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决定你的命运(提升版)
1910000000009

第9章 变通的心态(1)

树立“我要做”的主观观念

如果把热情比做火种,那么潜能就像燃油,用你的热情去点燃你的潜能,就能把你身上的智能和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事业上的强者都是以最大的激情去做事情。

一个外语老师问两个来报名的学生:“你们报哪个班?”一个说:“我要报英语班。”老师问另一个:“你呢?”另一个学生回答:“我爸要我报英语班。”这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学习,智力又不相上下,但学习成绩却大不一样。一年后,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排在全班的前三名;而那个“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学生,口试笔试都不及格。

有位心理学家说:“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只有“我要做”的人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强者。一个人有了热情,就有了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就能产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做没人强迫自己做的事。人在做“我想做”、“我要做”的事时,才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不知你观察过没有?世上许多做得好的工作,都是在热情推动下完成的。

美国有个布鲁金斯学会,它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实习。

70年代曾有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获得了该学会的“金靴子”奖。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在这8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终都失败了。小布什上台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由于“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8年,对此类实习题许多学员失去了信心,知难而退。他们都认为总统什么都不缺,他根本没有必要去买一把斧子。

然而,有个叫乔治·赫伯特的学员自愿报名,要去向总统推销斧子。他的亲朋好友都劝他别想入非非,可他认为,只要自己想干,总会有希望。他有了“我要做”的强烈愿望,就产生了热情,热情便促使他去思考,去调查研究。他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我参观您的农场,发现树上有许多枯树枝需要砍去。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砍伐枯树枝的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子,假若您有兴趣,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

2001年5月20日,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奖给了他。据说乔治·赫伯特的能力在这次实习的学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他能获得“金靴子”,凭的就是“我要做”的热情。

很多人之所以在事业上屡屡失败就是因为缺乏“我要做”的主动观念,这些失败者总是被别人指派“要我做”的工作。要想做生活的强者,必须改变自己原来固有的“要我做”的观念。

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沙利,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历经了21年的磨难,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以至于失去了专家们和研究经费资助者的支持。可他们还是毫不气馁,充满了热情,在解剖了上万只羊脑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有人问他俩是怎样成功的,一个说:“靠的是‘我要做’的愿力。”另一个回答说:“我们有‘死不悔改’的决心。”正是这强烈的愿力,化做惊人的热情,从而产生了无坚不摧的力量。

一个人要把自己身上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样也需要有意识地去“调整”。如果你整天为单调、重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失去了积极性,那你就打开热情的“启动器”,把“要我做”的事,调整为“我要做”的事,让你心中的热情不断地燃烧起来。

做事之前要懂得三思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是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科学家,他很注重思考,认为只有思考得越多,实验的成功率才会越大。

有一天晚上,卢瑟福走进实验室,见他的一位学生仍然在做实验。他很不高兴地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这做什么?”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学生答道。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卢瑟福问。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学生自信地回答。

卢瑟福更加不高兴了,皱了皱眉头,说:“你这样一天到晚地工作,有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学生被问的哑口无言。

无独有偶,某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一间办公室门上写着“某某公司董事长贝克逊”,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个字“想”。画中的董事长双脚高搁在办公桌上,面孔朝天,不断向上吐着烟圈。办公室外有两位员工小声嘀咕:“天晓得董事长在想什么!”下面的评点写的很到位,的确,谁也不知道一个董事长在想些什么。“想”正是董事长的本分。

想完之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还要再考虑,这就是“谋定而后动”的道理。谋就是计划、方略,是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只有行动方针确定了,才能采取行动。这种行动方针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那种本能冲动型行动。谋略思考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方案。本能冲动型的人总是只想到一种行动,只考虑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后续行动和影响却不考虑。仔细考虑对策后,就有可能既把问题解决了,又避免了出现副作用。

谋定而后动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要静下心来冷静地想一想。有些人做事情时非常紧急,不停地催促员工加快速度,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路子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所以,中国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来耽误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时候由于刀口锋利,所以效率高,反而节省了工夫。就像出门开车,事先把地图看好了,顺着标志一路开去,就可以不绕弯路,节省时间。如果慌忙上路,看起来节省了看地图的时间,但是如果方向错了,就要费几倍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才能到达目的地。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者要在错综复杂的路线中走短程的路,不可能一条条地找,然后再发现最短的路。如果事先花时间做研究,问清路线,就可以免去在路上摸索的时间,这样一出发就登上最佳的路线。解决问题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解决方案,但是肯定有的方案是不好的,有的方案可以省时省事,其中肯定有一个最佳方案。所以,“思考”就是要找到最佳方案。成功者一定要善于思考,擅长思考。

掌握灵活变通的技巧

成功者都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一意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费尽辛苦,却一点效果也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人。既然没有什么结果,那还是及早变通为妙,不会变通者必然死路一条。

当你钻入牛角尖,越往前越黑时,你首先应对你的选择提出问题:路线对吗?方法对吗?为什么越来越窄?此种情况你可以假设一下:用另外一种方法,走另外一条路线,是不是会越走越宽敞呢?这就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的司马光砸缸这个典故,实际上就是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的具体应用。因为正常的救人方法达不到目的,走下去只能白白送命,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用常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其他方法也许很容易就办到了。

与司马光砸缸相反的是犹太商人推车事例。以色列的住房很紧张,几个德裔犹太商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用作临时住宿。有一天晚上,那几个犹太商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动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吗?”“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凡有过乘坐火车经历的人都很清楚“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的含意。初看起来,那几个犹太人不知变通,墨守成规,弄得两头不讨好:人冻得要命,环境卫生仍未搞好。他们的做法真是可笑。

如果从生活的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可以看出犹太商人的变通能力,从形式上遵守规定,同时又不真正改变自己原有的活动方式。

一个人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只有智慧、才能还不够,还需要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在成功的路上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复杂问题,这时你不妨找一个没人的、僻静的地方睡上一小觉,身体在休息,头脑却在活动。在静静的空气中仔细品味一下你所做的一切是不是走了弯路,有没有更近的路线可能会带来柳暗花明的效果。

懂得扬长避短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孙膑的谋略在于:不与强者争一时的长短,而是依据自己的实际,错开优势,以长击短,因此才会取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扬长避短,剑走偏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知道你在这方面比不过人家,可是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做,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呢?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可谓名扬四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苦头。

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美元,一无所获;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工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这是成功的人必备的素质。聪明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使自己具有永恒的魅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首先应该“自知”,即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哪些是自己所长,哪些又是自己所短,自己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要设法避开。人生的诀窍就是利用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中,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为此,我们只有紧张抓住自己的一技之长,加以利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善于做学问,没有当官的潜质,可他非要去从政不可,或不得已被推上某个领导岗位,结果在官场上很不得意,学问也耽误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用劳伦斯·彼得的话说,这叫“迷失自己”。这种人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丢了自己的长处,而用了自己的短处。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坚持住既定的方向,而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的。坚守自己的优势方向,就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不去随波逐流,不去赶时髦。

嘉芙莲女士原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名电话接线员,天赋加上长期的职业锻炼,她的口齿伶俐、声音柔和动听以及态度热诚在当地很有“口碑”,受到用户的普遍赞赏。嘉芙莲是个胸怀创业大志的人,她不想一辈子就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接线员,她要当老板,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知道商场如战场,任何不着边际的空想都只能是画饼充饥,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自己所长与社会所需的结合点,从这里起步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从这种观念出发,她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主意就来了:利用自己的天赋条件成立一家电话道歉公司,专门代人道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所有技能中,总有你的长项。我们的择业原则应是:去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展的职业。因为唯有利用你的长处,才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利用你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对自己的优势都应该进行一番设计,真正认清了方向,加以精心培养,就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早日成功。在人生的路上,只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自己的优点,就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学会随机应变

清朝末年,重庆商人刘继陶赶往川北收购桐油,途中因事耽搁,迟到一步,尚未制成的桐油,早被各地蜂拥而至的油商抢购一空。

刘继陶了解到当年当地桐子大丰收,桐油的产量也将大大超过往年,桐油上市后油篓子也将变成俏货,而当地的竹篾货源却比往年减少了许多。于是他果断地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将原来用做购买桐油的钱全部用来购买油篓子。天一亮,他便派出手下全部伙计四面出击,用现金订购了当地所有的油篓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