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19349700000026

第26章 无妄

不要患得患失,做一个超然物外的小人物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这一卦,上卦“乾”是天,下卦“震”是雷,在天的下面有雷在动,是阴阳相合,创生万物,并赋与合乎自然且各不相同的本性,毫无虚妄。因而,古代帝王,效法这一精神,配合季节时序,顺应万物的不同性质,自然而然地养育万物。

《无》妄卦提出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思想,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两者总是很难兼顾的。因此,在生活中,对于所拥有的,要珍惜,要知足;对于失去的东西,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放不下;对于那些不该得到的东西,切勿不择手段,一味奢求,这是精明、智慧和机智的生活态度。当然,在得失问题上,还要弄懂弄通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正是祸福相倚的道理。所以对得失,尤其对功名利禄方面的得失,应该淡泊一些,豁达一些,千万不可太介意、太看重。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这是出自《论语·阳货》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当人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拼命地想去追求;等得到了,又时时刻刻担心害怕失去。

人生的一大禁忌,便是患得患失。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世心理,这种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著名的“扬州八怪”郑燮,以诗、书、画“三绝”为后人称道。他写的诗歌,自然流畅,大都来自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他的书法融隶、楷、行、草为一体,苍劲有力,自成一家。他的画富于灵性,栩栩如生。他最擅长画兰和竹,所画竹子,挺拔潇洒,疏落有致;所画兰花,含蓄秀气,兰蕊如蝶。在为别人题诗的时候,他常常署上“板桥”二字,因此,人们都习惯叫他郑板桥。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郑板桥考中进士,做了县令。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并且不满于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终因得罪达官显贵被罢官。回到扬州后他心静如水,并在心底深深渴望着清静幽雅的生活,企望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予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不仅表现在他一生的情感和行为中,尤其体现在著名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

“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段,他日结茅有在矣。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屋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郑板桥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他心胸旷达、不为物欲所累的最真实写照。看来,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惬意安乐。

却说《资治通鉴》中“崔光取绢”一文,讲了一个与郑板桥人生态度截然相反者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北魏建国初期十分强盛,东夷、西域各国每年都向其进贡。又特意设立了交易市场,获取了不少南方的货物。到了梁武帝天监年间,国库全都充满了。胡太后有一次临幸储藏绢帛的仓库,当场让一百多位同去的王公、妃嫔、公主凭喜好任意拿绢回去。大家都尽其所能地搬取,最少的也拿了100匹以上。尚书陈留公李崇与章武王元融二人更是因为贪心,扛的绢太重而跌倒在地上,李崇扭伤了腰,元融扭伤了脚。胡太后看了很生气,让人把他们取的绢夺了,二人两手空空地出来,这件事在当时成为那些达官贵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而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绢,胡太后奇怪他为何拿得这么少,他回答道:“臣子我只有两只手,只能拿两匹绢。”众人听了,都感到很惭愧。

在当时,李崇、元融官至尚书令、章武王,算是“中央高级干部”了,什么样的场合没见过?什么样的好处没捞过?结果却为了几匹绢帛扭伤了腰和脚,不但颜面尽失,而且在太后面前摔了跟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实在不值。他们之所以落到这步田地,完全是由于患得患失所致。如果他们不患得患失,怎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怎么会惹得太后恼怒,闹出了一场笑话?又怎么会被后人耻笑?

综观人间世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常理,可有些人总想不通这层理儿,只要涉及个人利害得失之事,总少不了要去争,要去斗,要从争斗中得到更多。殊不知这种做法,总会给人带来莫名其妙的烦恼,难以言状的痛苦,排解不掉的忧愁。名利尽管得到,可是人的尊严丧失了,人的洁净丧失了,人的品位丧失了……这样,看来是有所“得”,但失去的是否比得到的更多?而且这种“得”究竟有什么意义?

前些年,某杂志社编辑部评职称,有一个副编审的指标,竞争者却有三人。这三人中有两个是同一届大学本科毕业,有一个则晚两年,但文章颇具文采,并且有一篇在全国性的评选中获奖。若按照论资排辈,这个副高职称指标要在两位同期毕业者中选出一个;若按成就大小,这个副高指标则非第三人莫属。怎么办?经单位领导再三研究,再三斟酌,决定从工作时间长的两位中考虑,那位毕业晚两年的编辑也主动放弃竞争,待以后有机会再说。可是,那两位毕业时间和工作年限基本相同者,却争执不下,曾多次对论,各执己见,这是正常现象,并无什么可以厚非的。然而,其中有一位与领导的私交很好,而且善于溜须拍马、玩阴谋、耍诡计,曾不只一次在领导面前揭对方的短,夸自己的长,而且说得活灵活现,神乎其神,并且像乞丐讨饭一样讨取名利,像蚂蚁储食一样攒积荣誉。明智的人纵有天大的本领和业绩,也会尽量避免如此行事,免得他人说自己浅薄。功劳、优点尽可让别人去说,万不可盲目地推荐、夸耀自己,把自己说成是一朵花,把人家说成是豆腐渣,但此人却违反常情,竟愚蠢地这么做了,而且还果真奏了效,最后竟然如愿以偿。

消息传出来之后,大家自然议论纷纷,有的说为了名利,不惜丧失人格总是令人可耻的;有的说别看他外表上表现得泰然自若,其实内心里没准儿像猫儿抓着似的;还有的说当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就已经丧失掉某些人生真正美好的东西……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他声名扫地。而那位与他公平竞争不要花招、不做手脚的人,两年后也顺顺当当得到了副高职称,另一位明智退出的竞争者,过了三个春秋也顺顺利利得到了理想的职位。这两位当年没评上并获得广泛同情的编辑吃了多少亏呢?不过晚戴副高头衔两三年,少了点工资,可他们不争名、不争利的美德,众人可知。他们都感到自豪的不是因为自己终于得到了什么,而是因为自己把握住了做人的道理。而那位编辑由于采取不正当行径争名夺利,到头来将自己的自由、尊严和人格丧失殆尽。两相比较,孰重孰轻,明眼人不是一目了然吗?

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两者总是很难兼顾的。因此,在生活中,对于所拥有的,要珍惜,要知足;对于失去的东西,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放不下;对于那些不该得到的东西,切勿不择手段,一味奢求,这是精明、智慧和机智的生活态度。当然,在得失问题上,还要弄懂弄通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正是祸福相倚的道理。所以对得失,尤其对功名利禄方面的得失,应该淡泊一些,豁达一些,千万不可太介意、太看重。

著名古书《淮南子》中,有一个名叫塞翁的人,对这层道理看得很深,悟得很透。

这个塞翁有一匹良马,雪白的鬃毛,高昂的头颅,雄健非常。一鞭扬起,如霹雳弦惊,那马听得飕飕风响,便驰骋往还,百里路程,常常一眨眼的工夫便跑完了。人们都说塞翁家里养着匹神马,实在比大将军的千里马跑得还快。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天,这马儿脱缰跑到胡人那边去了。塞翁的亲朋好友得知此事,都劝慰他不要太伤心,但塞翁却丝毫没有忧愁的感觉,仍是那样快活、自在,黑黑的眼睛直瞅着来者,笑道:“焉知非福?”不久,那匹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人们登门拜访,祝贺之声不绝于耳。

塞翁说:“焉知非祸?”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好马失而复得,自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哪有不恭贺的道理?何况塞翁的儿子喜欢骑马,家有良马,又有好骑手,这能是祸吗?没有料到,有一天,他儿子不慎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断了一条腿,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很难看。于是,又有人来表示惋惜,塞翁又说:“焉知非福?”一年之后,朝廷下令讨伐胡人,年轻人纷纷被征召入伍,战死者占六七成,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残疾人免于征召,塞翁因此得以父子团聚,尽享天伦之乐。

这就是人所共知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得失的相对性和得失转化的经常性、不可预料性。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得与失、祸与福总是相倚的。想通这层道理,对名利问题上的得失,就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了。如果是这样,看破了得与失相互转化的关系,就会觉得得到了固然好,失去了也无所谓。这样,自然会活得自在,活得安然,活得快乐,明智的生活态度正在于此。

享誉五湖四海的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尼采曾指出,“不患得患失是活得久、过得好的艺术。”在患得患失中度过一生的人,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忧虑,生命也因此衰老得更快;而在不患得患失中的人,他的生活时时刻刻充满乐趣,因而他的生命也获得久长。精神的力量传递给肉体、感染着肉体,美好的情绪既能使人快乐,也能使生命延伸。所以,就让活得长久、过得快乐的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吧,它可以使人生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