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19349700000008

第8章 师

事业的成功取决于用人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上六”是“师”,亦即军队的终极点。战争结束,君王论功行赏,颁布命令,有人封为侯,赐以土地,开创战时出干辆战车的“千乘”大国;有人被任命为卿、士、大夫,赐以土地,世袭战时出百辆战车的“百乘”之家。但小人则不可以使其拥有国家或获得政治权力。上卦“坤”是土,所以象征分封土地,“开国承家”。

“象传”说:君王颁布命令,是为了公正地论功行赏。小人不可以重用,是因为其必定会使国家陷于混乱。

这一爻,强调小人不可使其形成政治势力。

《师》卦反复讲到用人的原则:“丈人,吉,无咎”。《师》卦指出,庄严尊长之人,方能成为对人进行管理或率兵打仗的统领(管理者),不能把“小人”任命为管理者,也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贤是管理大忌,只有让有才华的人为你工作,才能取得杰出的绩效。

要善于人尽其才

一个成功的老板,离不开得力下属的支持与配合。然而,老板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处理得好,下属可以为企业的成功铺开道路,反之,将会成为企业前进路上的桎梏。

即使下属是一匹千里马,也要有一名好骑手才行。成功老板会用人之长,首先他们会给下属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发现他们的长处。

其实,除了特别自卑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和最拿手的技艺。因为每个人都有优越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而老板所创造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都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木匠手中无烂木”。从某种意义上说,会用人的老板,可以使任何人都派上用场,“智者不用其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也”。

曹操能够雄霸天下,和他能对人才各用其长并能互相配合的方法分不开。

建安25年,曹操西征张鲁,东吴孙权见有机可乘,率军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三员大将是张辽、李典、乐进。他三人论资历、能力、地位、职务,不相上下,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三个人互不服气。此时大敌当前,是战是守,三人观点不一;谁为主将,谁为副将,这个问题也很棘手。曹操早已做了安排。此时护军薛悌,拿出曹操预先留给三人的信函,上面写道:“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曹操对三人的脾气、秉性了解充分,对三人的矛盾也了如指掌,做出上面的安排很有道理。

张辽,文武职务都担任过,有胆有识,而且深明大义,一切以大局为重,最适合做李典、乐进的上级。乐进,虽然“容貌短小”,但是脾气暴躁,攻城拔寨,身先士卒,是员猛将。李典,喜好做学问,举止儒雅,与人和善,不与人争功。他虽然跟随曹操的时间很长,但从没有独当一面。

按一般领导的用人方法:以李典守城,以张辽、乐进出战作安排。而曹操让乐进守城,张辽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李典“不善与人争功”,二人肯定会协调一致。

果然,在张辽的带动下,三人以大局为重,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大败孙权。

团结就是力量,曹操让三人扬长避短,“知人者智”,可见曹操善于用人之一斑。

有人认为这样的老板虽然能用人之长,但忽略这些人的缺点,最终可能种下祸根。要知道真正的人才大多有缺点,如果求全责备,就会无人可用。

知人善任,这是一切老板获得事业成功并赢得部下信赖的重要手段。

在常人眼中,短就是短,而在有见识的老板看来,短也是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成功的老板眼里,人才都会具有很多特点,比如凡事积极主动,表现出众;时刻都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自主性,很少需要上司的监督和督促,能够自己完成工作和计划;有的人才创造欲比较强,工作效率远远超出其他人;还有的人自我控制力较强,即使个人情绪低落或外界有干扰,他们仍旧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成功的老板不会吝惜薪水和职位,更不会把繁琐的工作交给优秀下属去做。他们会给优秀下属发挥潜能和特长的机会,让他们放手去拼,有充分的自主权,让这些人才在最为关键的地方为自己冲锋陷阵。

为求贤才不惜放下身架

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良相诸葛孔明为之效命的典故,是流传千古的佳话,此被后世的领导者奉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绝妙范例。诸多渴望得到“千里马”的领导者时时都以刘备为榜样,不惜卑躬屈膝,竭尽所能地网罗贤才。相反地,一些平庸的领导者则仍愚昧地对部属乱发脾气,留不住良才渐行渐远的心,连一些跟随多年的部属都不得不黯然离去,其失败皆是咎由自取。

当时刘备采纳徐庶的建议,自己又耳闻孔明的贤能,便决心请孔明辅佐自己的事业,但好事多磨,一切并没有如他预期般顺利。当他第一次真心诚意地到隆中——孔明的隐居地去,想延揽孔明投入他的麾下时,不巧正值孔明外出,他苦苦等待多时,才怏怏不乐地打道回府。

刘备并非半途而废之人,他一心想重振汉室,成就一番丰功伟业,自然渴望得到贤臣良将的帮助,对孔明这种千载难逢的人才更不会轻言放弃。于是他又不厌其烦的第二次、第三次亲临茅庐拜访,数次周折,终于得偿宿愿。后来事实证明,孔明的确是一代谋臣,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刘备建立蜀国,立下盖世奇功与流传后世的美名。

人才就像千里马,是能助你驰骋商场的好帮手。在分秒必争、强者生存的竞争模式中,优秀的人才是众所注目的焦点,谁能够洞察先机延揽将才,谁就打开了通往胜利之途的大门,在强手云集的商战中就多了一张制胜的王牌。

人才就是千里马,如果你没有雷厉风行的果断决策,就会失去机会,失去机会就意味着失去人才,在当今强者存弱者亡的社会,谁抢占时机,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一张制胜的王牌,从而打开胜利的大门。

不拘一格委以重任

企业在用人方面,很头痛的一件事就是中层领导的“阻碍”行为,它不仅影响了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耽误了工作,而且为双方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面对不能容忍优异人才的中层领导者或消极对待部属的部门领导,高阶层的领导者就应该当机立断,给人才创造一个用武之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否则就会为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中尾先生于日本大正时代进入松下电器公司,当时正值关东大地震的复苏时期,中尾先生起初在一家工厂干活,厂长龟田先生不善于发掘优秀人才,因而其才能被埋没而得不到发挥。

有一天,松下幸之助到工厂参观,看到一名矮个子工人正勤奋的工作,操作机器相当熟练。

松下幸之助看到这个年轻人的工作态度热忱而勤勉,心里十分感动。不久,当他再次与龟田先生见面时,就忍不住向他提出:“你手下有一名相当不错的工人,上次来工厂参观时,我看到他操作机器,动作相当熟练,看来是个难得的人才。”

龟田先生却不屑地说:“他这个人,真是拿他没办法,话最多,连我说的话,他都不放在心上,有时甚至和我争吵,这种人只怕没有真才实学。”

松下幸之助莞尔一笑:“话虽如此,我觉得那人很不错。”龟田先生还是不以为然。

“这样吧,”松下说,“既然你不太欣赏他,不如让我带走,我想你也会很乐意的。”

这名工人就是中尾哲二郎,后来,他被松下幸之助委以重任。开始工作时,他不习惯松下那一套严厉的管理方法,然而不久他便觉得松下幸之助在员工面前有莫大的威信,也就甘心听命于他的指挥为松下电器公司打下江山。

在松下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中尾哲二郎是栋梁般的人才,当初,要不是松下幸之助用权威从龟田先生那里带走他,他也许会一直被埋没,对松下公司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在一些企业里,有些气量狭小的管理者,一听到别人提出某位部属的优点时就会怒火中烧,甚至不顾一切排斥那位部属,以致失去优秀的人才而不自知,却还在一旁一直埋怨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

中尾纪念研究所是松下电器公司为了纪念公司副董事长中尾哲二郎先生所设立的。中尾哲二郎先生当初如果不是被颇具慧眼的松下幸之助发掘并任用,很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