去做到最好。
社会不会等待你成长,不要总想着有多么好事等待着你。只有当你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社会才会接纳你。有很多年轻人抱怨自己学有所成却总是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也有很多年轻人抱怨自己运气不佳,总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更有一些年轻人终日愤愤不平,与自己同时走出校园的同学为什么能很快得到提升,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一天到晚只会抱怨的人,必定是不成熟的人。当你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面对社会,如何快速地适应社会后,你就没有时间去抱怨了。因为那个时候,你把时间都用来学习、工作和拓展人际关系了。
正像案例中的金文一样,他明白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使命。工作的时候,无论在穿着还是在行为上都要像个“职业人”,多做事,多磨砺自己,好好地完成这个时期的使命。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你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你的思考和意识还停留在上一时期,那么说明你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成长。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只能站在他人的背后,自己无法主动争取进步,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很难获得成功。
旁门左道不一定就是邪道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为了求人办事常常说一些恭维话;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处事很圆滑……这些都是年轻人所不齿的。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歪门邪道,不是君子所为。“旁门左道”也向来是大家都反对的一些做法,但是,用圆滑来摆脱困境,用恭维来打通人脉,用这些看似不正常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这并不是不走正道,而是善于变通,化不利为有利。这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掌握的一种生存智慧。
在年轻人的交际场中,那些虚伪做作、圆滑世故的人经常会被冷落。大多数年轻人喜欢光明磊落,圆滑一向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所不齿,但有些时圆滑一点,比不变通更能让你从困境中轻松脱身。
蒯通是范阳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诛灭暴秦,蒯通也顺时而起。当时,武信君武臣受命进取赵地,声势浩大,蒯通见事有可为,白头巾红臂带打扮一番去见范阳县令,范阳令几日来正胆战心惊,见蒯通如此打扮,觉得很奇怪。
“白巾者,为吊你县令大人;红带者,为贺你县令大人也。”蒯通说,“天下大势不可阻挡,不过,幸亏遇上了我蒯通,说不定也还能逢凶化吉呢!”蒯通将反秦形势、范阳形势、县令既往、何去何从分析得头头是道。又保证只要归降武臣,依然可做县令。然后,蒯通就出城找武信君去了。这时候的蒯通连武信君都没见过面呢!
幸亏武信君早已闻知蒯通贤士大名,很恭敬地向他请教平治之策。蒯通说,一味攻打,自然也可胜利,但时间尤慢,代价也大,莫若劝降纳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武信君很是赞成,于是派他招降范阳令。
范阳令开门归降,轰动燕赵各城,一时间,各县令争先恐后献城开门,武臣兵不血刃,燕赵之地不战而降三十余城。
蒯通初试锋芒,声名大振。但接下来几年,他又回家隐居了,想待势而起。
汉王三军,大将军韩信进军齐国,正待渡河之际,郦食其劝降齐王成功,韩信欲罢回军。蒯通星夜去见韩信,劝他继续进军齐国,必将大胜,可惜韩信不听其计谋。
蒯通之所以力劝韩信攻齐,还是看到了天下即将出现的三分格局。当时,楚汉相争,你死我活而难分胜负,主动权实际已落入韩信之手。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所以,韩信已成为双方拉拢争取的重点。蒯通则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韩信能据齐自强,崛起于楚汉之间,鼎足而立,养精蓄锐,扩大力量,一旦天下有变,即可发兵出击楚汉,收拾残局。应该说,如此帝王之策而又有如此天赐良机,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蒯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失算了。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他认为汉王待自己不薄,自己也没有多大的野心,不必招致天下的非议。任凭蒯通如何劝说,韩信只是不听。蒯通害怕祸及自己,只得佯疯避祸,做了巫师。
后来,蒯通被刘邦抓捕后下令烹之。
此时,蒯通又一次显示出自己远胜于郦食其的权变圆滑。当时,郦食其面对齐王的责难,他只要答应阻止汉军的进攻,还有可能取得信任,至少也不至于被煮了。可他就是不答应,“要杀要煮,绝不改口”。
蒯通不同,他连呼“冤枉”,搬出跖犬吠尧,名为其主实为自己辩护,竟然又死里逃生,不仅免于被烹,后来还当了相国曹参的幕客。
正是圆滑使蒯通逢凶化吉,脱离危险,如果他不善于有效变通,只用常理思维来处理问题,就很难全身而退,化不利为有利。所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为了保存自己,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圆滑一点又何妨?
必要时故意让自己犯错
“众人皆浊我独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没有人乐意让一个“异己”长久地立于身侧。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反而会因为“原来你也有错”而缩短与你的距离,和你更加亲近。
乔波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一次测试,它将关系到乔波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待下去。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他熬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处长的办公桌上。
处长当然高兴,效率高,字又写得遒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处长越往下看,笑容收得越紧。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让乔波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乔波转身刚要迈步,处长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就这么简单!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一个劲儿地夸道:“来得快,不错。”考试自然过关,还是优秀呢!
原来,乔波怕自己写得太好,盖住领导的光芒,所以故意写了一个错别字,把“副”写成了“付”。
有时,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像故事中乔波一样,适当地犯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不要在人前显得过于完美。犯些小错,可以避免让他人认为你太过于完美而盖住了别人的光芒,进而引起别人的嫉妒。
莎士比亚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人不犯错,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错误了。在适当的时候,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以“自污”来做障眼法,能让他人安心,也能使自己安全,还可以更好地融入团队中,避免因过于完美而遭人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