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谁有多么强大的意志,飞机在异国他乡落地瞬间的惊喜都不过是汪洋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天涯孤旅的感觉才是那一望无垠的海面。此时的尤雅茗不由自主地去调动每个细胞,她要去赢得一场场与时间的比赛。
尤雅茗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温和儒雅,母亲干练泼辣,三十几年来母亲几乎从来没有表扬过孩子。她总是说:“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要挨揍。”儿时的尤雅茗曾经痛恨过母亲给了自己那么艰苦的童年,可长大之后才发现,没有少时母亲的拳头加巴掌,优秀也不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她的躯体里。
有人说,优秀是种习惯。习惯了优秀的她,希望能在另外的国度夺回自己的优秀。上飞机前,母亲在她耳边颤声说:“妈妈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优秀的,妈妈相信你。”
那是33年来,母亲第一次郑重地给尤雅茗一个“优秀”的评语。这迟迟到来的“优秀”像是尤雅茗胸腔的拉链头,母亲短短的一句话就轻轻拉开了尤雅茗的胸腔,母亲用温热的双手、满怀期待的双眼为她的胸腔放进了一颗如假包换的实心的信心。
在澳洲的日子,每天都像一场不知道结果的战斗。尤雅茗渴望并激动着,懵懂中体验着别样的情感和生命状态。
开学了,学校连续几日举办内容翔实的开学说明会。
有移民局的工作人员来介绍如何办理学生签证延期、签证注意事项以及打工签证换领办法的;有警察介绍如何防盗、防身、报警的;有学校帮助找房子和预约的;有老师告诉你学习方法的;有保险公司讲解保险条款和如何求偿的;有心理辅导老师介绍如何找她去做心理咨询的;有学校社团组织进行宣传的;有前任学生代表发言,等等,五花八门。每天学校都提供免费午餐,餐后还有雪糕供应,这让尤雅茗这样抱着一颗吃苦受累的心的人感觉好不甜蜜。
造型独特的落地玻璃窗透进了暖暖的光,仿佛时光隧道,引导着她走入了更年轻的时光。看讲台上一个个或严肃或诙谐或轻松或严谨的表演,尤雅茗的内心平静得像阳光下的湖面,虽然波光粼粼但安静祥和。
入学不久,尤雅茗就不得不承认,33岁的人,性格中的大部分已然定型。她很快就感觉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多年的受教育模式在她身上的烙印了。
学校说明会的重要一项就是把校园里每个建筑物的功能都介绍一遍,为了学生们寻找方便,老师在课前特意给学生们准备了一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明了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反面标的是各个功能教室所在的楼层和房间号码。
老师们特别耐心,把海外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个老师领一队,像教导小学生上厕所一样,一栋栋建筑物、一间间功能教室地领着参观。
一整天开学说明会结束,老师说要有个小测试,测试的优胜者会得到老师送出的小惊喜。
一听有小惊喜,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雅茗也不甘示弱,想跟这群年龄差不多是自己一半儿的小伙子小姑娘争个高低。发下试卷后,老师解释:试卷是有关校园内各个不同建筑的功能和位置的,请大家到校园里边转边填写答案,谁第一个填完谁就是第一名。
那些20岁左右的同学一拿到试卷都飞也似的跑了。
尤雅茗就想,跑,我是跑不过他们的,可我有地图啊,我完全可以利用地图来找。于是,她左手拿着试卷,右手拿着地图,左右一对比,很快就干掉了九个题目。只剩一个题目她不太确定,才到现场去看。交上试卷,老师大为惊讶,因为其他同学逛校园还没影儿呢!
拿着老师发的奖品,尤雅茗脸上的笑容瞬时被冷静的思维撕了下来:以往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在她脑海中留下的烙印实在是太深刻了——一听到考试、测验,就想得第一,却忽视了老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老师这张卷子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对校内建筑物的位置和功能有明确的了解,要学生们达到要找什么地方立刻就可以动身去的程度,而自己呢?没有地图能干什么?所有的老师想固化到学生脑海里的东西被自己固化到了一张纸上,一旦这张纸丢失,就意味着自己丢失了这一整天所学的内容。
这个第一名,没技术含量。
考试完,同学们四散回家。一个19岁的中国小姑娘,非要尤雅茗陪她找房子。作为年长的大姐,尤雅茗背着硕大的背包与她一起行走在30多度的高温下。雅茗的背包里有饭盒、水果、学习用具、书本笔记、当日报纸、中文广告报纸。很快,太阳仿佛膨胀了背包的体积,注入了阳光的能量。雅茗开始受不了了。怎么办?
看到了旁边的火车站,尤雅茗灵机一动,跑了进去,问值班人员,可不可以把背包存放在他们办公室一段时间,估计30分钟后返回。
尤雅茗本来想,看到自己一个外乡人满头大汗,言辞恳切,理由正当,对于他们又是举手之劳,工作人员岂有不帮忙之理?她甚至一边问,一边往下滑背包的带子了。
哪里知道,那个值班员非常耐心地听尤雅茗说完,礼貌而又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不能帮你,存放包裹已经超越了我的职责范围,非常抱歉。”
尤雅茗很震惊,不是说西方人都助人为乐吗?这咋回事?
于是继续申述:“您看太阳那么大,我包里除了书本什么都没有,我们也不是恐怖分子,您就帮助我看30分钟包可以吗?包里没有贵重物品,I am sure!(我保证)”尤雅茗一边分辩,一边拉开拉链,示意值班员检查一下。
那个值班人员,又是耸肩又是抱歉,还是毋庸置疑的铁板一块。
尤雅茗拉上背包拉链,垂头丧气地走出来,突然抬头看见了路边的自行车棚,不由地心生一计。
澳洲自行车是可以上火车的,所以火车站外面建了许多坚固耐用的铁皮自行车棚,每个自行车棚都有一把锁,钥匙在值班人员那里,只要你交上证件,跟值班人员要钥匙就可以了,锁自行车是免费的。
尤雅茗一打响指,领着那个小妹妹又折回了值班室,脸上跳动着得了鬼点子的欣喜问:“您可以借我个自行车棚钥匙用用吗?”
那个值班员突然被她问傻了:“你的自行车在哪里?”
尤雅茗的眼睛里禁不住流光溢彩:“我没自行车,我可以存包啊!!!!”只见那个值班员的脸都变了:“你怎么能用来存包呢?那是自行车棚!”尤雅茗也傻了!怎么就不可以用呢?
再次沮丧地走出火车站,尤雅茗终于有所感悟:中国众多的人口让中国人养成了达到目的不计手段的思维习惯,甚至在竞争中鼓励发散思维,如果有谁钻了某个空子规避了风险,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夸赞。比如古语有句话:“家家有私酒,不犯是高手。”善于在规则内变通,或者能破坏规则的人,成了众人仰慕的能人。而澳洲人则养成了遵纪守法、遵章办事的习惯,他们无法理解,本来规定是存自行车的地方被你用来存除了自行车以外的东西。
后来的一次跟朋友聊天,朋友说起前些天一个警察对他说“中国人爱撒谎”的事情来。尤雅茗一听就来劲了,因为上课时老师讲过,在澳洲无论什么公司、集团、机构最害怕被人控告discrimination(种族歧视),一旦被扣上这个帽子,无论什么官司,必输无疑。尤雅茗那根受过教育的弦立刻绷紧了,竖起耳朵愿闻其详。
原来,朋友前几天开车时打手机,被警车追上了。警察一边开罚单一边告诉他罚款的原因是他刚才开车违规打手机。朋友自然知道,这样的一张罚单肯定少不了300澳元,于是本能地争辩,我刚才是用手机上的GPS功能,不是在打手机。结果那个警察一听此言,立刻停下写罚单的手,甩出一句“中国人爱撒谎”来,要朋友去他的巡逻车上看录像。录像上清晰地记录着,朋友先掏出手机按下几个按键,然后递到耳边接听,虽然时间不长,但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出来,那是在打手机,不是在看什么GPS。于是朋友乖乖交了罚款。后来他反省道:“规避风险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这不关乎我们做了什么,关乎我们在残酷竞争中自我保护的本领。在自我保护这个最高准则之下,什么规则都成为第二。”
尤雅茗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平和。
教育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不强制,不压迫,不惩罚,它只从根上解决你的观念问题。一旦观念转变了,你的行为自然就朝着某个既定的方向去行进。
2
“潜伏”两个字,成了最近尤雅茗跟国内朋友聊天用得最多的字样。
可不是吗?其他的留学生都是20岁左右,最小的才19岁,只有她33岁了。因为她身材没走样,皮肤比较光洁,常有男留学生朝她暗送秋波,雅茗心里笑得是花枝乱颤,心年轻了,人就会更漂亮,学习起来劲头更大。
雅茗非常欣慰自己的选择,这次成年后的学习像是自己给自己的一段奢华的思想旅行。她从里到外地认识了西方教育制度、教育思路和社会体制。每天晚上她都要认真回顾一天的经历,这些积淀对于日后她在社会上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观那些拿了绿卡一步到位的技术移民,由于没有引桥的导入,这高架桥一来,他们大部分都有了高山反应,表现在外就是过度的谦卑、超度的勤劳和深度的自卑。
教育就是这样改变着人。
举个例子:
在国内的时候听说澳大利亚自愿吸毒是合法的,尤雅茗极端愤慨。及至开始上关于“酒精和毒品”的课时,尤雅茗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年级57个人发言最多最激烈的一个。雅茗的观点是“零容忍”:就是一切吸毒的杀,贩毒的杀,造毒的杀,绝对不留情,看看谁还敢吸毒贩毒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