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桐油开始大量上市,那些手中拥有大量桐油的油商们却为购不到用于装运的油篓而万分焦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以高价向垄断油篓货源的刘继陶购买。
重新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结果会怎样呢?大多数人可能会因为没有订购到桐油而灰心丧气,打道回府。当时遇到同样情况的许多商人也确实选择了我们设想的道路,但刘继陶却面对不利局面随机应变,反败为胜,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他会成为巨商而其他人却两手空空的缘故。
1967年埃及—以色列战争爆发后,一位商船主打电话给英国的石油公司总部,询问公司是否租用他的商船,接电话的是英国石油公司总部董事长彼得·沃尔特。然而当时,他不过是一位副总裁,按照惯例,沃尔特无权给对方答复。但是这位商船主只给他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若在一个小时内得不到肯定答复,他将出租全部商船。
于是,沃尔特当机立断,给了对方明确的答复,因为当时他找不到一位更高一级的决策人。埃及与以色列开战后,油船价格涨了数倍,就在沃尔特果断处理了这个电话的两天后,油船价格又上涨了一倍,这意味着沃尔特为公司节省了一笔巨额开支。
随机应变是一项综合素质,一旦对它使用自如,就能在各个领域驾驭风云,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享有“万能博士”美誉的哈默出生于美国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经商天赋,他18岁时接管了父亲经营的濒临破产的制药厂,通过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因而名声大噪。当时,他正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成为全美唯一的百万富翁大学生。
1921年,哈默获悉当时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流行瘟疫,饥荒严重,便毅然放弃当医生的机会,赴苏联做一次人道主义者。他带领一所流动医院,包括一辆救护车和大批药品,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抵达莫斯科,将带去的价值1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无偿赠与苏联人民。
而在一次考察时,他发现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使他从人道主义者变为沟通东西方的商人。他来到乌拉尔山地区时,看到饿殍遍野,令人毛骨悚然;然而,白金、绿宝石厂应有尽有,各种矿产和毛皮堆积如山。“为什么不出口这些东西去换粮食呢,当时的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大跌。”善于理财的哈默突发奇想,他马上向当地的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这条建议,愿意以赊销的方式提供给苏联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
消息传到莫斯科,列宁一方面对哈默的胆识表示赏识,另一方面果断改变了过去对待西方国家的贸易态度,并顶住了当时党内“宁可饿死也不卖国”的“左”倾思潮的压力,很快发出指示让外贸部门确认这笔贸易。哈默立即打电报给他在美国的哥哥哈里,带来100万蒲耳小麦,并从苏联拉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一吨西方早已绝迹的上等鱼子酱,粮食解决了苏联的饥荒,哈默也因此得利,从此开了苏联对美国贸易开放的先河。此后,他就在苏联搞起经营,并导演了几场绝妙的好戏,大发其财。
但世事总要变化,1929年,苏联实行企业国有化,取消租让制,哈默的企业为政府收购。哈默只好带着无限遗憾携妻离开苏联,回到美国。
回到纽约后,正赶上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他的生意很不景气,真可谓生不逢时,但是哈默总能随机应变地搞经营。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并不常常回忆过去的好事,而总想着现在和将来要干些什么。”这一回,他又灵机一动,将他在苏联收购的古董和艺术品拿到各大商场展览。在对路易斯一家公司展销的第一个星期,展厅平均每天接待2000人,收入高达几十万美元。
接着,哈默又在各大城市举办了23次展销,他的艺术品买卖就像旅行的马戏团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刻不容缓,掀起一次又一次艺术品拍卖的高潮。他还先后在纽约和洛杉矶办起艺术馆,一面展览一面从事文物买卖。由于这些艺术品非常名贵,他的艺术馆轰动一时,这样,在短短的三年间,哈默又成了一个古董商。他还专门撰写了一本书,题为《罗曼诺夫王朝珍宝寻觅记》,因而成了杰出的文物专家。
此后,哈默还当过牧场主、企业家,而且都非常成功,哈默随机应变的招术令全美国人目瞪口呆。
换一种方式去思考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思维的方式不同,效果往往就大不一样。比如打井吧,在一个地方打井,没有打出水来,怎么办?一般来说,是继续往深处打。打到一定的深度,仍见不着水。这时往往就会出现两种意见:一是坚持再打下去,不见出水不罢休。有时打到最后也没能出水,被迫作罢。另一种意见就是这么深的地方还没有水,说明这井的选址不对,应该换个地方。因为即使打出水来,井太深了也不好使用。而且打井的成本和将来使用、维护的成本也太高了。
这两种意见实际上是两种思维方式,前者是纵向思维,它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往下发展。就好比打不出水来,还继续不停地在原地打下去。这种思维是单一的,因而排除了其他的一些可能性,创造力就受到了限制。而换一个地方打井,则是一种平面的思维方式。此地不行,就换个地方。这样选择的范围就大多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多了,因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也多了。
美国某地有个植物园,每天游客不断,但有些游客,常常偷摘园中的花卉。于是管理人员就写了个牌子:“凡偷摘花卉者,罚款200美元!”没想到的是这并没有什么效果,依然有人偷摘花卉。
管理人员中有人认为罚得太少,坚决主张提高罚金,认为重罚能杜绝这一现象。也有人主张把罚款改为奖励,举报奖励,认为这样会有效些。后者意见被采纳,于是牌子上有了一些改动:“凡检举偷摘花卉者,奖励200美元!”
这一改,效果竟出奇的好。从此以后,偷摘花卉者往往被游人举报,因而受罚,很快花卉被偷的现象就没有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效果呢?那位提建议的人说:“原来那罚款,只是靠我们园中的人来监督,那多有限呀!现在重奖检举者,就发动了所有的人,多少双眼睛在帮助我们监督呀,这力量就大多了!”
这就是换了一个思维方式,确实效果大不相同。
麦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只增不减。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上司,经过多年的忍受,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别的公司高级主管的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麦克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把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换一个面考虑。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麦克听,这给了麦克很大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上司找工作。不久,他的上司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上司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上司接受了新的工作,他目前的位置空出来了。麦克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他上司的位置。
麦克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上司。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个角度想问题,就是替他的上司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上司,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面对选择时,也不妨换一换视角,也许答案就会豁然清晰了。要想真正地发挥创新潜能,除了要有敢于尝试与创新的勇气,还必须精心地培育你的创造力。
我们常说要创新,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思路创新,如果只局限在原有的思维定式中,那自然就很难有创新的局面,所以不老在一个地方打井,实际上就是要转换思路,寻求新的方法。
有一个乡镇领导就是这样。他们那里要发展经济就需要招商引资,可是他们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加上严格的土地政策,禁止耕地改作他用,招商工作就陷入了困境。怎么办?很多人都束手无策。有的说,只能等待政策上的松动,有的说只能寻求上级的支持。就这样,一些谈好的项目,因缺乏土地,只得搁浅。就在这时,这位领导想到了不能只在扩展外延上做文章。也就是说引进企业,不能只是一味地征地建厂。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你用一点就少一点,能不能在已有的土地上做文章,走丰富内涵,提高已有土地的利用率呢!他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赞同。于是该乡就决定改造一个原有的旧厂,将旧厂房拆除,重新布局,并建设新的标准厂房,再用来招商。结果这个旧厂依然保留,没有增加一分地,又在原有厂区内引进了3个企业。这样1个厂变成了4个厂,盘活了土地的存量,提高了土地资源的效益。
可见思维创新非常重要,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难题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要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思路决定出路,好的思路将给我们带来效益,带来财富,带来成功。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爱因斯坦很喜欢在工作之余与他的儿子一起嬉戏,有一次他的儿子突然问他:“爸爸,你是不是很聪明?”爱因斯坦感到很奇怪,便反问儿子:“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儿子说:“我们老师说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只有你发现了相对论,我想如果你不是比其他人更聪明的话,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相对论?”爱因斯坦听后微笑着说:“不是我比其他人更聪明,只是我与其他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就像一只甲虫在一个篮球上爬行,由于它所看到的世界都是扁平的,这样它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在一个有限的球体上爬行,它还以为是在征服一个无限的世界。如果这时候飞来一只蜜蜂,它一眼就会看出甲虫是在一个有限的球体上爬行,因为蜜蜂的视觉是立体的,这对它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你爸爸恰好就是那一只蜜蜂,所以我发现了相对论。”望着儿子似懂非懂的神情,爱因斯坦禁不住哈哈大笑。
事实确实如此。科学家做出造福人类的科学发明,政治家发动推动历史的政治革命,并不在于他们一定在智力上比我们聪明多少,学识上渊博多少,而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比我们巧妙,思考问题的方法比我们新颖。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便设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地点。由于准备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发现输油管的长度根本不够,也一下子找不出另外备用和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再从日本去运,那时间需要近两个月。怎么办?这下子把所有队员给难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无办法。
这时候,队长突然产生了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冰在南极是最丰富的东西,但怎样使冰变成管状呢?很多人还是糊里糊涂的。队长又说:“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已有的铁管上,上面淋上水让它结成冰,然后拔出铁管,这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然后把它们一截一截连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
许多人想到的输油管,必定是铁管、钢管,这位队长的聪明之处,在于换了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只要是管状的东西,就可以输油,为什么非要铁管呢?南极的冰不照样能做成这种管状的东西吗?
20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发明了圆珠笔,由于它易于书写和便于携带,所以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这位匈牙利的发明家为此发了财。然而好景不长,人们使用这种圆珠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漏油的毛病,弄脏了纸张及衣袋。为此,圆珠笔上市一两年后就出现了销售危机。
圆珠笔发明者及许许多多研究圆珠笔的人对于漏油问题都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大家都发现了毛病出在笔珠书写时受到磨损,墨油就跟随磨损部位漏出来。许多人为此绞尽脑汁,却毫无成果,原因是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毛病出处--笔珠的研究上,拼命在提高笔珠的耐磨性上做文章。当他们把笔珠的耐磨性改善了,但笔珠与笔杆接触的耐磨问题又突出了,顾此失彼,难点一直未能解决。
日本人中田藤三郎早就认识到圆珠笔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商品,如果能改进它的漏油问题,将会获得比匈牙利的发明者更大的财富。于是他也投入该难点的研究。中田分析了圆珠笔的结构及出毛病的原因,也研究了许多人对改进漏油问题的失败,最后,他采取了逆向思维法,获得了的成功。他再三声明他推出的新型圆珠笔绝不会漏油,消费者使用后证实也如此,因此,这种圆珠笔一举占领了世界圆珠笔市场,中田获得了远比匈牙利的发明者更多的财富。中田的做法是在笔芯上做文章。他通过反复试验,统计当圆珠笔写到多少字后开始漏油,在掌握这个数字的基础上,他着手把笔芯的装油量减少,减少到圆珠笔磨损而开始漏油之前,芯子中的笔油已经用完了,这样,再也无油可漏了。笔芯的油用完了,可换支笔芯,圆珠笔可继续使用。就这样,中田巧妙地解决了漏油问题。而说其巧妙,无非就是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伊朗有个商人叫阿桑,为人厚道,也乐于助人。有一天,服装商人加伊来拜访阿桑,阿桑热情地接待了他。酒足饭饱之后,加伊仍然不走。问起近况,加伊叹了口气说:“哎,有了现成的生意,却缺少本钱!”
阿桑关心地问:“缺多少钱?”
加伊开口就要2000金币,阿桑慷慨地答应了。加伊马上写了借据,拿了钱,千恩万谢地回家了。
过了几天,妻子询问借钱的事,要看借据。阿桑翻箱倒柜,找遍了整个屋子,借据踪迹全无。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妻子便提醒阿桑:“没有了借据,万一将来加伊赖账怎么办?”阿桑心里也有些着急。
第二天,阿桑去找好友拉斯列丁帮忙想个办法。拉斯列丁问道:“加伊借钱的时候有没有外人在旁边呢?”
“没有。”阿桑摇头。
“借钱的期限是多久呢?”拉斯列丁又问。
“一年。”阿桑伸出一个指头。
拉斯列丁略一思索,便说道:“有办法了。你马上写封信给加伊,催他尽快归还你的2500金币。”
阿桑不解地问:“我只借给他2000金币呀!”拉斯列丁笑着说:“我忠厚的朋友啊,你必须这样写才行!他不会犯傻地真还你这么多的金币,肯定会复信给你,说他只欠你2000元金币。这样一来,你手头不就有证据了吗?”