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之道
19346700000004

第4章 设想多种方案精心选择拍板(1)

经理的首要职能是为企业的营运及发展作出科学的决策。美国学者马文曾对美国一千余个企业高层领导者进行询问,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你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每天在哪些方面花的时间最多?你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几乎不约而同地在问卷上写的是“决策”这两个字。决策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领导者的成败、企业的兴衰。

一、科学决策是经理成功的关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理在企业决策的地位、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机关的附属物,企业的资金由国家财政通过国家银行拨给;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均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需要什么原材料,由国家计划供应;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又由国家统一包销;企业若发生亏损,也由国家财政来补贴。厂长、经理只管生产就可以了。现在则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所需资金由自己筹措,用国家的资金必须缴纳使用费用;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由市场供求情况来决定,企业必须精心进行市场调查预测,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为生产产品要由自己“找米下锅”;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由自己千方百计推销出去;企业若发生亏损,自己必须想办法弥补,再不能吃国家的“大锅饭”。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经理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勤于思考,善于筹划谋策。如果经理作的决策、出的主意、想的方案、编的计划科学、合理,并能顺利实施,就会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效益,企业职工收入就会增加;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就会有保障;国家也能得到较多的税、利。因此,经理的首要的或基本的职能就是决策。经理不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时间用于去处理日常琐碎事务,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与工人打成一片,而天天去车间劳动,更不能热衷于会客、应酬、庆贺、赴宴等热热闹闹的活动。如果因经理在重大问题上决策失误,造成企业亏损,不仅对企业、对国家不利,而且也给职工带来不幸,由于亏损,职工的正常收入就难以保证。如果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企业破产,职工就会失业。经理在企业的担子有千斤重,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疏忽。世界著名企业家,日本的土光敏夫提出:“职工要三倍的努力,经理则应十倍的努力。”经理这十倍的努力,必须用在“决策”这个“刀刃”上。

在西方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经理如果“一着不慎”,就可能招致“全盘皆输”的恶果。据报道:1973年,世界出现了石油危机,美国的通用、福特和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见机而动,不俟终日”,很快设计并制造出大批耗油量少的小型汽车,而美国仅次于通用、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K公司,木然不动,照样生产耗油量大的大型豪华汽车。结果,1978年石油危机再度出现时,大型汽车销量大大下降,该公司积货如山,每天损失200万美元,到1979年9月,亏损达7亿美元,打破了美国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该企业濒临破产。造成这种灾难亏损原因,不是产品质量不好,而是企业领导层决策失误。后来,主要是由于换了一位很有才干的总经理,在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后,才使这个汽车巨人起死回生。

决策不仅是经理的头等大事,而且是任何一种组织的领导人的头等大事。纵观人类文明历史,任何一项壮举都与正确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韩信作出“背水列阵”的决策而士兵拼死作战,大败赵军;汉朝作出“与民休息”决策,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隆中对”,而促成“三分天下”局面;朱元璋采纳“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决策,而使大明朝逐渐兴盛起来;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紧要关头,选择了上井岗山的道路,才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三口铜锅起家的广州白云制药厂作出人才振兴创业的战略决策,才使得自己的产品誉满全球。所以,古往今来,许多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都是与他们高明的决策分不开的。

二、决策优化的基本要求

决策一词,在我国首见于先秦古籍《韩非子》等书中,其意主要指对治国安邦等重大问题的决定。西方则泛指任何组织或任何人对任何事情的决定。中外对决策的解释虽略有差异,但共同反映了决策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所谓决策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在占有必要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较好的方案而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一项科学的或优化的方案,应符合下述要求:

1.明确性。一是目标明确,决策总是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决策,从一开始的行动就是盲目的、错误的。二是内容要明确,决策中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数量、质量、时间要求,实施的方法等,都必须具体、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2.择优性。决策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或最优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比较和选择,因而也就不能称其决策了。

3.科学性。决策的程序和采用的技术、方法要科学。决策者的思想出发点要合理,思维方法要正确。在进行决策之前,经理必须充分地调查研究,占有较全面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预测。法国未来学家儒内尔说得好:“没有预测的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4.及时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间价值在现代决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不再是传递决策信息的障碍。企业领导者做决策,必须及时、迅速。往往先人一步,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益。

5.合法性。一切决策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

6.可行性。决策不能只强调需要,而不考虑可能;不能只片面地考虑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机会,而不考虑不利的因素和失败的风险。必须两者兼顾,全面权衡得失。为实现决策的目标,付出的代价与产生的副作用应尽量小。决策要反映企业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使决策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保证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经理进行决策的程序

经理进行决策也象工人生产产品一样,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决策的程序分哪几个阶段,国内外的学者说法不一。笔者所写《新编实用管理学》归纳为八个阶段:调查研究,提出问胚;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拟制方案;全面比较,评价方案;权衡利弊,方案优选;选点试行,实践检验;实施方案,各尽其责;及时反馈,迅速调整。为了便于掌握,下面归纳四个阶段来说明。

(一)精心确定目标

在确定目标之前,应提出问题。一个精明的经理,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善于发现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背景,确认问题的关键所在。确定目标关系到决策实施的效果。有人列了如下的一个公式:目标方向×工作效率=效果。如果目标方向错了,效果就成了负数,效率越高,效果越差。决策目标要符合以下要求:目标不能是模糊的,不能有多种解释;目标落实必须有时间规定;目标的成果是可以衡量的;目标的实现应明确责任。确定目标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目标过低,就会唾手可得;反之如果过高,也会使人望而生畏,两者都不利于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

(二)准备多种方案

要达到某一既定目标或完成某一预定任务,客观上可能存在着多条途径。拟定方案就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探索与研究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对于复杂的问题,设计方案分为以下两步:(1)创新设想。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启发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各种束缚,要大胆的创新设想。能否提出创新性的方案,取决于拟定方案的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2)精心设计。按照认定的方向和路子,对各种方案的细节,要严密论证、细致推敲、反复计算,要充分考虑到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

(三)评价优选方案

这是一个对照、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先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一是价值标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二是优化标准,选取的应该是投入少、收益大的最优方案。这里的“最优”往往是一种理想。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美国的西蒙教授提出一个现实的标准,即“满意标准”或叫“有限合理性标准”。三是时效标准。指不失时机地进行决策。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所有方案各有利弊,有的方案投入大但收益也大,有的方案则投入少但收益也少;有的方案收益来得快,但不能持久,有的方案则收益来得慢但持续时间很长;有的方案风险大但收益大,有的方案则风险小但收益也小。这就要反复比较、权衡利弊,然后进行抉择。通过反复论证、比较后,所选择的方案,应当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实施的条件具备,能顺利地实现决策的目标。

(四)决策的实施与反馈

拍板后应付诸实施。其主要工作,一是精心安排实施计划;二是调整组织、配备人员、明确责任;三是分解指标、层层落实;四是做好宣传教育;五是具体指导,搞好协调沟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其执行情况与目标偏离是常有的,一般有以下原因:1.执行单位和人员没有认真按决策方案办事;2.目标正确,方案总体合理,但发现局部不合理;3.在施行中发生了某些情况的变化;4.目标有问题,方案总体基本是错的。对第一种情况应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阻力,坚决实施到底;对第二、三神情况,可进行修正、调整;对第四种情况,则应对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这种根本性的修正称为追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