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古今医统大全
19187600000136

第136章

久泻肠胃虚滑不禁,加肉蔻(煨)、石脂( )、诃子(煨)、木香、炒干姜各五分。清晨溏泄,加破故纸(炒)、茴香(炒)、肉蔻(煨)。

(《局方》)胃苓汤 治男妇暑湿停饮泄泻,不服水土等证。

苍术(制) 浓朴(制) 陈皮 甘草(减半)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远服。

(《局方》)平胃散 治伤湿泄泻,姜枣煎成为末,米调皆可。

(《良方》)加味五苓散 治伏暑泄泻,发烦渴,小水不利。

猪苓 白术 白茯苓 泽泻 车前子(隔纸炒研,一钱) 肉桂(五分)上作一服,水盏半,加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局方》)薷苓汤 治夏月暑泻,欲成痢疾。

香薷 黄连(姜汁炒) 浓朴(姜炒) 扁豆(炒)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等分)上咀,每服五六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辨疑》)倍术二陈汤 治湿痰泻泄。

白术(加倍) 陈皮 半夏(制) 白茯苓(各等分) 甘草(减半)上咀,水盏半加姜三片,煎服。

(《局方》)六一散(一名益元散)治夏伤暑水泻。

桂府滑石(水飞,六两) 炙甘草末(一两)上和匀,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丹溪)青六丸 去三焦湿热,治泄泻,多与清化丸同用,并不单用,兼治产后腹痛或自利,能补脾裨血,亦治血痢。

六一散(七两) 红曲(炒,二两)上为末,饭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五十丸,白汤下。

(丹溪)温六丸 泄泻而呕吐者神效。

六一散用生姜汤调服。或以末和入七分之一汤调。

(《局方》)戊已丸 治胃经受热,泻痢不止。

黄连(酒炒,四两) 吴茱萸(泡炒,二两) 白芍药(三两)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食前下。

(秘方)既济丸 治一切泻泄不止。

黄连(切如豆大,四两) 生姜(二两,切成粗丝,同黄连炒黄燥)上二味为细末,醋打硬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集成》)脾泄丸 治食积酒湿等泻。

白术(土炒,二两) 苍术(炒) 半夏(制。各两半) 山楂 神曲(炒) 芍药(炒)黄芩(炒。各一两)上为末,荷叶煨饭为丸。后重者,加木香、槟榔。

(《局方》)太平丸 治泻泄。

黄连(一味,同茱萸炒,去萸不用) 芍药(炒,减半)上为末,老米糊丸。同干姜炒,加阿胶一半为丸,名驻车丸。

(东垣)升麻除湿汤 白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苍术(一钱) 柴胡 羌活 半夏 升麻 神曲 泽泻 防风 炙甘草 陈皮 麦芽曲(各五分)益智仁(三分)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七分,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曲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非肠鸣勿用。

(东垣)茯苓汤 治因伤冷冻饮料水,泄泻注下,一夜十余次,变作白痢,或变赤痢,腹中痛,食减热躁,四肢沉困无力。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五分) 当归 生黄芩(各钱半) 白芍药(七分) 苍术 生甘草升麻 柴胡(各一钱) 炙甘草 肉桂(各一分半)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草窗)白术芍药散 治痛泻要方。

白术(炒) 芍药(炒。各二两) 陈皮(两半) 防风(一两)上咀,或煎或散或丸,皆可服。久泻者加升麻六钱。

(《机要》)白术芍药汤 治太阴受湿,水泻注下,水谷不化,不欲饮食,困弱无力,宜此和之。身重暴下,大势来也,亦宜和之。

白术(炒) 芍药(炒。各四钱) 甘草(二钱)水煎服。

(《机要》)白术茯苓汤 治湿泻,又治食积,湿热作泻。

白术 茯苓(各五钱)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三味各等分,名白术散。为末,米汤调下。

(《机要》)苍术芍药汤 治前证。

苍术 芍药(二钱半) 淡桂(五分)水煎服。

药方

(《良方》)神术散 治春伤于风,夏必飧泻。

苍术(半斤) 本 川芎(各三两) 羌活(二两) 细辛 粉草(各八钱)上为粗未,每服三钱,姜三片、葱白三寸,煎服出汗。

(《良方》)高良姜汤 治肠胃受风,久为飧泄,下痢呕逆,腹内 痛。

高良姜 木香 槟榔 赤茯苓 人参(各三分) 肉豆蔻 吴茱萸(泡炒) 陈皮(去白)缩砂仁(五分) 干姜(一分,炮)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日三服。

(《良方》)干姜丸 治肠胃风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干姜(炮) 浓朴(去皮制) 当归 阿胶(炮成珠) 龙骨(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机要》)防风芍药汤 治飧泄身热脉弦,腰痛微汗。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二钱)水煎空心服。

(《机要》)苍术防风汤 治泄泻脉弦头痛。

苍术 防风 麻黄(各一钱) 白术(二钱)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局方》)胃风汤 治前证,及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久泻下后如豆汁,或下瘀血如鱼脑,日夜无度,久不得愈者,三服必愈如神。(方见胃风门。)

药方

(《宣明》)桂苓甘露饮 治水不消,暑热泄泻,呕吐或下痢。(方见暑门。)(《和剂》)六和汤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伤暑霍乱吐泻,寒热交作,小便赤涩。(方见暑门。)(《局方》)香薷饮 治脾泄,暑泻尤宜,水酒各一盏煎,水中沉冷服。

(仲景)五苓散 治泄泻,暑热呕吐泻泄,煎姜汤调。(方见伤寒门。)(《局方》)来复丹 治正气不足,暑热霍乱泄泻。

硝石 硫黄(各五钱,瓦器内用柳枝搅匀,慢火炒如法用) 五灵脂 陈皮 青皮(各五钱)玄精石(三钱)上各研为细末和匀,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用清米饮下,或淡姜汤下。《易简》云:硝石性寒,佐以陈皮,其性疏快。硫黄且能利人,苦作暖药以止泻,误矣。盖由啖食生冷,或胃暑热之气,中脘闭结,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甚验。

(丹溪)酒蒸黄连丸 治一切热泻。

黄连(半斤净,酒二斤,浸以瓦器,置甑上蒸至烂,取出晒干)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药方

(《局方》)理中汤、治中丸 治脏腑停寒泄泻不已。(方见伤寒门。)(《机要》)浆水散 治暴泻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甚者加吐,此为急病。

半夏(一两,姜制) 附子(半两,制) 干姜(炮) 肉桂 良姜(各二钱半)炙甘草(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浆水盏半煎至半盏,和渣热服。

(《机要》)白术散 治泄泻。

白术(炒) 芍药(炒) 甘草(炙。各三钱) 干姜(炮半两)上如前法煎服,甚者加附子(三钱)。

(《百选》)大藿香散 治一切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泄泻不已。

藿香叶(二两) 陈皮(去白) 浓朴(制) 青皮 木香 人参 肉豆蔻(面煨) 良姜(炒)大麦芽(炒研) 神曲 诃子(煨去核)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白干姜(半两)上为粗未,每服六钱,水盏半、煨生姜一块、盐一捻煎服。水泻滑泻肠风脏毒,陈米饮入盐热调下。赤白痢,甘草黑豆汤下。脾胃虚冷,宿滞酒食,痰气作晕,入盐少许,嚼姜枣汤热服,胃气呃噫,生姜自然汁一呷入盐点服。此药大能消食,顺气利膈。

(《济生》)大轮丸 治肠胃虚寒,心腹冷痛,泄泻不止。

干姜(炮) 附子(制) 肉豆蔻(煨)上为末,每服五十丸,米糊丸,空心米饮下。

(《和剂》)肉豆蔻丸 治脾胃虚弱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泄。

苍术(制) 干姜(炮) 肉豆蔻(面煨) 浓朴(制) 陈皮(各四两) 甘草(炙) 茴香(炒)肉桂 川乌(炮去皮脐) 诃子肉(各二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金锁正元丹 治肾虚泄泻,小便频数,盗汗遗精,一切虚证。(方见虚冷门。)豆附丸 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水谷不化,泻泄注下。

肉豆蔻(面煨,四两) 木香(二两,不见火) 白茯苓(四两) 干姜(炮) 肉桂附子(制) 丁香(不见火。各一两)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良方》)茱萸断下丸 治脏腑虚寒,腹痛不止泄泻,甚效。

吴茱萸(二两,炒) 赤石脂 川姜(各两半) 艾叶(炒) 缩砂仁 肉豆蔻 附子(制。各一分)上为细末,面糊丸。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昔赵从简通判丁母忧,食素日久,苦泻不止,日七八行,岁余。每服健中不过一二日复作。得此方而愈。后数年间遇泄泻,服之即效。

(《百选》)缩脾丸 治滑泻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