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孩子如果从来不挨批评,在一片赞扬中长大,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
☆专家支招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呢?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爷爷奶奶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但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批评性的暗示,或者在表扬之后,用温和的语气指出孩子的美中不足。爷爷奶奶这样做会培养他正确面对批评的心态,帮助孩子意识到批评和表扬都是正常的。
●批评孩子时不翻旧账
当孩子做错事时,爷爷奶奶只谈眼前的事,不要动不动就翻旧账,孩子以前做的事已经批评过了,不应该再提起。如果总是说以前怎样怎样,孩子很容易不耐烦,产生逆反心理。
●批评孩子要用手势
爷爷奶奶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拍拍他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眼睛正视孩子,这可以起到恩威并用的效果。批评过后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做错事而取消计划。爷爷奶奶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错事就不爱他或嫌弃他。
●让孩子学会倾听批评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爷爷奶奶都要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虚心接受。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允许孩子作出合理的解释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如果硬生生地让孩子违心地接受了批评,不但孩子心里委屈,家长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效果,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爷爷奶奶可以让孩子做出自己的解释,但要心平气和,不能大声对大人喊叫。如果孩子解释得有道理,爷爷奶奶就要坦诚地向孩子道歉,如果孩子的解释没有道理,爷爷奶奶更要引导孩子辩证思考,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而是要还原事情的真相。
●责备要轻声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都会大声地训斥孩子,粗暴地打孩子,甚至不允许孩子说一句解释的话,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家长的训斥声中破罐子破摔的。爷爷奶奶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用低而有力的声音引起孩子的注意,也让孩子易于接受,认真注意倾听你说的话。热问题的冷处理,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得多。
●适当的沉默和暗示
孩子做错了事总担心家长会责备他,相反,如果爷爷奶奶保持沉默,孩子反而会紧张,会战战兢兢地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如果爷爷奶奶不直接批评孩子的过失,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孩子会很快明白大人的用意,成了愿意接受批评和教育的“顺毛驴”,这样一来,孩子的自尊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教孩子换位思考
很多孩子惹了麻烦都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来逃避家长的责骂。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爷爷奶奶可以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呢?”这样孩子就会有意识地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自己的做法在他人眼里到底是对是错。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发现自己也有过错,从而反省自己,认识到把所有责任推给他人是不正确的。
●批评要及时
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加上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会丢到九霄云外。因此,爷爷奶奶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绝对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适当惩罚孩子
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孩子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从而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好品质。
案例一
一个周末,林林踢足球的时候打碎了邻居家的一块玻璃。邻居很生气,告诉他这块玻璃质量非常好,买的时候花了100块钱。林林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严肃地对他说:“玻璃是你打碎的你就得赔,没有钱,爸爸可以借给你,一年后还。”于是林林向爸爸借了100块钱给邻居赔了玻璃。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林林去超市帮人收钱、到街上擦皮鞋,给邮局送报纸,忙的不亦乐乎。到年底的时候,林林把钱还给了父亲,还有一些结余呢。
通过这次惩罚,林林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案例二
保罗今年7岁,经常丢三落四,妈妈为了惩罚他,就和老师商量好,忘带东西就让保罗体验一下丢三落四的严重后果。
一次班里组织了两天的野营活动,出发前妈妈发现他带的衣服少了,也没有带手电筒,但妈妈故意没有提醒他。结果保罗衣服带少了又没带手电,野营的时候很狼狈,下次野营时,保罗早早就张罗着列个单子,把需要的东西一样一样写好收拾整齐,他以后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他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了孩子,让保罗很自然地改掉了坏习惯。
没有惩罚就没有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孩子只要犯了错误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爷爷奶奶要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要为此道歉。如果孩子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爷爷奶奶可以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孩子隐瞒事实、逃避责任,可以把惩罚适当加重。
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对孩子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从而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好品质。
☆专家支招
惩罚要适当,爷爷奶奶到底应该怎样适当地惩罚孩子呢?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要注意以下几点:
●惩罚要适当
惩罚孩子太轻起不到作用,太重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因此爷爷奶奶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敷衍了事,又不能罚得太重。
●给孩子制定惩罚计划
爷爷奶奶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爷爷奶奶可以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孩子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当孩子真正犯了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一定要按规则上约定的措施对孩子进行惩罚,千万不能手软,这样才能树立爷爷奶奶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惩罚之前先指路
惩罚孩子之前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如孩子乱丢东西,家长就应该先让孩子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让他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会受到惩罚。爷爷奶奶千万不能说“自己想去吧”这样模棱两可的话。
●赏罚要分明
爷爷奶奶要赏罚分明,该奖时就郑重地奖,让孩子体验到喜悦,该罚时要及时果断地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爷爷奶奶总是心疼孙子,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随即又来安慰他,或者用钱物或食品来哄他,也就是俗话说的“打一棍子再给一个蜜枣”。这样的行为往往会使惩罚前功尽弃,所以爷爷奶奶一定要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两者不能混淆。
●惩罚要及时
爷爷奶奶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应立即对他进行相应的惩罚,绝对不能拖延或者事后不予追究。如果当时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方便惩罚的时候,爷爷奶奶可以事后及时地创造条件和情景,和孩子一起总结回顾当时的言行,让孩子正确认识错误并改正。
●不要恶语伤人
很多家长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我有权利管”,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其实这样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不但起不到惩罚的效果,还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爷爷奶奶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绝对不能辱骂殴打孩子。
●唠叨不是惩罚
很多爷爷奶奶喜欢没完没了地教训孩子,孩子犯了错误就一个劲地唠叨。孩子因为害怕家长,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违心地说“听见了”。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爷爷奶奶又会说孩子“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家长的唠叨太多会让孩子分不清主次,甚至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惩罚孩子点到为止。
●惩罚要就事论事
很多家长喜欢把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倒出来,训孩子时不忘东拉西扯、横牵竖连,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而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心想反正自己一无是处,感觉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干脆破罐破摔,不改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爷爷奶奶惩罚孩子一定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千万不要翻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