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尤雅茗大专学习的是社区福利专业。这个专业主要是服务于社区内各种弱势群体,比如新到的移民、青少年学生、无家的孩子、年迈的老人,等等。澳洲是个移民国家,急需懂得第二语言的社区服务人员,于是就招了尤雅茗这样一群国际留学生。
还在中国境内选择学校的时候,尤雅茗就特意避开那些已经被国内中介介绍滥了的学校。因为通过网络了解,凡是经中国国内中介大力推荐的学校,入学后看到的只有一个景象:校园里清一色儿中国学生,根本不像出国留学。
于是尤雅茗费力地选择了一家澳洲政府的公立学校,自己申请了入学名额后,请了合法中介全权办理手续。
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脱离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还是跟中国人在一起的魔咒。
可是,入学当天她就发现,自己还是错了。
她选择的这所学校,在中国倒是没有中介,但在印度有哇!尤雅茗逃出了中国人的圈子,一头栽倒在印度人充满咖喱味的英文里了。
尤雅茗在中国帮朋友做翻译时接触过几次印度人。虽然没有深交,但他们的不讲卫生、不守时、爱夸张、不守信的整体性格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这样的被迫近距离接触,让尤雅茗在自己周围不由自主地张开一张网,一张过滤不良信息的网。
时间是改变一切的魔棒。由于大量的小组作业,尤雅茗跟一名印度女生巴尔蒂斯成了好朋友。
巴尔蒂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浅棕色皮肤,有着细小茸毛的脸上总挂着淡淡的微笑。她是全班印度同学中寥寥几个不那么爱迟到中的一位。她很喜欢吃尤雅茗带去的午餐,有的时候能连续几个星期都吃尤雅茗的午餐。尤雅茗在国内的时候,不太会做饭,刚到澳大利亚也不懂得怎么做一个人的饭。于是几乎每顿饭她都做多,这样巴尔蒂斯的午餐也就无形中得到了解决。尤雅茗也不是小气之人,能在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跟一名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女孩天南海北、交心交肺地聊天,对于她已经足够。
“吃人嘴短”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巴尔蒂斯理所应当地把尤雅茗当作了好朋友。英文在印度是官方语言,所有印度学生的英文明显比中国学生高一个档次,这样在尤雅茗白天空调公司工作很紧张的情况下,巴尔蒂斯的英文就成了尤雅茗写作业的拐杖甚至利器。很多时候都是大家一起讨论作业结构,尤雅茗属于快手,由她负责写初稿,巴尔蒂斯按照英文习惯加入一些结语并做最后的英文把关。这样,尤雅茗也因为午饭和作业而把巴尔蒂斯跟其他的印度同学区别开来。
工作之余,尤雅茗是寂寞的,长久的情感无着落,让她更加珍惜每个与朋友相处的机会。每次放学,尤雅茗都要专门绕道开车把巴尔蒂斯送回家。后来尤雅茗搬家到爱尔兰房东家,曾经隆重地开了一整桌,邀请了她在澳洲最亲近的朋友,当然包括印度朋友巴尔蒂斯,到她的“新家”吃温锅饭。
有了这些的铺垫,第二学年学校安排实习机会的时候,巴尔蒂斯帮尤雅茗说好话和尽力推荐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巴尔蒂斯头一个学期在那里实习过,因此她对于尤雅茗的高度评价和向培训教师的极力推荐起到了关键作用,尤雅茗获得了两天在澳洲政府部门的实习机会。
为此,当空调公司老板给尤雅茗发了4300澳元奖金的时候,她非常豪爽地请巴尔蒂斯到墨尔本很出名的中餐馆金龙饭店吃了价值120澳元的大盘的达尔文肉蟹面——这已经是留学生中最昂贵的餐饮了。
2
尤雅茗实习的地方是个日间托老中心,主要为年迈的老人提供一整天具有母国特色的游戏、午餐和护理。政府为了平衡各个族裔,规定了每个族裔使用该中心一天的时间,每周七天,不同母国的人来这里活动。
尤雅茗除了英文,只会普通话。但要是一周只实习一天,根本无法满足毕业前实习200小时的要求,所以她又自我推荐去越南组,原因是很多的越南老人是中国华侨,他们大都会说普通话。
这样每个周日,尤雅茗就阴差阳错地跟一群65岁以上的越南老人在一起。
越南组的组长塔曼是纯种越南人。77岁的老头,精神矍铄,办事利落。他22岁到美国生活,凭借精明强干在美军中做到了很高的职务,到60岁,在美军舰队上作为技术总监退休,后来移民澳洲跟随女儿来颐养天年。
越南组的组员大都是老奶奶,女人比男人长寿,这是世界性的。塔曼腿脚利落,眼神年轻,这让他每到一地,都自然地伸手搀扶一下这个,拉扯一下那个。
晚年时独居美国、拒绝接见任何人的宋美龄曾经悲凉地说过,她真的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拥抱,哪怕,哪怕一点肌肤接触都好。
所以,喜欢并有能力搀扶老太太的塔曼的受欢迎程度就可见一斑了。很多老太太见到他都会不自觉地显出红晕来,恢复了少女时的神态。不仅如此,塔曼的知识面还特别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都像是个万事通,就连逛个兰花园,他也可以讲上一上午不同品种的兰花的起源地和珍稀程度。一生的周游列国,让塔曼会讲普通话、广东话、潮州话、闽南话,越南话、英文根本不在话下;不仅如此,他还熟读各种书籍。
有一天下了班,尤雅茗被他拖住,他要给她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塔曼朗诵得动了感情,声音带着真正成熟的沧桑。那丝沧桑在演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时有种奇特的意境,你几乎会看见一轮阅尽世间万象的皎洁明月在旷远晴朗的天际缓缓转动,那轮并没有眉眼的千古明月居然有了豁达的性格、悲悯的胸怀。那些奇妙浪漫的想象,那些洒脱生动的比喻,在他略带异族口音的嗓音中准确无误地直达尤雅茗这个唯一听众的心底。
那份感动,从内到外,让尤雅茗深深震撼。缓过神儿来的雅茗,难以置信地看着塔曼,忘记了鼓掌,忘记了赞叹,她只知道一件事情:她现在相信了,她相信了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是因为爱情。
真的,对于女人,爱情都是源于崇拜的,在这样一个不服老又感觉不到老的男人的面前,别说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奶奶了,连风华正茂的尤雅茗也感觉到心湖里荡起了阵阵涟漪。
尤雅茗让他再朗诵一首,她用手机录下来,回头在电脑里配上音乐,给他留作纪念。
这时,尤雅茗的200小时实习时间已经接近尾声,这样的一个DVD不是很有纪念意义吗?
于是,塔曼站起身,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朗诵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他把“惊”字读得雄风万丈,他把“千堆雪”读得澎湃激昂,当他把一个“梦”字吐得声若击鼓,他把一个“月”字念得烟霞缥缈的时候,尤雅茗在回味无穷中摁下了结束键。
第二天,她就紧张地开始制作了。
人生的魅力是什么?活了这么多年,尤雅茗常常用这个问题问自己,所有的朋友都说她永远感情充沛、不知疲倦。尤雅茗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用心体会,后来她慢慢发觉,人生的魅力在于“未知”,你做的一切都与未来有那么一点联系,未来发生的一切也将呼应你曾经走过的路,但问题是,作为勒着缰绳的骑手,并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向何方,身边的何种信息会在未来导引着你。此时的骑手,实际上只是一匹被自己好奇心拧成的缰绳拴住的马。
真正的骑手,是命运。
等到接下来的一个周三,尤雅茗去中国组实习的时候,她已经把为塔曼制作的配乐DVD制作完了。她在期盼着周日能与塔曼见面,好亲手送给他,送给这个迟暮的男人——她不愿意称呼他为“老”男人,在她心目中,“迟暮”的男人和“老”男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说美人迟暮,说的是尽管“迟暮”,但依然不否认她是“美人”这个事实;而“老”女人就完全像是被喝了数遍的茶叶渣了。
那天实习完毕,是公司全体大会。因为上次公司全体大会上尤雅茗出色的发言和清晰的记录,让公司部门经理尼尔马拉深深地记住了她。后来的几次工作接触,那个印度经理对她表现出的高超综合素质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这次开政府审计准备会,她点名要尤雅茗坐在她身边。姜还是老的辣,会上,在中国职场已经经历了千锤百炼的尤雅茗只短短几句切中要害的发言,就让同事和经理刮目相看。
尤雅茗的内心是激动的,她一直有个梦想,自己的移民中介曾经说过:“雅茗,你记住,你将来在澳洲的生活就是在中国生活的翻版,同样的阶层,同样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只是环境和社会体制。”她一直有个梦想,她要翻身做一名职场成功女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澳洲。
沉浸在精彩发言带来的微醺感中的尤雅茗,突然获知了一个惊人消息:塔曼头天夜里突发脑出血,已经半身不遂住进了医院,现在已经完全不能说话,甚至无法认人!
尤雅茗如五雷轰顶,愣在那里。此时印度经理说她在开会完毕后会开车去医院看望塔曼,如果有人愿意同行,她很愿意开车载他们去。
一分钟前,尤雅茗还在盘算如何能找机会与这个对自己颇有好感的顶头上司坐下好好聊聊,为自己的前途多找一条路的;一分钟后,这个机会就这么轻易地送到了她面前。只是她现在的心思完全被对塔曼的担心所占据,已经想不起自己的初衷了。
除了尤雅茗,没有其他人对一个古稀老人表示出更多的关爱,每人都有一个小家庭,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语言不通的老人的性命,在晚饭时间是抵不过家人的晚餐是否丰盛的重要性的。
华灯初上,正是墨尔本堵车的高峰期。尼尔马拉带着尤雅茗行走在隐藏着无数悲欢离合、声色犬马故事的黑暗中。人往往是这样,太过喧闹和太多压力都是让人彻底放松的催化剂。
尼尔马拉慢慢驾着车,不知道怎么对这个国际留学生敞开了心扉。自从当上经理,她已经好久不跟人聊自己的私事了。她开始诉说自己从印度来的时候的艰难,诉说自己一步步的成长历程,诉说自己丈夫对自己的不理解,诉说女儿长大后的烦恼。她甚至都找不到自己说话的主题,只知道,她们之间连“交浅言深”都算不上,自己被自己这种不期而至的倾诉欲驱赶着,一句句话语滚滚而出,甚至喷薄汹涌,仿佛它们已经经受了多年的挤压。
眼前,身边的这个中国留学生笑容清澈,工作积极,使劲很正点,做这样下属的上司是一件舒心的事情。就像守着一畦菜园的农夫,对于那些不用怎么小心照顾、浇水捉虫却茁壮成长的菜总有一份小小的歉疚和一份说不出的欣喜一样。她希望尤雅茗能留在她身边工作,让她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尤雅茗也是一样的感觉。因为巴尔蒂斯的缘故,尤雅茗现在对印度人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偏见,她感觉种族是一个大概念,使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特性,肯定不仅仅是种族,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人的素质和后天的教养。她相信,面前的这个尼尔马拉属于高品质的印度人,品质高到超越了她的种族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